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博雅重点学校高三(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流连山水、游览名胜,是古代士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山水名胜之游,既可以舒展身心、陶冶性情,更可以结交友人、增广见闻、彰显大志;同时,山水借士人之游而增其风姿,名胜因士人之览而富其内涵。
“名胜”一词在魏晋时期主要用来指“名人”“名士”,一直到明清时期,将素有雅望的知名人士称为“名胜”的现象仍较常见,而被称为“名胜”的“人物”往往有山水景物游赏的雅好;自宋元以后,经“名人”“名士”游览或书写过的、具有充分人文积累的“山水胜景”开始被称为“名胜”,至明清时期这种用法已非常普遍。因此,“名胜”一词具有“人”和“景”的双重含义,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合一。宋代以后科举制兴盛,文人士子队伍迅速扩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事业中,士人们的游宦生涯促进了山水游赏的兴盛与地域文化景观的开发。随着文献学和印刷术的发展,山水景观中的文化故事得以广泛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名胜文化的发展。
山水游观是文人士大夫涵养心性的重要方式。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到文人士大夫钟情山水的原因:“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古人认为山川亭沼有助于宣泄浊氛、通达气象,使人处于澄明之境。士人常在山水胜地或园亭佳处雅集,以访胜、饮酒、赋诗、作画、品茗等方式,熏陶文人性情,增进同道之谊。三月上已节水边修禊,九月重阳节登高结社,成为一些文人定期的交游活动。西晋金谷园雅集在当时的官绅文人圈负有盛名,东晋王羲之等人参与的兰亭雅集则为后代士人所倾慕。那些雅集故事及诗文、书画的流传则有助于山水名胜文化的丰富和拓展。而那些他乡远游的文士中甚至出现了一批热衷于山川地理考察与著述的专业学者,如徐弘祖、王士性、顾炎武等人。
中国古代士人的仕宦生涯,为游历或营各地山水名胜提供了便利。古代官员在地方任职,寻访、游赏、修缮、营建地方文化景观,并为之写诗、作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官员致仕后,往往又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及实力游览或经营乡里名胜。宋至明清,随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一些文人在风景优美的山林间设立书院,推动了当地景观文化的发展。张栻《岳麓书院记》提到岳麓书院修成后,“爱其山川之胜,栋宇之安,徘徊不忍去,以为会友讲习,诚莫此地宜也”。朱熹与张栻多次在书院园林中探讨学问、游赏景致,胜景与文思得以相互激发。
总之,山水名胜是自然与人相结合的胜景,是大地山川中有历史有故事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山水名胜的形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持续的文化实践过程。作为“人”与“大地”共同的作品,山水名胜为后世的游览者提供了空间、时间和人相互交织的文化景象。(摘编自何峰《山水名胜与士人交游》)材料二:
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有着更为超脱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澄怀观道的精神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说法来体味这种精神活动。王羲之认为,人生在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静一动,一个向内心去寻求,另一个则通过体察外在的世界去寻找。欣赏中国山水画便是王羲之所谓“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是一种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安静下来。“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才能走进一幅山水画的世界。领悟中国山水画的要义,还要了解它的常见题材及相对固定的模式。中国山水画有一些主要的题材,通过这些题材传达出大致相同的含义。同类题材的作品,画家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在画面的营造上也是类似的,通过类似的象征物传达一定的意境。了解了这些题材,观者与画家之间就能完成最基本的精神层面的沟通。
隐逸是中国山水画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成为历代文人向往隐居生活的一个意象,让隐逸成了诗文书画中常常被表现的主题。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见图)便是此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与此同时,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此岸。鉴赏这幅作品,观者被画家设定为站在此岸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过密林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
送别也是中国山水画最常表现的题材之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古往今来,有多少诗篇、多少幅画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感。送别一类的中国山水画,也有相对固定的程式。通常,我们首先会看到画面前景中的人物,他们站在告别的此岸;其次,我们会随着离别之人的方向被画家引向遥远的彼岸。往往,此岸象征着当下,而彼岸则象征着未来。(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古代士人将山水胜地或园亭佳处作为生活元素,在其中陶冶心灵,创造出诗文、书画等文化产品。
B.名胜文化的发展既得益于文人士子队伍的迅速扩充,也得益于文献学、印刷术等的发展。
C.画家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构建山水世界,这是向内心寻求以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D.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中群山绵密,隔绝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从而表现出基于现实对理想的追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山水名胜常伴有历史故事,饱含自然人文之美,因此我们在游览山水名胜时一定可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升华。
B.王羲之参与兰亭雅集,在山水之中思考人生,可见他主张“放浪形骸之外”,通过体察外在世界寻找人生真谛。
C.鉴赏中国山水画,如果能够了解它的常见题材及相对固定的模式,就能顺畅地完成与画家在精神层面的沟通。
D.古代文士注重在山水胜地雅集,访胜、品茗等高雅的交游方式对当今人们在山水间旅游等实践活动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3.下列选项,最适合支撑材料二所持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取古人妙迹图画,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
B.乾隆将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改造成三希堂,在此收藏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作品。
C.鉴赏山水画,一边展开一边卷起,目之所及总是一段一尺左右长的画面,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
D.新的时代,高清印刷的画册、网上的高清图片让山水名画纤毫毕现,普通人也能欣赏甚至下载。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诗画相通。如果要为诗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进行配画,中国山水画家将如何绘制送别的“此岸”与“彼岸”?请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
河埠上去是仅容两三个人并排走的街道。万盛米行就在街道的那一边。朝晨的太阳光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光柱子落在柜台外面晃动着的几顶旧毡帽上。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
“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愤激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
“我们摇到范墓去粜吧。”在范墓,或许有比较好的命运等候着他们,有人这么想。
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捻着稀微的短髭说道:“不要说范墓,就是摇到城里去也一样。我们同行公议,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谷三块。”
“到范墓去粜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就说依他们捐,哪里来的现洋钱?”
