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

一、教学(学习)任务

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1.阅读剧本,画出剧中人物关系示意图,能在200字以内概括剧情。

2.比较阅读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初步认识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西方

古典戏剧,深化对戏剧这一体裁的认识,了解悲剧作品的基本特征。

3.研读剧本,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4.编排演出,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

悯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戏剧冲突。学会分析、把握戏剧冲突,体会其多方面的作用,理解

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从对情节内容的了解上升到对思想主题的探讨。

2.分析人物形象。要牢牢抓住人物的行动,在戏剧情境的整体中去分析,

辩证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3.品味戏剧语言。结合语境及人物性格,品味剧中台词的“言外之意”,

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4.理解戏剧的舞台性。通过编排演出,获得对戏剧表演性的直接体验,把

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让学生感受戏剧的舞台性,深化认识。

本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牢牢抓住戏剧体裁的特点,以此为线索引导

学生深入到这几部悲剧作品中去,领会其中的丰厚意蕴,深化对戏剧体裁

的理解,从而发展欣赏戏剧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学阅读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任务单导读法。

2.自主阅读、创作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4.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课时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戏剧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

教?结合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将第二单元戏剧教学设计为9课时:

第广3课时,完整阅读《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梳理故事脉络及人

物关系;第4课时,把握作品主要矛盾冲突,体会课文节选部分主人公的情感心

理;第5课时,进一步深入鉴赏分析人物形象,写出角色分析札记;第6、8课时,

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个作品,排练并演出课本剧;第9课时,以悲悯的情怀感

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理解三部作品的悲剧意义,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

落实立足文本,以“学习任务群”学习的学习方式,紧扣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阅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开展系列教学

(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本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

题是“良知与悲悯”。单元课文节选自三部戏剧名作:《窦娥冤》是中国

传统戏曲(元杂剧)的代表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名作;《哈

姆莱特》则是西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剧作。三篇课文节选的部

分都是三部剧作中展示矛盾、表达形象、深化主题的关键部分,并以注释

的方式对剧情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三部剧作都是悲剧,有着深厚的思想、

情感意蕴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而又分别呈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风格特点,

能够启发大家更好地认识戏剧这一体裁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一般规律。

学习活动一:

了解戏剧知识,并分别了解关汉卿、曹禺、莎士比亚三位剧作家,熟悉《窦

娥冤》《雷雨》《哈姆莱物》的剧情梗概。

任务一戏剧小课堂请同学们阅读三篇戏剧,找出相似点,提炼出戏剧

的特点。

关于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

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演员、故事、

舞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通过演员的

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能够得以伸张。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

惨结局为基本特点。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下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

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它的模仿方式借

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或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悲剧人

物是“比我们好”但有不完美、“遭受了不该遭受之不幸”的人,悲剧情节的

主要成分是“突转”“发现”和“苦难”。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

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阅读悲剧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

乃至愤懑,激发起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并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

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西方古典戏剧理论中比较知名的理论之一是"三一律"(classicalunities),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

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它

的优点是使剧本结构更加集中、严谨,缺点是容易造成人物类型化,对剧作家的

创作过程束缚严重。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

的形式。元杂剧结构多为四折一楔子,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

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正旦是歌唱的主要

女演员,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旦、贴旦等指次要女演员,外末、副末等

指次要的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包括孤

(官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徐儿(小厮)、

细酸(读书人)等。元杂剧一般由一人主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

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由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

为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种形式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

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元杂剧四大代表剧作家(又称“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

朴,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倩女幽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

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

人物鲜明。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一一关汉卿

《汉宫秋》一一马致远

《梧桐雨》一一白朴

《赵氏孤儿》一一纪君祥

关于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

对白是两个或多个公物交谈的话,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

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

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

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

演。

戏剧人物语言具有高度个性化、丰富潜台词和富于动作性三大特点。个性化语言

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能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是使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

性的重要手段;潜台词即言外之意,“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

之外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

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

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

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

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

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

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

来。

关于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

式,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与

剧本的主旨。人们可以从作品的戏剧冲突中感受到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社会生活

和人际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

物之间的冲突,有人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关系冲突。②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

心冲突、性格冲突,有人把它称为内心冲突。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

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或命运之间的冲突,有人把它称为环境冲突,这种冲突更为深刻,

有时需要查阅背景知识才能理解。

任务二走近剧作家

关汉卿(约1230一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

戏曲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不屑于做官,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

