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透镜焦距的测量_第1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_第2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_第3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_第4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成像规律及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2、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技术,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重点: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2〕透镜焦距的测量。难点:1〕光学系统共轴调节;2〕凹透镜焦距的测量。讲授与演示相结合3学时一、实验简介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元件,是构成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基础。焦距是表征透镜成像性质的重要参数。测定焦距不单是一项产品检验工作,更重要的是为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学习透镜焦距的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对几何光学中透镜成像规律理解,而且有助于训练光路分析方法、掌握光学仪器调节技术。最常用的测焦距方法大都是根据物像关系设计的,如:物像法、大小像法、辅助成像法等。二、实验目的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及成像规律;2、学会光学系统共轴调节,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3、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会用左、右逼近法确定像最清晰的位置,测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对实验数据进行不确定度处理,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三、实验原理薄透镜是透镜中最基本的一种,其厚度较自身两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及焦距要小得多,厚度可忽略不计,在近轴条件下,物距u、像距U、焦距f满足高斯公式:111——+-=—uUf符号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的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1、自准法国准直法焦距光路如上图所示,假设物位于焦平面上,则由平面镜反射后成一与原物等大倒立的像于同一焦平面上。2、物像法〔选做〕物距法测焦距光路如上图所示,测出物距和像距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3、共轭法〔贝塞尔法、位移法〕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l保持不变,而且l>4/,当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动时,可实现两次成像。透镜在x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在x位置时,1 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中,只要测量出光路图中的物屏与像屏的距离D和透镜两次成像移动的距离L,代入下式就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二〕凹透镜焦距的测定1、物像法物像测量凹透镜焦距距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常用辅助凸透镜与之组成透镜组,使得到能用像屏接收的实像。其测量原理如下光路图所示。物像测量凹透镜焦距距uuuu-uJ- u-u实物AB经凸透镜L成像于AB',在L和A,B,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L,就凹透镜11 2L而言,虚物AB'又成像于A''B''。实验中,调整L及像屏至合适的位置,就可找22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A"B''。因此可把OA看为凹透镜的物距u,OA”看为凹透镜22的像距U,则由成像公式可得:-1+1=-1〔虚物的物距为正〕

uuf由于u<u,求出的凹透镜L的焦距f为负值。22、自准法〔选做〕fT自准法测凹透镜的焦距实物AB经凸透镜L1成像于A,B‛,在L1和AB,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和平面反射镜M,移动凹透镜,当凹透镜与AB,的间距等于凹透镜焦距f时,经凹透镜折射后

的光线变成一组平行光线,该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凸透镜会聚于箭矢物平面成一清晰的倒立实像,测出0到A3的距离,就得到凹透镜的焦距。2四、实验仪器带标尺的光具座一台,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反射镜一块,光屏一个,光学元件底座和支架各6个。五、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先利用水平尺将光具座导轨在实验桌上调节成水平,然后进行各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具座导轨平行为止。1、粗调将箭矢物、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白屏等光学元件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尽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进行粗调〔升降调节、水平位移调节〕,使各元件的中心大致在与导轨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光具座导轨。2、细调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4f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假设两个像的中心重合,表示已经共轴;假设不重合,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可作一记号〕,调节透镜〔或物,一般调透镜〕的高低或水平位移,使大像中心与小像的中心完全重合,调节技巧为大像追小像,如以下列图所示。(a〕物偏高于主光轴(a〕物偏高于主光轴(b)物低于主光轴图8图Q)说明透镜位置偏低〔或物偏高〕,这时应将透镜升高〔或把物降低〕。而在图(b)情况,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水平调节类似于上述情形。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

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再次观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对不允许再变动。〔二〕凸透镜焦距的测定用物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1、自准法1〕固定物屏,记录物屏的位置;2〕移动凸透镜,并绕铅直轴略转动靠近透镜的平面镜,看到物屏上一个移动的像,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使其成清晰的倒立实像于物平面上,记录此时透镜光心在光具座上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2、物像法〔选做〕1〕先用粗略估计法测量待测凸透镜焦距,然后将物屏和像屏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距离略大于粗测焦距值的4倍,在两屏之间放入透镜,调节物屏、透镜和像屏共轴,并与主光轴垂直,记录物屏、像屏位置。2〕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找出其成清晰倒立实像的范围坐标位置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3、共轭法同物像法1〕,固定屏的位置不动,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测成放大像时透镜的坐标位置X与X及成小像时的坐标位置X'与X',重复测五次。左右 左右〔三〕凹透镜焦距的测定用物距像距法、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1、物像法1〕利用共轭法中得到的清晰的小像作为凹透镜的物,记下小像的位置X;p12〕保持凸透镜L的位置不变,将凹透镜L放入L与像屏之间,联合移动凹透镜1 21和像屏,使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4B",记下像屏的位置X;p23〕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凹透镜测得像清晰时凹透镜的位置坐标X与X,重oo2左 2右复测五次。