“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差不多是哀求的语气。
“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行好心,少赚一点吧。”
另外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睁大了眼睛说:“你们嫌价钱低,不要粜好了。是你们自己来的,并没有请你们来。只管多啰唆做什么!我们有的是洋钱,不买你们的,有别人的好买。你们看,船埠头又有两只船停在那里了。”
“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白白的米换不到白白的现洋钱,好像又被他们打了个折扣,怪不舒服。
“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一块钱钞票就作一块钱用,谁好少作你们一个钢板。我们这里没有现洋钱,只有钞票。”
……
街道上变得热闹起来了。
旧毡帽朋友今天上镇来,原来有很多计划的。洋肥皂用完了,须得买十块八块回去。洋火也要带几匣。陈列在橱窗里的花花绿绿的洋布,听说只要八分半一尺,女人早已眼红了好久,今天粜米就嚷着要一同出来。难得天照应,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让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松一点,谁说不应该?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些人甚至想买一个热水瓶。
……
“喂,乡亲,这里有各色花洋布,特别大减价,八分五一尺,足尺加三,要不要剪些回去?”
万源祥大利老福兴几家的店伙特别卖力,不惜工本叫着“乡亲”,同时拉拉扯扯地牵住“乡亲”的布袄,他们知道唯有今天,“乡亲”的口袋是充实的,这是不容放过的好机会。
在节约预算的踌躇之后,“乡亲”把刚到手的钞栗一张两张地交到店伙手里。洋火、洋肥皂之类必需用,不能不买,只好少买一点。衣料呢,预备剪两件的就剪了一件,预备娘儿子俩一同剪的就单剪了儿子的。想买热水瓶的简直不敢问一声价。有几个女人拗不过孩子的欲望,便给他们买了最便宜的小洋囝囝。
“乡亲”还沽了一点酒,向熟肉店里买了一点肉,回到停泊在万盛米行船埠头的自家的船上,又从船梢头拿出盛者咸菜和豆腐汤之类的碗碟来,便坐在船头开始喝酒。
酒到了肚里,话就多起来。相识的,不相识的,落在同一的命运里,又在同一的河面上喝酒,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中听的,喊声“对”,不中听的,骂一顿:大家觉得正需要这样的发泄。
“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一个人呷了一口酒,幽幽地提出疑问。
就有另一个人指着万盛半新不旧的金字招牌说:“近在眼前,就是替他们种的。我们吃辛吃苦,赔重利钱借债,种了出来,他们嘴唇皮一动,说‘五块钱一担’,就把我们的油水一股脑儿吞了去!”
“要是让我们自己定价钱,那就好了。凭良心说,八块钱一担,我也不想多要。”
“你这囚犯,在那里做什么梦!你不听见吗?他们米行是拿本钱来开的,不肯替我们白当差。”
“那么,我们的田也是拿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为什么要替田主白当差!”
“我刚才在厂间里这么想:现在让你们沾便宜,米放在这里;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的!”故意把声音压得很低,网着红丝的眼睛向岸上斜溜。
“真个没得吃的时候,什么地方有米,拿点来吃是不犯王法的!”理直气壮的声口。
“今年春天,丰桥地方不是闹过抢米吗?”
“保卫团开了枪,打死两个人。”
“今天在这里的,说不定也会吃枪,谁知道!”