系。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

又能登台演出。自称:“通五音六律滑熟。”又说:“我是个蒸不烂、煮

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玲塔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和个性。

他一生创作的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但大都散佚,现仅存十多种。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

冤》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写作背景

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

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

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

人,就是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

汉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统治阶者与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

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阶级的矛盾,是元朝社会对主要矛盾。

《窦娥冤》反映对就是元朝社会对黑暗现实。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

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

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

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

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

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

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

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

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

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雷雨》简介: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

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

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

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

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

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

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

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

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

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

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

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

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

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

毁灭。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

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

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

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

的现实。

.莎士比亚及其剧作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

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

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

(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

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

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

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

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

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

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

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

的。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

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

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

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

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

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

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

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课文节

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

的高潮。剧情发展到这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

地,他们谁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

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

任务三请同学介绍剧情梗概,完成下表,并画出人物关系图

文本标题及出场人物及情节发展初读感受与

作者人物关系图收获

《窦娥冤》关

汉卿

《雷雨》曹禺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窦娥冤

出场人物:窦天章、赛卢医、张驴儿父子、蔡婆婆、楚州太守祷机

球蕾

声4ft汆的/L父干

情节发展:

楔子:窦天章上京赶考,窦娥被卖抵债。(序幕)

一折:张驴儿父子逼婚,窦娥据理拒婚。(开端)

二折:张驴儿弄巧成拙毒死其父,窦娥屈打成招救蔡婆婆。(发展)

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发下三桩誓愿。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高潮)

四折:窦娥冤魂诉实情,千古奇冤得申雪(结局)

雷雨出场人物:

J

)

周萍大

异母兄弟亲兄弟海

单恋

情节发展:

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

——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

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

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

面来揭露周朴园。

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

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

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哈姆莱特

出场人物: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老国王:哈姆莱特之父,被弟弟克劳狄斯杀死。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在老国王死后不久,嫁给老国王弟弟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之叔,谋害自己的哥哥,并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霍拉旭:哈姆莱特好友

波洛涅斯:保守的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原为哈姆莱特友。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情人。

情节发展

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

起。

第二幕: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

开试探。

第三幕: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

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劳狄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

正在偷听他和王后谈话的弄臣波洛涅斯。

第四幕:克劳狄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

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

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死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因中毒

剑而亡。

课文: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我听见他来了,我们退下去吧,陛下。”

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商

量试探是否“因失恋而疯狂”的哈姆莱特。

第二部分:从“哈姆莱特上”到“变作今朝的泥土”

哈姆菜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奥菲利娅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装疯

卖傻的哈姆菜特。

第三部分:从“国王及波洛涅斯上”到结束

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写的是他们试探后的密谋。

探问二朝臣・不肯接收探问,装疯卖傻

生死问题内向

内心独白

设思考行动问题深沉

计派奥菲莉亚

痛苦

试探哈姆莱特装疯

试伤害恋人

恋人对白彷徨

探奥菲莉亚赞美

同情恋人

密谋送哈姆莱特出使

学习活动二把握作品矛盾冲突,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一:伏尔泰说,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最基本

的审美特征,三部戏剧的主要冲突分别是什么?

1、

张驴儿误把自己父亲毒杀,却诬陷清饱受封建压迫,

白的窦娥。苦难深重。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嫌疑,有反抗意识、反

太守桃机

却反而被判死刑。抗精神,不屈服

善良孝顺,符合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害怕连

婆婆当代道德标准的

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良家女子。

2、

第一场戏:

昔日情人,意外重逢|家庭内部冲突

(周朴园鲁侍萍)一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纠葛)

第二场戏:

父子反目,亲人难认

(周朴园鲁大海周萍)

罢工与反罢I:(阶级斗争)

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

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

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

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3、

哈姆莱特一一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国王担心王子怀疑自己,向大臣询问并要求他们用“迂回婉转的方法”试探王

子“神魂颠倒”的原因;大臣们察觉到王子“假作痴呆”,“故意回避”“不大自

然”等反常现象;王后则表示“愿意服从新王”,希望儿子只是因为感情问题而

感到迷茫。

哈姆莱特一一奥菲利亚

让情人出家,一方面是王子装疯,另一方面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她:当前条件下,

一个人很难自保,不如趁早避开。但奥菲利亚不能理解,因此非常伤心,觉得自

己“真是受了骗了”,要将王子送的礼物还给他,甚至认为他真的疯了,希望神

明能让他清醒过来。整体上看,对话表现了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

而产生误解后的内心痛苦。

哈姆莱特一一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从全剧本的角度)

多重矛盾冲突其实从属于第一组矛盾,并且产生强烈的碰撞,悲剧由此产生!

