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48-2020 城镇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技术标准_第1页
DB22T 5048-2020 城镇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技术标准_第2页
DB22T 5048-2020 城镇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技术标准_第3页
DB22T 5048-2020 城镇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技术标准_第4页
DB22T 5048-2020 城镇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fsteel

city

DB22/T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7

2020·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

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

文件要求,编制组经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吉林省地处严寒气候区的特点,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现行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总则;

术语和符号;

基本规定;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

号,邮编:130041,邮箱:jljsbz@126.com修订 ............................................................................................... ...................................................................................2.1

........................................................................................2.2

........................................................................................ ....................................................................................... ...............................................................................................4.1

..................................................................................4.2

.................................................. 4.3

.......................................................................... 4.4

.................................................................104.5

124.6

.....................................................................13..............................................................................................145.1

.................................................................................145.2

............................................................................. 145.3

..................................................................... 155.4

.............................................................................175.5

.................................................................................185.6

.............................................................................195.7

.........................................................................................205.8

................................................................................. 23 ..................................................................................256.1

..................................................... 256.2

................................................................. 266.3

.....................................................................27 ..............................................................................................297.1

................................................................................. 297.2

.................................................................................317.3

.............................................................................327.4

.............................................................337.5

..................................................................... 347.6

.....................................................367.7

................................................................................. 377.8

.............................................................377.9

......................................................... 387.10

........................................................... 40 ......................................................................................438.1

................................................................................. 438.2

.................................................................................448.3

.................................................................................45附录

.....................................47附录

钢桥面铺装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49附录

钢桥面铺装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53附录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刘埃尔流动性试验方法...................

57附录

.....................60附录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63附录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贯入度试验方法...............................

65附录

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68附录

露点温度查对表

................................................................

70本标准用词说明..............................................................................

71....................................................................................72....................................................................................75

1.0.1 规范1.0.2标准装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桥面1.0.4桥面12.1

2.1.1

铺设于钢桥面板之上,供车辆安全舒适行驶,对钢桥面板具有保护作用的铺装结构,主要由结构层和界面功能层组成。结构保护耗层成。能层括防2.1.2

layer提供粗糙界面供车辆行走,同时也起到保护钢桥面板作用,2.1.3

钢桥面铺装表面的沥青混合料层,直接与汽车轮胎接触的层2.1.4

layer位于磨耗层之下,起到承载和保护下部层位作用的沥青混合2.1.5

2.1.6

anti-corrosion

2.1.7

layer用于钢板与保护层之间,起界面联结作用,并能阻止水分对2.1.8

cushioning

layer用于防水粘结层与保护层之间,具有一定厚度,起隔热、缓22.1.9

elastic

mixtures60

25

由集料、矿粉和沥青结合料组成,经高温拌和后具有一定流

1%

由环氧沥青与一定级配的集料拌和形成的一种热固性沥青混合料,按照拌和温度可分为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温拌环氧沥青

range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反应材料技术指标满足施工要求的时间范围。2.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EA

33.0.1桥面超过

80mm。结构层通常由保护层和磨耗层两层构成。界面功能

3.0.1

3.0.1

钢桥面铺装结构示意图1—磨耗层;2—保护层;3—缓冲层;4—粘层;5—防水粘结层;6—防腐层3.0.2 与钢板粘结良好,具有足够的抗水平剪切荷载及蠕变变形 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有较小的温度敏感性,满足使用条件下的高温抗流动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抗疲劳性3.0.3 桥面4上,参照同地区、同类型桥梁铺装工程的使用情况确定,可选择改性合料式沥料、青混

3.0.4

3.0.5桥面沥青层的压实设备和压实工艺,应通过力学验算并经试验验证,桥面候、施工条件、恒载限制等因素,参考类似条件的桥面铺装工程经验,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钢桥面铺装设计。4.1.2通荷

4.1.3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根据桥梁的结构特点、交通荷载、环境气候、施工条件、恒载限制等因素,结合钢桥面铺装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初步拟定根据初拟方案,进行材料和混合料设计并进行相关性能试验,测试铺装结构层材料的力学参数;本标准附

行正交钢桥面算,当刚度不满足要求时,采取增加桥面系刚度、提高桥面铺装验证铺装组合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界面联 对通过验证的桥面铺装结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铺6刚度指标单位技术要求最小曲率半径

Rm≥

20肋间相对挠度

Δmm≤

0.44.2 4.2.1 钢桥面铺装结构设计应按本标准附录

验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刚度,验算荷载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规

4.2.2 交异

价。两项标宜通过限元方法算获得,可采用附

4.2.2表

4.2.2

4.2.3

时,应采取提高桥面4.2.4 面铺计两项内容,界面功能层应与铺装结构层相匹配。铺装结构层为4.3.2耗层;保具有、随、抗形等4.3.3桥面7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最小厚度(mm)适宜厚度(mm)改性沥青混合料SMA、AC9.53035~4013.23540~45浇注式沥青混合料9.52530~4013.23035~45环氧沥青混合料4.751520~309.52525~35铺装材料方案

1方案

2方案

3方案

4方案

5磨耗层保护层磨耗层保护层磨耗层保护层磨耗层保护层磨耗层保护层改性沥青混合料√———√———√√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合料——√√—√√———4.3.4 装结应根据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确定,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与单层厚度相匹配。各种沥青混合料单层厚度应符合表

