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专题讲座-课件_第1页
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专题讲座-课件_第2页
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专题讲座-课件_第3页
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专题讲座-课件_第4页
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专题讲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专题讲座2超级癌症艾滋病——引语艾滋病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已经受到当今世界空前的广泛关注!

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病。与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里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联合国报告6中国艾滋病《中国艾滋病:危险的泰坦尼克号》

------2001年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是艾滋病高感染的第二冲击波的5个国家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尼日利亚)------2005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7中国艾滋病《中国艾滋病:危险的泰坦尼克号》

------2001年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是艾滋病高感染的第二冲击波的5个国家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尼日利亚)------2005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防治艾滋病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社会上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现象还比较突出,防治艾滋病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办好中国的事情,既要靠党和政府,也要靠13亿人民。防治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需要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要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艾滋病防治工作。要认真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按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扎扎实实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防治艾滋,有治无类。要让每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3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世界艾滋病日”活动重要讲话:

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艾滋病防治工作抓紧抓好。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人文关怀,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除社会歧视,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0日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形势及危害要求与任务策略和成效面临的问题艾滋病的预防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形势及危害

艾滋病: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首次被发现,1982年被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13HIV-1HIV-2:主要在非洲流行艾滋病的起源及传播:非洲:黑猩猩(HIV-1)绿猴(HIV-2)非洲:扎伊尔→拉丁美洲:海地→美洲:美国→欧洲→亚洲亚洲:印度,泰国、缅甸→云南→全中国致命性:艾滋病病毒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持续下降直至崩溃,继发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发病后如不治疗,将在两年内迅速死亡,病死率高居各种重大传染病之首。变异性:艾滋病病毒重组变异快,极易导致耐药,给临床治疗和疫苗研制带来巨大困难,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隐匿性:艾滋病病毒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唾液等体液,并藏匿于骨髓中,药物难以彻底清除,需终生每天不间断服用抗病毒药物以维持免疫水平。艾滋病的特点

与其它传染病比较,有以下特点:1、感染者多、潜伏期长,貌似健康,难以管理,民众自我防护确有一定难度;2、目前既无疫苗预防又无特殊药物可以治愈;3、病死率极高达100%;4、不能单纯靠医学方法来控制其传播,目前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健教和行为干预;艾滋病的特点5、传播与个人的一些特殊行为有关(吸毒、性乱、卖淫嫖娼等);6、病人常受到歧视、轻视、敌视;7、预防和控制涉及诸多社会敏感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很好地将其规范;8、造成多方面损失,阻碍社会发展。性传播:与已感染的性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双性和多性伴性接触等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男性同性性行为肛交0.5%-3.0%;异性性行为阴道性交男性传给女性为0.1%-0.2%;女性传给男性为0.033%-0.1%性接触者越多,有性病生殖器溃疡者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暗娼/嫖客一夜情(同事/熟人)感染者/配偶MSM/结婚案例-流动人口传播模式20留守妇女当地就诊查出HIV配偶查HIV打工大军暗娼/小姐21案例-五个大学生新感染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他们把过去5年再重新过一遍,能够预防自己不被HIV感染吗?都认为非常难。一是疫情信息不了解;二是熟人没有防范意识;三是进入状态后难以控制。低档暗娼客人情况流动人口(青壮年,建筑工地工人)退休下岗、留守老人(中老年)——重点人群残疾人青年学生——重点人群公园、广场(搽皮鞋妇女、打“甩2”男女)其他性接触传播

肛交和性病生殖器溃疡者更易感染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输血传播95%针头刺伤1:400-1:300粘膜接触0.9:1000血液途径传播全世界不同文化的吸毒者共有的现象——共用注射器?!HIV母婴传播:

妊娠、分娩、哺乳母婴传播被感染的儿童(50%在2岁内死亡,80%在5岁内死亡)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13-48%)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母婴传播艾滋病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共同学习、工作、劳动(共用学习用具、办公用品、农具等)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等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29HIV-1感染并破坏CD4+、T细胞CD4+、T细胞计数的下降导致免疫缺陷免疫缺陷导致机会性感染或肿瘤HIV-1发病机理艾滋病的病程急性感染期潜伏期发病期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病人

