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初探_第1页
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初探_第2页
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初探_第3页
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初探_第4页
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物学审美教育初探生物学审美教育内容

充分了解和精确把握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前提。生物学作为一门讨论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美学因素不仅存在于其讨论对象生物之中,还渗透于其理论体系的构思与表达之中。因此,生物学审美教育内容即生物学美,至少应包括自然美、科学美和人格美等。

1.自然美

自然美指的是生物的形态往往是由线条、形体、颜色、声音、运动等美学因素,根据肯定的美学法则构成的,并由此形成一种自然的整体美。犹如种生物的形态构造都根本一样,表达了整体一律的美学法则;植物的叶子和哺乳动物的四肢、眼、耳等都表现为左右均衡对称的美学法则;生物体的颜色、线条、外形、声音等在质量和数量、时间及空间等方面可以形成鲜亮、剧烈的比照,如动物的戒备色、大树与小草、红花与绿叶,给人以兴奋、醒目和显豁的感觉,而这些美学因素也可形成调和,如动物的爱护色与四周环境的颜色特别相像,给人以融和协调的感觉,这则是比照与调和的美学法则的表达;生物体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肯定的比例关系,这又表达了比例的美学法则;心跳、呼吸运动、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以及动植物随着季节转换而发生的变化等生命现象则表达了美学的节律性法则;生物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在功能上的彼此协作与相互协调、形态各异的脊椎动物有着惊人相像的骨胳系统、绿色植物的输导组织与高等动物的循环系统在构造与功能上存在着微妙的相像、形形色色的生物与各自的生活环境之间有着奇异的适应,这一切则都是多样性统一与和谐的美学法则的表达。

2.科学美

科学美是人类在探究发觉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制造的成果或形式,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美。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试验美。它指的是试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所包含的美学因素、如仪器与装置美、试验操作美、试验现象美、试验结果的表达与分析的规律美等。

(2)公式美。科学美还在于发觉自然界的和谐和简洁性,并在公式、定律和原理中完善地表达出来。如光合作用的反响式、遗传中心法则图式和能量金字塔就是用极其简洁的形式表达了特别简单的生命活动规律,它们都显示了简洁、和谐的公式美。

(3)理论美。理论美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熟悉的水平,它是真与美的统一体。就其本质来说,一种理论越是能反映客观实际,它的美学价值也越大。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美学价值就比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的美学价值大。而就其表达形式来看,理论还表达出规律美和构造美。规律美指的是生物学理论体系的构思与表达都严格遵循规律思维的法则;构造美则指的是生物学理论体系的构造都表达着某些美学法则,如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这两个概念表达了对称的法则,而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则表达了对应的法则。

3.人格美

人格美又叫心灵美或精神美,是社会美的核心,是指人的思想、品行、志趣、情操、才智、情感等多方面的美。教材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位闻名的生物学家,尽管他们的国籍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各人的经受不同,但在他们探究生物界的神秘的动人事迹中都闪耀着人格美的光芒。如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坚韧意志;不计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行;敏于观看、勤于思索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喜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以及喜爱祖国、喜爱人民的美妙情操等,这些都是珍贵的精神财宝,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物学审美教育目标

依据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教育原则的要求,生物学审美教育目标大致可分以下三个层次:

1.初级目标

培育学生充分感知生物学美的力量。对生物学美的感知力量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官(眼、耳等)对生物学审美对象的感知力量,它是获得美的感性直观和直接印象的源泉,是审美活动得以进展和展现的前提。审美教育初级目标的详细要求是:通过生物教学活动使学生克制对生物学美的无视、无闻、无觉的美盲状态,逐步形成对生物学美的敏锐而充分的感知力量;同时,还要留意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提高其审美的比拟和分析力量,使学生初步学会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识别生物学美的性质、类型、程度;另外,还应留意培育学生的审美想象和联想力量,以把握生物学学问的形象性。

