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共五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灵魂在阳光下闪耀——也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摘要: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再加上世事变幻,家庭、网络、社会对学生心理影响今非昔比,要求我们的教育者与时俱进,利用新的课文、新的教法、新的理念,在语文课堂的教学阵地上播种文化的芳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让他们的灵魂在阳光下闪耀。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肩负祖国未来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造就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到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保持。但就笔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教学中碰到的一系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情况,只能感叹一句: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堪忧,高枕却难眠。一、中学生心理现状分析近日批改学生的月考试卷,其中一题是谈谈对“老人摔盘子离席”这一事件的看法。题目说的是“张先生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学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但部分答案不仅让语文老师咋舌,更是让老师感到不可理喻,甚至怒而拍案。比如,学生略带冷漠的答案:“现在谁不玩手机,有必要这样吗”;非常自我的答案“小孩这么不懂事,都是大人不会教育的后果,出了问题,当然要追究大人不会教育“;也有批判老人的行为”老人应该耐心教育,而不是暴力摔盘,没以身作则,影响不好“。这样的答案并不在少数,究其错误的本质,已不是一般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是是非观、价值观出现严重偏颇。由此联想到比九零后更后的九五后一代出现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让人不禁深深担忧。若说九零后的孩子大多由于娇生惯养,社会影响等因素而引发他们自私任性等心理障碍,那么这些九五后的孩子们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俨然是升级版的自我,已经把这种混淆的是非观价值观深深地融入到血液之中,并毫无羞愧地把“自我中心”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中学生存在问题触目惊心,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例如几个月前耳闻贵州某中学生对老师口暴恶语,嚣张至极;去年时新闻爆料钦州某高中女生因不堪家长教训,跳楼自尽;笔者亦目见本校一学生上课玩手机被没收后对教师拳打脚踢……此类事件不胜枚举。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极端化倾向。如一旦与某朋友交往,便认定此乃此生之密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一旦发生轻微误会,便武断地认为受到欺骗,甚至认为全世界都欺骗了他,直接把自己打入十八层地狱。二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放纵自己不好的方面,对同学一点点的小问题却锱铢必较。三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中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究其原因,首先是生理的发育决定的。中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够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显示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卑与自尊的冲突等等。其次,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留守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坏境;再者,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宣泄。特别是中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国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分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离校出走,严重者甚至会自杀。学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这样摆在台面,给作为教育者的我带来沉重的思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中学生可塑性强这一特点决定了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质的转折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只要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疏导、合理解决,就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得天独厚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比较中学众多科目,且不谈数理化,即便是政史地,都是偏重客观规律的理性分析,这固然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但于人的情感,人格等人文领域,却是有所缺失的,甚至是“死”的。而语文,则是活生生的,包罗万象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除了以母语为工具的特点,更是以文学和生活为载体,这就决定了它的人文性功能,它大量具体形象的、充满主观色彩额个人情感的内容,就是引导学生能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类,始终抱着一种终极关怀,直击心灵,这便直接关涉到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性、爱好、禀赋、性格、才能、气质、价值观等心理健康要素的内容。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钱理群教授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结合这门基础学科丰富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深刻把握教材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用教材中蕴含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感化学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身心发展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三:润物细无声,有效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1、合理利用语文教材,找准渗透点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经受考验、堪称经典、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容贯穿古今、千姿百态,政治、经济、道德、礼仪、艺术、民俗无所不包,在拥有很多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展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或恢弘壮观、或婉约细腻、或狂飙突进、或和谐安详的历史画卷。例如,《我与地坛》向我们娓娓道来作者的不幸,作者的抗争,作者对母亲的愧疚、感激与怀念;《陈情表》阐释的是古代孝道文化;《荷塘月色》展示的是幽美的景,淡淡的情;《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这样的文章则涉及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语文教材的种种文化现象不仅让学生眼界大开,获取知识,更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情感。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中心发展学生人格的过程。因为教学是一种学习过程,是学生求知与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在教学导入时可创设合适的情境,以奇导入,出奇制胜!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比如在学习《咬文嚼字》时,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有一个女孩,就在我们身边。当你们上课偷偷照镜子时,当你们肆无忌惮地把老师讲课当成最佳催眠曲时,她正躺在重症监护病房里,绝望地等待死亡的来临,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谈一场青春的恋爱,而且因为付不起5000元一天的重症病房医疗费,她可能要提前结束自己匆匆的人生。愿大家伸出友爱之手,纵然我们不能挽救她的生命,至少我们可以尽微薄之力,让她再看一眼明天的太阳。”此话一出,引发学生无数唏嘘,追问学生,若老师直接说:“隔壁班女生病重,请大家捐款,效果如何?“于是立可得出,事实固然胜于雄辩,对事实进行艺术的加工会让事实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由此引入课文。对教材由点而面,伺机熏陶。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通过对课文中典型形象的分析和情感体验,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个性品质。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本身的心理教育资源,找准知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对契合点举一反三,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认同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促发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进而培育人格底蕴。例如,在《归去来兮辞》的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理解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找出历史上淡泊名利的真君子,比如许由,比如庄子,比如王维等等。进而联系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几人能面对名而一笑而过,能面对利而两袖清风,不肯舍弃的后果便是锒铛入狱、害人害己,这样以点带面,古今结合,加深了对经典的认同和理解,在文化认同中进行思想熏陶,汲取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在教学的动态生成中潜移默化。钟启泉教授曾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学生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在实践一种文化,是把外在于学生的客体文化内化为学生心灵的过程。