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1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物理-1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物理-1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物理-1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物理-1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感性认识什么样的运动叫波动。2.知道机械波的概念,知道其形成的条件,理解其形成的机理,会由机理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3.理解机械波波动过程的特点,知道其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4.知道机械波的分类及相关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课件、视频等从感性出发剖析机械波波动的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2.通过对机械波形成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方法,并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波波动的规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波动过程之美,体会物理研究的威力(表面上波动过程很复杂,分析后发现它如此简单),体会物理学分析过程的逻辑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多观察,多思考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2.通过参与模拟波动的过程,体会与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体会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机械波波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2.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的各质点振动的重复性和滞后性。【教学难点】1.各质点只是振动没有沿传播方向迁移的确定。2.带动作用的应用,即如何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课件、讨论探究。【教学过程】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二章的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投影展示标题)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通过观察,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二是透过表面现象探究机械波形成的原因。新课引入教师演示三种运动形式:一为绳子的运动(用跳绳沿竖直方向演示);二波动演示仪。师:刚才看到的三种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物理学上称这样的运动为机械波。新课教学投影:一、感性认识波动,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投影出示问题1:机械波这种运动形式与过去我们学过的各种运动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若学生回答不出,可以提醒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示从研究对象的个数考虑。)生讨论后得出:过去研究的运动都是单个或几个质点的运动,而机械波这种运动形式却是无数个质点的集体运动。师点评:这是我们第一次研究多个质点的集体运动。投影出示问题2:再次观察一次绳波与弹簧波的演示,说出各质点在做什么运动?(如果学生看不出来,演示中在绳和弹簧的某处系上红绳,并提醒眼睛盯着红绳看)生讨论后得出:机械振动或说成振动(若学生说成简谐运动注意纠正),老师指明在怎样振动。投影出示问题3:再一次观察绳波与弹簧波的演示,说出这两种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出问题后,老师给出横波、纵波概念;波峰与波谷、疏部与密部概念(看课本即可)。指出声波为纵波,课本图12.1-6。投影出示问题4:再一次观察绳波与弹簧波的演示,各质点不沿波动方向迁移,但是确实看到有东西在迁移,是什么?生讨论后得出:波的形状在迁移,如波峰、波谷;疏部、密部。投影出示问题5:再一次观察绳波演示,说出各质点的振动有无区别?(若看不出可提醒从相位方面考虑;如果学生还是看不出,老师用双手拉直绳子水平上下运动,提问:绳上多个质点同时运动,而且都是振动,为什么没有形成波动?)生讨论后得出:振动步调或相位不同,沿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振动相位依次落后。师:由于人们认识到了波动中各质点之间这种步调差异的规律,反过来利用此规律就可以模拟波动。演示:小球横波(课件),竖线纵波(课件),人浪视频,霹雳舞视频(同时用课件说明小球或竖线不迁移,峰、谷;密部、疏部向前平移。眼睛盯着1、2两个球,2球的相位或步调总比1球滞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或直接投影给出,给3分钟让学生记笔记)一、机械波的运动规律1.机械波是大量质点的同时运动。2.各质点均在自己平衡位置两侧机械振动,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发生迁移的是波形。3.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波峰与波谷;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疏部与密部,声波为纵波。4.各质点的振动步调不同,沿传播方向振动相位依次落后。二、理性认识波动,探究波动成因师:以上我们讨论的是波动的运动规律,那么各质点为什么这样运动呢?投影出示问题:如果我们把最先振动的质点叫波源,那么波源振动起来后,为什么其他质点也会振动起来,但是在相位上又依次落后呢?以绳波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生讨论后得出:绳子各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依靠此力的作用,与波源相邻的质点会被波源带动起来,这个点振动起来后,又会带动他的相邻点振动……,这样每个点被带动,同时又带动下一个点,振动被传播出去;又由于前点先动,后点才会跟着动,所以必然造成振动相位的滞后,所以波动形成.教师用绳子演示说明质点间的带动力;演示横波课件说明这种带动关系。师小结:可见这种带动关系就是造成波源的振动能够传播出去,而且形成波动的根本原因。象绳子、弹簧、水、空气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叫介质。投影直接给出三、机械波形成的原因(给3分钟记笔记)1.介质中各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依靠此力的带动作用波源的振动传播出去并形成波动。2.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周期等都与波源相同,只是相位依次落后。3.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教师在第3分钟时解释:(1)没有带动作用振动就不能传递出去,所以真空中不能传递声波。(2)每个质点的振动除相位外其他均相同,特别是起振方向(用小球横波课件演示说明)。(3)说明形成波动必须有两个条件:波源和介质)师:由于知道了各质点之间的这种依次带动关系,利用此关系可以判定某时刻某个质点的振动方向。以横波为例:一列向右传播的绳波某时刻的波的形状如图所示,判断此时刻质点A、B的振动方向。再用带编号小球的课件验证。如果时间允许,再做两道练习题。1.一列向左传播的绳波某时刻的波的形状如图所示,判断此时刻质点A、B、C、D、E的振动方向。

