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和家庭治疗课件_第1页
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和家庭治疗课件_第2页
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和家庭治疗课件_第3页
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和家庭治疗课件_第4页
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和家庭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

和家庭治疗无锡精神卫生中心吴越背景(一)自古以来,成瘾物质的使用与人类史同样悠久,药品——毒品——依赖、滥用和成瘾问题,引发社会冲突和矛盾。虽受到了世界各政府、社会机构以及大众的普遍关注,但是,不管猫多么努力,从来就没有将老鼠彻底消灭过。从80年代末开始,我国从无毒国又逐步变成毒品的消费大国,新生毒品蔓延与国际吸毒趋势一致。物质依赖的发生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防治和康复过程中家庭的作用举足轻重。1853年法国外科医生CharlesPravaz和苏格兰医生AlexanderWood同时各自发明了医用的针头和注射器。使吗啡注射成为当时社会一种时尚。CharlesPravazAlexanderWood1863年法国化学家Mariani利用Cocaine生产名为“马尼安尼”的酒,极为畅销,成为富豪。1897年8月21日,拜尔公司化学试验员菲历克斯•霍夫曼首次合成了一种名为二乙酰吗啡的制剂。并经拜耳注册命名为“海洛因”,意思是“英雄式的新发明”,广泛用于医疗领域。菲历克斯•霍夫曼背景(二)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物质滥用的检测系统显示,生长在破碎的、过于“控制”或“忽略”等的功能不良家庭与物质依赖有重要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涌现大量探讨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提出家庭治疗模式。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一、物质依赖个体的原生家庭特点

青少年的物质成瘾问题,在原生家庭中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个体成长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就是父母物质滥用的状况以及他们对毒品的态度。家庭的组成、互动模式、家庭的分歧与冲突等家庭氛围的变量都会影响下一代的物质滥用的情况。物质依赖个体的原生家庭特点

物质依赖个体成长的家庭氛围

子女的物质依赖状况及父母的物质依赖状况物质依赖个体成长的家庭氛围1.家庭氛围:①有物质依赖障碍的住院患者表现出较低的亲属关系满意度,存在着家庭成员关系疏远和沟通缺乏等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物质依赖患者更多地希望能得到来自家庭成员关注与支持的需要。

(1988~1990年,Dixon等在两家美国马里兰州的精神病院,对有物质成瘾的101例住院患者和78例非物质成瘾的住院患者进行家庭关系的调查研究)②感觉自己的家庭气氛更加具有“专制式”和“忽略式”的男性,具有更多的酒精、香烟和大麻使用行为。

③个体的家庭经济和教育环境同样会对个体的物质依赖(滥用)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发现,试验组(有物质滥用)与控制组成员在父母之间的教育、职业和家庭收入方面具显著差异:试验组的成员的父母则大多是技校毕业、从事半技术工作、年收入在15000~20000;控制组的成员的父母大部分是白领、具有大学学历,家庭年收入在35000~50000美元。

④酒精依赖和毒品依赖的个体,其原生家庭往往更加松散和缺乏凝聚力。

2.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①通过惩罚和暴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会导致极其恶劣的身心影响及物质滥用问题。他们比同年龄人群更容易获得精神活性物质,更会使用非法手段获得购买毒品的金钱,在使用毒品后进行性活动,并容易倾向于认为这些物质是无害的或者是不会成瘾的。②父母的教养行为、抑郁情绪、伴侣关系导致女孩物质滥用行为的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在父母是物质滥用者的家庭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内部和外部交流沟通技不良、表述匮乏,家庭冲突不断;角色变换和角色颠倒;教养方式不良;家庭组织能力和家庭环境背景水平低。子女的物质依赖状况与父母的物质依赖状况

①药物依赖的个体1级亲属阳性率调查:可卡因类药物依赖患者的1级亲属中有16%是药物依赖患者,镇定催眠类药物依赖患者的1级亲属中有2.2%是药物依赖个体。②与正常人群相比,鸦片成瘾个体的1级亲属中出现酒精滥用、药物滥用,抑郁症和反社会性人格的比例较高。这些研究表明,个体的物质依赖状况与其原生家庭父母的物质依赖状况具有直接的相关。③对物质滥用青少年的兄弟姐妹的行为和心理疾病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实验组成员的姐妹们更多表现出行为障碍方面的症状,而他们的兄弟与正常组成员的兄弟相比,药物、吸烟、酒精使用的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父母的物质依赖和滥用行为,对于子女的物质依赖和滥用行为的出现的影响并非是偶然产生的,而更多具有代际传承的特点。

