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西南分区单元(JS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1.gif)
![金山西南分区单元(JS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2.gif)
![金山西南分区单元(JS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3.gif)
![金山西南分区单元(JS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4.gif)
![金山西南分区单元(JS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c554d87c96e84710c85b90083812528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度更新成果)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Shanghai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 1.1任务由来 11.2评估目的 11.3评估依据 21.4评估区概述 31.5主要更新内容 5 2.1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 72.2基础地质概况 72.3水文地质条件 92.4工程地质条件 113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3.1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 173.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估 244.1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 244.2地基变形危险性预测评估 264.3边坡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4.4水土突涌危险性预测评估 314.5水土污染危险性预测评估 32估 335.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335.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45.3场地适宜性评估 36 6.1结论 376.2建议 37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编号附图1~2估实际材料图39~40基岩和断裂构造图面图附图5~10面图43~48区图评估区及邻近区域1980~1995年间累计地面沉降等评估区及邻近区域1996~2001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评估区及邻近区域2002~2006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评估区及邻近区域2007~2011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1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9号令)及《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合上海市实际,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制定了《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实行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 (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新城)规划,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全市共划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初步成果)。为使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地质成果,需对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动态更新。金山西南分区单元(JS5)位于金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的更新工作。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评估单元地质环境条件及规划特点,针对一般建设项目(其划定标准以《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为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其目的是为一般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减轻或避免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风本评估报告可作为区内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对于《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号)界定的重要建设项目,需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相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代替工2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同时,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3、《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2013.4);DZT日起实施);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3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息共享平台本次评估充分利用了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集中了以往的科研成果、生产报告、地质环境监测等大量资料。评估工作实际材料图见附图1、附图金山西南分区单元(JS5)位于金山区西南侧,包括吕巷镇和廊下镇,该评1.4.2评估区内已有重大建(构)筑物概述A越该评估区东部,实农枢纽,与绕城高速同三段相接,向南延伸至金山卫并与G15沈海高速公路相评估区包括吕巷镇,镇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中西部,东与金山工业区接壤,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交界,南与张堰、廊下镇毗邻,北与朱泾、亭林镇相路、金石、金廊、金张支线和朱平公路,形成了“二横六纵”主要公路网架,干评估区内还包括廊下镇,位于金山区中部偏西南,东接张堰、金山卫镇,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交界,南与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毗邻,北与吕巷镇相接。