4.3.4

的规表

4.3.4

单层沥青混合料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4.3.5表

4.3.4

单层沥青混合料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4.3.5

4.3.5

铺装结构层组合参考方案4.3.6

能时可不设置防腐层;

4.3.7

8界面功能层类型序号材料名称用量或厚度要求防腐层1环氧富锌漆50µm~100µm2丙烯酸防腐漆

0.1

kg/m

~0.2kg/m防水粘结层1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2.5

kg/

m

~3.5kg/

m2丙烯酸树脂粘结剂

0.15

kg/

m

~0.2kg/

m3环氧树脂粘结剂Ⅰ型

0.6

kg/

m

~1.1kg/

m4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

0.4

kg/

m

~0.5kg/

m5环氧沥青粘结剂

0.65

kg/

m

~0.71kg/

m6溶剂型沥青粘结剂

0.2

kg/

m

~0.4kg/

m缓冲层1改性沥青胶砂3

mm~5mm粘层1改性乳化沥青

0.3

kg/

m

~0.5kg/

m2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

0.5

kg/

m

~0.6kg/

m3环氧沥青粘结剂

0.42

kg/

m

~0.48kg/

m4改性沥青

1.0

kg/

m

~1.2kg/

m保护层类型改性沥青混合料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防水粘结层类型1.溶剂型沥青粘结剂;2.第二层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撒碎石;3.第一层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撒碎石。1.丙烯酸树脂粘结剂;2.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溶剂型沥青粘结剂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防腐层类型环氧富锌漆丙烯酸防腐漆—环氧富锌漆表

4.3.7

界面功能层材料和用量注:厚度指完全固化后或完全干燥后的厚度。4.3.8表

4.3.7

界面功能层材料和用量注:厚度指完全固化后或完全干燥后的厚度。表

4.3.8表

4.3.8

防腐层和防水粘结层组合参考方案4.3.9

磨耗层类型保护层类型可选择的粘层材料改性沥青混合料SMA、AC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环氧沥青混合料环氧沥青混合料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环氧沥青粘结剂改性沥青混合料SMA、AC环氧沥青混合料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环氧沥青粘结剂改性沥青环氧沥青混合料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环氧沥青粘结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

SMA改性乳化沥青表

4.3.9

4.3.9

粘层材料选择参考方案SMA、AC4.4.1 拟铺构进行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界面联结性能、复合梁疲劳性能试验。高温稳定性能试验试件宜由磨耗层、粘层和保护层组成;低温抗裂性能试验试件宜由磨耗层、粘层和保护层组成;界防腐层(如有)和钢板组成;复合梁疲劳性能试验试件宜由磨耗4.4.2

25℃条件下进行铺装组合结构试件的界面粘结强度试验

4.4.2-1

4.4.2-2

10交通荷载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交通轻交通1.4

~

1.3

~

1.1

~

1.0城市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K1.41.351.21.0

C

4.4.2-1

4.4.2-1

城市道路等级系数取值——

4.4.2-2

交通荷载等级修正系数取值表

4.4.2-2

交通荷载等级修正系数取值

0.3MPa

Zα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

)而变的系

α

4.4.2-3

实测组合结构试界面剪切度平均值,参

d

保护层与钢桥面板间的界面剪切强度设计值,4.4.2-4

标准轴载作用下,保护层与钢桥面板间的界面剪切

0.6MPa磨耗层类型单位相应于吉林省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2.夏热区改性沥青

SMA次/mm≥3000(65℃)T

0719改性沥青

AC≥1500(65℃)环氧沥青混合料EA≥6000(70℃)交通荷载等级单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五点加载复合梁疲劳试验万次≥120≥100≥80三点加载组合试件疲劳试验≥1200≥1000≥800

4.4.3根据磨耗层类型,组合结构高温稳定性应符合表

4.4.3

要求,对重载车较多、纵坡较大或公交车站区域等路段,宜提高动稳定度要求。组合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能试验试件厚度应按设计表

4.4.3表

4.4.3

铺装组合结构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要求注:1

气候分区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执2

试验方法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

TG

E20

规定的方法执行。4.4.4在界结构复合梁疲劳试验。对保护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或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铺装结构应采用五点加载复合梁疲劳试验评价,对保护层采用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铺装结构应采用三点加载复合梁疲劳

4.4.4

4.4.4

复合梁疲劳试验次数要求4.5.1央分124.5.2央分不透水,并具备一定的防滑功能,可选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撒布碎石、砂粒式沥青混合料、聚氨酯塑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涂面铺13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材料外观−色泽均匀,搅拌后无凝胶、结块,呈均匀状态目

视5.1 5.1.1 面铺5.1.2料的5.1.3料粒5.1.4进行统的材料性能试验、工艺试验以及结构组合体系的重复荷载弯曲5.1.5面铺氧沥青粘结剂等防水粘结材料和沥青、集料、纤维等沥青混合料

5.2 .25.2.2

3668表

5.2.2

环氧富锌漆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材料外观−色泽均匀,搅拌后无凝胶、结块,呈均匀状态目视固体含量%≥30GB/T