散乱的谈话当然没有什么议决案。酒喝干了,饭吃过了,大家开船回自己的乡村。
船埠头便冷清清地荡漾着暗绿色的脏水。
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1933年7月1日初载于《文学》1卷1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米店先生“同行公议”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米行已经联合起来压榨农民,这也是导致米价低廉的主要原因之一。
B.“占卜”原指算卦一类的迷信活动,这里是“探问”的意思。“占卜”透示出农民们希望与担心交织的矛盾心情。
C.文中的“旧毡帽朋友”是一些勤劳、善良、朴实的中国农民,作者在文中既表达出对他们的深深同情,也怒其不争。
D.“网着红丝的眼睛向岸上斜溜”写出了说话者怕别人听见自己所说的话的心态,“理直气壮的声口”写出了说话者有意要让别人听见的胆量。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人物语言多采用一句一段的写法,既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也交代出社会环境,这构成了小说的独特风格。
B.文中多运用对照的写作方法。例如,将农民的朴实和米行先生的骄横加以对照,将农民粜米前的胆怯和粜米后的愤怒加以对照。
C.本文以“旧毡帽朋友”在一天中的行动为故事的叙事线索,重点描绘了他们粜米、购物、发泄这三个情节。
D.文章结尾意在强调这样的事件不只在一处发生,指出了事件的普遍意义,从而彻底地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8.“旧毡帽朋友”的内心世界随着在粜米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而逐步生发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9.“乡亲”船头的发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概括。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庄王喟然叹曰:“吾闻之:其君贤者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师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毅,恐亡。且世不绝圣,国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忱,恐圣知不在乎身。自惜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
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当是时也,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大胜之,烧其军,火三日不灭,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也。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隰朋东面而立。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揸,愿荐之先祖。”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山上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君道》,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B.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C.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D.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肖,有“不才、不贤”的意思,与“不孝”含义不同,而与《屈原列传》中“人君无愚、智、贤、不肖”的“不肖”含义相同。
B.九夷,古代称东方的部族,后成为泛称。在“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中,“九夷”与“五狄”都泛指少数民族。
C.太牢,即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它是最高的祭祀等级,高于“少牢”。
D.东面,文中表示“在东面”的意思,与《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的“东向”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晋平公的提问,师旷从致力于博爱、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不被世俗和身边的人束缚、要有远见卓识等方面,高屋建瓴地对人君之道做了回答。
B.楚庄王求贤若渴,认为若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而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因此忧心不已并发出了感叹。
C.越王勾践打败吴王之后,并未骄傲自得、自以为是,而是要求群臣见到自己的过失必须告知,否则将予以处罚,这充分体现出他是一位明主。
D.齐景公外出狩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水中见到蛇,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而贤臣晏子借机劝谏他要知人、用人、任人,并认为山中见虎、水中见蛇并非不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知不在乎身。
②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14.文中列举了许多君王任用人才的故事,在对待人才的态度和任用人才的方法上,这些君王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慢
戴复古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凤。重来故人①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②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③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注】①故人:指戴复古亡妻。②兰皋:芳草丛生的水湾。③设然:徒然。“设”同“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首词系词人与妻子诀别十年之后,重来故地所作,与其说是怀旧,不如说是悼亡。
B.词人起笔奠定哀伤情调,春风里莺啼燕语,然而言语不通,难解己心,徒然搅乱春风。
C.“重来”两句,点明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下阕以“念”字提领,追怀十年前分别的情事。
