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可用)1894-1919分析课件_第1页
近代(可用)1894-1919分析课件_第2页
近代(可用)1894-1919分析课件_第3页
近代(可用)1894-1919分析课件_第4页
近代(可用)1894-1919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史部分(1840—1949)第一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第二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第三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1894—19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一)1894年至1919年的政治变化史实梳理1、甲午战争后: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地主阶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辛丑条约》——完全沦为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严重。美国乘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共同宰割中国局面。4、一战期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迫使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政治特征

①随着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中国近代两大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人民大众同清政府、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重点提升一、全面理解甲午中日战争1、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政治体制和经济落后,军费不足和军事制度与管理的滞后2、甲午战争“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的含义是什么?对日本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对台湾: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人民陷入日本殖民统治的灾难中。对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群体意识觉醒,成为中国近代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日本:极大提高了日本国际地位(改变东亚国际局势);一系列巨额赔款和特权,极大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导致日本军国主义膨胀,为其以后失败埋下伏笔。侵略国家:侵略目的:侵略方式:侵略范围:除英法美俄外,德、日等多国加入由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逐步占据清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重点提升1.(2013·上海单科·23)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2.(2014·海南单科·1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关注高考C(二)1894年至1919年的经济变化史实梳理时间背景表现影响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期间(民国初年)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出现第一个高潮张謇大生纱厂荣氏兄弟保兴面粉厂速度规模空前,超过过去半个世纪总和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由旧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经济特征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②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总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具体表现为——

从企业的产生来看,在双半社会形成过程中、直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起来(更多由于“外力”而产生,不是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后天畸形

从地域看,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极少;从部门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实力看,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从发展过程看,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矛盾又依赖,发展艰难曲折。——先天不足重点提升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冲击自然经济,抵制外国侵略,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②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经济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经济和阶级条件。

③思想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重点提升二、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派别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影响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三)1894年至1919年的思想文化变化史实梳理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实行君主立宪具有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孙中山、章太炎、邹容实现民主共和集中代表了……,反映了……,推到了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思想文化特征

向西方学习发展到“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及其异同点重点提升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及其异同点重点提升相同点:1.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2.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3.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不同点:1.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保皇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2.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第二次是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3.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4.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1.(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2.(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C关注高考A关注高考2.(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3.(2007·江苏历史·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AC物质生活交通通讯大众传媒(四)1894年至1919年的社会生活变化史实梳理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成为男子标准服装;20世纪20年代后,改良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日常着装。2、清末民初婚礼、丧礼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婚礼和丧礼;辛亥革命后,开展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点头鞠躬、握手取代跪拜作揖。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铁路建设得以快速发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航事业起步。2、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1877;1882;1906)1、报刊业: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呈现繁荣景象。2、影视业: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

社会生活特征

受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社会生活日趋近代化、文明化。一.外部因素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客观上给中国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后中国更主动融入世界,引起社会生活极大变化。二.内部因素1.政治角度历届政府的政策影响和革命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2.经济角度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3.思想角度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引起的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总结提升B关注高考1.(2014·北京文综·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④饮食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4·福建文综·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B关注高考C(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