全剧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产生、进行

的。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放在主要

矛盾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矛盾

冲突,以及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矛盾冲突

产生、展开的。

这些矛盾冲突实际上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来看,矛盾冲突在一对恋人

之间展开,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心深沉、有

着痛苦与彷徨的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哈姆莱特这一人物,

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当时黑暗现实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

任务二:揣摩窦娥人物形象

1、《窦娥冤》(节选)部分可以分为3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

窦娥的什么情感?

指斥天地

鸣冤叫闻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怨气冲天

—►恨

冤恃昭然

2、《窦娥冤》的结尾,窦娥临刑时发出了三桩誓愿,请完成下表。并分析窦娥

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誓愿顺序誓愿内容所用典故誓愿实质

血溅白练慕弘化碧希望刑场上的人立刻了解她

第一桩望帝啼鹃的冤屈

六月飞雪飞霜六月因邹衍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

第二桩得到反应

亢旱三年东海曾经孝妇冤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

第三桩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

治邪恶

内容时间地点监斩官三桩誓愿之间的关系

态度

血溅白练瞬间法场答应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

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

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

六月飞雪一段时间荒野不信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窦娥的

反抗精神越来越强烈。

亢旱三年三年山阳呵斥

3、从此可以看出窦娥怎样的人物形象?

窦娥:善良,孝顺;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对亲人细致体贴,

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

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蔡婆婆:善良、逆来顺受、懦弱、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

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任务三:通过人物台词,揣摩《雷雨》人物心理

L周朴园

从他们的意外遭遇,这一场谈话来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对话由口音讲到无锡,讲到三十年以前,归结到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

的事情”。这时,侍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爷就是周朴园,周朴园却不知道眼前这

个下人就是侍萍。“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他把被自己

凌辱过的使女说成是“小姐”,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

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小

姐”。然而侍萍却说:“可是她不是小组,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平静地、原原本本地说出了事实。这话犹如利刃,触及了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

弃的丑恶行径,他“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像。这时,周朴园想知道侍萍的

究竟,便用“亲戚”来遮掩,并说要给她修坟,以此作为打听的理由,同时在别

人面前表示自己的“仁慈”和乐于行善的“美德”。当他知道在自己的意念中已

经死去的侍萍还活着,而且她的孩子也活着时,便神经质地惊愕起来,说“什么?”

时而“忽然起立”紧张地问“你是谁?”表现出他极度的惶恐和不安。当他明白

眼前站着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遗弃的侍萍时,他“忽然严厉地”问道:“你来干

什么?”立刻就显出了他的狰狞的面目。因为他认为侍萍的出现,会对他的名誉

和地位构成威胁。这句话撕去了刚才用来伪装“善人”的面纱,露出了他凶恶的

本相。接着又凭他三十多年从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提出质问:''谁

指使你来的?”他对侍萍软硬兼施,先是反脸不认人,说什么“三十年的工夫你

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为了怕家人知道,他竟提出不许侍萍“哭哭啼啼”,接着

想哄骗侍萍忘记“从前的旧恩怨”,叫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图掩盖自己

的罪恶。他花言巧语,要侍萍”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想以他过去那廉价的

感情打动侍萍,拉拢侍萍。他担心侍萍告诉鲁贵,揭穿他的老底,他还担心侍萍

利用鲁大海、鲁贵和四凤的关系对他进行敲榨,他终于使出用金钱收卖的手段: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他看来,金钱能化却侍萍的愤恨,

金钱能赎回他的罪恶,金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钱能永远

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威胁。这些集中暴露了他的世界观,反映出他的了老奸巨滑和

阴险。为确保自己的名誉地位不受威胁,他不许侍萍同自己的亲生骨肉相认,并

勒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还以五千元支票进行收买,以策万

全。

以上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

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这些性格特点,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周

朴园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并且开

除了工人罢工的领头人鲁大海。鲁大海在愤怒斥责周朴园时,揭露他血淋淋的发

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每一个小

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还揭露他血腥镇压煤矿工人罢工,“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