镇域内拥有漕廊公路、金廊公路、朱平公路、廊平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交通便4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5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吕巷镇规划加快形成工业“一二五”产业格局(即一个基地:上海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二个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五大支柱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石油机械设备制造、空冷设备制造、五金机电制造、新型纺织箱包制造),集约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并实施农业“543”工程(五个一:一个千亩蟠桃核心示范区,一条经济果林带,一个蟠桃研究所,一个蟠桃专业合作社,一个“皇母”蟠桃品牌;四个万亩:万亩蟠桃园,万亩果蔬园,万亩设施良田,万亩生态林;三个十里:十里花园,十里果园,十里菜园),使吕巷与园区合一管理体制。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金山区“三区一线”战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按照“世外桃源、诗情画意”的建设理念,分别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园区管理中心、国际农业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孵化区、生态农业休闲区、农产品加工区、绿化环带等一心、五区、一环区域,届时将成为上根据评估区规划定位,对于未来一般建设项目而言,主要涉及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等,工程类型主要包括天然地基工程以及各类建 (构)筑物的桩基工程和基坑工程。1.5主要更新内容资料和内容更新Ⅰ承压含水层水位历6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关于湖沼平原区的地层划分标准,对评估区地层层序重新进行了厘定,对相关工程地质,并重新编制了评估区工程地质分区图。原评估报告提供的地面沉降资料不完整,本次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补充编制了评估区2007~2011年度地面沉降等值线图。性评估内容更新1、原评估报告编制时由于时间仓促,缺少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内容,“十二五”防治规划》及《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相关要求,重点对基坑工程4、原评估报告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较为笼统,本次更新时根据上海地7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2.1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评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南翼,地貌类型单一,属湖沼平原地貌类型,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多在3.50~4.50m之间(吴淞高程,下同)。惠高泾南起沪浙交界处山塘,往西北流经廊下折而北,经吕巷和五龙庙,北迄胥浦塘接掘石港。长11km。枯水期航道水深1.0~2.5m,底宽5~8m,可航行20~60吨级船舶,同时为两岸农田提供灌溉用水。龙泉港旧名盐铁塘,南起运石河,往北纳红旗港、中运河、浦南运河,至盛梓庙迄于运港,接叶榭港。长19.5km。枯水期航道水深0.8~1.8m,宽5~8m,张泾河旧称张泾,南起金山卫城河,向西北流经大石头、角里、张堰、松隐入大泖港,中途穿越东红旗港、牛桥港、利民河、中运河、前冈塘、后冈塘、荡km1.5~3.5m,底宽8~10m,可通100吨级船舶。是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与张堰、松隐、新农等镇间主要通航河道,同时为两岸2.2基础地质概况2.1基岩地质概况评估区大部分区域基岩埋藏较深,松散覆盖层厚度在160~240m之间,但在评估区东南部基岩隆起,基岩埋深最浅约为40m。评估区基岩主要为中-下元古界金山群以及上侏罗统劳村组(J3l)、黄尖组(J3h),金山群主要由浅粒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夹大理岩组成;劳村组(J3l)岩性主要由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砾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砂岩组成;黄尖组(J3h)岩性主要为辉石8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评估区及附近区域地质构造2断裂构造与地震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的北东延伸部分,在地质历史时期总体表现为隆起状态,构造活动以断裂为主,辅根据已有资料推测,评估区内分布有松隐—廊下断裂(F41)和张堰—南汇断裂(F10),邻近评估区还分布有张堰—金山卫断裂(F32)和兴塔—泖港断裂(F20)。据已有地球物理勘查成果,上述断裂全新世以来均未发现活动迹象,上海地区地震记载始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至解放时的400多年间平资料来看,在上海市地域范围内,500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为明天启四年(1624年)震中为原南市区的43/4级地震,给上海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都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其中以南黄海至长江口一带的地震为最甚,其次是江苏溧阳和苏州地区的太仓-吴江一带的地震。