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_第1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_第2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_第3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_第4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第一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字嗣宗,河南开封人博览群书,尤好老庄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面前,公开纵酒吃肉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阮籍第二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第三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陈留阮籍、谯郡嵇康……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第四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伶

、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第六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第七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诗歌鉴赏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第八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第九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第十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薄帷”、“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明月相伴、清风相慰,形影相吊,高洁而落寞幽独视觉、感觉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听觉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徘徊将何见,优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优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愁闷的心情。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知人论世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提示:从抒情手法考虑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优思、赏析。三、四、五、六句借“明月、清风、孤鸿、翔鸟”这些景物,来抒写内心的孤单和优思。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重要抒情手法——借景抒情

中间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通过明亮的月光、倍感冷意的清风、失群无依的孤鸿、无处栖息的翔鸟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作者内心的优思。答题步骤:1、判定2、分析3、情旨答题模式:通过……渲染……表达了……景物气氛感情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典型例题展示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展示答案:(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伤之情。(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李华在安史乱平之后的一个春天经由宜阳,因对这些景象有所感触,产生独特的体验,写下此诗。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本课小结: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抒发了作者难以排遣优思。这种优思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内心的悲凉与落寂、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忧虑。主题: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是千古杰作,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有序诗的作用。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蓄在形象的描写中。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阮籍诗的贡献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推动五言诗的发展3.组诗形式的存在

《咏怀》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人。阮籍诗的贡献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艺术特色1、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中间四句似乎在写景,但是句句景中有人,即是此诗显著特点。因为这里所描摹的并非实有的场景,也未必隐喻着什么具体的事件,而只是借诗的意象和意境,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一种绝对的孤独感,一种幽深而难以名状的愁绪。这种从生命本质意义上提出的孤独感是过去诗歌中从未有过的。这样写,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情景交融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鸿号鸟鸣也都是动。有人有景但无不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托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特别是那“孤鸿”在夜间高声哀号,给人以惊悸之感。这茫茫夜色笼罩着的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