因此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世界、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培养正确的荣辱观、生死观、善恶观、良心观、正义感,同情感以及自尊、自爱、自重,从而让善良和美好逐渐在学生的行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做出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例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引导学生思索杜十娘悲剧成因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为杜十娘设计一条活路。这久是将师生的对话指向文化层面,通过多向的对话而领悟出女子要独立,面对伤害与欺骗,能坚强以对,而我们的社会亦为女子的生存创设了更宽容的环境,进而把着这种自尊、自爱、自重等内化为学生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从而不断建构和丰富学生的自我文化精神家园。以活动为载体,能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语文课中为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物思想品质,我们常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人物的位置上去,依据课文内容去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对课文人物进行再塑造。这一过程其实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的一个良好途径,使学生通过扮演的过程深化理解,将课文中优秀的行为通过自身实践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如设计《将相和》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深受到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胸襟开阔的人格美的熏陶,使学生获得个体心理和行动的启迪。3、注重教师角色的塑造在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角,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改要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所以我们首先要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安全感。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建一种平等、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我便让学生自行分组,选择诗歌中的意象,按照他们的理解到网上选择合适的音乐与画面配合,并写下与之匹配的赏析文字,在班上展示。学生们各司其职,兴趣盎然,真正主宰了他们的课堂。教师不仅要注重角色的塑造,更要注重形象的引领。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能为师,身正方可范。一个善良、宽容、博学、幽默、睿智的语文老师自然受学生的爱戴,因爱老师,而爱语文的学生不在少数,以身作则,风向引领,自然可以激发一群孩子真善美的天性,熏陶他们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心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充满智慧、洋溢着人性光芒的内涵,让学生领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欣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精神,欣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情怀,领略“聊乘化以归尽”的豁达人生,让学生在求知中得到陶冶,让语文知识成为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让语文教学锻造民族的英魂,让学生的灵魂在阳光下闪耀。参考文献:1、《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2、曾梅静《关于中小学开展学校心理教育的几个问题》,广东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5月3、闫霞《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1月4、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二篇: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和切入点。我认为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时间充裕、互动性强、开放多样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巧妙地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二、营造和谐氛围,优化心理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不仅强调了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怎样才能善于与学生交往。(一)以朋友的身份走进课堂试想: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怎能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地与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小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发言必将积极许多,因为他们没有太多顾虑。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考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二)以长辈的身份开导学生教师的身份应是多重的,教师的责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然而学习上的困难等还会使他们产生忧虑。如有的孩子,父母对其学习的期望值很高,这些学生每次考查前都会忧心忡忡,怕万一“失手”,该如何是好?教师此时就应以长辈的姿态出现,告诉学生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们平时学习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检查,况且,语文这门功课不是一个分数或等第所能测量出来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学得能力,学到本领,不要太在乎这一两次成绩,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会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会的。细心开导,孩子们逐渐会对此忧虑慢慢减轻。然而,解开了束缚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佳。三、挖掘教材榜样,培养健康人格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它不仅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还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自制力,良好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操。情感教育的最高要求是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尚情操。从其内容来看,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万里长城》、《赵州桥》等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由美、丑现象所激起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用这些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教育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友善、热爱人生、热爱生活。(二)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耐挫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培养对挫折的容忍力超越力。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表现主人公遇到挫折后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这些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会处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可以说,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语文课本就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四、搞好实践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教育改革不断地发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光凭每周几节课的学习当然是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开小灶”——搞一些语文活动给学生补充“营养”。平时我结合语文实践活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策化一个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诸如“我能行”系列活动:“上课大胆发言,我能行”、“待人宽容谦让,我能行”、“帮助他人,我能行”、“克服困难,我能行”……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锻炼,培养心理素质。五、以作文为渲泄,保持阳光心境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总之,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第三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许昌市襄城县库庄二中田变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得培养不仅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化注入新的活力,也是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寻找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它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上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怎样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于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呢?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二、了解学生心理加强心灵沟通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2.坚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学生,搞一刀切和平均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3.实施情感教育,埋藏爱的种子。