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_第1页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_第2页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_第3页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_第4页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0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

考的100个重点知识复习汇总(精心整理)

1、学习策略可分为三种: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强策略和嗝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

和学业求助策略。

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端定性原则④生成性原划⑤W效

监控原则⑥个人效能■原则

3、学习迁移的类型:

(Dm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等迁移。

②^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阪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③f瞄迁移内容的抽象和幅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

迁移。

④f鼬斑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fii移和具体迁移。

丽斑移落围的不同,可分为自迁移,近睁和同瑙。

到蹦迁移的路径,可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晓。

⑦^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

移、脆性迁移和侬性迁移。

4、学习过程的作用:

1

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摩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迁移是习将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葡嫡径,是能力与

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③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

要的指导作用。

5.早期的迁移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它以官能心理学为基

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迁移的发生是

无条件的自发的。

②相同要素说:桑代克认为诩国E常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

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随另

一个机能的习得。

赌化理论:贾谯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挪实验,是喻化

理论的经典实验。

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①学习林群之间的共同要素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者

是否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迁移前提条件)

③学习11境的相似性④学习的定势和态度(定势是“复先前的

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⑤认知结构的特点⑥学习策略

的水平

7、促进学习巡的教学:

2

①注意教学栩牺内容的编目超)改进教材呈现形式碘高知识

的廨化水平④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⑤加强教学方

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8、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丽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

图式也期表征的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9、知识学习的类型:

(1)碗碗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福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

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

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0.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献和提取三个阶段。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和自动

化阶段。

励和想象的倾向。

11、有关智力的理论:

(1)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认为智力包括耐因素:一般因

索(G因索)和赫因索(S因素)。

(2)嚣斯顿的群因索论。

(3)吉尔福懒I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是一个包括

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3

(4)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

f人生来就能进行留力活动的能力,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

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每到完善的能力。

(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

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它们是言语智力、逻辑T学智力.视觉T间智力、音

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他的理论对教育的影

响:

酶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因此我们则所有学生都抱蘸

切的成长希望,充分修富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

渊学的智力观: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

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③因材施

教的教学观。④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6)斯01伯格的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典论;智力情境亚理

脚智力经论。

12、智力测验:

比纳一西蒙智力・表

IQ=MA(智力年龄即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xlOO

韦氏智力・表

IQ=100+15Zr=100+15(X-X)/SD

4

Z代表个体的标准分,X代表个体测验得分,第二个X代表相应

年龄群体的平均分,SD福播符分的标准差。

13.智力测验的标准:

④信度②效度(一个测验工具希堡测到蚓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

准嘀程度)③标准化(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

14、影晌能力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与营养②产前环境和早期经独③学校教育④社会实践⑤

主观努力

15.能力的培养:

变教师的教学方法②时学生的学习方式③培养学生的创

新懵神和实践能力④帮助学例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16、人格的特征:

礴特性②m雌合性④%能性翎:会性

17.人格的结构:

人格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自期1控三个方面。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

成的人格特征。

18、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①家庭②学校教育③同伴群体④社会实践⑤自我教育⑥社会文

化因素

19、良好性格的培养:

①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5

②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③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④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⑤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0、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

统。

21、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

与纽带作用。

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

性作用。

③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22、教师的职业角色:

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示范者角色④教育教学活动

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⑤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学习者、学者角色。

23、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6

例诵P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4、教牌的职业素养:

⑴教帅的职业道德索养:

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髭学生。(核

心)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织管理能力③组织救育和教学的能力理

高的教育机智

(4)职业心理健康:

③高尚的师德②1醐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

25、教帅威信:

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和值誉。

分类:权力底值和借服威信

结构:包括人格威侑、学识戚信和情感■信

26、建立教师戚信的途径:

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③注直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④给学生以泗的第一印象

7

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27、教牌专业发展的途径:

①师范教育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③I娴的在职培训碘狮的目

我教育

28、学生的特点:

四生是教育的对象。

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9、现蟀的: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铲生是处于发展涌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

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匐垃意义的人。

(D$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帅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醇生曲雎体。

8

30、师生关系的内容:

①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②师生格上的痂。

③师生在社会道得上是相互(E进的关系。

31、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①号制型②放任型③民主型

师生关系的作用: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曲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梅丽谐校园的基础.

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第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32、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教师方面: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④热爱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陶处理新生矛盾⑧提高

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学生方面:①正确认识自己②正陶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3、霹的意义:

①@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②S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③£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9

④合理的课程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⑤S评估教学质■的主要依据。

34、靡的类型:

①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②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提,可分为分科靡和综合课程。

③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④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看,可分为显性霹和隐性课程。

⑤从课程任务来也,可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蝌和研究性课

程。

⑥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校本课程。

35、三维课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②逑程与方法③慵■态度价值

观(三者是f整体)

36、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i耀的基础。

37、教科书编写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②强喝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

③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④理论与实酶一

⑤I蝌书的编排形式要都II于学生的学习

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10

⑦^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38、新艇结构的主要内容:

①体设・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年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②高中以分科髀为主。

③从<1学到高中设合诩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④^村中学蝌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氤

39、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榔曜。

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霜有效实

施的前提下,晒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

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蛹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