无论是上海本地的地震,还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对上海造成地震烈度活动分区中的地震活动强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有关条文规定,评估区设计基本地震g组,场地类别为Ⅳ类;除临岸地段处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外,其余地段处于建筑抗震3第四纪地质概况评估区自新近纪以来属缓慢沉降地区,广泛接受堆积,区内第四系厚度最大9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约240m,为黏性土与砂性土交互的碎屑沉积物,由下而上具明显韵律性变化规m以下至基岩,以褐黄色为主,掺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黏土与灰白为主色的砂砾互层,称之“杂色层”,属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上部,即埋深约149m以上至地表,以灰为主色夹绿、蓝、褐黄等色的黏性土与浅灰、黄灰色砂(或含砾)互层,称之“灰色层”,属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海陆交替以海相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可划分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以及若干组,其中,全新世的软黏性土层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变形,是影响评估区内工程建设的4矿产资源根据上海地区已有的矿产资源勘察成果,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可开发利用的件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第Ⅰ、Ⅱ、Ⅲ、Ⅳ4),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见表2-3-1。(m)(m)(m3/d)(g/l)1.0~1.5.0Qh121.0~31.23.4~9.524.9~49.54.6~>37.11000~30001.0~3.0ONa.Ca65~7010~301000~300001.0~3.0ONa.Ca砂105~11510~40东100~1000西1000~30000ONa.Cap125~1450~70东100~1000西1000~30000Na。mmmmm深5m。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上述各含水层中,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主要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和第Ⅰ承压含水层,评估区内无潜水和微承压含水层水位监测孔。根据区域监测资料,上海地区潜水位埋深通常在0.5~1.5m之间,潜水位年内变幅大小与相应时期大气降水量大小与持续时间有关。潜水水位普遍高于地表水位,由于潜水含水层岩性以黏性土为主,富水性差,迳流缓慢,与附近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弱。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有关条文判定,未受环境污染时,潜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当长期浸水时,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当干湿交替时,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或弱腐蚀性;潜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于评估区内可能受污染的场地,需取水根据评估区及邻近区域第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监测结果,绘制了2014年度评估区高水位等值线图(图2-3-1),区内高水位标高一般在-1~-3m之间。根 水位标高在-0.9~-1.3m之间波动,目前水位标高在-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金027-01SG)件根据已收集的资料,评估区内0~78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根据其成因、时代、土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及分属不同层次的亚各地基土层的埋藏分布特征见附图5~附图10。根据已有资料初步分析,评估区部分区域为古河道切割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特别是桩基条件较差;其余正常沉积区地基土层分布较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的9个工程地质层中,第③、④层为典型的软土层,为天然地基的主要压缩层,也是影响基坑工程坑壁稳定的不良土层;第⑤2层为微承压含水层、第⑦层为第Ⅰ承压含水层,深基坑开挖时可能引发水土突涌问题;第⑦层也是上海地区建(构)筑物良好的桩基持力层。根据上海全市工程地质分区,评估区属第Ⅰ工程地质区,即:西部湖沼平原时有⑥1和⑥4(⑥4层对应本评估区内的⑥层)两个硬土层分布的为Ⅰ1亚区 (区内无分布),有一个硬土层分布的为Ⅰ2亚区,无硬土层分布的为Ⅰ3亚 各分区情况见表2-4-3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区基区(或⑥1、浅部无粉性土、砂性土分2、缺失第一硬土层(⑥1); (对应湖沼平原区西部的⑥4层)、⑦层均有分布,层面起般土层(⑥) (⑦)埋藏1、浅部无粉性土、砂性土分2、缺失第一硬土层(⑥1);3、受古河道切割,第⑥(对应湖沼平原区西部的⑥4层)缺失,第⑦层分布不稳定,层层程应注意第⑤2层可涌条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型全新世①杂填土,为砖茎等组成的建筑垃土,由灰黄、灰色黏性散不均②湿塑中铁锰质结核,夹薄层粉为砂质粉土或黏质粉③灰高层。含云母、有机贝壳碎屑④灰高Qh1灰塑高钙质结核,局部地段土质均匀2灰钙质结核,局部地段灰中布母、有机质,局不均灰布mm粉塑中布点,夹少量薄层砂质块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型晚更新世⑥塑中布渐过渡为草黄色,含氧质结核中灰色黏质粉土,含贝壳碎屑灰中2灰塑中粉土,含云母,土中母2砂灰中3灰湿中,局部为互层,含⑨1灰中~低为主,部分地区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灰中~低棱状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γm(温度20°C))cΦ。a2MPa1Es.1-0.2PaN击Pa②88E-06.043③1.51E-06E68④6.67E-07E780.113209430.5368533.63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γmeo(温度20°C))cΦ。aMPa1Es.1-0.2PaN击Pa⑥.6629.5325.8.9224.34.02砂33928.5⑨120注:1、表中数据除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为最小平均值外,其余均为平均值。