急性感染期在暴露的2~4周出现象感冒一样的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持续10天左右可自行消退。仅50%-60%的人会出现。有传染性窗口期受HIV感染后到形成抗体前一般2-18周,很少超过6个月血中查不到HIV抗体具有较强传染性潜伏期一般是2~15年,平均为8~10年没有特异的症状通过实验室可检测出HIV抗体阳性具有传染性发病期:

早期一般无特殊症状,有的患者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鹅口疮、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期:中期多伴有各种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及多脏器损害,也可有消耗综合征和痴呆发病期:晚期全球艾滋病疫情

1981年首次报告了5例艾滋病

2013年累计死亡超过2500万例感染者/病人3340万例每天约有7400人新感染每天约有5500人死于艾滋病

全球艾滋病疫情分布西欧与中欧860000[800000–930000]中东与北非260000[200000–380000]撒哈拉非洲25.0百万[23.5million–26.6million]S东欧与中亚1.3百万

[1.0million–1.7million]南亚与东南亚3.9百万

[2.9million–5.2million]大洋洲51000[43000–59000]北美洲1.3百万[980000–1.9million]拉丁美洲1.5百万[1.2million–1.9million]东亚880000[650000–1.2million]加勒比海250000[220000–280000]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240万,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67.7%;博茨瓦纳的成人感染率40%;南非每9个人中就约有1个人感染HIV。39

1985年首次报告了1例艾滋病

截至2014底累计报告感染者/病人50.08万例累计死亡超过

15.4万例2014年共报告感染者和病人10.4万例估计存活感染者/病人约89万人

中国艾滋病疫情检出发现感染者数量持续上升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之一41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之二

经性途径传播为主,男男同性传播上升明显41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之三母婴传播数量持续增加

感染人群多样化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吸毒人员青年学生5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之四2014年1-12月共报告:XXXXX例,居当年报告全国第一,累计疫情已经超过广西居全国第二。

与全国相比,我省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多,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艾滋病疫情疫情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上升快四川艾滋病流行特点四川艾滋病流行特点注射吸毒、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异性传播、同性传播上升明显母婴传播呈上升趋势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婴儿其它普通人群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四川艾滋病流行特点职业分布广泛多种职业人群均发现感染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青壮年仍是主要感染人群,但老年感染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配偶感染数逐年上升

女性感染者人数逐年上升,以15-40岁女性为主达州市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继续演变2014年,我市新发现病例性传播构成比达82.4%,其中异性传播病例占70.3%,男性同性性传播占12.1%。50大竹县艾滋病疫情概况

(截至2014年12月)大竹县HIV/AIDS累计报告数仅次于凉山州的布拖县、昭觉县,居全省区县第三位、达州市第一,占达州市疫情报告总数的50.5%。大竹县全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较高,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大竹县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每年新报告病例数的60%以上,高于全省30%的平均水平。农民、家政(待业)两个人群占每年新报告病例的80%以上。综上,艾滋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亦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对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危及国家兴亡和民族兴衰,已成为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四川已成为全国疫情重流行省之一。达州市疫情仅次于凉山州、成都市,居全省市(州)第三位,全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较高,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是省政府确定的8个艾滋病防治重点市(州)之一。——艾滋病作为“公民健康的头号敌人之一”,对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危害!54艾滋病流行对许多个人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对个人危害(承受巨大痛苦)

1.生理健康

2.心理健康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及影响

1.劳动力丧失,家庭收入减少

2.医疗费急剧增加

3.家庭成员心理负担

4.影响家庭稳定和睦55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改变了人口构成减缓经济发展人均期望寿命下降卫生资源大量消耗加大了贫富差距,导致贫困人口增加带来孤儿和老人赡养问题是社会安定的隐患损害政府形象,造成政治危机降低GDP增速,减少GDP总量

