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病毒一、病毒的一般特性二、噬菌体一、病毒的一般特性1、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它们只能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它们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2、病毒的基本特点个体极小(以nm计),能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复合型。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一个病毒体内仅含一种核酸,核酸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存在。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离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复制、核酸蛋白质装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3、病毒的形态构造及化学组成(1)、形态(2)化学组成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较复杂的病毒还含有脂类、多糖等。(3)结构
核衣壳(基本构造)核心:由DNA或RNA构成病衣壳:由许多衣壳粒蛋白构成毒包膜(非基本结构):由类脂或脂蛋白构成刺突(非基本结构)衣壳粒是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衣壳粒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使病毒表现出不同的构型和形状。衣壳核酸包膜刺突核衣壳病毒的基本结构: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廿面体对称的结构(球状)螺旋对称的结构(杆状)复合对称的结构(蝌蚪状)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是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组合而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代表。二、噬菌体病毒种类很多,根据病毒寄生的对象来分,有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噬菌体: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侵染细菌、放线菌的病毒叫噬菌体。(把侵染真菌的病毒叫噬真菌体)噬菌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1995年发表的ICTV的病毒分类与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共报道了4000余种,分别划归为49个病毒科.据Bradley(1967)归纳,噬菌体共有六类形态。1、组成: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2、基本形态:蝌蚪形、微球形和纤丝形。(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以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例头部:廿面体对称结构,由蛋白质衣壳构成,内含一条DNA。颈部:薄盘状,附颈须。尾鞘:长95nm,衣壳粒螺旋对称;可伸缩。尾髓:中空,DNA可由此进入细胞。基板:
六角形盘状物,其上有刺突、尾丝。刺突:
有吸附功能。尾丝:
有识别吸附功能。大肠杆菌T4噬菌体构造2、蝌蚪形噬菌体的构造(二)、噬菌体(phage)的繁殖噬菌体并没有个体的生长过程,而只有其基本成分的合成和装配,即首先将各个部件合成出来,然后装配,所以一般将噬菌体的繁殖称做复制。根据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烈性噬菌体:指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使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或溶源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释放。1、烈性噬菌体的繁殖①吸附: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吸附部位进行特异性结合,噬菌体以尾丝牢固吸附在受体上后,靠刺突“钉”在细胞表面上。②侵入: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噬菌体尾部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尾髓刺入细胞壁,并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③复制: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会控制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然后以噬菌体核酸中的指令合成噬菌体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质。④装配:主要步骤有:DNA分子的缩合——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部与尾部相结合——最后装上尾丝,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形状、大小相同的噬菌体装配完成。⑤释放:方式:裂解:多以裂解细胞的方式释放。分泌:噬菌体穿出细胞,细胞并不裂解。通常情况下,一个噬菌体通过上述五个过程能合成100——300个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的这种生长繁殖方式也称为一步生长,
一步生长曲线实验设计依据:1个菌体被1个噬菌体感染,避免二次吸附;细菌群体被噬菌体同步感染。实验过程:敏感菌10mlPhage1ml
混匀,5min,使之吸附
离心或用抗phage血清处理,去除过量phage
高倍稀释,吸附phage的菌悬液(避免多次吸附)
37℃培养,定时取样
取样人为裂解处理(每5min)
样品中加入氯仿裂解细胞
24-48h裂解液加入敏感菌液中适当稀释混合液涂布于琼脂培养基上计数噬菌斑噬菌斑:概念: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菌混合培养在营养琼脂中,在平板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菌苔上,可以用肉眼看到一个个透明的不长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每个噬菌斑一般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应用:噬菌斑可用于检出、分离、纯化噬菌体和进行噬菌体的计数。噬菌斑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绘制成的曲线为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以下阶段:潜伏期裂解期稳定期
一步生长曲线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到细菌细胞释放新的噬菌体之前的这段时期.曲线平行于横轴,噬菌体数无变化.样品中无游离的噬菌体。(潜伏期前的噬菌斑数是噬菌体数,也就是感染噬菌体的细菌数).裂解期:曲线直线上升,子代噬菌体不断释放到培养基中,直到达到一个极限.稳定期:感染细胞后复制的子代噬菌体全部释放,噬菌斑数稳定,一次感染结束。裂解量:每一受感染细胞所释放的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稳定期噬菌斑数裂解量=潜伏期噬菌斑数不同的噬菌体或同种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后所释放的噬菌体数不同,与噬菌体种类、宿主细胞菌龄以及环境因数有关。2、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即整合在宿主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溶原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溶原性细菌的特点:可稳定遗传:子代细菌都含有原噬菌体,均具有溶原性。可自发裂解: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也可从宿主DNA上脱落下来,恢复原来的状态,进行大量的复制,变成烈性噬菌体,自发裂解几率10-2~10-5。可诱导裂解:用化学、物理方法诱导具有“免疫性”:溶原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的噬菌体不敏感,对同源噬菌体具免疫性,对非同源噬菌体没有免疫性。可复愈:自然遗失前噬菌体,但不发生自发裂解和诱导裂解溶源转变:由于溶原菌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一些新的生理特征。(三)、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噬菌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例:丙酮、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羽儿童美术教案课件
- 项目介绍课件
- 音频技术课件
- GB6783-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明胶
-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
- 2025年电子车辆秤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出版物发行零售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油罐计量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搏击俱乐部营销方案
- 2025年医用核素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23312.1-2009漆包铝圆绕组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
- 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调查制度
- SAP联产品生产订单结算过程x
- 2021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宫外孕右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解术、右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手术记录模板
- 教科版 科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基础题)
-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 弱电设备维护保养方案
- 道路及两侧便道保洁方案.docx
- 腾讯公司职业发展体系管理者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