2、资料来源:上海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3.1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特点,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针对天然地基工程、桩基工程和基坑工程,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其中,基坑工程主合分析,评估区内的地质3.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2.1地面沉降现状评估根据评估区及附近地面沉降水准点监测资料,绘制了评估区及附近区域1980~1995年间、1996~2001年度、2002~2006年度、2007~2011年度地面沉降等值线图(附图12~附图15)。1980~1995年间,评估区由东向西沉降量逐渐增大,但沉降速率总体较小。东部累计地面沉降量在25~75mm之间,年均沉降1.7~5.0mm;西部累计地面沉降量一般在75~100mm之间,年均沉降5.0~6.7mm,西北局部地段最大累计沉1996~2001年度,评估区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加快,评估区东部累计沉降量一般在50~100mm之间,年均沉降8.3~16.7mm;西部累计沉降量一般在75~100mm之间,年均沉降12.5~16.7mm;中部沉降量最大,累计沉降量在100~2002~2006年度,评估区仍然呈现中部沉降量较大、东部和西部沉降量较小的基本格局,但沉降速率有所减缓。5年间东部和西部累计沉降量一般小于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50mm,年均沉降量小于10mm,中部累计沉降量在50~150mm之间,年均沉降量10~30mm。2007~2011年度,地面沉降速率明显趋缓。评估区东部累计沉降量一般在50mm以下,年均地面沉降量小于10mm,西部大部分区域累计地面沉降量在50~75mm之间,年均沉降10~15mm。根据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结果,随着区内地下水开采量的大幅压缩和地下水人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由于评估区及邻近地区开采地下水,致使评估区及周边区域承压水水位下降,土体有效压力增评估区地下水开采层次以第Ⅳ承压含水层为主,为分析地面沉降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根据评估区内F28地面沉降监测站监测资料,绘制了金山区第Ⅳ承压含水层地下水采灌量、水位与变形历时曲线图(图3-2-1),2005年以前,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基本不回灌,这期间第Ⅳ承压含水层水位逐年下降,含水层表现为持续压缩变形,区内地面沉降逐渐发展,2006年开始大幅压缩地下水开采现回弹变形,区内地面沉降速率也明显减小,随着控沉措施的继续实施,未来地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2.2地基变形现状评估根据调查,评估区内已有建(构)筑物均在正常使用中,尚未见有因地基变形量过大而影响工程安全使用的相关案例报道。但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地区,采用天然地基的多层建筑物、道路等市政工程往往产生较大的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基,普遍存在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量过大的问题,严重时可使墙体开裂、渗水,影响正常使用;上海地区的已建道路虽然一般按低路堤设计,但由于路基沉降和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桥头跳车”、路面容易损坏、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为减少软土地基变形的危害,对于荷重较大的高层建筑、高架道路、桥梁、码头等工程,为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桩基础;道路工程则常在桥头高路堤地段采用袋装砂井、砂桩、堆载或超载预压、土工格栅、搅拌桩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以减小工后变形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当桩基设计方案合理,且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桩基础的绝对沉降量一般能得到有效控制,即最终沉降量和差异沉降均可控制在设计容许范围内。但如果场地受古河道切割影响,或同一结构物采用不同的桩型、桩长和桩基持力层时,桩基础有可能此外,评估区内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基坑开挖、降水、地面超载常常引发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严重时造成邻近房屋开裂、地面沉陷、管线破为小区道路,场地原始地面标高介于3.01m~3.58m之间,设计道路标高为5.08m,别墅邻近道路一侧±0.00绝对标高为+6.100,另一侧室外地坪高程在mm度为13.1m,均采用墙下片筏基础。别墅以第②层灰黄~兰灰色粉质黏土(Ps平均值为0.61MPa)垫层。天然地基下卧层主要为第③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一般层厚1.30~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③2层灰色黏质粉土:一般层厚1.50~3.75m,平均层厚3.34m,松散~稍密,中压缩性,Ps平均值为1.41MPa;第③3-1层灰色淤泥黏土:一般层厚0.90~a③3-2层灰色黏土:一般层厚1.90~5.70m,平均层厚约5m,可塑~软塑,中~别墅建成约二年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向道路侧倾斜,地基总沉降量已接近cm89‰,超过了规范的允许值。按照发展趋势,如不加以控制,倾斜率的加剧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并引起1)本工程采用浅基础,建筑于软土地基上,在建筑物基底附加压力作用2)两排别墅之间的道路及高填土,相当于在建筑物一侧地表施加了一定的该楼由主楼与配楼组成,平面上呈“Z”字型。主楼24m×16m,配楼16m×9m,均为6层、高22.5m。采用用砖混结构、钢砼条型基础,基础埋深1.4m,主、配楼之间未设沉降缝,连结部为楼梯间。该楼主楼明显向北倾斜,主、配楼连结部楼梯间顶层墙体出现裂缝,下部楼层及地坪也出现裂缝,大楼外台阶、散该楼发生倾斜和损坏是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量过大引起的。据沉降观测资料,主楼西北角与配楼东南角的最大差异沉降量达380mm,约占最大沉降量的1)不良地质条件:该处为典型的软土地基,且地基均匀性差。