中国疾控中心刘康迈教授通过模拟研究表明,2000-2010十年期间,在艾滋病高、中、低流行的情景下,GDP增长速度比未流行地区分别降低0.03、0.02和0.01个百分点,对应的GDP总量比未流行地区分别减少400、319和225亿。艾滋病流行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艾滋病流行对非洲国家自独立以来取得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增长率) 19771987 1998

津巴布韦 3.9%2.0%0.4%南非 2.1%1.6% 0.5%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供)

艾滋病流行消耗大量社会资源每年政府投入大量防治经费用于落实“四免一关怀”等政策,占用大量新农合、医保和社保等资源。杨红梅和吴尊友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及医疗费用的研究》中,对2000年流行趋势的估算和当时医疗费用基础上预测,到2000年底,全国因艾滋病而增加的医疗费用和社会经济损失达4924亿元。

艾滋病流行导致人均期望寿命下降据联合国一项调查表明,2010年非洲11个艾滋病疫情高流行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0岁)因艾滋病流行缩短至40岁以下(正常平均预期寿命应为70岁左右)。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大部分艾滋病人分布于20-49岁。这部分人口的流失会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增加人口老化指数,提高孤儿人口比例。数据显示:2010年底,非洲地区估计总共有超过2000万的艾滋病孤儿,并且艾滋病孤儿仍以每年5-7万名的速度增加,某些疫情严重地区艾滋病孤儿已占到全部儿童的15%。艾滋病流行产生大量孤儿和老人

艾滋病感染导致因病致贫,扩大了感染者与其它人群的贫富差距,导致穷者愈穷,从而衍生偷盗、抢劫、卖淫、贩毒、拐卖人口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部分感染者因为社会歧视、贫穷、疾病等原因,自暴自弃,以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慌心理,别有用心地报复社会。艾滋病引发群体事件、集体上访等问题,中央综治委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纳入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范畴。

艾滋病流行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一个疾病召开了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联合国成立专门的机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曾郑重指出:目前我们正面对两个新的挑战:恐怖主义和艾滋病。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联合国最新目标:三“0”愿景目标宏大艾滋病防治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在艾滋病防治早期,国务院于1986年和1989年分别颁布《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和《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限制患有艾滋病的外国人入境,屡次被国际社会所诟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这种做法不仅带有歧视性,也无助于防止艾滋病毒传播或保护公共健康,为中国开展对外交流和外事活动设置了障碍。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艾滋病讨论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发出进一步加强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合作,确保艾滋病领域千年发展目标如期实现的吁求,并作出了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三年向全球基金捐款1400万美元的承诺,宣示了中国政府防治艾滋病的决心,赢得了世界各国的理解、尊重和掌声,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和《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取消对患有艾滋病外国人的入境限制。艾滋病防治事关国家和政府形象1、全球HIV/AIDS流行状况2、新发现和再度回升的传染病—结核、霍乱/鼠疫、登革热、白喉、O157:H7型大肠杆菌和隐孢子虫病引起的食源性和水源性腹泻3、结核病4、全球有望消灭的疾病—小儿麻痹症、麻风病5、吸烟造成的危害6、全球儿童与青少年的卫生保健7、环境与健康8、人口老龄化和肿瘤、心血管病的防治9、生殖卫生与健康10、营养和食品问题WHO当前关注的十大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1.193

2.13交通事故101.230

2.20呼吸道肿瘤91.669

2.98结核病82.213

3.95围产期疾病72.356

4.21腹泻病62.660

4.75COPD52.673

4.78HIV/AIDS43.963

7.08急性呼吸道感染35.544

9.91脑血管疾病27.08912.67缺血性心脏病1死亡数(百万/年)占总死因百分比疾病死因顺位第二部分要求与任务

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防控艾滋病工作,历年来不仅多次实地考察艾滋病防控工作,还亲切看望艾滋病感染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关心和坚决遏制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决心。