2.一列绳波某时刻的波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质点a此时正在向平衡位置运动,判断b的振动方向四、了解波动的传播作用师:波动这种运动形式不仅可以把振动这种运动形式传播出去,还可以传播能量和信息.不动的质点振动起来了,该质点肯定获得了能量;人们利用电磁波进行广播、通信,可见波动能够传递信息。

投影给出

五、波动能够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能量、信息

课堂小结

1.波的运动规律:各点都在振动不迁移,各点都在重复波源的振动,如起振方向、周期等都跟波源相同,只是相位依次落后。

2.波的形成原因: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波源的振动能够传播出去,但相位依次滞后。

3.波的传播作用:振动形式、能量、信息。《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情分析(一)知识层面

本节课所涉及的波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现象中表面上认识波动现象,但是在理论上对波动的形成条件、传播特点还不了解。

(二)能力层面

高二的学生通过初中、高中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从现象中观察分析能力与实验能力,但是对波传播过程这种较复杂的运动形式进行抽象的思维和空间的想象仍有较大困难。《波的形成和传播》效果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突破。结构简洁、清晰,层次分明。顺利的完成本课时教学计划,老师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应变。教师基本功方面:老师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普通话说得好,老师衣着整洁,产生正面影响。板书工整、规范,教学媒体、选择合理,实验操作熟练。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合理,意图明确;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裕。正确领会学生的发言,适时、适当评价。生生合作交流、互动热烈,有实效。采用演示实验与动画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习效果。用课件展示波的形成和传播贴近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总结结论,使学生学会学习。《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材分析本节讨论的是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定性研究波的一些基本特征。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波、声波、电磁波等名词,通过高中阶段物理学习,要知道机械波是怎么形成的,知道机械波具有哪些主要物理特征。从研究单一质点的振动到研究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这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对波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中不可急于求成,应该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将讲解变为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验的观察,并通过播放模拟动画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体会和理解本节知识。《波的形成和传播》测评练习【基础训练】1.在机械波中()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A.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叫横波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D.质点振动的快慢3.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传播开去,由此可知:()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B.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C.介质中各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D.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拔高训练】1.关于机械波和机械振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振动,就一定产生机械波B.有机械波,则一定有机械振动C.机械波就是质点在介质中的运动路径D.在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都有相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2.下列关于横波、纵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凹相间的波叫横波,凸起的最高处叫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谷B.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横波C.纵波的波形是疏密相间的,质点分布最密的部分叫密部,分布最疏的地方叫疏部D.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3.在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地向外传播,当波传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A.随波纹漂向湖岸B.波纹传到小木条处,小木条仍不动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做上下振动4.波在传播过程中()A.介质中的质点是随波迁移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C.振动质点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随波传递5.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6.观察课本中绳波的形成图,对绳上各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相同B.振幅相同C.位移相同D.速度相同7.关于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横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B.在横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C.在纵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D.在纵波中二者方向一定相同8.机械波传播的是()A.介质中的质点B.质点的运动形式C.能量D.信息9.如图10-2所示是沿绳向右传出的一列横波。在图上画出各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并回答下列问题:(1)速度最大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2)第5点所在的位置是波的__________。《波的形成和传播》课后反思讲完了波的形成和传播之后,通过反复的观看视频,发现我讲授的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下面具体总结如下:成功之处:1.在学习波的形成和传播时采用演示实验与动画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接着用动画模拟实验现象放慢镜头,效果非常好。这样就弥补了演示实验现象变化太快学生看不清的缺陷。2.对于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原因,让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提高了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3.在学习横波和纵波时,用flash动画,体现了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实际的教学用途。不足之处:课堂气氛欠活跃,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时有点放不开。《波的形成和传播》课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感性认识什么样的运动叫波动。

2.知道机械波的概念,知道其形成的条件,理解其形成的机理,会由机理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3.理解机械波波动过程的特点,知道其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