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4分〕“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2.〔4分〕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说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3.〔4分〕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开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开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开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4.〔4分〕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公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开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5.〔4分〕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局部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4分〕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阔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缺乏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稳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开展7.〔4分〕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表达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屡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8.〔4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效劳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9.〔4分〕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开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10.〔4分〕比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4分〕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煽动干预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二、非选择题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开展可做一些比拟。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2〕比拟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开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拟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根底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13.〔18分〕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那么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14.〔16分〕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竭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那么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2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分析】此题考查古代中国兴旺的农业﹣生产工具变革〔耧车〕.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各个朝代生产工具的掌握。【解答】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示图片为耦犁,其为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B项所示图片为耧车,其为西汉时期创造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C项所示为曹魏时期翻车的模型,其为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所示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翻土工具曲辕犁,故D项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各个朝代生产工具的掌握。还需各种生产工具的出现的时间和功能。2.〔4分〕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说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分析】此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朝议制度。考查朝仪制度的决策方式和作用,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D项正确。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秦朝朝议制度的相关知识。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内容,获取有效信息,作出判断。教材中对朝议制度涉及的内容较少,需要在课外去了解朝议制度的有关知识。3.〔4分〕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开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开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开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分析】此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人文主义的相关知识,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根据题中材料“注重开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知,维多里诺强调学生的全面开展,突出人的价值,这是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反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表达出宗教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教育摆脱宗教束缚,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故D项错误。应选:A。【点评】人文主义的特点:①人文主义思想与教会的神权统治针锋相对的。教会以神为最高权威,把封建统治加以神化。人文主义那么推崇“人〞,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绝对权威。②人文主义用人性来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论,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现世的人间而不在来世。③用理性来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4.〔4分〕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公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开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分析】此题以英国茶叶消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殖民扩张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国茶叶产量的大增并不是引起英国茶叶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寻找主要原因应该从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角度考虑,故A项错误;英国公布?航海条例?主要涉及到英国和荷兰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17世纪至18世纪中后期,由于殖民扩张,世界贸易有了较大开展,物品流通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方便,最终导致物价下跌,故C项正确;1750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D项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殖民扩张,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5.〔4分〕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局部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解答】A.由材料内容“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可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受到冲击,中国内地的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但不是材料主旨所在。C.材料不能表达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全面〞冲击,错在“全面〞二字的表述。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开始解体。应选:A。【点评】此题旨在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6.〔4分〕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阔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缺乏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稳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开展【分析】此题考查了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是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并不是其实质,故A项错误;实质应该从经济根底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角度考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变革,故B项正确;稳固根据地红色政权也不是实质而是目的,故C项错误;推动根据地农业开展也是目的而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7.〔4分〕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表达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屡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考查抗日战争以及中美合作抗日,学生识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由图片“GOYEARSOF‘LEADINGTHEWAY’〞“WORLDWAY〞内容可知该图片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年〕,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是1946﹣1949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此题与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从美国特种兵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故C项正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表达了中国和缅甸,但是没有表达美国,故D项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解题的关键在学生的识图能力。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即可。8.〔4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效劳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目的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BCD三项表述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相关知识点的掌握。9.〔4分〕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开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对外开放。【解答】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和苏俄都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开展经济,故A项正确;苏俄和中国并不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在苏俄时期,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是引进外资和开展经济而不是开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与哈默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无关,故D项错误。应选: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列宁时期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10.〔4分〕比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国际经济交流。【解答】材料中仅肯德基的设立表达了经济体制的变革,兵马俑巡展不能表达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故①错误;两那么材料都没有表达出中西文化的融合,故②错误;由外国开始在中国设立肯德基到中国的兵马俑到外国巡展表达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故③正确;这个变化的过程表达了国际交流范围扩大,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应选:D。【点评】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经济交流的加强知识点的理解。11.〔4分〕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煽动干预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日本对德宣战。【解答】材料的主旨意图并不是要讲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讲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故A项错误;日本的种种对德参战的理由都是借口,都为了掩盖其参战的意图,即瓜分世界,争夺利益,故B项正确;日本本身的这些行为并不能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维护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种借口,故C项错误;保护东亚和平也是一种借口,故D项错误。应选:B。【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二战中日本对德宣战真正意图的理解。二、非选择题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开展可做一些比拟。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2〕比拟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开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拟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根底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分析】〔1〕此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以及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应把握秦到元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2〕此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应把握罗马法的相关知识。〔3〕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由材料①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②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由材料③中关键词“强盛〞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由材料④中两个阶段“混乱〞到“统一〞,“危机〞到“中兴〞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由材料⑤中“南下〞“十六国〞“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2〕第一小问现象,对第一设问的特征概括可以看出两者非常相似;第二小问发现,从纵向来看两者的变化轨迹类似,都呈现出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的轨迹;第三小问认识,由此题前两问可以得出认识,即人类历史开展是有共同性的。〔3〕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⑥中“对峙〞到“统一〞,“灭亡〞到“小国林立〞总结出其不同;第二小问原因,从主要政治制度角度考虑,即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开展。故答案为:〔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认识:人类历史开展是有共同性的。〔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开展。【点评】此题考查秦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应注意把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结合比拟来掌握。13.〔18分〕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那么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分析】〔1〕此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应把握明清天朝上国自居心态,和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2〕此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应把握八国联军侵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如背景、影响。〔3〕此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应把握抗日战争的结果以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此题考查影响国家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应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影响国家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5〕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一中“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以概括出双方争执的内容主要为座位次序;第二小问心态,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第三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此时英国刚刚进行完第一次工业革命。〔2〕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二中“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处于屈辱的服从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这个时期的世界背景来看,即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其影响的角度来考虑。〔3〕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三中“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可知,依据为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第二小问分析,主要从抗日战争的意义,尤其是世界意义角度考虑。〔4〕根据以上三那么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表达了综合国力;材料二中表达了国际环境;材料三表达了对世界奉献的差异决定了国家在外交中的地位。故答案为:〔1〕内容: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心态:以天朝上国自居。背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原因:19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依据: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贞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4〕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磨难的中考语文作文
- 纤维板生产中的员工培训与管理考核试卷
- 智能电动牙刷智能识别考核试卷
- 生活就像一首歌初三语文作文
- 残疾人座车交通事故应急预案考核试卷
- 描写巴黎的初二语文作文
- 纺织品在包装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考核试卷
- 电力施工项目施工图纸识别考核试卷
- 发热患者的护理指南
-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2
- 2025年度打印机销售与升级改造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国家电投所属国核铀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生打架班会课件
- 参展商服务手册
- 随机过程-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湖南省对口招生考试医卫专业试题(2024-2025年)
- 公共危机管理(本)-第五次形成性考核-国开(BJ)-参考资料
- 孕期碘缺乏病的健康宣教
- 电梯调试单机试车方案
- 【MOO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子宫平滑肌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