一、中央、省领导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非常关心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设在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榴园分中心的北京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第七门诊部,看望艾滋病患者,参加艾滋病防治志愿者培训交流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办好中国的事情,既要靠党和政府,也要靠13亿人民。防治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需要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要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艾滋病防治工作。要认真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按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扎扎实实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防治艾滋,有治无类。要让每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李克强总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一直高度重视2012年11月26日,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总结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绩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挑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2012年11月26日,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并与社会组织代表、志愿者代表、感染者代表进行了座谈。

2014年11月29日,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李克强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艾滋患者、防艾志愿者和医务人员。

【总理“倾听”艾滋患者的“秘密”】【称赞防艾社会组织:你们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总理给艾滋患者宝宝送礼物,祝福绘就多彩人生】【李克强:防艾组织缺口的钱政府要补上】【总理希望有更多“闪亮星星”继续守望相助、照亮夜空,让艾滋患者前行的路不再孤独

】艾滋病是人类尚未完全攻克的医学难题,对群众心理有很大影响,防治艾滋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对防艾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不可小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打好防治艾滋病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李克强总理讲话精神73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2004200720082009

二、法定职责具体明确

国家和省出台了多部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政府的防治艾滋病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将艾滋病确定为乙类传染病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第六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五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监督。第四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组织、领导、保障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或者未采取艾滋病防治和救助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毒条例》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戒毒工作体制。第十二条符合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条件的戒毒人员,由本人申请,并经登记,可以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登记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戒毒人员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公安机关备案。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四川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办法》(省政府第229号令)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扶持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便利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安排一定数额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国际合作项目经费用于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捐赠。

《通知》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落实好“五扩大,六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几率;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水平和可及性。加强血液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加强医疗保障,减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医疗负担;加强关怀救助,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加强权益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加强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工作积极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8号)

2004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意见》(教体艺[2004]5号)2005年9月,卫生部、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方案的通知》2005年12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宣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农业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联合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12部委)2009年3月,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民发〔2009〕26号)2011年11月,中央综治委第四次专题会要求,对艾滋病患者和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群,坚持预防、救治、救助、管理相结合,加强综合干预,遏制艾滋病传播。......

中央各部委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部署

教育部要求(教体艺〔2004〕5号)要切实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讲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在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四有一达标:有课时、有教案、有专栏、有试卷,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0%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答对8题为知晓)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川府发〔2011〕52号)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是艾滋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实行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增加防治投入,落实防治责任。各地要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议事协调机制,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组织推动防治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考核制度,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切实落实防治责任。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防治知识,正确认识防治工作,积极宣传倡导社会参与,推动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四川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深化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川重传委发〔2014〕4号)通知针对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传播模式多样化,经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快速上升,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青少年和老年群体疫情快速上升,感染者流动性增强,管理救助任务艰巨,个别地方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疫情快速上升等,结合“十二五”行动计划要求,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的防治工作目标:1、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深化综合治理;2、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3、突出重点难点,进一步深化防治效果;4、广泛动员社会,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5、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深化防治机制。三、中央、省制发艾滋病防治规划《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11-2015年)》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明确了今后5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原则、工作指标和防治策略。总目标:到2015年底,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2010年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20万人以内。

国家“十二五”艾滋病防治规划相关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负总责,高流行地区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中度流行地区政府要将防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低流行地区政府要克服麻痹思想。各地尤其是高流行地区要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充实办事机构和人员,明确相关部门和相应人员负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协调与管理,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政策。省政府十二五规划总目标:

到2015年底,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

-新发感染数减少25%,

-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8万人以内。到2015年底,全市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2010年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8000人以内。市政府十二五规划总目标:第三部分策略与成效一、防治实践

第一阶段:1985-1988年(传入期)

1985年在北京救治无效的美籍阿根廷人被确诊为艾滋病病人,这个阶段共发现25例感染者(2-7省),绝大多数是国外打工、劳务输出人员和海员。认识:艾滋病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产物

