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学实录-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学实录-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学实录-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学实录-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学实录-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5《海燕》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设想:一、加强诵读训练,可使用配乐方式;二、开展“书法比赛”、“画插图”、“猜谜语”、“当翻译”等活动;三、精心设计板书;四、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幽默机智:五、2课时完成。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喜欢玩吗?生:(齐)喜欢!师:那么大家喜欢学习吗?生:也喜欢![点评:起立齐读,甚有气势,符合本文朗读要求,也是提高朗读效果的创造性方式]师:真是雷霆万钧,美哉!壮哉!(生笑)但是老师还想再听听哪个同学单独“吹竽”,请大家选读自己最喜爱的片断,哪位同学愿意试试呢?(生争举手,教师逐一点名)生1:“海鸭也呻吟着,他们这些海鸭呀……”(掌声)师:绘声绘色!把海鸭那种害怕暴风雨的情态都读出来了。生2:“狂风吼叫……雷声轰响……”(掌声)师:我好像也听到风吼雷鸣,海浪呼啸声!生3:“这是勇敢的海燕在大海上,在闪电之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师:(插话)大家一起来!师生:(齐)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点评:教师在朗读中用不同的方式实施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了朗读效果]四、开展活动,整体感知师:刚才大家朗读要领掌握得较好,但在朗读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书中这幅插图好像只是本文所描绘的场景之一,还不能描绘出全景,请大家就此共同探究一下,看看到底画几幅插图最合适?生(齐):三幅!师:对,那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开展第三个活动“画插图”,大家讨论一下,看看如何举一反三,变一为三,三幅图上该画些什么?可以用文中哪些段落中作为依据?(生开始研读教材,分组讨论)师:为了大家画得更快更好,老师来作示范,画上一些简笔画,大家就仿照黑板上老师画的来画。(师示范画“大海”、“乌云”、“海燕”、“海鸥”等形象)画好后请大家上台进行解说。(生分组热烈讨论,动笔画画,然后争着上台演板并作解说,师相机点拨。)师:大家画得很不错,解说得也较清楚。不过,我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课前介绍资料时不是说高尔基是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吗?他怎么在文中尽描绘些“奇趣大自然”“动物世界”呀?[点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循循善诱,问题的提出自然而然,看似无心,但实际上别具匠心,使课堂教学流程中探究活动灵活而有序地进行了。]生:那不是“动物世界”,而是社会上的事情。师:哦,是“社会风云”,对不对?生:对。应该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风云图”。师:你概括得既准确又新颖,那么那画里面的“大海、乌云、海燕”等形象是代表社会上哪一类人呢?大家不妨把它当谜语来猜猜。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第四个活动——“猜谜语”。(生分组合作讨论,教室里热闹非凡,很快便纷纷举手)[点评:活动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一经设置,即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师:哦,真快,请大家说说这些景物到底暗指社会上什么势力或力量?生:海燕是革命者。师:何以见得?生:你看他一直在奔走呼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呼唤革命尽快到来。师:对,那他应该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是胜利的预言家了。(在黑板上“海燕”简笔画下板书)海鸥呢?他也在飞呀,叫呀!他也是革命者吗?生:它虽然在飞,但只是在“飞舞”,而且“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可见不是真革命行为。师:对。那它们就是“假革命分子”啰,这种鸟,不,这种人在革命到来时估计有什么表现?生:可能开始也很积极,投机钻营,但一到紧要关头便会暴露出本来面目,当逃兵,当叛徒……(生笑)师:说得好。大家一定看过不少这方面的影视,完全能作些联想。那么海鸭和企鹅呢?生:他们根本不喜欢革命,甚至害怕革命,躲避革命风暴。师:为什么?生:大概过惯了那种安乐的生活,害怕革命到来使它失去安乐窝。师: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这一点呢?