在主楼北侧表土层以下即为灰色淤泥质黏土(压缩模量为2.2MPa),厚度超过20m。配楼处在表土层以下有厚达5m的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与黏质粉土互层(压缩模量为3.5MPa),该层土向北厚度减小,至主楼北侧呈楔状尖灭。这是造成沉降量北大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2)周围环境的影响:主楼西北5m处有一放映室先于主楼几个月建成,该放映室采用密集短桩基础,打桩挤土对主楼北侧的软土地基产生扰动,使其强度进一步降低,沉降量加大。而在配楼处原有二层房屋,地基经受了一定的预压作的设计方案欠妥,在主楼与配楼之间未设置沉降缝也是导致配楼损坏比较严重的主要因素。此外,基坑开挖时逢雨天,导致持力层泡水软化、强度降低。上部结构施工速度荷状态下来不及充分固综上所述,由于评估区内软黏性土层发育,且部分区域受古河道切割影响,状评估发生了多起深基坑工程事故。仅1992~1994年,就发生了30余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后内在地质因素则与软土、流砂层、明暗浜以及地下水等不良地质作用有关。下面是发生在上海的一些广东路、福建路处的某大厦工程,位于古河道切割区域,暗绿色硬土层(⑥)缺失,浅部流砂层、软土层发育,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差;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在开挖到基底深度13m,第三道支撑未及支护时,突然在广东路一的损失达上亿元,形成上海建筑史上少见的大事故。肇嘉浜污水泵站长28.70m,宽14.05m,直接建造在淤泥质黏性土的河床m西为临时用木板设置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钢板桩设置三道支撑系统。但在第三道支撑尚未装配好时,突然发现支撑木丝丝作响,下层钢板桩基坑轰然一声坍塌。幸亏人员及时撤离现场上岸,才未造成伤mmSMW三道钢支撑作度时,突然发生局部坍塌,塌方段长约36m。其原因可能与局部暗浜不良地质体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区内软黏性土层发育,不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区内(微)承压含水层发育,深基坑工程开挖时可能引发水土突涌,因此,根据调查,评估区内尚未见有河岸边坡失稳的相关案例报道。评估区内河流,上述河道岸坡处于稳定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产生岸坡坍塌、滑塌的可能性较小。但上海地区曾发浦河岸边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mm重损出现了至少半米宽的裂缝,对安全防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河道的航行安全也状评估m的相水井抽水效果未达到设计要求(出水量比预定少),基坑仍照常进行(未信息化施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工),挖至第⑥层层面时突然发生承压水突涌,坑壁坍塌,因距防汛墙较近,导致m深段未浇筑底板处突然发生水土突涌,承压水在围护结构处形成通道,冲破基坑底板冒水冒砂,情况十分危急。由于周围建筑物和管线密集,环境复杂,紧邻在运营的地铁6号线,在发生险情后,地铁隧道和管线短期内大幅沉降,在采取注浆评估区内承压含水层发育,古河道区域内有微承压含水层分布,埋深较浅,状评估本次土壤环境现状评价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土地质量监测(2009年-2012年)》,采样密度为1个点/km2,采样深度为0-20cm,测试指标、测试方法及元素富集评价方法参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DD2005-01)。JS5分区单元内表层土壤酸碱度总体以中性为主,砷、镉、铬、铜、汞、镍、铅、锌等指标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全市背景值。该区土壤中镉、铬、汞和锌的总体富集程度为一般;砷、铜、镍和铅以一般和初始富集为主。从土地质量生态管护的角度,初始富集元素为应引起关注的指标,砷、铜、镍和铅元素应为今后土壤BJS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4.1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治区(Ⅲ区),控制目标为:至2015年末,该区年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5mm以.1.2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危险性评估的危险性评估研究表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基坑工程降水,是大规模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坑工程降水可能引发基坑周围一定范围的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体排水固结而产生地面沉降。本报告主要评估开挖深度H<15m的基坑工程引发或加剧地面沉降的危险性,对于开挖深度H≥15m的基坑工程,开挖深度小于7m的基坑工程属三级安全等级基坑工程,工程类型一般以一层地下室或地下车库为主,实际开挖深度多在4~5m之间。由于开挖深度相对较根据区内浅部水文地质条件,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黏性土中所夹薄层粉性土,富水性差,水量贫乏。根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基坑工程需采取必要的围护措施,围护结构插入深度一般为坑底下(0.8~1.0)H,由于基坑围护结构一般可阻断降水目的层或显著减弱基坑内、外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坑内降水对坑外地下水的影响小,因此,对于开挖深度H<7m的基坑工程,基坑降水引发地面沉降的开挖深度7m≤H<15m的基坑工程属一~二级安全等级基坑工程。由于区内承压水水位较高,经初步验算(见本报告4.4节),区内第⑤2层微承压水部分区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域不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求,第⑦层绝大部分区域不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第⑤2层分布在部分古河道区域(Ⅰ3区),区内大部分区域其厚度较薄或缺失,基坑围护结构可阻断坑内、外地下水水力联系,坑内降水对坑外地下水的南部JS95孔附近第⑤2下水有一定影响,经初步估算,当采取按需减压降水措施时,水位降深约为评估区内第Ⅰ2-2工程地质区的第⑦层顶面埋深在24.9~30.1m之间,基坑开挖时绝大部分区域不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求,区内第⑦层厚度较大,基坑围护结构不具备阻断降水目的层的条件。