防治策略:封,堵

防治措施:出台了《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和《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加强对出入境人员检测,限制艾滋病患者入境,限制血液制品进口等。

防治效果:事实证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艾滋病不仅逐渐传入中国,还开始广泛传播蔓延。第二阶段:1990-1995年(扩散期)

1989年在云南边境的吸毒人员中一次性检出发现感染者146例,这个阶段共发现1243例(10-21省),感染者以吸毒人员、性病病人、卖淫嫖娼和男男同性恋为主。认识:艾滋病在社会主义国家也会传播,但只是个人道德败坏、不检点的结果,要加大打击力度。防治策略:禁止、打击

防治措施:出台《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意见》、《关于禁毒的决定》、《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等政策文件,打击和禁止“不道德”的行为。

防治效果:打击和禁止没能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疫情继续向社会人群扩散。

第三阶段:1995-2003年(广泛流行期)

疫情快速传到中原地区有偿供血人群和全国多数省区(31个),感染人数迅速增长,广泛分布于各种职业、各种民族、各个年龄段。

认识:艾滋病没有国界,没有阶层、人群、年龄界限,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必须由政府主导,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防治策略:务实,科学防治

防治措施:国务院建立了防治性病艾滋病协调会议制度,明确了有关部委防治职责,印发了《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指示》,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正式写入政策文件。加强对外合作,引入国外降低危害措施,开展安全套推广、美沙酮替代治疗等。针对采供血传播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

防治效果: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初步建立,防治政策、策略开始逐渐完善,高危人群干预措施开始全面落实。第四阶段:2004-2008年(广泛流行期)

感染人数快速增长,范围迅速扩大到全国各省,病人发病、死亡高峰逐渐到来。

认识:艾滋病对经济、社会影响逐渐显现,已经成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防治策略:科学防治,依法防治

防治措施:2004年,国务院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了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治疗等制度。规定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权利义务,标志着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入依法防治的阶段。

防治效果:建立健全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检出大量感染者并得到有效管理和服务。第五阶段:2009年至今(广泛流行期)

疫情继续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全国各省(区)、四川各县(区)均检出发现感染者。

认识:艾滋病产生的根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俗文化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是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国家、省领导做出批示: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手段来解决。

防治策略: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综合治理。

防治措施:国家、省印发了《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综治委将艾滋病人管理服务纳入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省政府成立了33个多部门、8个市州政府组成的省重传委,建立了目标考核机制,将艾滋病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禁毒、扶贫、维稳、综治、经济发展等协同推进、综合治理。

防治效果: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艾滋病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回顾艾滋病防治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治工作进展,我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没有地域、人群、阶层、种族、社会意识形态之分。在当今中国,它既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紧迫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认识的深入,艾滋病防治策略也在不断丰富、提升和完善。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外国人的问题个人不道德的问题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既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综合治理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科学预防封堵

打击禁止

二、防治策略

国家总体防治策略:《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457号)第二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并提出“四免一关怀”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提出:“五扩大、六加强”。

“四免”: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3.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4.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非常困难)。四川省防治策略:在贯彻执行国家各项防治策略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地方实际和防治工作实践提炼出适宜我省的防治策略: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综合防治。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与世界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四川实际的艾滋病防治之路:用科学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疾病流行的危害——

科学防治:监测检测,宣传干预,管理救治...法律手段强化科学防治措施的落实——

依法防治: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健全防控机制...从源头上改善疾病孳生的大环境——

综合防治:坚持多管齐下,实施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依法防治科学防治

建立协调机构

2009年,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基础上调整成立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由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任主任,陈文华副省长任副主任,33个部门、8个市(州)政府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负责省重传委日常工作。大竹县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分别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忠任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志超任主任,25个县级部门和竹阳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具体策略

将艾滋病防治和省综治委、禁毒委、文明委、爱卫会等的相关工作深度融合,与社会管理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一体统筹,整体推进。(二)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积极监测评估,掌握疫情态势监测是发现疫情和研判疫情的基础。通过连续数年努力,我省艾滋病省级监测网络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共有152个哨点,覆盖10类人群,基本满足省级重大疾病监测需要。每年开展疫情评估,掌握疫情态势和趋势。市、县级也应根据本地疾病防治需要,建立本级监测网络,但目前较为薄弱.

