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对市公路养护机械操作工考生技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
)
对于
风险
相当于
精兵简政
对于
(
)A.亡羊补牢;效率B.枕戈待旦;业绩C.克己奉公;资源D.曲突徙薪;成本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可以降低“风险”;“精兵简政”指精减人员,紧缩机构,可以提高“效率”,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枕戈待旦”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与“风险”无明显逻辑关系;“精兵简政”与“业绩”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克己奉公”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与“风险”无明显逻辑关系;“精兵简政”可以节约“资源”,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曲突徙薪”本指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曲突徙薪”可以减少“风险”;“精兵简政”可以减少“成本”,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而相对忽视了广大的农村。其实,我国农村最需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在城市B.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需要城市与农村联动C.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要向农村转移D.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难点在农村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由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其实”可知,文段重点强调农村应该是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的重心,对应C项。A项“重心在城市”为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城市与农村联动”表述有误,文段重点强调农村,排除。D项,文段强调治理的“重点”而非“难点”,表述有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环保治污重心须向农村转移》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讲了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的重心都在中心城市,忽视了农村。第二句通过转折关联词“其实”引出文段的重点,即“农村最需要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文段为“分—总”的结构,最后一句为主旨句,强调“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重心是农村”。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3.子弹:枪管(
)A.马车:山路B.原子:原子核C.电流:电缆D.行人:斑马线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枪管是子弹发射出去的必经设备,二者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山路不是马车通过的“必经通道”,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二者为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电缆是电流传播出去的必经设备,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行人走在斑马线上,二者不是必经设备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社会促进是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促进其活动完成,提高其活动效率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促进的是:A.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教师的旁观可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B.小王扶起跌倒的李大爷,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C.员工在进行生产时,厂长站在车间里,员工效率就会大大提升D.足球运动员走进球场时,看到比赛场座无虚席就会斗志昂扬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社会促进的定义,定义的关键是“他人在场会促进活动的完成”,要求选择不符合定义的一项。社会促进定义的关键信息:他人在场会提高活动效率。A项教师的旁观使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数学计算、C项厂长站在车间会使员工效率提升、D项观众的观看会使运动员斗志昂扬三项都符合社会促进的定义。B项,小王扶起跌倒的大爷,不涉及他人是否在场,不符合社会促进定义的关键信息。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他人在场促进其活动完成;②提高其活动效率。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教师旁观学生计算,体现了“他人在场促进活动完成”,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体现了“提高其活动效率”,符合定义;B项:扶起跌倒的老大爷是出于个人的热心,且现场也只有小王自己,未体现“他人在场促进其活动完成”,不符合定义;C项:厂长监督员工生产,体现了“他人在场促进活动完成”,员工效率大大提升,体现了“提高其活动效率”,符合定义;D项:运动员看到观众座无虚席,体现了“他人在场促进活动完成”,斗志昂扬,体现了“提高其活动效率”,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定义的关键词强调“他人在场”、“促进”。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B选项中小王扶起李大爷,是他自己觉得有意义,并不是因为别人在场促进他产生的行为,不符合定义;ACD选项均符合社会促进的定义。故正确答案为B。5.“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阐述了(
)关系。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B.金钱和人生价值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D.个人与他人、社会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第二步,题干意思是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属于个人,大义属于他人和社会,因此此句阐释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因此,选择D选项。A项、B项和C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金钱和人生价值、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不符合题意,A项、B项和C项不当选。6.小明倒了一杯热水暂时不能喝便放在桌子上冷却,这杯水的温度是均匀下降的。(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水温降低的速度是跟当前水温与环境温度的差值成比例的,差值越大水温下降的速度越快,所以水温开始下降较快。由于水温下降时是越来越趋近环境温度的,所以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将越来越小,因此水温下降的速度也就越来越慢了。故表述错误。7.下列属于鲁迅笔下人物的有:A.闰土B.祥林嫂C.祥子D.阿Q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二步,A项: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人物,原型是鲁迅青少年时期的好朋友章闰水。A项正确。B项: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一个虚构人物,《祝福》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彷徨》。B项正确。D项:阿Q是鲁迅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是鲁迅塑造的一个愚昧的农民形象。《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D项正确。因此,选择ABD选项。C项:祥子是老舍的《骆驼祥子》的主人公。通过这一角色塑造,老舍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8.下列成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组是:A.言之无文
文过饰非B.将信将疑
将计就计C.不见经传
不经之谈D.顾名思义