经初步估算(按JS122孔资料),当采取减压降水对坑外地下水有一定影响,但由于水位降幅较小,且区内有暗绿色硬土层分布,可有效减轻基坑降水的地面沉降效应,因此,基坑工程减压降水引发地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当基坑围护结构能阻断降水目的层时,坑内降水影响范围约为3H;不能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应小于基坑降水影响范围。对于评估区内开挖深度H<15m的基坑工程,当不需要减压降水时,或减压降水时围护结构已隔断降水目的层.3工程建设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评估以上海市2014年地下水开采回灌为背景,根据地下水运动和土层变形机理,利用建立的地下水准三维渗流耦合垂直一维沉降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对评估区2015~2024年度地面沉降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评估区大部分地区在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将逐渐趋于缓和,虽然工程建设有遭受地面沉降的可能性,但影响程度有限,但当采取预留标高等措施后,一般可减轻区域地面沉降对工程建设本身的影响,工4.2地基变形危险性预测评估或加剧地基变形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危险性评估,重点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期间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评估,而引发或加剧工程本身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将在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评估时加以形危险性评估天然地基工程附加荷载小、基础开挖浅,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运营期间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危险性评估对于桩基工程,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 (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若采用预制桩,沉桩施工时的挤土效应和打入桩的震动作用,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短期内大量密集沉桩会产生较高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使沉桩区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和深层土体发生水平和竖向位移,可能使已沉入桩偏位、挠曲和上浮,也可能造成局部地面隆起,群桩施工的影响范围一般可达1倍桩长左右,可能引发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如:房屋、道路、地下管线等不同程度的地基变形,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可险性评估评估区饱和软黏性土发育,局部地区还有暗浜土分布,由于土性较差,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大,且区内地下水位埋藏浅,坑外水压力较大,因此,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在外侧土、水压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位移变形,并引发基坑附近一定程度的地基变形;对于需采取减压降水措施的基坑工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程,若围护结构不能隔断降水目的层,有引发和加剧基坑附近一定程度的地基变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地基变形的可能性。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基坑工程设计应满足周围环境对变形的控制要求,当没有明确的变形控制标准时,基坑变形控制指标可根据基坑环境保护等级确定,对于环境保护等级分别为一、二、三级根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在正常工况下,基坑工程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的影离2H范围内的区域是沉降较大的区域,称为主影响区域;在距基坑2H~4H的综上所述,对于开挖深度H<7m的基坑工程,由于开挖深度较浅,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的范围小,程度轻,危险性小;对于开挖深度7m≤H<15m的基坑工加剧地基变形的危险性为小~中等。遭受地基变形的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天然地基工程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主要与建(构)筑物体型大小、附加荷载评估区内广泛分布的第①1层填土成分复杂、松散、土质不均,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对于拟建场地内的暗浜土,强度低、压缩性高、土质极差,应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区内广泛分布的第②1层褐黄色粉质黏土俗称“硬天然地基持力层,但评估区压缩层范围内普遍分布有高压缩性的第③、④层软黏性土层,当建(构)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地基变形。对于道路等线性工程,应对第①1层填土进行必要的压实处理,尽量减小工的地基处理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当沿线浅部地层变化较大或不良地质发育时,如未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将有引发或加剧地基变形尤其是不均匀地基变形的可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此外,天然地基工程易受邻近工程活动的影响,而评估区内工程活动可能较为频繁,当天然地基工程附近存在预制桩施工及基坑、隧道、地下管线等工程施所述,评估区内天然地基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均有遭受一定程度地基变形的影响可能性,为避免或减轻地基变形的不良影响,应按变形控制原则进行地基设计,对暗浜等不良地质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由于天然地基工程附加荷载相对较小,当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基变形危害的危险性估评估区内正常沉积区(Ⅰ2-2区)有第⑥层硬土层分布,层顶埋深21.8~30.1m,厚度1.3~3.4m,分布稳定时,可作为荷重不太大的多层建筑物的桩基持力层;其下分布的第⑦层埋藏适中,顶面埋深24.9~30.1m,厚度一般大于20m,中密~密实,中~低压缩性,土性较好,为上海地区多层、高层建筑、高架道路、桥梁以及其它大型建(构)筑物良好的桩基持力层。