创新宣教形式,发挥部门优势政策巡讲、课堂授课、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征画比赛文艺表演活动、“三下乡”活动、宣传日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寺庙、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宣传电影、电视、电台、广播、网络、报刊、通讯等媒体宣传教育、公安、司法、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宣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健康素养广泛动员社会,全民积极参与贯彻《四川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办法》,积极探索、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防治,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近年来全省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172个社会组织活跃在艾滋病防治领域,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补充力量,在全国以致在世界上均有较大影响。全国率先开展艾滋病防治社会组织能力分级评估。2013年我县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已经筹备完毕,12月底前成立。全县社会力量在预防控制艾滋病发生与流行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扩大干预覆盖,有力阻断传播

针对性传播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违法犯罪活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的通知》(川办发〔2006〕21号)规定4类公共场所应当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卫生、商务、旅游局、计生委、交通、民航、铁路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安全套推广的通知》。省财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安全套推广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成立了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为指导,多部门、社会组织参与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通过同伴教育、咨询检测等对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干预。

全县加大了安全套推广力度

美沙酮治疗者中HIV新发感染率(%)逐年下降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针对吸毒传播

扩大干预覆盖,阻断传播途径

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对孕产妇开展宣传、咨询、检测,对检出的阳性孕产妇实施药物治疗、剖腹产、人工喂养等阻断措施。目前全省覆盖率已达100%。

阻断母婴传播,预防婴儿感染

科学有序检测,及时发现病人三、防控成效(一)防控机制日趋完善。建立健全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省重传委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度,部门履职机制,上下联动机制,目标考核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二)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三)群众得到实惠。社区综合防治模式

感染者发现-随访-干预-治疗-关怀“一条链”模式(大竹模式)

区域联防联控模式

流动人口宣传教育模式

疫情严重地区感染者管理“人盯人”模式

按因素分配资源模式(四)探索总结和推广了适宜四川的防治模式。(五)助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全省戒毒维持治疗年覆盖吸毒人员3万余人,减少毒资消耗、新发感染、社会治安案件,估算直接减少GDP损失39亿元。未发生一例因政策不落实、关怀不到位导致的感染者和病人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来自病人的心声“美沙酮治疗,拯救了千千万万的家庭,千千万万个失足青年。终于可以自信地说,我从死亡线上捡回来一个儿子,给我的孙女找回了一个爸爸,他自己也重新找回了自我。”—摘自潞西门诊病人母亲(六)得到高层肯定与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第四部分面临的问题问题1: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艾滋病流行与贫穷、愚昧、毒品等因素交织孳生蔓延。四川文化丰富多元,包容性强。高危人群规模大。高危人群类别均值(万)注射吸毒者

29.7男男性行为者

20.8暗娼

12.3嫖客??多性伴者???流动人口数量多,流动性强,易发生高危行为(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多数是单身;初中及初中以上占60%;小学以下占40%)。社会大众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健康素养还有待提高(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群众知识知晓率较低)。

许多有高危行为的人担心受到社会歧视,不愿进行艾滋病检测,评估表明,我省还有潜在的5万多感染者未被检出发现。感染者不愿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近年来配偶感染增长十分迅速。甚至个别感染者缺乏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淡薄,存在故意传播的现象。问题1:流行因素广泛存在与一般传染病的防控模式不完全相同,采取的预防干预措施不易为社会大众普遍理解。高危人群是社会边缘人群,难以接触开展预防干预工作。社会大众特别是男男性行为等高危人群的知行分离现象普遍,虽然通过多年宣传教育普遍提高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但是高危人群的行为改变率还不是很高。监测结果表明,41%暗娼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男男性行为者最近6个月有多性伴行为的,58%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各地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大,增加快,流动性强,构成复杂,跟踪随访、干预管理以及治疗关怀等工作时间长、要求高、依从性差,稍有疏忽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感染者和病人服务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问题2:预防干预方式特殊低档暗娼干预工作存在问题

