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新鲜出炉的《黄鹤楼送别》公开课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目标预设】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点、难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作者凭借语言表情达意;读者凭借语言倾听作者心声。阅读教学需凭借文本语言,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深处,以获得深刻的语言体验及情感体验。根据"文包诗"这类课文特点,教学中我力图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学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整体感知时的略读,突破难点部分的品读,升华情感时的引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中华古诗文的魅力。【设计思路】课前播放音乐欣赏。一、激趣、导入1、从刚才大家陶醉的神情中,我看出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歌中有一句词:牵着你的手,分别在黄鹤楼。知道是谁牵谁的手在黄鹤楼分别的吗?相信读了这首诗大家就有了答案。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指名读2、谁来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送谁?在哪里送?谁送?3、话说在公元七百二十五年,年轻的李白手挎一把宝剑,带着一个酒壶,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12岁,但年龄的差距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二人一见如故,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去了,这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可真是难舍难分呀!话别的场面十分感人。而这感人的场面,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可以一一领略。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一起去看看那话别的场面。板书课题。齐读。5、诗句所表达的意思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请大家默读课文,把和诗文对应的语句画下来。生画,指名答。(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景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回味中再现离别的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二、讲读课文(一)美读第一自然段1、同学们找的真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击出示"烟花三月"),在这"烟花三月",好朋友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迷人的暮春三月。(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2、读了这段文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3、让我们走进这暮春三月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从同学们的赞叹声中我已感受到了"烟花三月"的美,你还有会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指名答4、诗中是用那个词语表现这么美的景色呢?指名答像这样的词语真是数不胜数,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而这些词都融进了这"烟花三月"。这些词都融进了这"烟花三月"。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美读出来。5、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这两句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这美好的画面。(二)悟读第二自然段1、面对这样的美景,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生读第二自然段)2、哪个词最能概括他们此时的心情?指名答板书:依依惜别3、这段内容真的在写他们依依惜别吗?你从哪些内容知道的?藏仰望、远眺让生读,思,发表自己观点,读书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5、指导朗读: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出两位诗人深深的情谊。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吧。6、这真是此时无声--(生)胜有声,此时无泪?--(生)胜有泪呀。7、这忍不住的离愁别绪都融进了这两句诗--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设计意图: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体悟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这一教学步骤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语,从字里行间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先引导学生理解"烟花三月",然后抓住关键词"藏",引导学生先读到文字的里面,再读到文字的背后,为后面理解古诗埋下了伏笔。)(三)品读第三自然段1、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指名读2、"终于"两字很深情,用在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答3、是啊,不忍别,终须别。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谁再来试试。读出李白的敬仰与依依惜别。指名读4、从李白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六个"您"、"兄长""老师""夫子""令人敬仰""誉满天下"等词。"誉满天下"是什么意思?一说到孟浩然,你会想到他的哪首诗?指名背像这样的诗是妇孺皆知,人人出口吟诵,难怪李白说他的诗篇--(生)誉满天下。然而,他的人品更令人敬仰,李白曾写过这样的诗来赞美他。出示《赠孟浩然》。师生同读。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清高志远,难怪李白说他的人品--(生)令人敬仰。5、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和敬仰。请把这种敬仰与不舍读出来吧(齐读)6、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但是他把这种眷恋深深地藏在心交流读懂了哪些词?(重点交流脍炙人口)(3)指导朗读长句子课件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朗读,找近义词,积累含有"看"的意思的词。(4)赏读优美句子,体悟句式美黄鹤楼春景图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美美地读,品味语言美过渡:刚才我们大家已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得很准了,现在能把课文也读通顺吗?请几位同学分小节来读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并争取机会读,谁愿意先来?(5)指名分小节读(6)读得真流利!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2-3人学生概括课文大意)(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情景)三、再读感受:1、师: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景,课文写了两个场景,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是那两个场景?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第一个场景是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一边喝酒一边说话。)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一下吗?(饮酒饯行,饮酒话别??)(相机板书:饮酒饯行)那第二个场景写的又是什么呢?(李白站在江边目送朋友远去,吟出了一首诗)(板书:吟诗送别)3、面对朋友的离去,李白作了一首什么诗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指读)5、读诗,(自渎,指读,齐读)7、小结:大家读得很有韵味。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与课文有怎样的联系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将是我们下接课学习的内容。老师相信,爱读书爱思考的你们一定能做学习的主人。四、作业:1、完成习字帖,写好字,争取得"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家人听,请他们为你打分。3、课后收集别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和名言。板书:黄鹤楼送别饮酒饯行吟诗送别篇三: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收集孟浩然的资料,搜集一两首送别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到送别,总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正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尤其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今日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因此,许多文人墨客在分别之时,往往都情难自已,把满腔离情别绪,都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昨天,我们就学习了其中的一首--呈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古诗。