根据上海地区工程变总体而言,正常沉积区(Ⅰ2-2工程地质区)桩基条件相对较好,桩基工程大,桩基条件复杂多变。对于不同荷载的建(构)筑物,可根据桩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控制要求,选择⑤2、⑤3、⑤4、⑦层等不同埋藏深度的地基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对于体型简单、荷载较小的桩基工程,由于地基承载力要求相对不高,地基变形较易控制,工程建设遭受地基变形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对于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高架道路、桥梁等桩基工程,桩基承载力要求高,由于区内地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基土埋深和厚度变化大,可供选择的桩基持力层之间土性差异大,特别是古河道边缘附近建(构)筑物跨越不同工程地质区时,若同一建(构)筑物桩基持力层不同,则可能遭受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严重时将会影响建(构)筑物的正常使总体而言,古河道区(Ⅰ3工程地质区)桩基条件复杂,桩基工程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为小~中等。4.3边坡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上述土层中,第①层为填土,结构松散,土质较差,局部为暗浜土,土质极差,基坑开挖时易产生坍塌,第②1层土性较好,有利于坑壁稳定,第③、④层为软黏性土,⑤1-1层土性也较差,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性外,软土还有触变性和流变性,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易产生侧向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等现象,导致基坑和支护结构变形,严重时会因软土剪切破坏而导致边坡评估区潜水水位浅,水位埋深一般在0.5~1.5m之间,基坑开挖时支护结构外侧水压力较大,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不利;评估区内分布的第⑤2、⑦层为 (微)承压含水层,埋藏较浅,承压水水头高,当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较大时,可此外,场地内分布的明、暗浜,以及施工期间坑边超载等因素,均对基坑边素及危险性评估见表4-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度能层H小2、基坑深度:相对较浅,坑外水土压底回弹影响较小④、⑤1-1层可能引发的水土突涌3、基坑深度:相对较深、坑外水土压基坑边坡失稳不但会影响工程施工安全,还将导致基坑周围大量的土体产生水平、垂直移动,评估区内环境条件较复杂,建(构)筑物密集,分布有道路、各类地下管线、商务建筑、居民住宅等建(构)筑物,一旦发生基坑边坡失稳事做好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在自然状态下发生河岸边坡失稳的可能性较小,但近岸工程施工可能会对邻近河岸边坡造成一旦发生河岸边坡失稳,则会对工程本身和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近岸工程建设时应注意对河岸边坡的影响,必要时对河岸边坡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总体而言,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后,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河岸边坡失稳的危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4.4水土突涌危险性预测评估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12.3.3水土突涌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基坑开挖后坑内地基土抗承pcz/pwy>1.05式中pcz——坑底开挖面以下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覆盖土的自重压力(kPa),地pwy——承压水压力(kPa)。评估区内分布的第⑤2为微承压含水层,第⑦层为第Ⅰ承压含水层,两含水层部分区域沟通。由于上述含水层埋藏较浅,承压水水头较高,基坑工程开挖施于评估区及附近未设置⑤2层水位监测孔,区内第⑦层水位标高在-1~-3m之间,验算时⑤2、⑦层水位根据上述条件,经初步验算,对于开挖深度7m的基坑工程,满足抗承压水m水稳定性要求,有引发水土突涌的可能性。结合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判断,第Ⅰ3工程地质区分布的⑤2层顶面埋深在21.0~31.2m之间,部分区域不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求;第Ⅰ2-2工程地质区第⑦层顶面埋深在24.9~30.1m之间,基坑开挖时绝大部分水稳定性要求,有引发和遭受水土突涌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对于开挖深度H<7m的基坑工程,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求,不第⑤2层部分区域不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求;第Ⅰ2-2工程地质区绝大部分区域第⑦层不满足抗承压水稳定性要求,必要时需采取减压降水措施。综合确定开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4.5水土污染危险性预测评估评估区土壤总体以Ⅱ类土壤为主,其次为Ⅰ类土壤,另有少量Ⅲ类土壤分壤和Ⅲ类土壤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因此评估区工程建设遭受水土污染危害的危险性较小,对于水土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建设项目,建议在项。水土污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因此该区建设项目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降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5.