2、自准法〔选做〕1〕取凸透镜与箭矢物的间距略大于2了,然后固定凸透镜;2〕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光屏测像的清晰位置坐标x左与x右,重复测五次并求取平均值;3〕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凹透镜,看到物平面上清晰的倒立实像时,记录凹透镜的坐标位置x'与x,,重复测五次求取左右平均值。六、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1、自准法测凸透镜的焦距x'=143.50cm Ax=0.00cmx=x+拉=143.50m物 物 物物物表一 〔单位:cm〕■----....次数项目fj12345x左x右x——(x+x)/2i左右>xx——乙—i5i——1131.22+131.17+>xx——乙—i5i——1 ——131.21\CmTJf——^』——12.29cm,10.012+0.042+0.042+0.052+0.04220( ——0.022(cm)20U_=A3=0.05,,3cm=0.017cmBx仪•' ,Ui/AxBx2_+2U2_——<0.0222+2X0.0172——0.03(cm)Ui/AxBxf=f±U-=12.29土0.03(cm)

f2、物像法测凸透镜的焦距x’——143.50cm Ax——0.00cmx——x+Ax——143.50m物 物 物物物x——90.00cmp

次数项目"-12345X左X右X=(x+x)/2i 左右表二[单位:cm次数项目"-12345X左X右X=(x+x)/2i 左右表二[单位:cm〕,y工X=乙一二5i=1124.55+124.65+124.53+124.60+124.54 二124.59kcm)u=-X-X=-(143.50-124.59)=-18.91(cm),物0=X-X|二124.5-90.0住34.59cm)U_Ax取△仪=0.05cm,U0u-b则U,=ABx仪U_=U_=

ubdf -b2•.・二二 Su(u-b)21Su7(-18.91)x34.59-18.91-34.59=12.23(cm);0.052+0.08+0.0a+0.012+0.052_002d)V 20 =.cm./3=0.05/3=0.017(cm),从而2_+2U2_=、7.0252+2x(0.017)=0.03(cm)AxBxSf_u2Sb(u-b)2fSb、2U. u—u-bvu4+b4=0.0318.914+34产=0.01(cm)2 (18.91+34.59或f=f±U_=12.23±0.01(cm)

f3、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X'=143.50cm Ax=0.00cmx=X+Ax=143.50m物 物 物物物=124.37(cm)=124.37(cm)124.28+124.30+124.33+124.44+124.50i=1无'=VX109.13无'=VX109.13+109.00+109.13+109.30+109.03=109.12(cm)i=1次数项目jjj12345x左x右x-(x+x)/2i左右x'左x'右x'=(x+x)/2i 左右表三[单位:cm〕L=元、一x=124.37—109.12(cm)=1525cmD=x—x=143.50—90.00(cm)=53.50cm1p物rD2—Lf=T =12.29cm4D;£(;£(x-x)2U_=丫4-1 而5(5—1)=0.043(cm);0.092+0.072+0.042+0.07=0.043(cm)V 20U_Ax£(U_Ax£(x—x')2i-W 5(5—1):'0.012+0.122+0.012+0.182+0.092V 20=0.052(cm)取A仪=0.05cm,则UBx=八仪/3=0.05/3=0.017(cm),从而U--J:U2_+U2_+U2_义2;40.0432+0.0522+2*0.0172=0.07cmLAAxAx'BxL=L±U,=15.25土0.07cmLU=J:U2*2=J2义0.0172=0.02cm,D二D±U=53.50±0.02cmD1 BBx 1 D]df1U2L(LY<2D,UU2L(LY<2D,U2D1+—1+—U2=0.02(cm)16ID2Jlf-f±U--12.29±0.02(cm)

f4、物像法测量凹透镜焦距x=90.00cmx=86.00cm次数-^^项目12x=90.00cmx=86.00cm次数-^^项目12345x左x右x=(x+x)/202 02左02右p1p2表四x5o2〔单位:cm〕94.83+94.62+94.56+94.69+94.68 =94.68cmx=109.12cmo1i=1x-xx-xp1 o2x-xp2 o2=94.68—90.00(cm)=4.68cm=94.68-86.00(cm)=8.68cm4.68x8.68u-b4.68-8.684.68x8.68u-b4.68-8.68=-10.16(cm)U.Ax£(x-x)2