“三岁定八十”“孟母三迁”“幼年的行为决定了将来的行为”成长于物质依赖家庭中的个体的特点物质依赖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受到的虐待情况物质依赖家庭中成长的个体的认知能力与人格结构

物质依赖家庭中成长的个体的自杀行为

物质依赖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受到的虐待情况具有物质滥用问题的母亲,往往会在对孩子的养育活动中表现出更加严厉、更加富有控制性的行为趋势,并且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缺乏情感卷入和相应的责任感。往往会:

①不断重复对自己孩子的暴力虐待;②无法遵从和贯彻法庭的决议和安排;③最终失去对自己孩子的监护权。心理学家将一些刚刚生育了孩子的女性可卡因使用者与另外一些在年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相匹配的新生婴儿的母亲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生长在母亲是毒品依赖者家庭中的孩子:

60%被怀疑遭受了虐待和忽视,

42%的孩子被社会福利机构带走,或是被亲属收养。在法庭上涉及儿童暴力虐待的案例,有67%的孩子父母曾经有过酒精滥用或毒品滥用的历史。对在监狱中服刑的犯人的研究中,有53.4%的犯人报告自己成长于父母本身就带有酒精或是其他毒品滥用的原生家庭中,曾经在童年期遭受过情感上的虐待,甚至性虐待。物质依赖的父母对孩子严重忽视。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对儿童的成长和成年后的物质依赖问题也有着深远的危害性影响。童年时遭受到的虐待更是可能引发长期无家可归、抑郁以及低自尊等消极的生活状态。物质依赖家庭中成长的个体的认知能力与人格结构有物质依赖家族史的男性会在视觉空间能力、知觉一动作技巧、言语加工、阅读理解、词汇量、学业成就,以及包括规划、问题解决、注意控制、分类、组织、抽象理解和工作记忆等执行功能任务上表现出明显落后的水平(认知损害)。拥有物质依赖家族史的男性更容易发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障碍以及反社会人格障碍。或攻击、犯罪行为,以及有与犯罪行为的同伴之间的联系。父母酒精依赖问题会深远地影响到家里的孩子15~27岁的成长历程,他们会有更多精神问题和以及自伤行为(自杀与物质成瘾)。这些家庭中,孩子的过早死亡率(未到27岁)是来自非酒精成瘾家庭的2倍。物质依赖家庭中成长的个体的自杀行为

物质成瘾经常和自杀行为相关,有自杀倾向的病人更多有药物和酒精成瘾的问题。自杀的尝试者,尤其那些有自杀想法的患者,更经常有一个或多个酒精成瘾的家庭成员。有自杀倾向的女性患者的父亲更多地有酒精成瘾的问题。结论一“物质依赖个体的家庭特征”研究揭示:个体物质依赖行为有明显相关的家庭因素。物质依赖的个体在很大比例上也拥有物质依赖的父母,生长在破碎的、过于“控制”或“忽略”等的功能不良的家庭。而反过来,这些物质依赖者在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之后,又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虐待行为、采用较差的养育方式,进一步导致子女的认知功能不良和包括物质依赖问题、自杀在内的多种社会问题。结论二“代际相承”的模式对于进一步的临床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心理学家,特别是临床心理学家们针对这一家庭模式设计出了相应的治疗模型––家庭治疗。针对物质依赖和滥用个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也更多地考虑家庭的因素和背景,采用家庭治疗的模式进行。物质依赖的家庭治疗美国精神病学会:物质使用障碍治疗指南我国物质依赖调查研究和治疗现状物质依赖家庭治疗介入在康复中的作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物质使用