2.中级目标

使学生获得正确鉴别和蔼于观赏生物学美的学问与力量。这是指通过生物教学活动,在学生感知生物学美的根底上,培育学生对美的生物事物的形式、内容以及思想意义进展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的力量,形成他们对生物科学美的爱好。为了提高学生鉴赏生物学美的修养,就要让他们把握较多的科学的根本思想,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审美观;还要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各种形态的生物学美,这样既增进了美的鉴赏力量,又培育了对生物美的情感。

3.高级目标

培育和进展学生生物学美的制造力量与兴趣。对生物学美的制造力量,是指审美主体在感知和鉴赏生物学美的根底上,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美的规律直接制造生物学美的力量。中学生制造美的力量与兴趣主要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得到进展的。对学生来说,生物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表达着学生对美的制造。这是由于学生在熟悉和实践活动中要付出体力、智力和情感,要克制种种困难,作出很大努力,这种富于制造性的活动,必定能促进自身制造生物美的力量与兴趣。因此,为了实现审美教育的高级目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规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美的规律进展学习、实践和制造。

生物学审美教育目标的实施

人的心理构造是由认知构造、审美构造和意志构造三局部组成的。在教学活动中,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知、情感、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目标的心理基矗中学生物教材中充盈着丰富的美。因此,只要教师能够正确地运用美育规律,细心操作与审美有关的教学变量来调控学生的审美感受,生物学审美教育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充分估量学生的审美阅历和心理承受力量;从审美的角度钻研和领悟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选择直观、形象而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制造热闹轻松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重视教态美的设计,使其更好地发挥表情达意的美感效应;板书设计科学、美观;讲课要生动,富有真情实感,通过积极、振作、饱满的情感状态感染学生;借助挂图、标本、模型和仪器等创设洋溢着生物学美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审美感受。

依据中学生生物学美感形式的特点,教学中应特殊留意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挖掘美学因素,感知美的形象

审美教育是从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开头的。除生物自然美外,生物学美并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亮,而审美教育又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它是通过各种事物详细的、可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来感染人的,再加上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在教学中应特殊留意从生物学学问中开掘和提炼美学因素,努力把它上升为美的形态,从而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生物学美。如学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规律时,教师结合依据当地状况绘制的“能量金字塔”进展讲解,使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一种和谐统一和均衡对称的生物学美。再如,在“绿色植物代谢”的综合复习课上,通过引导学生编制“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系的网络图,学生除能从整体上把握学问点间内在的联系外,还能真实地感受到生物学学问的构造美与动态美。另外,在生物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擅长运用假设、试验、数据、符号、图解、标本、模型等因素,展现生物学学问独特的构造和联系,把学生带进生物学美的意境,这样能使学生从规律和形象两个方面熟悉事物,既深化了对生物学学问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帮忙学生完成美的感知与积存,实现“真中显美”和“以美启真”的相互促进。

2.留意情感体验,深化美的感受

教学实践说明,审美熟悉是在情感的参加下完成的,仅凭借对事物的感知,所得到的美感是不深刻的,还必需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各种生物形态美的品评、鉴赏和体验,才能深化对美的形象的熟悉与感受。生物学美特有的若干内容比拟内在含蓄,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做到“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会教材中美的内涵,得其专心、意蕴和境地,设计好教学中对美的情感体验活动。如教师在备“环境爱护”这节课时,通过查阅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料,具体了解它们的生态功能,对人类的奉献以及濒危的现状,自己产生了对野生动植物的情感和美感,讲课时就能将自己的情感和教材、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在完成学问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升华的同时,师生之间也必定迸发剧烈的情感和美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美的情感体验。再如,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后,引导学生运用该学说的观点来解释若干种生物的爱护色、拟态、戒备色等适应现象的形成,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在规律美的体验,而且还能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从不同的角度透过生存斗争残酷无情的现象,全面地、深刻地领会生存斗争美的内涵: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展现了令人赞叹的、至臻完善的和谐统一美。以美衍趣,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美感体验,又必定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学问更大的兴趣。

3.鼓舞学生参与审美实践,指导美的制造

阅历证明,假如只满意于生物学美的感知和鉴赏,还不能到达培育学生具有审美制造力量这个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实现这个高层次的审美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在学生感知和鉴赏美的根底上,不失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