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综合上述评估结果,对评估区内一般建设项目在不同工程地质区引发和遭受对于天然地基工程,一般不会引发和遭受地面沉降、边坡失稳和水土突涌地质灾害;由于附加荷载相对较小,当对暗浜、厚填土等不良地质进行有效的处理工程地质灾害对于桩基工程,一般不会引发和遭受地面沉降、边坡失稳、水土突涌地质灾害;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危险性小,若采用预制桩,有引发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地基变形的可能性,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正常沉积区(Ⅰ2-2工程地质区)桩基条件相对较好,桩基工程遭受地基变形危害的危险性小;古河道区(Ⅰ3工程地质区)桩基条件较差,桩基工程遭受地基变形危险性为小~中等。综合确定桩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为小~中等。对于基坑工程,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大小与场地内软黏性土、明 (暗)浜等不良地质的分布和地下水不良作用有关,并随开挖深度增加而风险加Hm受水土突涌地质灾害,引发和遭受地面沉降、地基变形、边坡失稳的危险性小;对于开挖深度7≤H<15m的引发边坡失稳的危险性中等,引发地基变形、水土突涌的危险性小~中等。综合确定基坑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为小~中等。评估区内一般建设项目在不同工程地质区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灾种和危险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表害种类及危险性分级++++H<7m)++++7≤H<15m)++~+++~++++++~+++H<7m)++++7≤H<15m)++~+++~+++注:1、表中“+”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为小;“++”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为中等;“-”表示无该项地质灾害。2、本表应结合附图11查阅使用。5.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以及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结果,针对各地质灾害灾种分别提出如下防治对策措地面沉降防治1、基坑工程降水设计时宜采取坑内降水方式,以避免或减轻基坑工程降水2、基坑工程降水设计时,有条件时(当承压含水层层底埋深≤2H时)围护结构宜阻断降水目的层;当不具备阻断降水目的层的条件时,宜适当加大基坑围护结构插入深度,且坑内降水井的滤水管设置深度不宜超过围护墙底深度,以减3、若围护结构不能阻断降水目的层,基坑工程减压降水时应严密监控水头4、为减轻区域地面沉降的不良影响,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地面沉降预测结金山西南分区(JS5)报告地基变形防治1、对于采用天然地基的拟建轻型建(构)筑物以及道路、管线等市政工程,应重视对浜土、厚填土等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防止地基变形特别是不均匀2、评估区古河道切割区(Ⅰ3工程地质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对于采用桩基础的各类建(构)筑物,应根据上部结构特点、荷载大小、地基变形控制3、评估区内环境条件较复杂,应重视预制桩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应考虑深大基坑工程施工的时空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顺序、开挖方式、支护方式,采用分块、分层、对称开挖等施工方式,并及时支撑、及时浇筑,尽量缩短基坑施工周期,减轻基坑施工引发的周围已有建(构)5、当基坑工程附近分布有需保护的建(构)筑物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基坑工程环境保护等级,按《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等相关规范要求,采取减小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同时加强监测工作,把基坑施6、严格控制场地内堆土高度(<3m),重要管线上方严禁堆土堆物。边坡失稳防治1、应根据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和环境保护等级,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基坑设计时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抗倾覆、抗滑移、抗隆起、抗渗流、抗承压水2、重视场地内明浜、暗浜等不良地质对基坑围护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内容运营流程
- TPM手册新样式模板
-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3 Unit1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Module 4 Unit 1 Do you want some ric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5-2《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Module 3 Unit 3 Clothes Period 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一年级下册
- 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沼气专用发电装置项目融资计划书
-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PPT、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培训主题班会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小学英语微课ppt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设计》完整教案
- 美国LM2500舰用燃气轮机
- 《公共政策分析》课件.ppt
- RNA-seq研究方法与策略-zzz
- 医用耗材分类目录 (低值 ╱ 高值)
- 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