不屑一顾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言之无文”中的“文”字义为“文采”,“文过饰非”中的“文”字义为“漂亮的言辞”,字义不同。B项“将信将疑”中的“将”字义为“且、又”,“将计就计”中的“将”字义为“利用”,字义不同。C项“不见经传”中的“经”字义为“文献”,“不经之谈”中的“经”字义为“荒诞”,字义不同。D项“顾名思义”中的“顾”字义为“看”,“不屑一顾”中的“顾”字义为“看”,字义相同。因此,选择D选项。9.逆差与顺差,应当辩证地看,贸易平衡永远是相对的,动态的。中美经贸关系是双赢而非零和,经济互补性注定了美对华逆差将是一个长期问题。今后,中美两国参与全球化和产品分工的程度会继续加深,只要不改变现行统计方法,美对华逆差仍将持续,而中美经贸规模也仍将不断扩大。这段话表达的核心观点是:A.中美经济是互补的B.逆差还是顺差要看使用的统计方法C.美对华贸易逆差不会改变D.美对华贸易逆差不应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逆差与顺差,应当辩证地看,贸易平衡永远是相对的,动态的”,接下来用美对华逆差论证观点,即现阶段美对华贸易逆差是合理的,是可以忍受的,中美贸易关系是双赢的,而且中美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因此,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美对华贸易逆差不应影响中美经贸关系”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中美经济是互补的”是对“经济互补性注定了美对华逆差将是一个长期问题”的断章取,排除A项。B项“逆差还是顺差要看使用的统计方法”,重点不是在说用何种统计方法,排除B项。C项“美对华贸易逆差不会改变”偏离重点,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10.哄堂大笑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紧张A.高兴;热火朝天B.相声;语无伦次C.声音;废寝忘食D.房间;高朋满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题干逻辑关系。A项:“哄堂大笑”形容全屋的人同时大笑,可以表示人们很“高兴”;“热火朝天”形容激烈,不能形容“紧张”,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相声”可以使人“哄堂大笑”;“紧张”可以使人“语无伦次”,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哄堂大笑”说明“声音”大;“废寝忘食”是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废寝忘食”和“紧张”没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哄堂大笑”是人的行为,“房间”是个处所,可以说人在
“房间”里“哄堂大笑”;“高朋满座”说明宾客多,与“紧张”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11.相对于人的一生,岁月的长河沉静缓慢,一个小小转弯,也往往会耗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间。而历史的记录,浓缩这缓慢过程中关键性的拐点,放大这冗长沉闷中戏剧化的细节,甚至是剑拔弩张的氛围,慷慨激昂的情绪……读史,确实让人沉迷。这段话的中心议题是:A.记录历史B.岁月C.读史D.历史记录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提问句中“议题”一词可知此题是中心理解题。材料首先讲述岁月中小小的拐弯也需经历缓慢的过程,之后用转折词“而”引入重点语意部分,最后一句总结,是材料的主旨,作者想表达的重点是“读史”。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D项易引起干扰,材料前面是对“历史记录”的描述,但落脚点并不在此,关于“历史记录”的描述不过是对“读史,确实让人着迷”的原因的解释,因此不选;A、B项也不是材料的重点,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到岁月小小的转弯需要耗费人们漫长的时间,之后用“而”强调历史记录会浓缩关键、放大细节,最后总结全文,得出“读史,确实让人沉迷”这一结论。文段为“分—总”结构,总论是重点,强调“读史,确实让人沉迷”,由此可知文段议题为“读史”。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与文段议题相符。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段的议题,即讨论的主题。解答本题需要在阅读文段的基础上,提炼文段的主要内容,找到其主题。阅读可知,文段前面的内容均为原因,真正落脚点为“读史”,因此应为中心议题。文段先说人的一生相对于岁月来说很短,然后指出历史记录所具有的对岁月的浓缩和放大效应,正是基于此,读史才让人沉迷。由此可知,文段是围绕“读史”展开的,前文所述都是读史让人沉迷的原因。故本题选D。12.自从1964年我国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很多研究者对杂交水稻的探索________,直到1981年,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自然两用系的设想,即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制种,短日低温下繁种,一系两用。到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427个两系杂交水稻通过省级或国家的品种鉴定。因此,在我国发展两系杂交水稻已是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日中天重中之重B.独领风骚势不可挡C.方兴未艾一往无前D.和而不唱大势所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可根据文段中的时间词推断语境,排除与文段语境不符的词语。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由“1964年”“1981年”的时间差可知,在杂交水稻研究在一段时期内成果寥寥,“如日中天”“独领风骚”“方兴未艾”都突出了研究热情和投入的精力,与文段表述的未出太多成果的语境不符。“和而不唱”指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体现了虽然赞同这一研究,但并未体现对此进行付出,由此造成了成果寥寥的情况,填入符合句意。第二空,“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填入符合文段强调杂交水稻发展前景良好的语境。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形容水稻的发展,A项“重中之重”指重点中更重要的部分,该空前后没有可比较的对象,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不能形容水稻的发展,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已是”与“一往无前”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符合文意。答案锁定D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和而不唱”指赞同别人,不坚持自己的见解,与两系水稻提出后的情形形成对比,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后文“1981年,有研究者提出了利用自然两用系的设想”可知,前文表示自从1964年以来很多研究者对杂交水稻的探索比较相似,没有提出新的设想,对应D项“和而不唱”,指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符合文段。A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程度过重,这个阶段还没有到达十分兴盛的程度,排除;B项“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横线之前的主语为“很多研究者”,搭配不当,排除;C项“方兴未艾”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和文段“很多研究者”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D项“大势所趋”
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表示我国发展两系杂交水稻符合现在的形势,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13.鲨鱼一般都是肉食性的,但一些科学家称,他们在某海域发现了一种以植物作为食物重要组成部分的窄头双髻鲨鱼。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一发现的是:A.研究人员分析其胃内食物发现,一些窄头双髻鲨鱼的食物组成中有一半是植物B.以海草占比90%的特制饲料人工喂养的窄头双髻鲨鱼,在为期3周的实验时间内体重均有增长C.窄头双髻鲨鱼的血液中含有大量非自身合成的某种营养物质,在自然界中,仅海草含有少量的该物质D.研究发现窄头双髻鲨鱼的肠道里存在一种能对植物进行高效分解的酶,这种酶在其他鲨鱼肠道里并不存在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在某海域发现了一种以植作为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窄头双髻鲨鱼。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胃内食物组成中有一半以上是植物,有可能是吞食鱼虾的过程中误食的植物,也有可能说明该鲨鱼并不能消化植物才导致剩余一半以上是植物,不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以海草占比90%的饲料喂养窄头双髻鲨鱼,在为期3周时间内体重增加,与植物是否是其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窄头双髻鲨鱼“血液中含有大量某物质”,说明该物质是被消化吸收获得的,同时“该营养物质仅海草中含有”,说明是通过食用海草获得,故可以得出论点,具有加强作用。D项:不明确项。窄头双髻鲨鱼的肠道里存在一种能对植物进行高效分解的酶,说明窄头双髻鲨鱼是能够消化植物,但是无法必然推知“植物是其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发现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发现,即窄头双髻鲨鱼以植物作为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支持该发现,可以说明窄头双髻鲨鱼确实是主要食用植物的。题干发现:窄头双髻鲨鱼以植物作为食物重要组成部分。A项,说的是一些窄头双髻鲨鱼的情况,但这些鲨鱼未必具有代表性,支持力度较弱。B项,用特制饲料人工喂养的结果并不能证明窄头双髻鲨鱼是以植物作为食物重要组成部分的,不能支持题干发现。C项,指出窄头双髻鲨鱼的血液中含有大量非自身合成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这种营养物质只能通过食物从外界获得,而这种营养物质仅在海草中少量含有,说明窄头双髻鲨鱼会食用海草,且食用的量比较大,证明了窄头双髻鲨鱼是以植物作为食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支持了题干发现。