16777表干时间(23℃)h≤0.5实干时间(23℃)h≤1.0粘结强度(与钢板,25℃)MPa≥5.0附录

B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不挥发分%≥70GB/T

16777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80HG/T

3668粘度(ISO6

号杯)s≥6GB/T

6753.4表干时间(23℃)min≤15GB/T

16777实干时间(23℃)h≤24粘结强度(与钢板,25℃)MPa≥7.0附录

B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项目单位环氧树脂粘结剂Ⅰ型环氧树脂粘结剂Ⅱ型试验方法拉伸强度(23℃)MPa≥10.0≥3.0GB/T16777断裂伸长率(23℃)%≥10≥100表干时间(23℃)min≤30—实干时间(23℃)min≤60—续表

.3

续表

.3

5.2.3 丙烯酸防腐漆技术要求5.3.1 水粘5.3.2

5.3.2

5.3.2环氧树脂粘结剂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固体含量%≥

95GB/T

16777表干时间(23℃)h≤

0.5实干时间(23℃)h≤

1.0拉伸强度(23℃)MPa≥

12.0断裂伸长率(23℃)%≥

130不透水性(0.3MPa,24h)—不透水低温柔性(-20℃,

20mm

圆筒)—无裂纹硬度(邵

D)—50

~70GB/T

2411抗冲击性(1kg,50cm)—无裂纹GB/T

1732粘结强度(与钢板,25℃)MPa≥

5.0附录

B不透水性(0.3MPa,24h)—不透水不透水吸水率%≤0.3≤0.3GB/T

1034粘结强度(与钢板,25℃)MPa≥5.0≥3.0附录

E粘结强度(与保护层,25℃)保护层为环氧沥青混合料MPa—≥1.5保护层为改性沥青混合料或浇注式沥青混合料MPa—≥1.0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固体含量%≥

30GB/T

16777表干时间(23℃)h≤0.5实干时间(23℃)h≤1.0GB/T

16777粘结强度(与保护层,25℃)MPa≥1.0附录

B续表

.3

续表

.3

5.3.3

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技术要求5.3.4

5.3.4

丙烯酸树脂粘结剂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拉伸强度(23℃)MPa≥6.0GB/T

16777断裂伸长率(23℃)%≥190不透水性(0.3MPa,24h)—不透水吸水率(7d,25℃)%≤0.3GB/T

1034粘度增加至

的时间(120℃)min≥20T

0625粘结强度(与钢板,25℃)MPa≥3.0附录

E粘结强度(与保护层,25℃)保护层为环氧沥青混合料MPa≥2.0保护层为改性沥青混合料MPa≥1.0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固体含量%≥42GB/T

16777表干时间(23℃)h≤2实干时间(23℃)h≤8不透水性(0.3MPa,30min)—不透水粘结强度(25℃)与钢板MPa≥2.0附录

E与保护层MPa≥1.05.3.5

5.3.5

溶剂型沥青粘结剂技术要求表

5.3.5

溶剂型沥青粘结剂技术要求5.3.6

5.3.6 环氧沥青粘结剂技术要求5.4.1 5.4.2

18%~24%胶砂的改性沥青和矿粉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的有关规定。改性沥青胶砂的性能应17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余量%≤0.1T

0652贮存稳定性(5d)%≤5T

0655沥青标准粘度C,s8~25T

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60T

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25℃,100g,5s)延度(5℃,5cm/min)0.1mm40~100T

0604cm≥20T

0605软化点(环球法)℃≥55T

0606试验项目单位相应于吉林省冬寒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低温柔性—–20℃无裂纹GB/T16777刘埃尔流动性(220℃)s≤3附录

D粘结强度(与保护层,25℃)MPa≥1.0附录

E试验项目单位相应于吉林省夏热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软化点(环球法)℃≥100T

0606热稳流淌性(75°倾角,75℃,1h)mm≤0.5JT/T

203

5.4.2-1

改性沥青胶砂高温性能技术要求表

5.4.2-1

改性沥青胶砂高温性能技术要求表

5.4.2-2 改性沥青胶砂低温性能和其他性能技术要求注:低温柔性试验采用胶结料进行。5.5.1 层材5.5.2

5.5.2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0.1mm40~70T

0604延度(5cm/min,5℃)cm≥40T

0605软化点(环球法)℃≥90T

0606黏度(60℃)≥60000T

0620运动黏度(150℃)≤3.0T

0625闪点℃≥260T

弹性恢复率(25℃)%≥90T

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

软化点差)℃≤2.5T

0661黏韧性(25℃)≥25T

0624韧性(25℃)≥20T

0624TFOT(或)后残留物质量变化%-1.0

~

+1.0T

0610针入度比(25℃)%≥65T

0604延度(5℃)cm≥30T

0605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ⅠⅡⅢ针入度(25℃,100g,5s)0.1mm20

~

4010

~

4015

~

30T

0604软化点(环球法)℃≥85≥9558

~

68T

0606延度(5cm/min)25℃cm——≥10T

06055.5.3

5.5.4

5.6.1

5.6.1

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技术要求5.6.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用改性沥青性能应符合表

5.6.2

的要求。表

5.6.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用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ⅠⅡⅢ延度(5cm/min)10℃cm—≥10—T

0605延度(5cm/min)5℃cm≥10——T

0605闪点℃≥280T

0611溶解度%≥9985~9580

~

91T

0607密度(15℃)g/cm≥1.00T

0603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1.0

~

+1.0T

0610或T

0609针入度比(25℃)%≥70T

0604试验项目单位热拌环氧沥青结合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拉伸强度(23℃)MPa≥2.5GB/T