生:“胆怯”“躲藏”“呻吟”。师:说得好,大家能不能象刚才那样联想一下一些影视作品,看看他们象社会上什么人的形象。生:身体肥胖,穿着黑皮大衣,戴着眼镜,正象地主老财形象(生齐笑)。师:那么乌云呢?狂风呢?闪电、雷声呢?生:乌云肯定是沙皇反动势力。至于闪电、雷声、狂风大概是他们的帮凶。师:应该是镇压手段,大家看闪电象什么?生:象剑——是镇压人民的反革命之剑。师:对。文后也有这样的句子:“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看来这些镇压手段在人民面前最终也不灵了。哦,“大海”指什么也该明白了吧!生(齐):人民群众力量!师:很正确。那么“波浪”自然是指革命达到高潮时的人民群众的力量了……大家刚才把这些谜语全猜对了。实际上这里面正是运用了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那就是——生(齐):象征!师:对。大家再合作探究一下,从刚才的猜谜语活动中大家能发现“象征”是什么回事,又具有什么特点吗?(生热烈讨论后,教师请小组的代表回答并明确。)[点评: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用直接、机械的讲解,而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探究活动中水到渠成的理解。过程大于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师:象征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它往往着眼全篇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意义,与比喻是有区别的。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五个活动:当翻译!生(惊异):“当翻译”?师:对,当翻译。不过既不是把中文译成俄文,也不是把俄文译成中文,而是把本文的文学语言译成直白的语言。这样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和象征手法。生:(恍然大悟)是这样啊……真新鲜!师: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难?生:有点。师:那好,还是老师先作示范,开个头:“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要译成:“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觉醒,反动势力喧嚣一时。革命先驱在顽强自信的奔走呼号,宣传革命……”好,大家接上来!生1:我翻译这一句:“海鸭也在呻吟着,他们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意思是:“一些假革命者在唉声叹气,他们这些人,享受不了革命斗争生活的欢乐,敌人的淫威早把他们吓坏了。”(掌声)生2:“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应译成:“沙皇反动统治越来越黑暗,对人民群众的镇压越来越残酷,但人民群众没有被吓倒,而是积极、乐观、勇敢地同反动派展开斗争……”(掌声)师:你的悟性真高!这样高难度的句子也能译出来!那么“下面雷声轰响……摔成尘雾和碎末”又如何翻译呢?生3:这反映了斗争的艰巨性和残酷性——人民群众暂时被敌人镇压了,革命暂时陷入低潮。师:那么海燕——革命先驱者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害怕了、退缩了呢?生:不,他一样勇敢、乐观、顽强。你看,“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说明,反动派只能喧嚣一时,而不能阻挡美好的社会理想的实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是无法战胜的,对此革命先驱者充满自信。师:你能否在课文里找几句话“翻译”一下作为证明吗?生:能。“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黑就消失了。”就证明“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旦觉醒,革命高潮就会来临,就能最终战胜反革命的势力。”师:好!很准确。那让我们一起来译最后一句——生(齐):让革命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点评:“当翻译”的活动极富创意,把复杂的枯燥的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行为变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无穷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探究过程。]五、拓展迁移,体验升华。师:斗转星移,逝者如水。转瞬间,一百多年过去了,俄国革命的风暴早已降临,又早已过去。而今,俄国的现状与百年前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就连政权名称也经历了“(沙皇)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独联体(含俄罗斯)”的变化,真是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但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形象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让海燕积极、勇敢、顽强、乐观的精神在我们和平时代发挥作用,我们尤其应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暴风雨。下面,请大家以“暴风雨”为话题,来讲讲自己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遭遇过哪些暴风雨,又是如何面对,并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的。(生分组热烈讨论、交流,师点1人示范,并作点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时铃声响了。)六、学法总结,布置作业。师:大家回顾这节课,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完成学习的?兴趣如何?收获如何?生:活动——收获很大!师:对,学中玩趣味无穷,玩中学收获多多!(板书)这节课到此结束,今天的作业是:(一)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合作探究,“翻译”全文。(二)以“暴风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作文。[点评:教学应体现“与时俱进”精神,应充满现代意识,要使所学一切均能为我所用,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所升华。作业的布置是对这节课探究成果的积极巩固。在课堂上已经过了充分探究,完成起来应该十分轻松,这就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变革带来的效果]。

[教后反思]这是在武穴市校本教研开放周中荣获特等奖的一节公开课,上完后,有一位老教师发自内心激动地对我说:“这篇课文我从读书到现在教书,不知道学过、讲过多少遍,可唯独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教法,还能上得这么好……”老教师的话不乏溢美之辞,不过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的确下了一番功夫。我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贯穿创新精神,突出个性化,在每个环节安排和细节处理上都作了精心设计,因而取得了成功,总结起来有三条——其一,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最主要的设计宗旨。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爱玩是少年的天性,这“天职”与“天性”是一对矛盾。但如果能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既完成学习任务,又激发学生兴趣,岂不两全其美?给学生一个球场,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踢球;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自然知道去尽情表演。基于这一认识,本课一连串的设计了七大活动。即:格调高雅的“书法比赛”,独具一格的“朗诵训练”,别出心裁的“画插图”,引人入胜的“猜谜语”,极富创意的“当翻译”,还有贴近生活的“口头作文”……这些活动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探究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使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理解象征手法及其运用这样复杂枯燥的教学任务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了趣味,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探究任务,这不能不说是课改精神的胜利。其二,多学科渗透带来教学内容的无比丰富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动用了大量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艺术积累,书法、美术、表演、文学、政治、历史、生物各学科的知识交汇在一起,拓展了课堂空间,加强了教学辐射,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万花筒世界。这也是体现教学设计个性化、创造性的一个成功尝试。其三,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者牢牢把握住一点:自己只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热心的促进者,机智的引导者。因而处处循循善诱,凡对学生稍有创意之探究即予以热情鼓励,课堂上掌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