D项,虽然窄头双髻鲨鱼肠道里含有能分解植物的酶,但不代表其一定会用这种酶,也就不一定会食用植物,无法说明窄头双髻鲨鱼是以植物作为食物重要组成部分的,不能支持题干发现。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窄头双髻鲨鱼以植物为其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据:无。本题只有论点,因此只能通过补充论据(如解释原因和举例子)的方式来加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一些窄头双髻鲨鱼胃内发现了植物,并且鲨鱼食物组成的一半是植物,说明鲨鱼以植物为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加强,保留;B项:用海草比例大的饲料喂养窄头双髻鲨鱼,鲨鱼体重增长,但这不代表这种鲨鱼就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C项:该项说明窄头双髻鲨鱼体内有消化植物的酶,但是有酶不能说明窄头双髻鲨鱼会吃植物或者会用到这种酶,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D项:这种鲨鱼体内有一种大量的、自己不能生产的营养物质,而自然界中只有海草中有少量的这种营养物质,说明窄头双髻鲨鱼体内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大量的海草,这就说明海草是窄头双髻鲨鱼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通过解释原因的方式加强,保留。对比AD项,A是举例子,D是解释原因,D的加强力度强于A。故正确答案为D。14.一个人走在森林里,膨胀的暖流扑面而来,仿佛热气从暖炉中________而出。随着森林的浓密稀疏,温热的空气或膨胀、或减弱。湿润的凉意令人感到河道的存在,它们虽早已________,但泥土中仍________着湿气。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泻干涸残存B.汹涌断流留存C.肆意枯竭保存D.奔腾湮灭残留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用于形容“热气”,排除适用对象不符的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应与“河道”搭配,且与“泥土中仍有湿气”的语境相符,据此排除D。第四步,最后看第三空,由“它们虽早已________,但泥土中仍________着湿气”可知,所填词应表示未消除殆尽之意。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用于修饰“热气”。“肆意”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不能用于形容“热气”,排除C。第二空,“湮灭”指埋没磨灭,用在此处与“泥土中仍有湿气”语境不符,且与“河道”搭配不当,排除D。第三空,对应“它们虽早已……”,此处表示的应是河道的水虽已干枯,但泥土中还剩下些湿气。“残存”侧重未被消除尽;“留存”侧重持续存在。“残存着湿气”更符合语境,排除B。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所填词语修饰“河道”,A项“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B项“断流”指枯水期河道中水流消失的现象;C项“枯竭”指水源、资源等干涸,断绝,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湮灭”指埋没消灭,与“河道”搭配不当,排除。第三空,由“它们虽早已······”可知,此处的河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水了,因此泥土中的“湿气”也比较少,A项“残存”指残缺不全地存留下来,能够体现湿气不多,符合文意,保留。B项“留存”指保存,存放,C项“保存”指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均无法体现“湿气”较少,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A项“流泻”指迅速地流出、射出,可以与前文“膨胀的暖流扑面而来”构成对应,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在等着我们》15.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版图书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电子版的文学名著,而且价格很低。人们只要打开电脑,在网上几乎可以浏览到任何一本名著。电子版文学名著的问世,会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以下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A.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不会因为文学名著的价钱高低或者是否方便而阅读文学名著B.文学名著的普及率一直不如娱乐杂志、时事报刊等大众读物C.许多读者认为阅读电子书籍的感觉不如阅读印刷书籍的那么好,宁愿选择印刷版读物D.在互联网上阅读文学名著仍然需要收费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电子版文学名著的问世,会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论据: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版图书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电子版的文学名著,而且价格很低,人们只要打开电脑,在网上几乎可以浏览到任何一本名著。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不会因为文学名著的价钱高低或者是否方便而阅读文学名著,说明了电子版名著的问世无法改变人的兴趣和习惯,喜欢读的还是读,不喜欢读还是不读,直接否定了题干论点中提到的能改变大众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也将论据和论点之间进行了拆桥,力度最大,当选;B项:文学名著的普及率一直不如娱乐杂志时事报刊等大众读物,和题干中提到的电子版文学名著无关,为无关选项,排除;C项:许多读者认为阅读电子书籍的感觉不如阅读印刷书籍那么好,宁愿选择印刷版读物,说明电子版文学名著的问世对大众的影响小,很多人并不会选择电子版书籍,能够对题干论证进行削弱,但是他讲的是部分读者,属于部分削弱,比例也不确定,与A选项比较,选A选项更好;D项:在互联网上阅读文学名著仍然需要收费,题干中说到电子版的文学名著价格很低,也就是原本就是收费的,D选项不能质疑,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电子版文学名著的问世,会改变大众的阅读品位,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论据:电子版图书越来越多,而且价格很低。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切断联系。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习惯不会因为价钱或者是否方便而改变,说明不喜欢读的还是不喜欢读,电子版名著的问世,不一定改变大众的阅读品味,切断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文学名著和娱乐杂志的普及率的高低与文学名著能否越来越普及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增加反向论据。许多读者宁愿选择印刷版,说明大众的阅读品味不会因为电子版图书的问世而得到改变,具有削弱作用。D项:不明确项。题干论据已经提到电子版图书价格低,说明原本就需要收费,所以,不具有削弱作用。第四步,强度比较。A项切断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使得原有论据不能支持论点,力度较强。C项中只提到许多读者会不受电子版图书的影响,但这里的“许多读者”是部分人,并非全部,所以削弱力度较弱。A项力度强于C项。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题干观点是电子版文学名著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要求选择最能削弱结论的一项。依次分析各选项,能够说明电子版图书不一定能够达到造就高素质读者群体的目的的即为正确答案。题干由“电子版图书越来越多且价格便宜阅读方便”推出“电子版文学名著的问世会改变阅读品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读者”。A项,指出对文学没有兴趣的人不会受到价格或者是否方便的影响,切断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最能削弱题干结论。B项,各类书籍目前的普及率为无关项。C项,许多读者的偏好削弱程度有限。D项,题干已经指出价格便宜,因此不能削弱题干结论。故本题选A。16.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随着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20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故表述正确。17.科学家们多年前就发现尘土从撒哈拉沙漠向亚马逊流域转移的现象。据估算,每年强风会吹起平均1.82亿吨的尘埃离开撒哈拉沙漠的西部边缘,这些尘埃会向西穿过大西洋,当接近南非沿岸时,空气中大约会保留1.32亿吨的尘埃,大约2800万吨会降落到亚马逊流域。因此,科学家认为亚马逊雨林的繁盛需要感谢来自撒哈拉沙漠的尘埃。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观点?A.许多尘埃来自古老湖床的矿物,它们富含磷(这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而磷在亚马逊的土地中因常年降雨而流失严重B.气象学研究表明:尘埃在许多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并影响着气候的变化C.多年前,亚马逊雨林遭到大面积砍伐后植被开始减少,大量的尘埃有助于稳固水土,但同时也加重了干旱D.