oi o2 2i=1 5(5-1)0.152+0.062+0.122+0.012+0 =0.045cm20取A=0.05取A=0.05cm,则U_Bxo2=A/3=0.017cm,从而仪:U_=U_=UU_=U_=U2_+2U2_ubAxo2Bxo2=(0.0452+2x(0.017%=0.05cmu=u±U_=4.68±0.05cm,b二b±U_=8.68±0.05cmU.fydu)—uU.fydu)—u yu4+b4=u-b0.05%,4.68+8.684(8.68-4.68=0.25cmf=f±U-=-10.16±0.25cm

f七、实验注意事项1、1、不能用手摸透镜的光学面。2、2、3、透镜不用时,应将其放在光具座的另一端,不能放在桌面上,防止摔坏。区分物光经凸透镜内外表和平面镜反射后所成的像,前者不随平面镜转动而后者移动。4、由于人眼对成像的清晰度分辨能力有限,所以观察到的像在一定范围内都清晰,加之球差的影响,清晰成像位置会偏离高斯像。为使两者接近,减小误差,记录数值时应使用左右逼近的方法。5、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不能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可能是:(1)辅助凸透镜产生的像是放大的实像。(2)辅助凸透镜与物的距离远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6、三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从理论上讲共轭法误差最小、物像法次之、自准法误差最大,但自准法测量最简单,常用做粗测。物像法测量时,物距和相距相等时,误差最小;共轭法则在D,L较大D-L较小时,误差小,如D=5f。八、实验指导要点1、简要说明本实验的作用。2、简要介绍本实验内容、原理,主要包括:1〕高斯公式;2〕光路可逆原理。3、介绍实验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4、示范演示共轴调节以及“左右逼近法”确定清晰像的位置。5、查看学生光学元件的放置、排列的光路、共轴调节等环节是否正确,了解学生对测量光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6、强调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以及课后思考题的解答要求。九、课后思考题1、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的成像条件是什么?此法有何优点?答:此种方法要求物与屏的距离D保持一固定值,且D>4f。用这种方法测焦距时在理论上误差最小,同时防止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2、实验室用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的成像条件是什么?答:第一、因凹透镜成虚像,因此必须借助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缩小实像为凹透镜的虚物以成实像于屏上进行测量;第二、近轴光线,可通过共轴调节实现。3、〔选做〕如果会聚透镜的焦距大于光具座长度,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在光具座上测量该透镜的焦距〔要求简述实验原理、器材、操作方法与步骤,计算公式及注意事

项〕答:1项〕答:1〕实验原理:利用凸透镜对虚物成缩小的实像,即:由——+—=—,有:b=时=—————〔虚物:u>0]

ubf u+f1+fu2〕实验器材:光源、箭矢物或“1”字屏、带标尺的光具座、短焦距的凸透镜〔能2〕3〕实验步骤:第一步: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先调物与短焦距透镜共轴,再调待测透镜与系统共轴〕;第二步:联合移动短焦距透镜L和像屏P在像屏上成清晰像〔最好是大像〕,记1录透镜和像屏的位置x,x;o1p1第三步:在L后放置凸透镜L,联合移动L和像屏在屏上成清晰像,记下像屏的位置x;p2右,重复测五次。第四步: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凸透镜L右,重复测五次。录此时透镜L光心在光具座上的坐标位置x24〕记录表格及计算公式:cm,xcm,xcmxcm次数项目1cm,xcm,xcmxcm次数项目12345x2左x2右x=(x+x)/2o2i 02左02右物p2〔单位:cm〕p1o1x一xp1 o2u u^~f二 u-b其它公式略。注意事项略。十、教学后记附录1、实验操作评分标准1、按规定完成预习任务。〔5分〕2、测量原理清楚、光路摆放正确。〔10分〕3、实验操作标准、准确。〔15分〕4、光路共轴调节质量高。〔20分〕5、测量数据合理、记录科学。〔35分〕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项目。〔10分〕7、仪器收拾整齐,仪器使用记录填写完整。〔5分〕

附录2、实验报告评分标准1、实验名称、目的、仪器、原理的表述是否完整、合理。〔15分〕2、实验内容与步骤的描述是否清晰、完整、正确。〔15分〕3、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清楚、详尽,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40分〕4、实验结果分析是否正确、合理,有无改进建议。〔10分〕5、完成老师指定的思考题。〔10分〕6、文字、图和表格是否清楚、工整。〔5分〕7、是否及时提交实验报告。〔迟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