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课文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课文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课文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课文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课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3穿井得一人第六单元吕不韦

21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积累溉、汲、居、及、国、道、于等词语。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3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新课导入吕不韦(前292年-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知识链接——《吕氏春秋》溉(

)汲(

)gàijí读请字音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溉汲:打水浇田居:住,停留译文: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田,常有一人在外面(专做这件事)。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及:待,等到穿:挖、凿译文:等到他家挖了水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闻:知道,听说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的消息译文: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国:国都道:讲述闻:使听到译文:住在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令:派对:应答,回答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闻:消息若此:像这样不若:不如译文: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及其家穿井(古义:挖掘。今义:把衣服等物套在身上)国之道也(古义:国都,京城。今义:国家)古今异义1.闻闻之于宋君求闻之若此2.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动词,这里指“使听到”名词,消息介词,向介词,在一词多义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词类活用(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2)非得一人与井中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文言句式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研读课文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可见他是一个不轻信人言、做事慎重的人。1.文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呢?(1)丁氏本身没有表达清楚;(2)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3)国人道之(国人热衷于传播、议论这种离奇的传闻)。合作探究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1)不要胡乱传播小道消息;(2)对于没有核实的消息,不要轻信,也不要轻易传播。合作探究《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本文主旨语言幽默风趣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广,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闻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在笑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闻。文本特色叙事简练,寓意深刻本文不足百字,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从丁家无井浇田,到挖井得人引发流言,最终破除流言,叙事简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最后一句是对全文的总结,揭示了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轻信流言。文本特色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汲:__________(2)国人道之国:__________(3)丁氏对曰对: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呢?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后作业1.从井里取水;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应答,回答2.(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2)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国人讲述的“穿井得一人”的事情。4.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答案寓言穿井得一人22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同学们读懂这些话的意思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对待传言的寓言故事。

3.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视。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来自《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一

读一读字音部分来自《

》溉汲jí星宿xiù

文言知识积累部分来自《

》一词多义之者1.2.有闻而传之者

的人

有光耀者的东西宋之丁氏助词,的

国人道之

代词,这件事导思1.这个故事蕴了怎样的道理?蕴含哲理关键词:谦虚、真实导思2:本文以哪个具有歧义的词语为展开情节的?手法探究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圈点要求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

溉(gài)汲(jí):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居:停留。注释: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译文:

翻译课文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及:待,等到。注释: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译文:

原文: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道:讲述。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于:介词,当“向”讲。注释:

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译文:

原文: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译文:

部分来自《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部分来自《

》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答案】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部分来自《

》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答案】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部分来自《

》【答案】传之者的角度: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丁氏的角度: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难点探究】分别从传之者、丁氏的角度来说说本文

带给你的启示。穿井得一人丁氏说话别人传话国君问话以讹传讹《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以生活中的趣闻为素材,以“得一人”这个具有歧义的词语为展开情节的契机,以众人的盲从衬托宋君的清醒,娓娓道来,既生动亲切,引人入胜,又启发人掩卷沉思,悟出一番治国方略和生活哲理。这种以形见理的论说技巧很是高明。构思精巧。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