近十年的分析显示,2007年是亚马逊植被生长最茂盛的时期,这一年有着强季风的流动和最大规模的沙尘输送量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亚马逊雨林的繁盛需要感谢来自撒哈拉沙漠的尘埃。论据:每年强风会吹起平均1.82亿吨的尘埃离开撒哈拉沙漠的西部边缘,这些尘埃会向西穿过大西洋,当接近南非沿岸时,空气中大约会保留1.32亿吨的尘埃,大约2800万吨会降落到亚马逊流域。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加强论点。撒哈拉沙漠的尘埃补充了亚马逊雨林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磷,使得雨林繁盛,解释了论点,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尘埃影响气候的变化”与“亚马逊雨林的繁盛”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尘埃有助于稳固水土,但稳固水土与“亚马逊雨林的繁盛”关系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排除。D项:增加论据。通过2007年数据表明亚马逊植被生长的茂盛与沙尘有关系,具有加强作用。第四步,强弱比较。对比A项和D项,加强论点力度强于增加论据。A项力度强于D项。因此,选择A选项。18.认真∶兢兢业业A.灰心∶半途而废B.热闹∶车水马龙C.辛苦∶一日千里D.勤奋∶聚精会神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兢兢业业”指做事“认真”踏实,与“认真”属于近义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形容一个人意志不坚定,与“灰心”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车水马龙”指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与“热闹”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形容进展快,与“辛苦”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D项:“聚精会神”指精神高度集中,形容专心,与“勤奋”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19.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
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
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欣然克服B.怅然抵御C.茫然规避D.突然制伏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可知,此处所表达做了无用功后的失望,感情是较为消极的,B项“怅然”指失望,不痛快的样子;D项“突然”指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均符合文意;A项“欣然”指非常愉快,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茫然”指模糊不清或无所知的样子,文段并未体现此意,排除;第二空,搭配“风险”,B项“抵御风险”
为常见搭配,D项“制伏”与风险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提醒幸福》20.起诉∶应诉∶审判A.违章∶罚款∶扣分B.签约∶招标∶投标C.构思∶写作∶投稿D.阐述∶反驳∶评判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一般情况下,原告“起诉”后,被告“应诉”,然后由法官“审判”,三者属于时间顺承的对应关系,并且三个行为的主体不同。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违章”之后,“罚款”和“扣分”往往同时发生,不存在时间顺承的对应关系,排除;B项:先“招标”,再“投标”,最后“签约”,三者的时间顺承对应关系与题干相反,排除;C项:先“构思”,再“写作”,最后“投稿”,三者属于时间顺承的对应关系,但“构思”和“写作”行为的主体相同,排除;D项:一般情况下,一方“阐述”,另一方“反驳”,然后由第三方“评判”,三者属于时间顺承的对应关系,并且三个行为的主体不同,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1.为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级分化,对过高收入要进行调节。下列措施中可以达到此效果的有:A.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B.提高出口退税率C.恢复利息税D.增加人民收入参考答案:A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第二步,为防止两极分化,调节过高收入,最基本手段是通过税收。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恢复利息税都有利于规范税收功能,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级分化。因此,选择AC选项。B项:提高出口退税率是为鼓励和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B项错误。D项:增加人民收入不能解决两极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可以达到效果的措施必须是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人口收入的措施。D项错误。22.心理压力常常表现为心理冲突,即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
第二步,心理压力常常表现为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指心理的矛盾状态,即决策者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动机需要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左右为难的心理状态。
因此,本题正确。
23.一个人从家到公司,当他走到路程的一半的时候,速度下降了10%,问:他走完全程所用时间的前半段和后半段所走的路程比是:A.10∶9B.21∶19C.11∶9D.22∶18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题目中未出现具体数值,采用赋值法。赋值初始速度为10,速度下降了10%后为10×(1-10%)=9。第三步,赋值半程为90,则前半路程、后半路程对应的时间分别为9、10。整体时间为19,前半段时间=后半段时间==9.5。第四步,前半段时间所走路程为10×9+9×0.5=94.5,后半段时间所走路程为9×9.5=85.5,前、后路程比为94.5∶85.5=21∶19。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比例法解题。第二步,速度下降10%可知前后速度比为10∶9,则时间比为9∶10(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第三步,后半段时间走过的路程占总路程之比为,则时间的前、后半段所走路程比为21∶19。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基本行程问题中的比例行程问题。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令开始的速度为10,后来的速度则为9。前半段路程等于后半路程,则令前一半路程用时9,后一半路程用时10,即前半路程=后半段路程。那么,总共用时为,一半时间是9.5。前半段时间走过的路程为,后半段时间的路程为。路程比为。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路程=速度×时间。题干已知信息仅有速度下降10%,应对公式中的两个量赋值进行计算。为简便计算,在赋值时应尽量将各项赋值为整数,已知一个有关速度的条件,故可设初始速度为10,则后半程速度为9;由于将路程分为两半,所以赋值路程时应选择2的倍数,且也将时间分为两半,故时间也为2的倍数,速度和时间为相乘关系,则赋值路程时应选择2×2×9×10的倍数。设初始速度为10,则后半程速度为9,设总路程为360,则每半段路程为180,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为180÷10=18,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为180÷9=20,总时间为18+20=38,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均为19。结合题目条件,后半段时间走过的路程为9×19=171,则前半段时间走过的路程为360-171=189,则所求为189∶171=21∶19。故本题选择B项。24.某小学某班有65名同学,其中男同学有30人,少先队员有45人,有12名男同学是少先队员,有多少名女同学不是少先队员?A.2B.8C.10D.15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第二步,根据题意可得,女同学有65-30=35(名),女少先队员有45-12=33(名),则女同学不是少先队员有35-33=2(名)。因此,选择A选项。25.在决策时,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被称作:A.首因效应B.从众效应C.反衬效应D.投射效应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反衬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同样会给人对事物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强烈的反衬条件下,不同的意见往往会受到莫大的敌视,其动机、方式和内容会遭到无理的指责。因此,选择C选项。A项: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A项排除。B项: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B项排除。D项: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D项排除。26.下列关于行政权的说法错误的是:A.职权和职责的统一B.只能由行政机关行使C.一种必须加以控制的权力D.一种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行政权力是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职权和职责的统一体。