低档暗娼干预覆盖面不足(分散、流动、隐蔽、难以寻找),影响干预措施落实;由于对象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宣传教育效果较差,需要探索有效模式;该群体HIV/STD感染率高,但检测率不高,感染者发现少;

HIV阳性感染者追踪管理难度大,流失快;性病感染率较高,转介模式有效性差;

问题3: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足政府领导:对艾滋病流行的严重性、危害性,防治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现行策略措施理解不充分,认识不统一,导致在执行上打折扣,影响有关策略措施的落实和深入。认为防艾宣传影响地方招商引资,对本地疫情遮遮掩掩,不愿公开加强防治。认为艾滋病只是一个病,对政绩影响不大,没有必要特别重视和加大投入;认为本地艾滋病疫情在全省排位靠后,短期内不会有严重后果,不愿积极主动开展防治工作;缺乏对现阶段的关键防治策略的分析研究,不能根据本地实际及时调整措施。没有将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责、权、利不明确,缺乏目标管理考核,防治任务不能有效落实。部门领导:主动开展防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是卫生系统的事情,与本部门关系不大,应付应付就行了;本部门缺钱缺人,无法落实防治工作;本部门工作繁忙,协同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投入太大的精力。对本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不清楚,难以与本部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将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做到有机构有人员负责,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

问题3: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足

问题4:科技手段、防治能力与水平跟不上

疫苗是最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但短时间内难以有突破。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仍遥遥无期,现有药物只能抑制病毒的繁殖,但不能完全杀灭病毒,一线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和耐药问题。目前,我国儿童和二线药物依赖进口。新发感染监测技术及快速诊断试剂等有待突破。

地方投入少,专业防治队伍量少质弱,能力不足。第五部分艾滋病的预防一、青少年与艾滋病花朵的绽放——健康青春最重要艾滋病的帮凶——毒品

花朵的绽放——健康青春最重要

青年人的生理发展体格发育日臻稳定身体功能显著提高各个系统发育完善性发育日臻成熟运动能力显著增强

花朵的绽放——健康青春最重要

青年人的心理发展正值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和情感日益丰富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性意识进一步发展(更加关心异性并渴望接近和吸引异性,进入恋爱实践期,但驾驭情感的能力还不够,容易陷入困境)花朵的绽放——健康青春最重要青年人常见的生理困惑人际关系的困扰(学生间、师生间、家庭内)学习的困扰(方法不当事倍功半、专业不理想、升学与就业造成学习压力过大)恋爱情感的困扰(失恋——造成忧郁和自卑,严重者有过激行为;单恋——丧失自尊、走向极端以伤人方式终结单恋)性的困扰(性知识缺乏和性活跃的生理特点使青年人处于感染性病与艾滋病的危险中)花朵的绽放——健康青春最重要青年人常见的生理困惑职业生涯发展的困扰(憧憬自己的未来,更关心个人的发展。择业?如何寻找?职业转换?继续升学?毕业后是否再读书?)情绪的困扰(郁闷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流行词。难以有效地自我调节;容易紧张,事前犹豫不决,时候不能释怀;为人处世情绪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遇到学业及爱情方面困扰,会借助喝酒、吸烟或上网来发泄心中的苦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酗酒、抽烟和通宵玩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我的青春我做主——性道德与预防性侵害性道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稳定的恋爱关系就会导致性关系的混乱,而性行为对象不专一,是引起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之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固然有支配自己性行为的权力,但必须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承担做任何事情的后果;女孩,要学会自我保护,对自己的贞操负责。男孩,学会自制,对她现在和将来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