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二、学文悟情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心情的词语。(一)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此时的心情?你理解这个词吗?依依惜别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呢?读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再把你找到的词句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二)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三)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1)话别前,什么场面打动了你?(出示这一句)为什么打动了你?抓住"藏"字来理解。他们是怎么"藏"的?一会儿......一会儿......(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这么美的景色,观赏的人心情该会多么愉快呀!是这样吗?他们真的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3)哦,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暴露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那他们是在干什么?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伤感。他们的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吗?谁来扮演李白,我来问一问他:李白啊李白,你的老朋友就要和你分别了,你怎么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就是不说话呀?不想说再见,怕对方难过。谁是孟浩然的知心人,我也问问他:孟夫子啊,孟大诗人,你就要乘舟远行了,你怎么也不说话呢?(4)是啊,在这相聚的最后时刻,他们谁也不愿提起分别的话题,都把依依惜别之情深藏心底。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2、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1)过渡: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句子,齐读)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a、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如果我们对孟浩然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的话,一定能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这段话。课前请大家搜集了孟浩然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孟浩然,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他有许多诗歌流传至今,其中《春晓》家喻户晓。他曾经做过官,后来因朝廷日益腐败,他不愿意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所以辞官,归隐田园。引读--孟浩然一生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所以说--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孟浩然一共写了260多首诗,有很多还流传至今,比如说《春晓》,所以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孟浩然当时40岁左右,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大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给了初出茅庐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为--兄长和老师。b、李白的依依惜别。同学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还读出了什么?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谁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心中的不舍。(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友谊、敬仰、依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的这段话。3、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收下了友谊、收下了祝福,请大家读读孟浩然的话(出示句子)。(2)孟浩然的话语中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说明什么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底下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即使他远在天边,也像是靠在一起的邻居。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话,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居一样的近。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丝毫的影响。他要李白知道,真正的朋友,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因为友谊,心能靠的很近。孟浩然把他与李白的情谊比作长江水,时间会流逝,但情谊永不变,分别只是暂时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他要李白乐观起来,因为没有今天的分别就没有明天的重逢,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的再见。他因为年长,在这时候劝慰李白。(3)孟浩然真不愧是兄长和老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兄长一样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读。4、一个满怀敬仰,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谊深长,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一份深深的离情。下面,我们同座位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5、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6、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人有情,景也通情,只见岸边--(引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a、借景抒情。岸边杨柳依依,好像--在与孟浩然挥手告别,江上沙鸥点点,仿佛--也不忍离去,此处是借景来抒发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啊!这真是人有情,景通情啊。b、理解"伫立"、"凝视"、省略号。友人登船时,李白依然--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依然--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仍然--只见一江春水流向天边,李白还是--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2)让我们站在李白的身边,感受他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真好,读出了李白无边的惆怅,不尽的思念。)(3)齐读。配乐三、学诗解意满腔离情,万千愁绪,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1、出示古诗,生齐读。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诗句,再回过头去读读课文,你能读出诗的一、二两行对应的是课文哪几小节吗?诗的三、四两行呢?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呢?先同座位练说,再指名说。5、指导读诗。(千言万语,尽在诗中,谁来读读这首诗?配乐)6、齐读,背诵。(这首诗会背吗?齐背,送给孟浩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四、积累拓展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让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2、老师再送你们几句送别诗。呈现名句,生齐读。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叔同--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3、渗透经典诵读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学着课文编一个小故事。我们将举办一个"送别"赛诗会,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故事编得精彩!篇四: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收集孟浩然的资料,搜集一两首送别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黄鹤楼,它俯临万里长江,飞檐凌空,仿佛展翅欲飞的鹤翼。因传说神仙驾鹤到此,故而得名。