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可以强制他人服从,容易被滥用,故对行政权力的运用必须加以控制。行政权不必须由行政机关行使,行政主体因管理的需要,暂时将某项行政权力委托给另一行政主体或其他社会组织行使的行为。因此,B项错误,ACD项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7.某名品店因丢失一条价格不菲的丝巾,负责人要求保安在商店出口处强制检查所有顾客的物品,不接受检查不予放行。商店负责人的行为侵犯了顾客的:A.人身自由权B.自主选择权C.公平交易权D.财产安全权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第二步,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所以,保安在商店出口处强制检查所有顾客的物品,不接受检查不予放行,侵犯了顾客的人身自由权。因此,选择A选项。B项: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决定是否购买或接受的权利。它是消费者的一项权利。B项排除。C项: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公正、合理地进行市场交换行为的权利。C项排除。D项:财产安全权是指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物质财富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的总称。D项排除。28.甲向乙购买了一只羊,钱已付,因天黑路滑,甲决定明天再来牵羊,乙将甲所买的羊与自己的羊一起拴在门口树下,当晚雷雨交加,将甲所买的羊与乙的羊一起击死,此事件中对于乙是否需要赔偿甲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有过错,乙应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B.乙有小部分过错,乙要承担小部分赔偿责任C.乙有大部分过错,乙要承担大部分赔偿责任D.乙没有任何过错,乙不用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中,甲乙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并且交付完成。因为甲的原因没能带走所购买的羊,甲乙之间成立了保管合同关系。我国《合同法》第374条规定,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本题中乙没有重大过失,故不承担赔偿责任。故本题答案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第二步,《民法典》第605条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本题中甲向乙购买了一只羊,钱已付,本来甲应该直接牵走羊,但甲因天黑路滑没有牵走羊,因买受人甲的原因导致标的物不能交付的,标的物灭失的风险按照法律规定已经转移到买受人甲一方。甲将羊放在乙处,与乙形成保管合同。根据《民法典》第888条第1款的规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以及《民法典》第817条的规定:“保管期内,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无偿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本题中,甲乙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并且交付完成,由于甲的原因没能带走所购买的羊,甲乙之间成立了保管合同关系。羊的死亡是因为雷雨交加,乙没有重大过失,故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民法典》第八百八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以及《民法典》第八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保管期内,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无偿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本题中,甲乙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并且交付完成,由于甲的原因没能带走所购买的羊,甲乙之间成立了保管合同关系。羊的死亡是因为雷雨交加,乙没有重大过失,故不承担赔偿责任。故正确答案为D。29.有大、中、小三个池口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底面边长分别是10米、6米和4米。把两堆碎石分别沉入中、小两个水池里面,水面分别上升了10厘米和20厘米。如果把这两堆碎石都沉入大水池中,水面会升高多少厘米?A.6.8B.7.2C.7.8D.8.5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题意,要求“把这两堆碎石都沉入大水池中,水面会升高多少厘米”,只需要求出这两堆碎石的体积再除以大水池的底面积即可,而两堆碎石的体积等于中、小水池水面上升的体积即立方米,则如果把这两堆碎石都沉入大水池中,水面会升高。故正确答案为A。30.2,2,5,17,71(
)A.165B.256C.326D.359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递推积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2=2×1+0,5=2×2+1,17=5×3+2,71=17×4+3,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倍数+修正项,其中倍数以及修正项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所求项为71×5+4=359。因此,选择D选项。31.关于厄尔尼诺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其发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B.与其表现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C.主要发生在印度洋海域D.是指局部区域海水异常增温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自然常识。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异常持续升高导致全球性气候反常的现象。A项正确:据统计,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每隔2~7年就出现一次,因此其发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B项正确: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表现恰好相反。C项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在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而非印度洋海域。D项正确: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东部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C,减弱了传统的东南信风和赤道洋流,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32.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③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习俗知识。第二步,根据诗句判断节日,然后根据节日的日期排出顺序即可得出答案。①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重阳节,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间为农历九月九。②项:“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描述的是端午节,该诗出自唐朝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③项:“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描述的是乞巧节,又叫女儿节。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宫词一百首》。时间为农历七月初七。④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是寒食节,该诗出自唐朝诗人韩翃的《寒食日即事》。时间为清明节前一天。一般在农历三月初。根据时间先后排序为④②③①因此,选择D选项。33.将N、K、L、M、W,5人按一定距离站成一排,但是5人有如下关系:(1)N,K不能相邻;(2)W,K不能相邻;(3)N,L不能相邻;(4)L,M不能相邻。根据上述条件,5人的正确排序是(