D.全词以平易口语述事写景,情思哀婉动人,其中“兰皋”两句以流水作比,情景交融。16.词人虽言“一点闲愁”,然而却在词中表现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阳货》中孔子论及文学的社会功能,其中认为《诗》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一句是:“______”。可以增长对自然认知的一句是:“______”。(2)古诗文中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动人的音乐,如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的。(3)“铁衣”在古诗词中既可用来指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可用来代指将士,作者们用这一意象来表现边塞战士们不畏严察、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如“______,______”。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8.阅读如图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偶然发现,到水下调查、整体打捞、全面发掘,“南海一号”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再到世界前列的发展历程。这艘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宋代沉船,出水文物总共超过十八万多件,誉之为“海上敦煌”“水下殷墟”。从“水密隔舱”技术彰显宋代造船业的发达,到船上的人类骸骨提示南宋时或已出现外籍水手,再到船上为打发时间用鱼骨制作的工艺品还原古人的海上活动……“南海一号”沉船考古为研究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提供了①的第一手资料。
十年来,水下考古扬帆出发,开辟新航程。各种“黑科技”②,科技成为水下考古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借助“深海勇士”号载人潜器在西沙实施了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我国水下考古实现由浅海向深海的挺进。
这十年,中国考古人不断发扬③的“莫高精神”,克服了恶劣环境带来的困难,把辛勤的汗水洒向广袤的国土。中国从考古大国迈向考古强国的步伐扎实稳健、铿锵有力!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多处使用引号,请根据引号的用法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①“南海一号”②“海上敦煌”③“水下殷墟”④“水密隔舱”⑤“深海勇士”⑥“莫高精神”
分类:______
依据:______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坚信①,因为平时自己大鱼大肉而导致了疾病。很多人错误地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所谓“清淡饮食”就是滴油不沾、只吃素食。坚持数年之后,不但②,反而落了一身病。其实,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水、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人体的七大基本营养物质,缺一不可,任何一类物质的缺少都会导致身体营养的不均衡。
而医生口中的“清淡饮食”是指在营养充足并且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并不是只吃素。因为肉类提供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在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只能靠食物供给的。然而,③,且细胞被细胞壁紧紧包裹,所以植物细胞蛋白质不易被人体吸收。但动物类蛋白食物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易被吸收,这是植物类蛋白食物远不及的。如果长期吃素,将会导致虚弱无力、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人体严重缺乏营养时,可能会造成结石、骨质疏松等问题,甚至有可能导致痴呆。22.下列句子中的“容易”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容易”,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让自动驾驶变得更加容易。
B.剪纸艺术看起来容易,一旦真正学起来可就难了。
C.鲁迅的作品往往思想深刻,要读懂其实并不容易。
D.我们不要什么都学别人,这样很容易迷失自己的。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和解析1~5.【答案】C、D、A、、【解析】(1)C.“画家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错,材料二说的是“是一种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可见“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不是“画家”,而是观画人。
故选C。
(2)A.“一定可以”说法绝对,材料一“山水名胜为后世的游览者提供了空间、时间和人相互交织的文化景象”,但能不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升华还与游览者的审美能力有关;
B.“可见他主张‘放浪形骸之外’,通过体察外在世界寻找人生真谛”错,材料二“王羲之认为,人生在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静一动,一个向内心去寻求,另一个则通过体察外在的世界去寻找”,可见王羲之对两种方式都认可;
C.“就能顺畅地完成与画家在精神层面的沟通”说法绝对,材料二是“了解了这些题材,观者与画家之间就能完成最基本的精神层面的沟通”,只是完成最基本的精神层面的沟通,不是“顺畅地完成”。
D.正确。
故选D。
(3)材料二观点是:要想真正欣赏中国山水画需要内心安静,还要懂得它的常见题材及相对固定的模式。
A.营造安静美好的观画环境,有助于帮助观画人内心安静,能够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B.只是谈到收藏,并有谈到观画,不适合做论据。
C.说的是观画的方式及观画人的感受,不适合做论据。
D.说的是新时代网络发展有利用观画,不适合做论据。
故选A。
(4)材料一首先指出,“山水名胜之游,既可以舒展身心、陶冶性情,更可以结交友人、增广见闻、彰显大志;同时,山水借士人之游而增其风姿,名胜因士人之览而富其内涵”,山水名胜之游让士人与名胜相得益彰;
接着谈“名胜”一词的含义变迁“‘名胜’一词在魏晋时期主要用来指‘名人’‘名士’”“自宋元以后……‘山水胜景’开始被称为‘名胜’”,及名胜文化的发展的原因,“宋代以后科举制兴盛……士人们的游宦生涯促进了山水游赏的兴盛与地域文化景观的开发。随着文献学和印刷术的发展,山水景观中的文化故事得以广泛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名胜文化的发展”,士人们的游宦生涯促进了山水游赏的兴盛与地域文化景观的开发,再加上文献学和印刷术的发展,名胜文化得到发展;
然后从“山水游观是文人士大夫涵养心性的重要方式”和“中国古代士人的仕宦生涯,为游历或营各地山水名胜提供了便利”两方面具体分析山水名胜与士人交游的密切关系。前者引用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话以及上巳节、重阳节、西晋金谷园雅集、东晋王羲之等人参与的兰亭雅集等进行论证;后者引用张栻《岳麓书院记》及朱熹与张栻的例子进行论证;
最后总结,“山水名胜的形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持续的文化实践过程”“山水名胜为后世的游览者提供了空间、时间和人相互交织的文化景象”。