障碍治疗指南

一、治疗原则与慢性疾病的治疗模式一样,对物质使用障碍的个体的治疗,包括初期评估、急性干预、长期干预和维持,并在物质使用过程中的突发期不断进行再评估。建议病人家庭或社会网络中的成员参与治疗过程,了解有关障碍的知识,帮助监测病人病情的进展,并协助病人维持现存的关系或修复困扰的关系。教授病人降低风险的行为和技能;帮助病人实现戒断并学习预防复吸的技能;或将激动剂替代疗法与治疗相结合,帮助病人获得复吸预防技能。综合药物、社会心理学等多方治疗。二、治疗目标①让病人参与治疗,并且最终让病人达到和维持对所有问题性物质的完全戒断。建立近期目标,包括减少风险,减少摄入物质的频率和数量(如戒断注射的海洛因,但没有戒断大麻的使用。在家中继续饮酒,但是避免在其他环境中或驾驶时饮酒)。②改善心理、社会的和适应的功能,恢复由物质使用引起的个体损害或损伤;帮助发展有效的人际交往和职业技能以及积极主动的应对技能;加强支持有节制的生活方式的家族关系和人际关系。当个体有伴发精神病或可明显影响复吸风险的普通医疗疾病时(例如,慢性疼痛、抑郁、焦虑、认知受损和冲动控制障碍),提供综合治疗尤其重要。

我国物质依赖调查研究和治疗现状物质依赖现状①高发区滥用势头被抑制(云南、贵州等)。②新生毒品蔓延与国际吸毒趋势一致,我国的新生毒品,如“摇头丸”、“冰毒”、“K粉”等舞会药滥用增加明显。吸毒成为某些圈子的时尚:③小宗制毒活动有所增多(化学药品提炼)。④老的毒品继续存在,新的毒品层出不穷,但阿片类毒品,特别是海洛因成瘾性最强,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最大,消耗的医疗资源也最多。我国戒毒所病人绝大多数是海洛因依赖者,与国外相同。治疗存在的问题①重医械、轻康复:成瘾行为是复杂的,是与社会、心理、生物学有关的脑部疾病,药物仅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物质滥用的始动因素、维持以及复吸有关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不科学因素如利益的驱动,宣传夸大其词,所以就有了“5天轻松戒毒,彻底摆脱毒瘾”的宣传。更有甚者,在未能获得相应资质,缺乏专家论证和严格、科学、全方位的评估与随访的基础上,应用立体定向的方法,通过毁损脑内重要结构(核团),来进行所谓的戒毒,这是不负责的做法。由于这种方法的不可逆性,一旦出现问题,功能便不能恢复。)

②一刀切、不重视个体不同情况与需求

:

不能针对个体的不同需求,不同差异,不同药物滥用方式,采用不同戒毒方法。例如,对于一个社会功能良好,个体素质不错,家庭背景较好的个体,如果仅仅用过几次摇头丸,是否需要将此人强制戒毒,把他(她)与“多进宫”、有明显反社会倾向的海洛因滥用者关在一起?相反,对于一个有明显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倾向,多次戒毒无效的海洛因滥用者,实施自愿戒毒是否是浪费资源?

③资源未能充分整合:强制戒毒所主要强调强制,基本没有医疗处理,没有心理、社会康复措施,不能很好地使强制向自愿转化,准监狱的管理,严酷的生活条件更使得病人难以忍受,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疗效可想而知。住院治疗,医务工作者为减少医患矛盾,只能委屈求全,围着戒毒者的指挥棒转,管理不能到位,甚至出现漏洞,使得“正不压斜”。公安、司法、医疗等部门,互相推诿,不能进行有效合作,不能优势互补,不能形成合力。在戒毒者回到社区后,由于缺乏后续照顾,在心理上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生活来源无法落实,加上稽延性戒断症状、社会歧视与偏见等使得戒毒所的努力功亏一篑。对策重新思考治疗模式,在戒毒初期,加强医疗干预措施,脱毒后,立即进入心理康复程序,强化家庭治疗的重要性,对家庭系统进行整体矫正,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少心因性吸毒和复吸,促进患者康复。物质依赖家庭治疗介入

在康复中的作用

成功的戒毒康复治疗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好的治疗康复程序,还依赖于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的存在。研究发现在诸多影响成瘾者结束戒毒治疗,发生复吸行为的危险因素中,家庭的介入程度尤为关键。从这一系统理论出发,当在家庭成员中出现药物依赖者时,便引入家庭稳态机制及反馈机制,强调在认识和处理依赖者时应密切联系家庭。在戒毒工作中开展的家庭治疗有别于心理学上讲的家庭治疗,不是以家庭为本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