)。A.N.L.K.M.WB.N.M.W.L.KC.N.W.M.L.KD.L.K.W.M.N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题干信息较全,可采用代入排除法。A项:代入该项,与题干条件(3)矛盾,排除;B项:代入该项,符合题干所有条件,当选;C项:代入该项,与题干条件(4)矛盾,排除;D项:代入该项,与题干条件(2)矛盾,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4.凡是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行为,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因而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作规定的消费行为,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故表述错误。35.下列有关华山的历史风景名胜有:A.锦屏春晓B.白云雪霁C.鹊华烟雨D.齐烟九点参考答案: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第二步,C项:“鹊华烟雨”描绘的是济南的鹊山与华山之间的美景,与华山有关。C项正确。D项:“齐烟九点”今一般是指自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与华山有关。D项正确。因此,选择CD项。A项:“锦屏春晓”位于济南东南三十里的龙洞山,与华山无关。A项排除。B项:“白云雪霁”指的是济南的珍珠泉,在元代,珍珠泉畔有一座“白云楼”登楼远眺,北可观明湖碧波,南可望林宇簇立,尤其雪后初晴,任栏寻望,睛光四野,耀眼夺目,令人叹为观止。与华山无关。B项排除。36.下列对于作用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推出的铅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B.浆对水的推力是船前进的动力C.丢入池塘的石子没入水中后,在不同深度所受浮力不同D.匀速行驶的汽车,对放在车上的货物没有静摩擦力作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错误,铅球被推出去后,铅球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消失,即手的推力消失,铅球在空中只受到重力作用。B项错误,木船前进的动力是桨推水时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是水作用于桨的力,而不是桨对水的推力。C项错误,当石子没入水中后,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与深度无关。D项正确,装载货物的汽车,货物与汽车之间的静摩擦力与汽车的行驶状况有关,汽车加速或减速行驶时,车上货物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匀速行驶时,货物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37.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C.固定的成见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对统一社会意识有积极意义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固定的成见”带来的消极影响,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文段的主旨,说明“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接下来通过“事实上”进一步论证说明。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A项和D项:属于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C项:过于绝对,文段中说的是“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38.08,8.16,24.32,64.64,(
)。A.160.28B.124.26C.180.56D.126.88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小数数列。第二步,小数数列优先选择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找规律。原数列整数部分因数分解为:2=1×2,8=2×4,24=3×8,64=4×16,第一个乘数是自然数列,第二个乘数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原数列下一项的整数部分为5×32=160;后一项的小数部分为前一项的小数部分乘以2取后两位,64×2=128,故原数列下一项的小数部分为28,原数列的下一项为160.28。因此,选择A选项。39.与数字表第5列第2、3、4行的数字对应的符号依次是: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由对应表可知,数字表第5列第2、3、4行的数字对应的符号依次为,选项B、C、D均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40.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⑤⑥,②③④B.①④⑤,②③⑥C.①②⑤,③④⑥D.①④⑥,②③⑤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黑色阴影部分将正方形分割成若干个面,其中①②⑤为2个面,③④⑥为3个面,只有C项符合。因此,选择C选项。41.随着微信用户群体不断扩大,微信在流量获取、社群运营、用户规模与黏性方面的优势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教育产品开始________微信生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吸引用户进行________分享,以降低获得新用户的成本,提升用户黏性。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借用
全方位B.借助
持续性C.依托
聚变式D.凭借
立体化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以降低获得新用户的成本,提升用户黏性”可知,目的在于提升用户黏性,也就是将用户留得住。B项“持续性”能够表示一直延续,符合文意。A项“全方位”侧重完整性;C项“聚变式”侧重聚合变化,表示聚合或融合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D项“立体化”侧重于全方位,各个角度、多维度。三者均无法照应语境中的提升用户黏性,排除A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B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B项“借助”指凭借别人或事的帮助以达到目的,“越来越多的教育产品开始借助微信生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第一空四个词语较难辨析,先看第二空。文意为利用微信生态促使用户进行某种分享从而增加新用户和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所填词语应体现这种分享的特性。辨析备选词语的语义,排除不符合文意的A、C、D。第三步,验证第一空。先看第二空,由“以降低获得新用户的成本,提升用户黏性”可知,进行某种分享有利于增加新用户和提高用户对本产品的依赖程度。“持续性”强调延续不断。“持续性”分享有利于促进新用户的增加,也有利于用户长期使用本产品,即提高对产品的依赖度,填入恰当。“全方位”指完整、周密。“立体化”指上下多层次的;包括各方面的。文意强调的不是分享的完整性而是强调分享的延续性,排除A、D。“聚变”本义是指两个小原子合成一个大原子;与之相对的是“裂变”,指一个大原子分裂成几个小原子。用来吸引新用户、增加用户黏性的分享应该是从一个分享到更多,是“裂变式”的,而不是“聚变式”的,“聚变式”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C。验证第一空,文意为教育产品利用微信生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所填词语应表示利用的意思。“借助”指靠别的人或事物的帮助,填入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搭配“用户”,根据文段“随着微信用户群体不断扩大,微信在······的优势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可知,文段论述的是微信用户不断扩大的过程。B项“持续性”能够体现微信用户不断扩大的延续过程,保留。A项“全方位”指所有的方面,C项“聚变式”指轻原子核聚合为重原子核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D项“立体化”指包括各方面的,均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横线处搭配“微信生态”,B项“借助”搭配得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朋友圈“打卡”扰民
应该如何规范?》42.-,1,5,17,53,(
)A.157B.153C.164D.161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1=(-)×3+2,5=1×3+2,17=5×3+2,53=17×3+2,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3+2,则所求项为53×3+2=161。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36×3=108,则所求项为53+108=161。因此,选择D选项。4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近日出炉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达到了3.85亿人,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了23.61%。以上文字意在说明:A.我国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B.我国劳动人口受教育数量增加C.我国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增加D.我国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意图判断。第二步,设问方式关键词“意在”,判断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分别从受教育年限、受教育程度人数、受教育程度比例三个方面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客观陈述,属于意图主旨类,概括归纳文段重点强调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主旨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A、B、C三项只是分别讲述受教育年限、受教育程度人数、受教育程度比例的数据,表述片面。44.在某次考试中,有3个关于吉林旅游景点的问题,要求考生每题选择一个景点的名称作为唯一答案。其中4位考生关于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依次如下:第一位考生:天池、天池、松花湖第二位考生:松花湖、松花湖、天池第三位考生:天池、松花湖、净月潭第四位考生:净月潭、松花湖、净月潭考试结果表明,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根据以上陈述,可知这3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依次是:A.