(5)为诗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进行配画,首先应理解诗歌情感和意象。这是李叔同送别好友许幻园时所作,题为《送别》,表达了与好友离别时凄凄的别离,万分的不舍。从意象选择来看,“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柳”“笛声”“夕阳”“山”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离别的氛围,此次送别,便是天涯地角,遥遥无期,相见再难。
如何绘制送别的“此岸”与“彼岸”,需要借鉴材料二中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文中说“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与此同时,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此岸”,画作表达的是对隐逸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他以“绵密的群山”为分界,将“彼岸”的理想世界放置在画面左上方,将“此岸”的现实世界放置在画面的右下方,“鉴赏这幅作品,观者被画家设定为站在此岸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过密林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彼岸”与“此岸”。“彼岸”应当是友人离去的地方,是古道延伸的无尽远方,是芳草绵延之处,是夕阳映照之下的“山外山”;而“此岸”是送别之人站立的地方,是“长亭”所在之处,是“折柳”送别的地方。
绘画时可以以“柳”围绕“长亭”,放在画作左下角,亭内可以画一人物面向古道方向临风吹笛,这是“此岸”;让“长亭”成为分割“此岸”与“彼岸”的分界;长亭前面到右上方是延伸的古道和芳草,一直延伸到画作右上角,画面左上角是夕阳和连绵的群山,这是“彼岸”。
只要能够体现出“此岸”与“彼岸”,有分界物,能准确表现诗句内容和情感即可。
答案:
(1)C
(2)D
(3)A
(4)①材料一首先指出,山水名胜之游让士人与名胜相得益彰;
②接着谈“名胜”一词的含义变迁及名胜文化的发展的原因,士人们的游宦生涯促进了山水游赏的兴盛与地域文化景观的开发,再加上文献学和印刷术的发展,名胜文化得到发展;
③然后从“山水游观是文人士大夫涵养心性的重要方式”和“中国古代士人的仕宦生涯,为游历或营各地山水名胜提供了便利”两方面具体分析山水名胜与士人交游的密切关系。
④最后总结,山水名胜的形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持续的文化实践过程,山水名胜为后世的游览者提供了空间、时间和人相互交织的文化景象。
(5)长亭作为“此岸”与“彼岸”的分界;将“长亭”作为“此岸”,放在画面左下角,长亭周围环绕柳树,亭内设置人物临风吹笛;长亭前面到右上方是延伸的古道和芳草,画面左上角是夕阳和连绵的群山,这是“彼岸”。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及题干中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
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弄清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可以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就答题规范而言,第一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第二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第三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性,表现脉络的过程性。
6~9.【答案】C、B、、【解析】(1)C.“也怒其不争”错。作者在文中对“旧毡帽朋友”这些勤劳、善良、朴实的中国农民,表达出深深的同情。
故选C。
(2)B.“将农民粜米前的胆怯和粜米后的愤怒加以对照”错。小说写“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据此可看出粜米前后的情绪由喜悦到颓丧形成对照。
故选B。
(3)“旧毡帽朋友”的内心世界随着在粜米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而逐步生发变化:经历了希望——愤怒——哀伤——失望的过程。
“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表明丰收后的农民带着满怀的希望来粜米,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米行先生说出的价格打破了农民们的希望,“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体现出他们的愤怒;
“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行好心,少赚一点吧。”为了生计向米行老板请求,体现出他们哀伤的情绪;
“在节约预算的踌躇之后,‘乡亲’把刚到手的钞栗一张两张地交到店伙手里。洋火、洋肥皂之类必需用,不能不买,只好少买一点。衣料呢,预备剪两件的就剪了一件,预备娘儿子俩一同剪的就单剪了儿子的。想买热水瓶的简直不敢问一声价。有几个女人拗不过孩子的欲望,便给他们买了最便宜的小洋囝囝”,体现出农民粜米之后的失望和颓丧。
(4)旧毡帽朋友回到船上,借酒浇愁,七嘴八舌地酒后的议论:“我们年年种田,到底替谁种的?”“近在眼前,就是替他们种的。我们吃辛吃苦,赔重利钱借债,种了出来,他们嘴唇皮一动,说‘五块钱一担’,就把我们的油水一股脑儿吞了去!”“那么,我们的田也是拿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为什么要替田主白当差!”“我刚才在厂间里这么想:现在让你们沾便宜,米放在这里;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的!”“真个没得吃的时候,什么地方有米,拿点来吃是不犯王法的!”
在人物形象方面,体现出他们已经觉醒到自己是被压迫、被剥削者,塑造出思想上已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形象;
在情节方面,小说达到了故事的高潮,写出了农民希望的破灭,命运的悲惨,以及对剥削者的无穷的愤慨;
在社会环境方面,体现出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主对农民残酷的地租剥削和国民政府税卡林立,农民已无路可走的悲惨现实。
在主题方面,通过农民们的议论,爆发出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谴责与鞭挞了腐朽的旧中国制度。
由此看出,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对话写农民们的发泄,收到了感染人的艺术效果。整个旧中国农村生活的缩影,巧妙地以人物对话来作为胶卷,洗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表现手法匠心独运,别具风采。
答案:
(1)C
(2)B
(3)“旧毡帽朋友”的内心世界随着在粜米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而逐步生发变化:未粜米前的满怀希望,然后到听说米价后的愤怒,再到无奈地哀求老板提升价格也无济于事的哀伤,最后到丰收了生活也入不敷出的失望颓丧。
(4)①人物形象方面,塑造出思想上已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形象;②情节方面是故事的高潮,写出了农民希望的破灭,命运的悲惨,以及对剥削者的无穷的愤慨;③社会环境方面,体现出农民受帝国主义、地主和国民政府压迫而无路可走的悲惨现实;④主题方面,谴责与鞭挞了腐朽的旧中国制度。