工人”,他双手沾满了工人群众的血,他“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

的东西。(马克思语)所以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

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

傅立叶说:“侮辱女性既是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野蛮的本质特征,区别只在于,

野蛮以简单的形式所犯下的罪恶,文明却赋之以复杂的、暖味的、两面性的伪善

的存在形式。”“这一个"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伪善的存在”。他

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这一个”

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2.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

刚毅、倔强。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

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

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

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我自己的骨肉”的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

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是恨,是悔”。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

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不公平

的命”,但最后又发誓“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到你”,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

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

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

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

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报应”和“命运”,对周朴园,她不去公

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忏悔”时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

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3曾,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

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

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拆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

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

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

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任务四:”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本场戏中最重要和最精彩的片断。请

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死了;睡着了;……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

“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

人的不幸不能归咎与天,而在于自己的选择,人文主义者

“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

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这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揭露,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

哈姆莱特:

内心独白: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勇敢忧郁的王子

奥菲利亚口中:在政治、军事、道德、口才、仪表等各方面完美无与伦比的人

文主义青年王子形象

浪漫派批评家:耽于幻想,回避现实,对行动不感兴趣,沉溺于自己心造的世界,

是一个忧郁感伤、多愁善感、生性软弱的知识分子。

文艺批评家: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

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从他的性格看王子复仇过程:

歌德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美丽、纯洁而又道德高尚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天性软

弱,意志薄弱的人,所以当“一件伟大的责任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悲

剧就不可避免;

别林斯基认为,哈姆莱特的延宕主要是来自外部环境和个人心性,即一个人文主

义者想要彻底改变世界、消灭罪恶而在行动上的审慎选择所致。

外部障碍:敌人太过强大,困难重重,因此不免顾虑;

内部障碍:性格缺陷,试图彻底改变世界却连自己也改变不了,想的太多,行动

太少。

奥丽菲亚:天真、单纯、善良

克劳迪斯:诡计多端、伪善狠毒

王后:没主见、慈爱

学习活动三:以悲悯的情怀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理解三部作品的悲

剧意义,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

任务一窦娥遭遇的是人为的陷害,可她为什么在《滚绣球》中要控诉天地?

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

这样写?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是如何造成的?

明确1: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人民,往往以青天白日自喻。(天子、青天老爷,

官府的公正、清明和天地是一样的,表面上看窦娥是在叱骂天地,实际是暗含着

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怀疑和叱骂)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

的反抗精神,也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明确2: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使

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即洋溢

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艺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明确3: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

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远因:高利贷压迫

近因:地痞流氓的压迫

直接原因: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

元杂剧《窦娥冤》的结尾是:窦娥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

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

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结尾是:窦娥的丈夫并没有

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

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

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

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你认为哪一种结尾设计更好?为什么?

(示例)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

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更具悲剧意味,可以带给读者或观众

更强烈的内心震撼,引发更多的反思。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没有读懂原剧作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愿意,

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

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

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

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任务二:雷雨的悲剧性表现在哪里?以雷雨为题有何妙处?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

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

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

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

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

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

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

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

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

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

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

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

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

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

毁灭。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雷雨”交代了作品的自然环境。

③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雷雨作为贯穿全

剧的“第九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悲剧氛围。

④“雷雨”关联主角们的情绪和情感变化,雷雨来前的郁热正合人物的心情,情

节发展至高潮时的电闪雷鸣与大雨暗示了真相揭开时人物的疯狂与绝望。

“雷雨”暗示了作品沉闷抑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

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

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主题:封建大家庭

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

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任务三:《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丹麦

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故事情节和历史传说中的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

人物形象塑造上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作者赋予了这个丹麦王子当时先进的人

文主义思想,并把他塑造成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

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是个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悲剧人物,这一点有别

于西方其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让世界为之惊叹。正如俄国著名文

学批评家赫尔岑说:〃对莎士比亚来说,人的内心就是宇宙,他用天才有力的笔描

绘了这个宇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丹麦王子成为不朽的文学典型,又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的悲剧性的一生呢?

一、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虽然哈姆雷特出身于王室,属于统治阶级,但是他曾离开丹麦在号称新思潮

堡垒的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在那里全面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并形成了一整套

对待人类、人生、爱情、友谊等的人文主义观点。他认为〃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

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

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此时的哈姆雷特对人类是报有美好的愿望的。他具有美好高尚的品行,这使他成

为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王子,无论是他的情人奥菲丽亚,还是他的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