16777断裂伸长率(23℃)%≥150含水率(7d,25℃)%≤0.3GB/T

1034粘度增加至的时间(23℃)min—T

0625(120℃—续表

.3

5.6.3

环氧沥青结合料技术要求注:环氧沥续表

.3

5.6.3

环氧沥青结合料技术要求注:环氧沥青结合料拌和均匀,养生后进行试验。热拌环氧沥青结合料养生)4d。所有环氧沥青结合料养生完毕后,在室温下放置

1d

方可保温进行试验。5.7 5.7.1 桥面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20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52.360.6S9—10090~100—0~150~5——S10——10090~1000~150~5——S125

~

10———10090~1000~150~5—S143~5————10090~1000~150~3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压碎值%≤22T

0316洛杉矶磨耗%≤26T

0317磨光值

PSV—≥42T

0321针片状含量%≤5T

0312与沥青的黏附性级5T

0616软石含量%≤2.5T

0320

5.7.2 集料

5.7.2

5.7.2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规格5.7.3

于浇表

5.7.2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规格5.7.3

于浇

28%5.7.4氧沥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的有关规定,还应符

5.7.4表

5.7.4

环氧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注:1、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规定的2、磨光值试验仅针对磨耗层用集料。5.7.5

21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含泥量%≤1T

0333吸水率%≤2.0T

0352含水率%≤0.3T

0305针片状含量%≤8T

0312用量kg/m4~7—通过率5

mm

~

10

mm碎石4.75

mm%≤10T

03279.5

mm%≥8010

mm

~

15

mm碎石9.5

mm%≤1013.2

mm%≥80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吸水率%≤1.5T

0330表观密度g/cm≥2.50T

0328坚固性%≤5T

0340砂当量%≥65T

0334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4.7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表

5.7.5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规格表

5.7.5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规格5.7.6

5.7.6

5.7.7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撒布碎石技术要求5.7.8

5.7.7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撒布碎石技术要求5.7.8

氧树

22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含泥量%≤1T

0333含水率%≤0.3T

0332通过率0.3mm

~

0.6

mm

碎石0.3

mm%≤10T

03270.6

mm%≥901.18mm

~

2.36

mm

碎石1.18

mm%≤102.36

mm%≥902.36

mm

~

4.75

mm

碎石2.36

mm%≤104.75

mm%≥90表

5.7.8

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撒布碎石技术要求5.7.9

5.7.8

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撒布碎石技术要求5.7.9

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磨制,用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时,其

筛孔通过率宜控制在

80%~95% 不得将粉煤灰和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回收粉作为沥青混合5.8 5.8.1青混用木质素纤维》

和《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

5.8.2

23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锥入度(25℃)0.1mm≤110JT/T

740流动值mm≤5弹性恢复率(25℃)%30

~

70低温拉伸(-10℃)%≥100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软化点℃≥90T

0604弹性恢复率(25℃)%≥10T

0662低温柔度(-20℃,30min,R=15mm)—无裂纹GB

18243厚度mm≥4表

5.8.2

5.8.2

贴缝条技术要求5.8.3

5.8.3

填缝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SMAAC击实次数(双面)次7575T

0702试件尺寸mmΦ101.6×63.5Φ101.6×63.5空隙率%3~43~5T

0705稳定度kN≥6.0≥8.0T

0709流值mm—1.5

~

4矿料间隙率%≥16.5—T

0705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VCA—沥青饱和度%75

~

8565

~

85沥青析漏损失%≤0.1—T

0732沥青混合料飞散损失%≤15—T

0733冻融劈裂强度比%≥85T

0729 6.1 6.1.1

5.6.1

青,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料级配,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6.1.1-1

6.1.1-26.1.1-3

6.1.1-1 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注:改性沥青混合料

AC表

6.1.1-1 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注:改性沥青混合料

AC

矿料间隙率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25试验项目单位相应于吉林省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低温弯曲应变(-10℃,50mm/min)≥3500T

0715低温弯曲应变(-30℃,50mm/min)≥1000混合料类型单位相应于吉林省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SMA次/mm≥3000(65℃)T

0719AC≥3000(60℃)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GA-10表

6.1.1-2表

6.1.1-2 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注:改性沥青混合料

AC

动稳定度的试验温度可根据实桥交通荷载状况进行表

6.1.1-3 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技术要求6.1.2

6.1.1-3 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技术要求6.1.2

6.2 6.2.1

6.2.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6.2.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6.2.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6.2.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6.2.2-2

26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稳定度(60℃)固化试件kN≥40T

0709马歇尔流值(60℃)固化试件mm1.5

~

5.0T

0709动稳定度(70℃)次/mm≥6000T0719空隙率%1~3T

0705冻融劈裂强度比%≥80T

0729低温弯曲应变(–10℃,50mm/

min)3000T

0715技术指标单位相应于吉林省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低温弯曲应变(-10℃,50mm/min)≥4000T

0715试验项目单位相应于吉林省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贯入度mm1.0

4.0

(55℃)见附录

G贯入度增量mm≤0.4

(55℃)级配类型通过以下筛孔的百分率(%mm)EA-106.2.2-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贯入度试验技术要求6.2.2-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技术要求6.2.2-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贯入度试验技术要求6.2.2-2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技术要求6.2.3

