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课件2_第1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课件2_第2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课件2_第3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课件2_第4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梅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ppt课件2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墨梅》ppt课件2《墨梅》为题画诗,有三位诗人作过《墨梅》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王冕1310—1359,宇元章,浙江诸暨人。他是元末文坛有影响的诗人,又是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他的诗常流露出对元朝统治的愤懑情绪,而他的墨梅也借物抒怀,自认喜写“野梅“,不作“官梅”,以蔑视当时那些“峨冠腐儒”。晚年他避居会稽九里山,自筑“梅花屋”,种粟养鱼,以清贫生活了其余生。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小组学习单一】根据预习单,交流检查预习情况:1.朗读古诗,字正腔圆,不错字;有板有眼,不破句;注意节奏,读出诗味。2.借助工具书与资料,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试着将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一读诗文,读准字音。洗砚池墨夸奖(yàn)mòkuā我会写淡墨夸二读诗文,读出节奏

(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元)

清香之气。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淡墨勾画出来的梅花的样子

天地,人间。美丽,漂亮。这儿的“流”是流溢的意思,是说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人间。我们也常用“百花竞艳,芳香流溢”,和这里的流意思一样,显得动态了,更形象。【注释】(1)墨梅:本文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吾家”。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4)清气:清香的气味。

⑸乾坤:天地。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吾家”。【译文】第一二句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第三四句意思: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的仅仅是梅花那清新淡雅的香气吗?结合课前你对作者王冕的了解,以及王冕轶事,想想,这清气里还蕴含着什么?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王冕站在这幅《墨梅图》前,默默地想: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去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淡泊名利高风亮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借物喻人【元】王冕托物言志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谢谢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初读本课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异同。

3.引导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评: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并激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

(点评:讲解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埋下伏笔,可谓讲在“关键处”,有画龙点睛之妙。)

2.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