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学案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常考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考点展示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核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的概念和特点考点整合概念特点基本形式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命题点1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解题指导: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客观物质性能动性2.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与
的区别所在这是实践活动与
的区别所在人的认识活动①实践的
——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动物本能活动①实践是人
的活动②在改造
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③在改造
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基本要素②实践活动的
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过程及其结果有目的、有意识自然社会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典例1
(2014•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选A项。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A1.
(2014•海南高考)
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对点训练解析
①错误,观念的存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明显错误,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有本质的差别。答案
D2.(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人们对河流的正确认识基于实践活动,①正确;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形成理性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河流的利用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历史性,③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说法错误。答案
B核心考点二实践和认识考点整合实践和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命题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题指导: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典例2
(2014•大纲全国卷)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知识。农民气象员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并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②④符合题意,选C项;①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C命题点3
综合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解题指导: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2014·海南高考)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对点训练解析
②错误,认识决定于实践但并不总是落后于实践;④错误,实践的结果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答案
B4.观察漫画《鲁班落聘》。招聘者的主要错误在于(
)
①没有看到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没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没有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④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解析
漫画意在讽刺有的单位在人才招聘中存在重文凭、轻实际能力的错误行为,其原因在于这些单位未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割裂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③④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答案
D错题诊断
消除盲点易错点1
不能准确理解实践的概念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易错点1错题诊断
消除盲点易错点2
不能准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提醒
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结果的客观性,一般体现客观物质性;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易错点2错题诊断
消除盲点易错点3
不能准确理解认识的来源和途径提醒(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来源有且只有一个。(2)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启示: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易错点3探究题: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唯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搏、国家的方向。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1)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2)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谈谈如何实现你的梦想?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探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二手车评估师就业市场的洞察与考试试题及答案
- 防学生早恋课件
- 汽车维修工的工作流程与实务操作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技术评估中的常见问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古代文学史高频考题及答案
- 2024年美容师考试注意事项总结试题及答案
- 2024古代文学常考知识考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统计学考试实战技巧提升试题及答案
- 独特视角看2025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五下第二单元课本剧《猴王出世》剧本
- GB/T 6109.2-2008漆包圆绕组线第2部分:155级聚酯漆包铜圆线
- GB/T 17747.1-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1部分:导论和指南
- 2023年金钥匙科技初三化学CESL活动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课件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5.osash及喉科学
- 第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GB∕T 21489-2018 散粮汽车卸车装置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请书范本-2-副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