当试验室拌制时,温度在

℃间刘埃尔流动性宜易性为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用于中央分隔带或人行道等时,贯6.3 6.3.1

6.3.1

环氧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6.3.2表

6.3.1

环氧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6.3.2

6.3.2

环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注:1

试验项目在养生完成后进行;2

环氧沥青混合料养生温度及时间为: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养生温度为60±1℃,养生时间为

4d。所有环氧沥青混合料养生完毕后在室温下放置

1d

方可保温进行试验。28 7.1 7.1.1 桥面7.1.2施工前应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沥青拌和站和施工现场应按相关规定设置消防设施,防腐施工人员应得到必要的劳动保护,有高空坠落危险的地段应设置防护网,桥面铺装施工期间当其他工序施工存在坠落物危7.1.3工前7.1.4桥面7.1.5桥面的其他工序交叉施工。各工序施工时应保持基面清洁干燥,不得有水分或油污残留。已施工完毕的区域应进行保护,严禁油脂和7.1.6喷砂除锈、防腐层和防水粘结层施工环境温度应不低于

10

7.1.7道工后应进行297.1.8装结施工缝应距横肋或横梁位置

1m

以上,且磨耗层和保护层的横缝

1m

以上;纵向接缝应距纵腹板位置

30cm

以上。307.2 7.2.1 钢桥面铺装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行技术交底7.2.2工单对施工验、机管理等人员进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培训7.2.3按照规定建地试验工地试配备的验仪足工的需试验通过定计量机构的检验标定7.2.4拌和站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结合工程的规模、工期等情况合理布置拌和站场地,各种施应要及工的拌和站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场地硬化应四周低、心高,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集料应按配料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并标志混堆堆放应设墙,面应设坡度便于排料仓的容量应满足最大单批次连续施工的需要并留有余。另外,还应满足运输车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 包括储料仓在内的所有地材存放场地,应设置防雨措施。7.2.5施工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配备性能良好的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进行沥青混料拌和,拌和机宜配备

个以上冷料仓,应配备二级除尘装置打印装置; 沥青混合料运输设备的数量应根据运距及拌和站的拌,应工现和站有效施工性;31应配备性能良好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机数量应根宽度机抗能综,当铺机长造料离应缩机摊,并铺机数量;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施工宜配置水平震荡压路机。7.2.6施工前材料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工程开工前必须检查材料来源和质量。对沥青、集料等,供必须新的告。含在资质的检,可业单检测为材料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的依据之一;行检材料场。样的量与现行程的规定进行; 正式施工前,各种原材料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比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按规定取得认可后,方可使用;对防水粘结层材料、沥青等重要试样,应在检验后留样封存

年。封存的防水粘结层材料不应少于

5kg,改性沥青不应少于

15kg7.3 7.3.1 验段7.3.2桥面面板的喷砂除锈、防水粘结层涂布、沥青混合料铺筑等工序,实7.3.3喷砂除锈、防腐层、防水粘结层和缓冲层试验段面积均不宜小于

100m2,沥青混合料铺装试验段的长度不宜小于

100m7.3.4 通过钢桥面板喷砂除锈试验段应达到下列目的:32确定喷砂机的机械数量和组合方式 确定钢砂的材料类型、钢丸与棱角砂的混合比例; 确定喷砂机的行走速度、单位时间的喷砂量。7.3.5 过防.7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 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对需碾压的沥青混合料确定压路机的碾压组合、碾压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碾压工艺;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还需确定搅拌运输设备的搅拌温度、搅拌时间等; 对环氧沥青混合料还需验证在容留时间内是否能完成碾压7.3.8 验段试验段总结报告。如果试验段检测结果存在不合格情况,应进行于新砂除的桥梁,其钢桥面板可采用打磨等其他工艺进行除锈处理。7.4.2砂除337.4.3砂除污染的钢板表面除锈前应采用溶剂法或碱洗法去除油污,并按

8502-9

标准的试纸测试,氯化物含量应不超过

0.014%(约

g/cm2

ISO

8502-1

7.4.4车道7.4.5砂除

砂粒的金属磨料配合使用,其比例应视粗糙度要求、钢桥面板表7.4.6喷砂除锈后的钢桥面板,其清洁度应达到

Sa2.5

级,粗糙

60

100

;人工小范围打磨工艺除锈的清洁度应达

7.4.7

7.4.8 7.4.9 防腐层涂布应均匀,对于漏涂、龟裂、流坠、针眼和气泡缺陷应及时修补措施防止受损,并且应避免淋雨、浸水及其他介质污染。防腐层施工完成后应经检查合格,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施工前应对工作面进行清洁处理,清除油污、水分及其他34如设置防腐层,应在防腐层彻底固化并检验合格后,进行

4h

防水粘结层材料在涂布前应采用动力搅拌器充分搅拌均匀; 如采用喷涂方式,喷涂前应对桥梁栏杆和其他易受喷涂飞溅影响的桥梁部位进行防护;喷涂作业时,当风速较大导致出现洒布斑痕,应采取有效的防风遮挡措施,风速大于

时不得 涂布应均匀,对于漏涂、龟裂、流坠、针眼和气泡等缺陷7.5.2 应采用动力搅拌器将混合前、混合后的材料充分搅拌均匀; 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应采用高压无气喷涂设备进行喷涂作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可采用一层或两层施工,干膜总厚度

