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史十讲_第1页
中国经学史十讲_第2页
中国经学史十讲_第3页
中国经学史十讲_第4页
中国经学史十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学史十讲读书笔记模板01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作者介绍内容摘要目录分析精彩摘录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中国经学朱先生唯指经学孔子儒家经学汉学中国儒术西汉宋学传统孔子文学康有为廖平文化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内容摘要“经”原先只是指代一种纺织工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其逐渐变成了唯指孔子亲授的儒家五经的专称。朱先生认为,自独尊儒术,占统治地位的经学便以学随术变为主导取向。所谓“学随术变”即司马迁首先揭示的“以经术缘饰吏治”,据经传释义争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朱先生治学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追求多角度审视历史,尽力还原其真实性,本书正是朱先生据自己的观察,为经学史提供的一种全新视角。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朱维铮老师的历史考证很扎实,观点鲜明深刻,尤其是对当下经学史的态度十分清醒,又谨守历史学的严谨。我虽见识浅薄,多有不懂不知之处,仍能体会朱先生学识之精深。朱学术水平肯定没问题的,但这本书主观性太强,不是治学的状态。本周读了三本起沟通联络作用的书,《伊朗,被低估的文明》《李光耀观天下》《中国经学史十讲》山水勾连,世界成矣。好书,我又破一执,昔日读任公的书,也对孔与后世皆不同十分认可,又读梁漱溟先生的书,却偏颇在他论述的朱子寻孔颜乐处而又读《公羊春秋》与《春秋繁露》虽然不把孔子神话,也尊孔子为素王,孔子乃教育家,虽有托古改制但也非后世所说如黑帝之子那般。听完九个小时的讲座并仔细看了一遍十讲,又是一本让我热泪盈眶的书啊。于我,是册好书,又获新知。爽则爽矣,。摘:“我正式的宣示我的意见罢。这是第一遍读,作为我了解经学史的起点;以后会再读一遍,作为我了解经学史的结题。目录分析经学、儒学与孔学儒术与经学有一以贯之的传统么?周孔与孔颜第二讲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怀疑经学与孔孟之道赘语尊信与不信第二讲中国经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与儒学不是等价物也没有不可分解的文化传统不存在单一型的儒家传统第三讲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经学现代史上的三种传统如何理解制度化的儒学怎样诠释中国经学诸形态一点希望第三讲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经学解释清代经学史的一个关键经学内部的异端思潮由近及远的怀疑与否定第四讲中国经学的近代行程走向“山穷水尽”?难以遏制的瓦解态势第四讲中国经学的近代行程常识引出的疑问时间记录的矛盾西汉儒术的先驱学老子者面临挑战推尊儒术的重大挫折12345第五讲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赘语罢黜黄老取得成功第五讲儒术独尊的转折过程《论语》是唯一可信的孔子史料吗?谁是《论语》原始结集的主持者原始结集本的“失踪”西汉的三种传抄本第六讲《论语》结集脞说郑玄和《论语》今本定型张禹和《张侯论》第六讲《论语》结集脞说正负两面的“清学”挽歌自成特色的扬州学派“汉学师承”的陈述矛盾汉学家蔑视桐城派第七讲汉学与反汉学江藩述宋学抑南扬北《汉学商兑》的价值方东树骂汉学“六蔽”没有算清的两套总帐第七讲汉学与反汉学清前期的“帝学”孔广森和庄存与改变汉学的尺度“凭借经义以讥弹时政”“以复古为解放”“破乾嘉之门面”?010302040506第八讲晚清的经今文学戴望与廖平清亡前的变质与变形康有为和皮锡瑞第八讲晚清的经今文学早期的乌托邦设计康有为这个人廖平与康有为《伪经考》成书《伪经考》的逻辑和意向12345第九讲重评《新学伪经考》《伪经考》仍待研究朱一新驳《伪经考》第九讲重评《新学伪经考》周予同和中国经学史经学的分歧与分派孔子问题的真相经的次第和经的幽灵第十讲中国经学史研究五十年经宋学与朱熹经学史研究的曲折道路今文学和新史学第十讲中国经学史研究五十年作者介绍同名作者介绍朱维铮(1936.07.14~2012.03.10),祖籍江苏无锡。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门化,留校任教。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是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历史学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2006年曾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博士,也是自季羡林之后德国高等学府授予中国人的第二个荣誉博士。他师承陈守实、周予同先生,继承了复旦优秀的史学传统,治学能力和成果在早年即为学界所瞩目,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主持整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