松花湖、净月潭、天池B.天池、净月潭、天池C.净月潭、松花湖、松花湖D.天池、天池、净月潭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每位考生的3个回答至少一个正确,但不知道哪个正确,也就是说题干条件不确定(真假未知),考虑代入法。代入A项,第一位考生的回答全部错误,与“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矛盾,排除;代入B项,第一位考生的回答一个正确,第二位考生的回答一个正确,第三位考生的回答一个正确,第四位考生的回答全部错误,与“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矛盾,排除;代入C项,第一位考生的回答一个正确,第二位考生的回答一个正确,第三位考生的回答一个正确,第四位考生的回答两个正确,与“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相符,当选;代入D项,第一位考生的回答两个正确,第二位考生的回答全部错误,与“每位考生都至少答对其中1道题”矛盾,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信息真假不定,因此,根据每位考生至少答对一题,可使用代入法解题。A项:代入后,第一位考生的三个答案均错,与题干矛盾,排除;B项:代入后,第二位考生的三个答案均错,与题干矛盾,排除;C项:代入后,与题干每个考生至少对一个的条件符合;D项:代入后,第四位考生的三个答案均错,与题干矛盾,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45.公文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叙述和议论,不同文种各有侧重。(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书写应该具有规范性,它的文体要求要使用说明、叙述和议论这三种主要文体方式。说明文体,可以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叙述文体,把事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下来,具有逻辑性;议论文体,采用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来说明问题,更加合理可靠。故表述正确。46.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以网络为基础的当代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因此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网络时代对注意力的经济价值的强调无疑是必需的,但如果忽视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就会导致对注意力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起码的尊重,以致于会有人利用网络手段的便捷性和隐匿性,通过不实和不良信息去浪费、污染、践踏他人的注意力,这无疑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伤害。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A.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珍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B.强调网络时代如何吸引注意力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C.强调网络时代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D.呼吁应加强对网络注意力污染和扭曲的管理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问的是“作者的意图是”,实则是对文段主旨的考查。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段内容,梳理文段结构,提炼其关键信息,找到主旨所在。阅读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网络经济时代注意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切不可忽视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首先指出在以网络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下,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接着以“但”做转折说明在强调注意力经济价值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并指出如果忽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由此可看出作者的意图是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B项“如何吸引注意力”、D项“加强管理”在文段中没有体现。C项“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是文段假设的情况,与文意不符。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网络时代注意力是最重要的资源,之后由“因此”引出“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最后通过反面论证“如果忽视……就会导致……以至于……精神伤害”,强调需要重视“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文段属于“分—总”结构,重点通过反面论证推出,即注重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提出的合理对策。B项对应“但”转折前的分句,属于非重点。C项对应反面论证的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某种情况,属于问题,意图题优选合理对策。D项对策不恰当。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是中心理解题。整个材料的主要论述对象是“注意力”,材料先提出“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着提出注意力在经济和道德上的两方面意义,根据“但”这一转折词可知,“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是文段强调的重点,所以作者通过这些论述旨在强调要正确应用注意力,尤其不能忽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项。B项表述片面,“经济价值”只是注意力价值的一个方面,并不是作者强调的关键;C项是对文段中的一个表面现象进行的说明,作者是想通过这样的现象告诉人们应该重视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所以此项没有直接清晰地体现作者的意图所在;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C、D三项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47.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下列哪个观点与这句话不符:A.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B.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因素C.社会形态的存在必然具有其阶段性D.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题干中表述内容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著名论断。这段话阐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选项中“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表述有误。因此,选择D选项。A项:“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体现了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灭亡有客观的生产力物质条件,即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A项正确。B项:“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体现了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因素。B项正确。C项:马克思的这段话从根本上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历史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志就是社会形态的变迁。所以,社会形态的存在必然具有其阶段性。C项正确。48.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这说明:A.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发展的B.社会存在是决定社会意识的C.正确的认识对世界的发展起促进作用D.人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联系的普遍性指的是世界上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存在,都要和其他要素和环节联系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可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状态,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B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题干并未涉及。B项错误。C项:正确的认识对世界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题干并未体现。C项错误。D项:人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拓展,题干并未提到。D项错误。49.点石成金∶涉笔成趣