(1)本题考查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理清“旧毡帽朋友”在粜米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然后具体分析其心理变化。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0~14.【答案】D、D、B、、【解析】(1)句意:楚庄王已经降服了郑襄公,打败了晋国的军队,将军子重多次进言而不恰当。庄王回师楚国,路过申侯的封地。申侯向庄王进献饮食,到了正午庄王还没吃。申侯便向庄王请罪。
“楚庄王既服郑伯”中“郑伯”作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C。
“日中而王不食”中“日中”作时间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
故选D。
(2)D.“文中表示‘在东面’的意思”说法错误,句意:管仲、隰朋为宾站西面东,所以应该是“面向东”的意思。“项王、项伯东向坐”句意:项羽、项伯面朝东坐。“东向”也是“面向东”的意思,含义相同,判断错误。
故选D。
(3)B.“认为若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而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为“今其君贤者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师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毅,恐亡”,楚庄王认为君主贤明,又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可以称王,但是他认为自己是下等的君主,所以“认为若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说法错误,“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也不全面,原文说的是自己是下等的君主,而群臣又不如自己,恐怕国家要危亡了。
故选B。
(4)①“战”,名作状,以战争;“义”名作状,以道义;“从”,使动用法,使……顺从;“知”通“智”,才智。译文:由此看来,能以战争降服强大的国家,能以道义使诸侯顺从,还忧虑不安,唯恐圣明才智不在自身。
②“若夫”,至于;“诈胜”,突然取胜;“是以”,因此。译文:至于突然取胜的人,没有不危亡的,我因此而忧虑。
(5)结合“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可知楚庄王叹惜自己的不才,想要得到贤人的辅佐,到中午忘记吃饭,忧患不能得到人才。
“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越王勾践身居高位而怕不知道自己过失,要求群臣如果自己有过失要指出来。“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齐景公觉得遇到老虎、大蛇是不祥之兆,于是询问晏子,都表明他们善于听取人才的意见。
结合“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揸,愿荐之先祖’”可知齐桓公得到采用管仲、隰朋的意见,欣赏他们的议论,高度赞美他们,可见尊重、赏识人才。
答案:
(1)D
(2)D
(3)B
(4)①由此看来,能以战争降服强大的国家,能以道义使诸侯顺从,还忧虑不安,唯恐圣明才智不在自身。
②至于突然取胜的人,没有不危亡的,我因此而忧虑。
(5)①忧患不能得到人才。
②善于听取人才的意见。
③尊重、赏识人才。
参考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如何掌握做国君的方法?”师旷回答说:“做国君的方法是:要清静无为,务必做到博大仁爱,急于任用贤能;广开耳目,以此明察各方面的情况;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不受左右人的约束和羁绊;目光远大,见解卓越独到;经常检查考核官吏的政绩,以此驾驭臣下。这就是做国君要掌握的方法。”
楚庄王已经降服了郑襄公,打败了晋国的军队,将军子重多次进言而不恰当。庄王回师楚国,路过申侯的封地。申侯向庄王进献饮食,到了正午庄王还没吃。申侯便向庄王请罪,庄王长叹一声说:“我听说:那君主是贤明的君主,又有老师辅佐的就可以称王;那君主是中等的君主,也有老师辅佐的就可以称霸;那君主是下等的君主,而群臣又不如君主的就要败亡。现在我就是那下等的君主,而群臣又不如我,我恐怕国家要危亡了。再说世上不会断绝圣人,国内不会断绝贤士。天下有贤人而偏偏我不能得到,像我这样活着的人,还吃什么饭!”由此看来,能以战争降服强大的国家,能以道义使诸侯顺从,还忧虑不安,唯恐圣明才智不在自身,叹惜自己的不才,想要得到贤人的辅佐,到中午也忘记了吃饭,可称得上是明君了。
英明的君主有三种警戒:一是居高位时恐怕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二是得意时恐怕骄慠自满,三是听到天下至理名言时唯恐不能实行。为何知道他们会这样呢?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大败吴国,兼并了九夷。在那时,他南面称霸,附近和远方称臣的都不少。他对群臣下令说:“知道我的过错而不告知我的人,他的罪该被处死。”这就是身居高位而怕不知道自己过失的例子。从前,晋文公与楚国交战,大胜楚国,焚烧了楚军营垒,大火三天三夜没有熄灭。晋文公退朝之后,脸上带有忧虑的神色,侍者问他:“您大胜楚军,现在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晋文公说:“我听说能因战胜而安宁的,那恐怕只有圣人吧!至于突然取胜的人,没有不危亡的,我因此而忧虑。”这就是得意时而恐怕骄傲的例子。从前齐桓公得到管仲、隰朋,采用他们的意见,欣赏他们的议论。到正月上朝祭祀,便命令准备牛、羊、豕三牲,进献先祖。齐桓公为主人站东面西,管仲、隰朋为宾站西面东,齐桓公祭告说:“自从我能听到这两个人的言论,我的眼睛更加明亮,听力更加敏锐,不敢独自占有,愿将此进献给先祖。”这就是听到天下的至理名言而唯恐不能实行的例子。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遇见老虎,下到大泽又遇见大蛇。齐景公回去后,召见晏子并问他:“今日我出去打猎,上山见到老虎,下到大泽又遇见大蛇,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不祥之兆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士而不了解,这是一不祥;了解了又不能任用,这是二不祥;用了他却又不信任,这是三不祥。人们所说的不祥,就是这三种情况。如今您上山遇见老虎,那是老虎居住之地;下泽遇见蛇,那是蛇的洞穴所在。往老虎居住的地方去,到蛇的洞穴之处去,而且看见了虎和蛇,怎么说是不祥呢?”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
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5~16.【答案】D、【解析】(1)D.“其中‘兰皋’两句以流水作比”错误,兰皋语出《离骚》“步余马兮兰皋”,指生长芳草的水湾。眼前春水新涨,绿波荡漾,流不尽的落花残红,也带不走词人胸中涌起的旧恨新愁。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尤为蕴藉。
故选D。
(2)“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起笔便充满哀伤。又是一年春天,处处莺啼燕语。词人面对大好春光,满腹伤心事,即使让那啼叫不停地莺和燕来诉说,恐怕也无法说尽,更何况人鸟语言不通,它们如何了解词人的伤心怀抱?承以“闲愁”,接续紧凑。“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十年不断之隐痛,却道为一点闲愁,貌似平易却更见痛之深。恼乱即撩乱,宋人口语。十年以来,每逢春天,这种心情就格外为春风所撩乱。词情遂指向十年前的那个春天。当时妻子作诀别之词,有“后回君若重来”之句,故下边写出“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十年后的这天,词人终于重来旧地,小楼东畔,杨柳依依,仿佛当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的情景,可是早已是物是人非,故人杳不可见矣。犹记得,当日夫妻双双粉壁题诗,而此时,只剩下这破壁颓垣,题的诗已无影无踪。这一句通过今昔对比,即当年夫妻二人风流潇洒的神仙般的生活与此日一人重寻旧地,而另一人早已香销玉损的无限悲凉的鲜明对比,生发出人世无常的深沉感慨。