,应在第一层涂膜实干后立即喷涂第二层; 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新旧接头处,新涂层应在旧涂层上至

应在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固化后辊涂施工丙烯酸树脂粘结7.5.3 环氧树脂混合后应在要求的容留时间内完成涂布,超过容在坡度较大的地段施工时,如发生环氧树脂流淌现象导致

35碎石应符合表

的技术要求。待环氧树脂固化后,应清除未 养生结束后,现场检测指标满足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7.5.4 在洒布作业前,应将环氧沥青粘结剂两组分按照产品说明宜采用具有计量、搅拌、喷涂等功能的专用洒布机进行施

施工或粘结层遇雨淋,应在摊铺保护层之前按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用量补洒粘结料;在环氧沥青混合料铺筑之前,严禁车辆和人员进入已洒好7.5.5 用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与钢桥面板之间的粘结层时,应涂

100g/m2

200g/m2。第一层宜沿顺桥方向干后布第第二方向一层

1%7.6.2 采用

℃,拌和时间不宜低于

1h,拌和均匀后应无结团现象。7.6.3 应采用人工刮铺法或机械摊铺法施工,施工厚度宜为

3mm36

,施工温度宜为

℃。 7.7.1 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喷洒应均匀。喷洒时如有漏喷,

10乳化沥青破乳、水分完全蒸发后应及时铺筑沥青混合料,7.7.2

7.5.3

7.7.3

7.7.4 应采用沥青洒布车施工,保证喷洒的均匀性。喷洒时如有

7.8 7.8.1 性沥术规范》

的有关规定。当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时,可采取提高施工温度

℃或掺加降低改性沥青高温粘度的改性7.8.2

10

压,当

用于保护层时,可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用于边角

7.8.3高黏高弹改性沥青

路面宜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施工,37工序施工温度(℃)测量部位沥青加热温度170~175沥青加热罐集料加热温度195~220热料提升斗混合料出场温度180~190运料车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运料车摊铺温度≥

165摊铺机初压温度≥

160摊铺层内部碾压终了温度≥

90摊铺层内部开放交通时路面温度≤

50路表当气温或下卧层表面温度低于

15℃时不得铺筑高黏高弹改性沥青

7.8.3表

7.8.3表

7.8.3

高黏高弹改性沥青

SMA

施工温度7.8.4

青混小孔插入不少于

15cm

量取。碾压温度可借助金属螺丝刀在路面7.9 7.9.1宜采用具有矿粉加热干燥功能的拌和设备,矿粉加热温度

80

℃;

10s

20s

60s

7.9.2 38 搅拌运输设备应预热至

130

℃,待混合料装入后

装入运输设备后宜在

4h

内完成运输、摊铺施工,如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摊铺施工时,应适当降低混合料温度,且储存

6h搅拌运输设备的数量应根据运距及拌和站的拌和能力确定,7.9.3 应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在摊铺机无法摊铺到的边带、摊铺前宜采用不小于摊铺厚度的钢板或木板设置侧向模板;运输车宜在摊铺机行走方向的前方将混合料卸在桥面板上。摊铺机的布料器应左右移动使熨平板前充满混合料,并应前行摊摊铺速度宜为

1.5m/min

,并应按拌和站的拌和 混合料应满足摊铺和易性要求,240℃时刘埃尔流动性不

60s 当摊铺中出现气泡或鼓包等缺陷时,应立即用钢针由气泡7.9.4

0.2%

0.5%

39混合料类型干拌时间(s)湿拌时间(s)出料温度(s)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5~2035~50170~18590%7.10 热拌环氧沥青拌和前,应将环氧树脂主剂和固化剂分别加

50

7.10.1表

7.10.1

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拌和技术要求

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超出容许温度范围时,应 运料车车厢内宜涂薄层植物油,避免环氧沥青混合料粘附车厢内;出料时均应登记运料单,记录该车各盘料的出料温度,以 混合料运输中应采取覆盖保温措施,并应在卸料前检测混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应根据摊铺速度不宜超过

,同时应根据供料能力及混合 摊铺过程中应及时清除螺旋布料器与熨平板之间已结团的40铺装结构层位初压复压终压保护层轮胎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磨耗层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混合料类型初压温度复压温度终压温度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155≥≥90混合料; 摊铺后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应表面均匀,无离析、波浪、裂 碾压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过程应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压路机组合方案可按表

的规定执行,具体碾压遍数与压路机组合应通过试验段确定,在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表

7.10.4-1 压路机组合方案表

7.10.4-1 压路机组合方案

7.10.4-2碾压温度(℃)

碾压应分段控制,压路机隔离剂应采用工业用植物油,严碾压时,压路机驱动轮应面向摊铺机,由低到高,依次连

碾压过程中严禁压路机突然转向或掉头,压路机启动、停施工应避免设置接缝,如因特殊原因需设置接缝时,应采

45°~

60°的斜接缝;切缝前应预先画线,且不得带水切割;切 碾压完毕后应及时检查表面,不得有鼓包、已结团的混合料或推挤裂缝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热拌环氧沥青混合料从拌和出料到复压结束时间宜控制在412h