A.无事生非∶胆大妄为
B.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C.阴差阳错∶迷途知返
D.无中生有∶沽名钓誉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点石成金”指把不好的文字改好,“涉笔成趣”指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且“点石”的结果是“成金”,“涉笔”的结果是“成趣”,二者均属于因果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无事生非”与“胆大妄为”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均指聚少成多,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且“集腋”的结果是“成裘”,“聚沙”的结果是“成塔”,二者均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一致,符合;
C项:“阴差阳错”指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与“迷途知返”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项:“沽名钓誉”指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取好的名声和荣誉,与“无中生有”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50.蚕:桑叶:蚕丝被A.蜜蜂:鲜花:蜂皇浆B.鸡:稻谷:鸡蛋饼C.猪:饲料:猪肉脯D.鱼:虾米:生鱼片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桑叶”是“蚕”的食物,二者为对应关系,“蚕”吐出的蚕丝是制作“蚕丝被”的原材料,二者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蜜蜂”采集“鲜花”花蜜,“蜂皇浆”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咽头腺的分泌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稻谷”是“鸡”的食物,二者为对应关系,“鸡”下的蛋是制作“鸡蛋饼”的原材料,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饲料”是“猪”的食物,二者为对应关系,“猪”是制作“猪肉脯”的原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虾米”是“鱼”的食物,二者为对应关系,“鱼”是制作“生鱼片”的原材料,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51.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角色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人们日常的活动所吸引,往往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因而在一些看似深刻的关于人的认识中不免存在着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A.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要充当各式各样的角色B.我们在社会中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种角色的理解之上的C.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了解,就会产生主观化或表面化认识D.避免角色的影响,才能对社会中的人有更客观深刻的了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缺乏对角色之外的人内心深处的了解,接着通过因果关联词“因而”得出结论,即“在一些看似深刻的关于人的认识中不免存在着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文段重点是“因而”之后的结论。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是文段直接支持的观点。因此,选择C选项。52.我国已故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小时候听到“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样两句话后,发现有逻辑问题,因为它们可推出“朋友如粪土”的荒唐结论。
既然“朋友如粪土”这个结论不成立,于是从逻辑上可以推出:A.“金钱如粪土”这一说法是假的B.如果朋友确实值千金,那么金钱并非如粪土C.“朋友值千金”这一说法是真的D.“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两句话或者都真,或者都假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金钱如粪土”①金钱→粪土“朋友值千金”②朋友→千金①②递推可得:朋友→粪土第三步,进行推理。既然“朋友如粪土”这个结论不成立,而这个结论又是又①②递推得来,说明或者①不成立,或者②不成立;根据鲁滨逊定理“或者①不成立,或者②不成立”等价于如果①成立,则②不成立,即如果朋友确实值千金,那么金钱并非如粪土,与B项表述一致。因此,选择B选项。53.关于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社会理想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B.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C.社会理想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实践中D.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参考答案:BC解题思路:社会理想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全体社会成员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社会理想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实践中。据此可知,BC正确,AD说法有误。故正确答案为BC。54.谶纬之学即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谶纬之学本身并不是科学的,但受现实条件的局限,常被人们利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利用了谶纬之学的是:A.大泽乡起义前,吴广在深夜模仿狐狸的声音大喊“大楚兴,陈胜王”B.汉武帝在位期间拓西域,逼匈奴,史学家们将“武”字巧妙地诠释为“止戈为武”,以此来称赞他为华夏赢得平稳发展时间的历史功绩C.国外一些不法分子编写预言某时某地将发生地质灾难的藏头诗并发布在网络,以达到扰乱民心的效果D.某位老人在家中财物被盗之后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老李,老李看了老人手相后表示他还有大难,需要破财才能化解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定义谶纬之学是一种政治预言,分析其特点,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谶纬之学的定义要点:①一种不是科学的政治预言;②常被人们利用。A项,吴广在深夜模仿狐狸的声音大喊“大楚兴,陈胜王”,属于对未来的政治预言,这句话由“狐狸”喊出是不科学的,但受当时现实条件的局限,被陈胜、吴广所利用,符合定义。B项,史学家对汉武帝历史功绩的称赞,并不是政治预言,不符合要点①。C项,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锂精矿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金融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醋酸乙烯共聚乳液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遥测显示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市场供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负载监控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诊断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西餐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学校保安个人工作总结
- 2025-2030中国蛋白粉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蕾丝花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药用活性炭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汉服实体店创业计划书
- 2025-2030中国滑雪板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1年中国竹鼠养殖及深加工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卷2(新高考Ⅱ卷专用)(解析版)
- CNAS-CC160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第五单元检测题附答案(各一套)
- 线束培训计划方案模板
- 2025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GB/T 20717-2024道路车辆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15芯)24 V15芯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