下阕开头,水湾处春水新涨,碧波粼粼,落花残红,流水似乎也生出一片恨意,要带走这残花败红,然而流水却带不走词人心中的愁恨。“念”字提领,追怀十年前分别情事,“灯下裁缝”写出伊人的缠绵深情。“相思”以下,思绪回到眼前,追悔无奈。末以伫望远天凝视飞鸿收结,思绪浩缈,哀感绵绵无尽。
综上所述,本词写了春日重访旧地、追怀情人的哀伤情怀。
答案:
(1)D
(2)莺燕难明人语,却难解词人的心意,只因其内心有着十年还仍未断的“闲愁”。“一点闲愁”,这是作者的故作潇洒语,十年不断之隐痛,却道为一点闲愁,貌似平易却更见痛之深。词人的心绪一遇到春风,就更为缭乱纷纷,所有景物都令词人不已,表达了词人春日重访旧地、追怀情人的哀伤情怀。
译文:
让黄莺鸣叫也叫不完,让呢喃的燕子任意地诉说,也说不清。这一点孤独愁苦,十年萦绕心头从未间断,这愁苦搅乱春风。旧地重来妻子却再也看不见。但小楼东边的杨柳,却依然如旧。曾记得你我共同在粉壁题诗,而今墙壁残破诗句无影无踪。
长满兰草的沼泽地,新涨起一片碧绿溶溶,凋落的红花含着遗恨翻腾。看身上已经穿得破旧的春衫,清楚地记得这是当年送别时,你在灯下连夜剪裁制成。折磨我的是无边无际的思念之苦,算起来,往事像云烟一样,从眼前经过一切总是成空。在暮色中仰望楚天漫无边际,只能靠着阑干目送远去的飞鸿。
赏析:
戴复古《木兰花慢》,与其妻所作《祝英台近》背景相似,应为同一婚姻悲剧。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略)。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指出:“《木兰花慢》怀旧词,前阕有‘重来故人不见’云云,与江右女子词‘君若重来,不相忘处’,语意若相酬答,疑即为其妻而作,然不可考矣。”《木兰花慢》“但依然、杨柳小楼东”之句,又与《祝英台近》“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境界十分相似,那么这首词很可能是真正的悼亡之作。且戴词有“十年”之语,亦与其妻之词相吻合。则《木兰花慢》此词,实为复古与妻子诀别十年之后,重来旧地之作。所谓“怀旧”,实为悼亡。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起笔便充满哀伤。又是一年春天,处处莺啼燕语。词人面对大好春光,满腹伤心事,即使让那啼叫不停地莺和燕来诉说,恐怕也无法说尽,更何况人鸟语言不通,它们如何了解词人的伤心怀抱?“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十年不断之隐痛,却道为一点闲愁,貌似平易却更见痛之深。恼乱即撩乱,宋人口语。十年以来,每逢春天,这种心情就格外为春风所撩乱。词情遂指向十年前的那个春天。当时妻子作诀别之词,有“后回君若重来”之句,故下边写出“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十年后的这天,词人终于重来旧地,小楼东畔,杨柳依依,仿佛当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的情景,可是早已是物是人非,故人杳不可见矣。“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犹记得,当日夫妻双双粉壁题诗,而此时,只剩下这破壁颓垣,题的诗已无影无踪。这一句通过今昔对比,即当年夫妻二人风流潇洒的神仙般的生活与此日一人重寻旧地,而另一人早已香销玉损的无限悲凉的鲜明对比,生发出人世无常的深沉感慨。“壁破”二字显示出人物两非的无限哀痛。复古之师陆游,也有相似恨事。陆游与唐婉夫妻恩爱,无奈婆媳不和,二人被迫分开,陆游晚年重游沈园,有“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之句,可与此词歇拍参读。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兰皋语出《离骚》“步余马兮兰皋”,指生长芳草的水湾。眼前春水新涨,绿波荡漾,流不尽的落花残红,也带不走词人胸中涌起的旧恨新愁。换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尤为蕴藉。“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戴复古与武宁妻子是重婚,这事情中间可能有些曲折,从《辍耕录》所载“父怒,妻宛曲解释”大约可知。从临别前夕,妻子在灯下连夜为丈夫缝制春衣这一细节,也看得出她对丈夫的原谅,她仍然爱着丈夫。本来已下决心,在戴复古归家之后便从此永诀,但分别时仍忍着诀别的血泪把自己的全部情爱缝进衣服里,此时,这春衣已穿破了。但旧事记忆犹新,也看得出词人对妻子的感激与内疚。但是,重婚毕竟是不能容忍的。
她所选择的路,竟是一死。“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谩通漫,漫然即徒然。妻子一死,人天永隔。相思只是徒然自苦而已。自苦,实为内疚。
想起那两三年的幸福生活,好似过眼烟云,终是一场空。但是“无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词人凭栏远眺,落日之苍茫,楚天之无际,何异心情之苍凉落寞。长空中飞鸿远逝,又何异愁苦之弥漫无极。结句语意略近《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原诗并云:“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妻,古之烈妇也。若结句有取于此,悼亡之意深矣。
此词用绵丽之笔,写哀惋之思,可以称为佳作。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评石屏词曰:“石屏词往往作豪放语。”绵丽是其本色。这首缠绵悱恻的悼亡词正是复古词绵丽本色的集中体现。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答案】【小题1】可以群,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小题2】舞幽壑之潜蛟,老鱼跳波瘦蛟舞【小题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解析】故答案为:
(1)可以群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重点字:兽)
(2)舞幽壑之潜蛟
老鱼跳波瘦蛟舞(重点字:壑、蛟)
(3)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重点字:戍、箸)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李凭箜篌引》名句辑录: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4.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5.《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一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
18.【答案】生命因勇战挫折而美丽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正像石头一般,唯有在痛苦中锤炼,才能拥有颠倒众生的华丽。而我们,处于痛苦与阴影之下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呢?