根据环境度与现场歇尔试件验结果确在养生期内应检查是否有鼓包。发现鼓包时应立即用钢针入放应采胶填手持鼓包42序号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1城镇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防腐层每个施工段2防水粘结层3缓冲层4保护层5粘层6磨耗层 桥面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各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8.1.2桥面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8.1.3有与数据、汇总表格、影像资料等,均应如实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始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8.1.4镇钢

腐层量:全查。法:查质量证件、检告。8.2.2性沥组成混合料的单质材料性能及混合料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及《公路沥青路面施

量:全查。检验方法: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按要求履行进场复验。8.2.3桥面

量:全查。检验方法:观察,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

8923

规定的标准图片对照检查。8.2.4腐层应小于设计要求厚度的

90%,涂装干膜总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10m2检测

处,每处的数值为

个相距

50mm

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法:用测厚仪8.2.5水粘量:全查。44类型及组成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检验方法防腐层丙烯酸防腐漆用量5点/1000m0.1

kg/m

~0.2kg/mT

0982防水粘结层环氧树脂防水粘结层用量3点/1000m符合设计要求T

0982甲基丙烯酸树脂防水粘结层甲基丙烯酸树脂用量3点/1000m共2.5

kg/m

~3.5kg/mT

0982法:观8.2.6冲层量:全查。法:观8.2.7 青混检查数量:每

1000m2

点。检验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8.2.8+10

-10mm检查数量:每

1000m2

点。法:钻用钢尺8.3 8.3.1面应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它构筑与路平石构筑顺,积水量:全查。法:观8.3.2

8.3.2

钢桥面铺装施工允许偏差类型及组成检查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检验方法防水粘结层甲基丙烯酸树脂防水粘结层丙烯酸树脂粘结剂用量3点/1000m0.15

kg/m

~0.20kg/mT

0982溶剂型沥青粘结剂防水粘结层用量3点/1000m0.2

kg/m

~0.4kg/mT

0982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用量3点/1000m0.65

kg/m

~0.75kg/mT

0982缓冲层改性沥青砂胶厚度3点/1000m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尺量粘层改性乳化沥青用量3点/1000m0.3

kg/m

~0.5kg/mT

0982环氧沥青粘层用量3点/1000m0.65

kg/m

~0.75kg/mT

0982环氧树脂粘层用量3点/1000m符合设计要求T

0982混合料面层纵断高程每隔20m抽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1点±15mm用水准仪测量平整度(最大间隙)上层每隔20m抽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1点3mm用3m直尺和塞尺量下层5mm横坡每隔20m抽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1点±0.3%且不反坡用水准仪测量续表

8.3.2注:1

续表

8.3.2注:1

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2 施工面积不足

1000m,按

1000m计。46

A.0.1 方法于验算异性钢板的刚为钢桥A.0.2 面铺

)、

两项指标宜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或)、式(A.0.2-2=1A.0.2-3

,按A.0.2-4Δ

Δ=1A.0.2-5A.0.2-5

47=1=2=3

i

t

48

B.1 方法

)。a)防水粘结层与钢板之间的粘结强度测试b)混合料与下卧层之间的粘结强度测试图

B.1.1

粘结强度试验方法示意图1—环氧粘接剂;2—防水粘结层;3—钢板;4—沥青混合料49B.2 能材超过其量程的

且不小于量程的

的要求,宜采用

,分辨率

。应具有环境保温箱,控温准确至℃,加载速率可以选择。试验机宜有伺服系统,在加载过程中速率保

B.3 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将按规定温度烘干的各种规格矿料投入搅拌锅并加入沥青搅拌。拌和后将混合料直接浇注在养护后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按照本规范或厂家产品说明书要求拌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

对改性沥青混合料,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完毕、环氧沥青

50 对图

所示情形,将拉头底部涂布一层环氧树脂,并粘附在待测试件防水粘结层表面,待环氧树脂完全固化后,用刀具沿拉头边缘小心切割防水层(粘结层)至钢板表面,进行下

对图

所示情形,对粘附好拉头的试件钻芯至钢板,芯样表面和拉头底部涂布环氧树脂,将拉头粘附于芯样上,待环 粘附保温时间不应低于

。通常采用的试验温度为

℃、℃、℃、

保温

恒温B.4

251B.5

个。当同一批试件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

验后测试防水粘结层与钢板之间的粘结强度时,破坏面可能出现在防水粘结层与钢板间、防水粘结层内部、拉拔头与防水粘结层之间;测试沥青混合料与下部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时,破坏面可能出现在防水粘结层与钢板间、防水粘结层内部、防水粘结层与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层之间、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层内部等部当出现拉拔头与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层之间脱层,或破坏 若破坏面出现在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层与防水粘结层间,或防水粘结层与钢板间,应描述粘结层被拉脱的面积占整个粘结52

本方法适用室条用压检验合料与钢板之间的剪切强度,以评价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的抗剪切能万能材料试荷载器测大荷足不

C.2.3

剪切强度试验方法示意图1—辊轴;2—保护层;3—防水粘结层;4—钢板53 试件着力面与加载方向成

45°,模具与压头接触面间需设 按照规定的法及喷砂的钢次成

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将按规定温度烘干的各种规格矿料投入搅拌锅并加入沥青搅拌。拌和后将混合料直接浇注在上一步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按照本规范或厂家产品说明书要求拌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

