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过零丁洋文天祥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爱国诗词同学们,翻开中国宋代的历史,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伟大人物,如苏轼、陆游、岳飞等,而文天祥也是其中有名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英雄,感受他的崇高人格。新课导入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作者简介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写作背景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朗读指导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干戈:指战争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星:四周年译文: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事逐渐消歇。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熟读经书,因科举走入仕途;课文研读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代指国家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译文: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课文研读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3.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课文研读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译文:(当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4.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课文研读双关,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5.颈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研读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这里指史册译文: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存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研读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的四联在内容上是怎样联系的?首联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颔联先写国家后写个人。由于“干戈寥落”,抗元的义军少,导致了“山河破碎”的悲惨局面,于是作者这个亡国孤臣顿生“身世浮沉雨打萍”之感。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作者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抒发自己忧苦的心情。前三联极力渲染悲愤危苦的气氛,尾联则笔锋一转,道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志向。合作探究《过零丁洋》,诗人叙述了自己的身世遭际和国破家亡的苦痛,表现了自己以身殉国的决心。文章主旨本诗情感上先抑郁忧愤后悲壮激昂,始终把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颔联巧用对偶、比喻,颈联地名与心境妙合,成为绝唱。情感真挚,巧用修辞文本特色1.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词填空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3.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文天祥
激情导入南宋是一个软弱的小朝廷,只求偏安、不图中原。国君无能,诗人树旗,不少文人墨客只能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注入文字之中,李清照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陆游写下了:“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今天我要学习的这首诗亦是如此。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作品大都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忠贞气节,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1236年,文天祥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族之中,多是知名“儒士”,自幼便接受儒家传统教育,遍读四书五经,小小年纪,对孝义二字理解的格外深刻。在年少之时,文天祥在学宫祠堂里学习,见祠堂内供奉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忠臣画像,羡慕不已,感慨道:如果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则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汉。才貌双全年少立志作者简介1256年,文天祥刚满20岁便高中进士,在殿试时,他以法天不息为题写了对策,一气呵成,洋洋洒洒一万多字。句句恳切,忠肝义胆,可见一斑。考官王应麟欣喜道:试卷以古为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朝廷得此人才,微臣特向陛下祝贺!宋理宗读罢,为文天祥的真情和文采征服,赞赏不已,当即钦点其为状元。金科及第宦海沉浮作者简介自从隋朝开创科举至1905年废除,1300年间出现了无数的状元,最有名、成就最大的,当属文天祥。二十四岁的文天祥入仕担任了宁海军节度判官一职,正式踏上仕途。性格刚直的文天祥屡次上书弹劾权臣、针砭时弊,故不为贾似道所容。在此后的十数年时间内,文天祥宦海沉浮,始终不受重用。金科及第宦海沉浮作者简介1275年,蒙古攻破安庆,兵锋直指建康,临安危急,大宋王朝危在旦夕,宋廷只得向各地发出勤王诏书。当时担任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接到诏文,痛哭流涕,他把良田、豪宅、香车统统变卖,连同家中的存款和现金,全部做为勤王的军费,放下了手中的笔和酒杯,拿起杀人的剑、穿起生锈的铁甲,迎着蒙古人的铁骑走向战场。国家危亡,散财勤王作者简介在蒙古铁骑如泰山压顶般南下的时候,文天祥最终没能力挽狂澜。他带着残兵一路战火一路败退,最终在广东汕头潮阳县被俘虏。1278年11月,文天祥被押解至元军张弘范的大营中,不久,张弘范带着文天祥进攻崖山,当时崖山由宋将张世杰镇守,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劝降。文天祥自然是百般不从,拿出此前写的一首诗明志。这首诗让张弘范都心生敬意,文天祥并未被处死,如此忠肝义胆之人,元军有意招纳。屡劝不降,丹心一片作者简介一波又一波的劝降开始了。首先隆重登场的是故宋宰相留梦炎,他是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的状元,也是投降的第一位宰相级高官。文天祥一身宋朝衣冠,面南而坐,冷冷的打量着留梦炎。一身元朝高官华服的留梦炎浑身不自在,他还没开口,文天祥的话已如刀枪剑戟般刺入他的胸膛:堂堂状元宰相,甘为异族鹰犬,饱读圣贤书,却毫无礼义廉耻,你有何面目去见两浙父老?当然,第一轮劝说无果。屡劝不降,丹心一片作者简介第四次登场的是妻女,元朝廷让文天祥的长女给文天祥写信,她们所承受的凄惨和屈辱让文天祥痛不欲生。他随即写了决绝的回信:谁人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至此,于义当死。可令柳女、环女好做百姓,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最后一次登场劝降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他以宰相之位许之,只愿文天祥另投新主。三年的牢狱生活已经让文天祥羸弱不堪,但是他依然朗声道:天祥既受宋恩,忝为宰相,如何能再事新主,唯愿一死!屡劝不降,丹心一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冷清。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入仕功名,抗元战争已进行了四年的烽火变得寥寥落落。诗词讲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代指国家。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灭。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如雨打浮萍时起时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在惶恐滩头曾诉说对国事的惶恐,(如今)行经零丁洋倍感孤苦无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这里指史册。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诚忠心永垂史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国家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乱中度过了四年。此时,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对偶。国土遭元军蹂躏,犹如风中柳絮;个人命运也是起伏不定,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这两句连用,暗含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意思,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深感孤苦零丁。双关颈联中的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诗人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对抗战局势的忧虑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怨。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渲染悲愤艰危的气氛尾联笔锋一转,直抒胸臆,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尾联激情慷慨,以磅礴的气势、高昂的精神结束全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1.悲壮激昂,高度概括。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写作特色
2.风格慷慨,语言凝练。诗歌语言凝练,风格慷慨,融豪情于诗中,意在激励后人坚强不屈。特别是颈联,巧借谐音,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零丁的艰难处境,尾联更是振聋发聩的千古绝唱,不知激励了后世多少仁人志士。过零丁洋首联:回顾一生颔联:国破家亡悲壮沉痛颈联:抚今追昔悲愤忧惧尾联:以死明志大义凛然永垂青史丹心映照结构梳理《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主旨概括随堂练习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2、诗中第二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肺部感染护理
- 森林火灾警示教育
- 签订未成年监护人责任合同全指南
- 新进人员院感培训
- 两人合资公司设立合同模板
- 蔬菜供应合同样本
- 化工仪表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 电机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运动生理学模考试题+参考答案
- 学前班数学口算试题
- 标准入库授权委托书
- 雅骏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克雅氏病课件
-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做自己: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核工业集团794矿4.6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分析
-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课件
- 对外汉语教学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
- 乐泰胶用户手册
- 社会工作行政教案
- 通力电梯ctp-10.65s2a kce控制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