面对生命中的阴影与挫折,我们往往能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沉沦,就如一些同学因为考试失利或只因批评就心灰意冷,甚至厌世、轻生,在消沉中难以自拔;一种是积极乐观,面对挫折从不屈服,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认为,生命中的挫折是无法逃避的,无论我们有多么强悍的勇气,但长久的逃避,只能使我们进攻的锋芒越来越脆弱。若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生命,无疑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对待生命中的挫折,唯一的态度便应该是积极乐观,让它成为人生路上的垫脚石。
勇战生命中的挫折,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快乐。宋代大豪放派词人苏轼,因“乌台诗案”带着官场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来到荒凉的黄州,又因坚持自己的见解,一次又一次遭贬。在这样的命运中,他没有放弃,始终坚守着乐观心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超然心态,与独具特色的风格令后人称赞不已。
勇战生命中的挫折,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西汉时期,王昭君因“貌丑”而被迫出使边塞与匈奴和亲。没有了宫廷的荣华富贵,面对茫茫的大漠,路途的遥远,这样一个小女子没有退缩,坚定地走下每一步,用一己之身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多年后,昭君去世了,独留下青冢面向着黄昏。
生命中的风风雨雨算得了什么?就像高尔基说过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的生命本就因为有这些挫折才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耐人寻味。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美好;只有带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只有沾有汗水与泪水的兵器才能创造出战场上的辉煌。勇战挫折后,我们的人生就拥有了一大笔财富,懂得了什么叫作美丽。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痛苦使人思考,思考使人明智,明智使人生持久。”只有痛苦过,伤心过,愤怒过,我们才知道经历过挫折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鱼儿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拍岸的洗礼,有了跃龙门的美丽传说;雄鹰翱翔于天空,接受风刀雪剑的磨砺,才有了叱咤风云的豪迈。人生也一样,勇于面对挫折,接受荆棘的磨砺,才能让生命更加美丽。
生命因勇战挫折而美丽,让我们正视挫折,勇敢地面对吧!这样才能让生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所展示的图片,可分为两部分进行解读。图片上半部分,是一个人用力挥斧砍凿石雕的模样。对石雕而言,只有经历过千锤万凿的痛苦,才能从一块貌不惊人、甚至是丑陋的石头,变成万人赞赏、景仰的精美艺术品。图片下半部分的文字说明,就是对图片的深刻阐释:痛苦、挫折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最美丽的地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对人而言,同样如此。人在顺境,可能会得过且过、骄傲自满,最终难以进步。而痛苦、逆境带来的艰难险阻虽然给人们的前进带来了更多困难和阻力,但却是促使他们努力突破困境,成就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所以,人们才会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朱光潜才会在《谈修养》中向青年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往阻力最大处行”。
写作时,可以从材料漫画中石头经历千锤万凿之痛成就艺术品的现象引申,指出“阻力”“困难”等写作对象。对此,可以从“痛”的过程本身来讲,说明其虽然费力辛苦,但却能让我们享受到奋斗的快乐;也可以从“痛”带来的结果来讲,指出正是在突破阻力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我,创造价值。此外,还可结合现实,说明社会生活中,有的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的人正如材料中历经疼痛的石块一样,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获得了颠倒众生的华丽。只要分析深入,理解透彻,思辩准确,定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立意提示: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小班音乐《大雨小雨》课件
- 西京学院《艺术鉴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市场营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跨境电子商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版面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实验》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射频电路理论与设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课文钱学森课件
- 体育市场营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华大学
- 公司财务预算总结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前运算阶段(三座山实验)
-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国开一体化平台01588《西方行政学说》章节自测(1-23)试题及答案
- 航天禁(限)用工艺目录(2021版)-发文稿(公开)
- 2024年度年福建省考评员考试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 2024年威士忌酒相关公司行业营销方案
- 网络游戏危害课件
- 202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1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