对改性沥青混合料,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完毕、环氧沥青

按底部钢板大小,切割成长宽均为

的试件。 将切割完毕放入先设恒温温,

25

保温件置中,载直。读54载峰值(),准确至

0.01kN。记录破坏时的荷载及破坏位置,恒温出试出最值的不得每个试件试验完毕后,及时测量钢板的长宽,准确至

2α—45°

1.671.825556附录

D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刘埃尔流动性试验方D.1.1 本方法适用于定浇注式青混合料刘埃性,以判定其施工和易性。可用于施工现场和试验室条件下,浇注式沥D.2.1

a)料桶b)支架c)落锤图

D.流动性试验设备57

D.2.1

D.2.1

D.3.1240±2

D.3.2

18cm

26cm

D.4.1

58D.4.259附录

E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E.0.1黏高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E.0.2高黏高沥青的配计应步骤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中规定的马歇尔设计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

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

2.36mm4.75mm

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

0.6mm

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根据标准配合比及质量管理60项目温度(℃)矿料加热温度180沥青加热温度160外掺剂温度常温击实成型温度150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E.0.3 计初

不同的配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E.0.4据当

设计进行试验马歇度及

E.0.4

E.0.4表

E.0.4建议的材料加热及试件成型温度注: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附录

B

确定E.0.5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应按照本节要求的项目进行车辙动稳定度、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水稳定性经检验合格的配合比可作为目标配合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E.0.6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

生产配合比应以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材料级配为基础进行,61

的细粉含量也应当采用砂当量法测定,配合比设计步骤与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相同,矿料级配与沥青用量应与 经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油石比必须经过配合比设计检验62

本附录定浇青混标配设计现场生产配合比设计也可参照使用,但在此基础上还需经过试拌 注式6.2.1

注式用各成的过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过级配范围时,应对原材料进行

据以63测试刘埃尔流动性、贯入度和贯入度增量,以贯入度和贯入度增量最小的级配作为初选级配;当

组级配均不能满足要求时,需

±0.2%

油石配合小型和浇青混 出各

6.2.2

温弯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制作弯曲试件并按本标准及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E20

中相关方法进

合比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油石比及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线应按《公路沥青路

告中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油石比,以提高高温抗车辙64

G.1.1 方法 G.2.1试模:(70.7±170.7±170.7±1

的钢G.2.2

G.2.2

贯入度试验仪器1—荷重

50kgf(490.5N);2—百分表;3—贯入杆(荷重

2.5kgf,24.5N)4—导管;5—试件;6—试模;7—恒温水浴;8—温度显示屏1 加载砝码及贯入杆:总荷载为(52.5±1)kgf

或者(515.0±9.81N);2 贯入杆:钢制,直径为

25.2mm,底面平整光滑;3 百分表:用于测量贯入量;4 恒温水浴控制器件:提供温度恒定的水浴条件。G.2.3

65 G.3.1

G.3.2 将试模和试件一起放入预先设定温度的水浴中保温

60min

505560℃;

24.5N

66G.4.1

得少于

个。当同一批试件中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

倍时,该测定值应予以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试件数目为

个时,

值分别为

1.151.461.82G.4.2 应在报告中注明混合料的类型、试验温度及

67

本方法适用于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现场生产配合比设计也可按照本方法进行,但在此基础上应通过试拌和试 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

行,配合比设计流程参见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桥梁沥青混凝土桥

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动稳定度、劈裂强度比和

根据经验选择适宜的油石比,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68

油石比在规定的温度下拌和环氧沥青混合料,采用双面各击实

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恒温的烘箱中进行固化

利用确定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制作试件,进行高温抗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当试验结果不符合要 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油石比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曲线应

69环境温度(℃)相对湿度20%30%40%50%60%70%80%90%5——————1.83.56——————2.84.57—————8—————9————7.410————8.4————9.412———8.710.413———9.614———10.612.415——9.613.416——10.512.614.417——13.515.318——4.27.410.112.414.516.319—1.05.18.413.416.418.320—1.96.09.312.014.416.418.321—2.86.910.212.915.317.419.322—3.67.813.916.318.420.323—4.68.712.014.817.219.421.324—5.49.612.915.818.220.322.313.916.719.221.323.2217.620.222.324.2272.18.012.315.718.621.223.325.2283.08.813.216.619.522.024.226.2293.89.714.017.520.423.025.227.2

J 露点温度查对表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执行”。71

36

99

169

10

12

13

14

15

16

17JTG/T

18

80-119

20

21

72

-202073本标准为在吉林省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的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相关技术环节能够科学合理有所依据而进行编制。为在我省更好的推广应用系列技术,编制组经过广泛的的调查研究,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本标准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关事了说为理握本定的74

................................................................................................77

.................................................................................... 782.1

.........................................................................................78

........................................................................................79

................................................................................................ 804.1

................................................................................. 804.2

..................................................... 814.3

......................................................................... 814.4

.................................................................844.5

......854.6

.....................................................................85

................................................................................................ 865.1

................................................................................. 865.2

............................................................................. 865.4

............................................................................. 875.6

.............................................................................875.7

......................................................................................... 87

....................................................................................896.1

..................................................... 896.2

................................................................. 89

................................................................................................ 917.2

.................................................................................917.3

......................................................................... 917.4

.............................................................917.5

..................................................................... 927.9

......................................................... 937.10

........................................................... 93

........................................................................................ 94758.1

.................................................................................94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