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另外,作文是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作文,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精神状态,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作文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心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三、结合教学内容,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在语文教材中,各种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零星地潜隐在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之中,犹如珍珠镶嵌在课本中熠熠生辉。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凭借点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接触最多的便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每个文字里无不发散着爱国的气息了,老师应结合此类文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前辈的伟大爱国精神及积极向上的爱国热忱,并将此发扬光大。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教学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一方面可以获得审美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及其需要。一个因矮小而自卑的同学,如果他看了《拿破仑传》,他就有可能变得自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结合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语文教学。五、结合学生心理,组织语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前提下进行教育,如名言敬语收集、演讲、辩论等。如语文活动“名言敬语的收集和整理”,我不仅让学生收集,让他们就某一条名言讲它的含义与喜爱的理由,更让学生背诵其中一些。每一条名言警句对学生的思想都是一次震动,学生在品味、诵读中自然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演讲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此外,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如三分钟自我介绍,在同学演讲后,再组织4小组里的同学剖析讨论,就可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对自己的个性做出客观理性的评判,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完善自己的性格。开展辩论赛,可以收到演讲的效果,但是它对语言的准确性、推理性、逻辑性要求更高,更能考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现在的中学生多半比较早熟,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针对学生之间的早恋现象,我们可以举行以“青苹果该不该摘”为主题的辩论赛,在肯定高尚健康的爱情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上,而不应该过早涉足爱情;针对部分学生不思进取,不愿努力,对什么事情都抱着侥幸心理的情况,我们可以举办“运气和努力,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教育学生要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去谱写生命的新乐章。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喜欢娱乐,喜欢玩,甚至贪玩,因而在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课堂氛围中,他们的兴趣更大,积极性也更高,当然教学效果会更好。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中去。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将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对中学其它各科教育产生良好影响,给学校素质教育带来巨大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5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梨树中心校刘成明20XX.1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活动的场所,他们在学校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家庭。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更是塑造人格、培育个人健康心理和价值观的主阵地。教师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成长。语文是小学课程中的主要课程,作为母语教育,它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最广,最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更容易让家长和学生接纳及认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当今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1、语文的学科特点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语言和文字的同时,还渗透着美的元素。教材内容都是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可以给予学生心灵熏陶的文章,有很多真实人物的故事,能够使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学习正面榜样的良好行为,痛斥反面人物的罪恶行为,树立良好的对错观,在预防自己犯错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加之栩栩如生的插图,能使学生时刻体验到自然美和心灵美。2、语文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和谐平等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普遍持有一种畏惧心理的,而教师在学生中的印象和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讲授课程的接纳力。作为最具有情感性的语文学科,教师应该时刻体现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学习,也才使学生有勇气表达相关的看法和想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生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教师积极的情绪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消极的情绪则引发消极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愿意学习这一门学科以及接纳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而且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3、充分运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阅读教学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教师可以在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教学中,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中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和情感,学会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可以进行分角色扮演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融入到角色当中,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和情感,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同时在角色扮演中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经历,形成正确的角色和性别意识,在他人的故事中学会勇敢、坚强、自信、自尊等正确的人生态度。4、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课本剧、语文画报等。教师可根据学习和讲授内容的需要,适时安排合适的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在知识竞赛或课本剧等活动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快乐、竞争、自信与合作,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形成。5、及时检查作文反馈学生心理作文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学生心理状态最直接的反应,小学生会利用作文来表达自己的相关想法,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获知学生的近期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1232.8-2024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纳米储能第8部分:纳米电极材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
- 诚信教育活动方案
- 培养管理能力
- 品质经理的年终总结
- 礼貌课课件教学课件
- 采样定理课件教学课件
- 2.3.2气体摩尔体积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吉林省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整式及其加减阶段综合训练范围2.4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流行病调查毕业论文
- 文明出行校园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公路标识安装合同
-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印刷排版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2025年
- 【餐饮店铺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15000字】
- 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 中小学-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课件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3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新版教材)
- 金融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24年菱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操作手册
- 道法珍惜师生情谊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