李白曾在这里送别好友,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2、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来到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再一次走进课文《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二、学文悟情品味登楼赏景图1、朋友分离,心中不免依恋、伤感,学习单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惜别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离情别意。)2、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感情朗读。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1)从这段中"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什么?(无心赏景)(2)江边的景色如何呢?(3)欣赏美景(出示图片)(4)这么美的景色,他们为什么无心欣赏?(因为孟浩然即将离开李白,他们很舍不得)此时的心情是什么?(依依惜别)他们为什么不说话?(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5)原来他们是在借赏景来隐藏自己的惜别之情,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让我们带着这种不舍有感情读读这段话。品味酒别图1、过渡:然而,不忍别,终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控制不住了。学习单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内讨论:(1)李白的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您"?除此以外,还用了哪些称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为什么鄙视权贵、连皇帝都不放在心上的李白,会对孟浩然如此敬仰?(3)孟浩然的话中引用了谁的诗句?他想向李白表达什么意思?)2、交流出示: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1)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李白的话中用了几个"您"?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哪些称呼?(从6个"您"、"夫子"--古时候对学者的尊称、"兄长"、"老师"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敬仰他什么呢?(人品、才华)了解孟浩然生平(孟浩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来看看他的生平。他有什么优点?)理解《赠孟浩然》(我们再来看看李白曾写给孟浩然的一首诗)对照诗和译文,思考;李白爱孟浩然的哪些方面?(风流潇洒、流连山水、不羡权贵、品格高尚)(2)李白的依依惜别。同学们再看这段文字,你除了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还读出了什么?(3)李白举起的酒杯中难道仅仅是酒吗?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依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白的这段话。过渡:孟浩然有什么表示呢?出示: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收下了友谊、收下了祝福,请大家读读孟浩然的话(出示句子)。(2)孟浩然的话语中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诗,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说明什么呢?(安慰王勃虽然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这真是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孟浩然真不愧是兄长和老师,带着你的理解,用兄长一样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读。4、一个满怀敬仰,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谊深长,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我们同座位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并加进动作。5、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品味临江目视图1、过渡: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孟浩然要走了,学习单三(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1)作者写为什么要写杨柳和沙鸥?(2)"伫立"什么意思,友人走了李白为什么还伫立在那儿?(3)展开想象,此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交流2、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问:(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为什么写景表达什么感情?(借景抒情。岸边杨柳依依,好像--在与孟浩然挥手告别,江上沙鸥点点,仿佛--也不忍离去,此处是借景来抒发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啊!这真是人有情,景通情啊。)2、出示图理解依依惜别之情。(1)出示临别图问此时他们在说什么?(2)出示登船图,此时又在说什么?(3)出示出发图,李白在做什么?出示:船慢慢走远了,这就是"依依惜别"3、出示: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1)理解"伫立"、"凝视"、省略号。(2)孟浩然走远了,李白为什么还伫立在长江边?(孟浩然是从江上走的,想起孟浩然的话,希望借长江表达思念之情)看来写长江水也是为了借景抒情啊!学到这儿发现课文中的景色都表达一定感情,这叫感情渲染法。(3)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让一江春水捎去我对兄长的不尽的思念。孟兄,你何日才能与我见面?我们的友情一定会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3)让我们站在李白的身边,感受他的心情,谁来读读这段话。(真好,读出了李白无边的惆怅,不尽的思念。)(3)齐读。配乐三、学诗解意满腔离情,万千愁绪,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首千古名作一咏而出--1、出示古诗,生齐读。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从文中划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3、分别读诗文。(读到这儿想想文中哪些是诗中没有的?)4、多么深厚的友谊齐读送别诗四、积累拓展1、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让大家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2、老师再送你们几句送别诗。呈现名句,生齐读。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叔同--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学着课文编一个小故事。我们将举办一个"送别"赛诗会,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故事编得精彩!板书设计登楼赏景黄鹤楼送别对饮话别送别吟诗篇五:黄鹤楼送别公开课《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6个生字3、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难点: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请同学们读读投影上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你认识他们的作者吗?(李白、孟浩然)2、你了解他们吗?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吗?出示资料:话说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他们难舍难分依依不舍。3、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去看看《黄鹤楼送别》。二、生字词教学1、暮孟饮暂唯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飞檐凌空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2、字形教学"暮""暂"三、课文精读(一)学习第一段1、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古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员工入职签合同协议模板
- 公司劳务派遣用工合同年
- 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与建设合同
-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涉税计算及账物处理
- 合同书样本电子版外墙工程涂料
- 专利转化信托之制度设计
- 水泥建材运输合同三篇
- 石油勘探招标合同三篇
- 铁螯合剂选择性抑制β-catenin活化突变肝癌的研究
- 船用柴油机连杆加工质量预测及加工参数寻优研究
- VW-Formel-Q审核提问表(完整版)
- 物业客服沟通技巧培训课件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整体租赁底商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 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课件
- 小学生作文方格纸A4纸直接打印版
- 老人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 幼儿阿拉伯数字描红(0-100)打印版
- 标杆地产集团 研发设计 工程管理 品质地库标准研发成果V1.0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及答案(含MP3+录音原文)
- HI-IPDV10芯片产品开发流程V10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