断耀。

40、霹资源的分类:

①按照霞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分为校内霹资源和校外课程

蛹。

②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③按照谓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分为显性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41、开发和利用艇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行社会调查②审查学生活动③开发实施条件④研究学生情

况⑤鉴别利用校外资源立资源数据库

42、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11

本质: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诩活动。

特点: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②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③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要组成部分。

④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3、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①教学是贯御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

本途径。

②教学是做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酬形式,是社会经

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③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

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

要环节。

斓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网育工作必须好以教学为

主。

44、敕学的基本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喻神和实践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慵趣和审美能力

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

界观。

12

45、箜踵的基本规律: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6、教学过程的结构:

①激发辞迎L②领会知识(中心环节)③巩固知识④运用知识

⑤检查知识

47、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

(1)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

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

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13

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林科。

(3):

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斓直礴具的演示和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4)启发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Dia・问题Him,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同摩的能力。

扬教学民主。

(5)循序渐进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

礴系统性。

例住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④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

14

这一原则的要求: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⑨9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辿程来巩固知识。

(7)因材施救原则

(8)曲

48、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

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隈能,获将身心发

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丽慨拉的教学方法思想:注入式和启发式

49、常用的教学方法:

⑴以语盲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令讲授法意)谈话法;(!时论法;

④it书指导法。

⑵以直观瞬0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⑶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分验;觎习作业

法;④实蹒活动法。

(4)痛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⑸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111境教

学法。

50.教学组织形式:

15

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

方式。

5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一班级授课制

课爱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缴S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

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

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由夸美纽斯最早提出的。

5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勤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学生获符系统的科学知识。

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

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西网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①过于强悯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黜题高。

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③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

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⑤以课为基本的敖学活动单位,某些慵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一个别敕学与现场教学。

5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6

备课T上课T作业的布■与反馈T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

与评定

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它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备课要阳a:三方面的工作:编研教材②了解学生⑨S计教

法(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写好三种计划:醇年教学计划②单元计划硼时计划

54、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要±»~量课的:建使学生的集中嚣使学硼

维活跃③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④要使个别学生雾到照

顾。

55、课的类型:

(Dfg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侬想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②fg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56、课的基本要求:

礴学目标明需②教学内容正编③教学结构合理④教学方法适

当蛾渊学艺术©«书有的充分生的主体性(最根本

的要求)

57、作业的形式:

①阅读侬②口蝇业蝇面作业

布・作业的要求:①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②考虑不同

学生的能力要求。③分・适宜、难易适度。④(利形式多样.具

有多选性。⑤要求明鹤,规定作业完成的时间。⑥{归IE反馈洎断、

17

及时。⑦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应有助于启

发学生的思维。

58、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

璇RJ于促进学生的学习。②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③制于

学校领导了解学校教学11况。④^刖于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

情况,使家长同学校密切配合。⑤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

方针政策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59、教学坪价的功能:

端新教学问题②«供反馈信息③悯控教学方向④检验教学效

果。

60、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Dfg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

②^髀价采用的标准,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

差异评价。

翻价的主体,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61、教学评价的原则:

(DS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9雌性原则城导性原则

现睇育评价的脸是发展性评价与蝙性评你

62、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①强调创设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敕育环境。

②由关注终结性目标向关注评价的形成性目标发展。

18

③W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坪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

④W方法向综合、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

63、德育的意义:

@0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儡£设的条件与保证。

②德育是青少年儿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③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④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64、德营目标:即德育活动索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镯育工作的

出发点。

确立德育目标的研:

①青少年儿宣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辗律。

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④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65、德育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树立饕定正瑞的政治方向。

②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犍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

文昭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索质。

66、德育过程:

19

加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彩晌,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

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慵感、道德意

志和道篇行为发展的源。

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好。

67、第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礴育者②受教育者酶育内看方法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瞽1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题有品

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8、德育过程的基本趣律:

①它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B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蹈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渊。

④^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69、我国中4年主要的德育原则:

⑴导向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①睇正陶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

新赚的方针]和思的的要求。(i)@e德育的的性和现实

(2)疏导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①讲昭道理,琉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

褥。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好正面教育。

20

(3)因材施救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

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

计划地进行教育。

(4)知府一庾U:

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

道德认知。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③对学生的评价和

要求坚持知行统一原则。礴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

一致。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现立健全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

体活动。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对学制出的要

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督

促学生切实做到。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

榜样和建蝴为主的方法教育学生。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

以理服人,启发自觉。③建立健全豺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

约,并且严格管理,认事执行。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1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0、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②社会实践活

动③W外、校外活动④^青团、少先队组纲的活动⑤^会、

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曾丰生壬住

71、德育方法:

(1)随教育法:

这一方法的要求:①明嘛目的性和锦耀②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④4U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

这一方法的要求:①选好学习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③抓落实,弓।导学生用榜样来tn节行为,提高修养。

(3)睥冶教育法:

这一方法的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慵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

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7)角

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

72、邮德育方法的砌:

1德育目标②德育内容③中<1年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73、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开展社区教育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③^立德育基地④创

办业余党校

22

74、我国中“与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①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②确立符合中“尊生

思想品簿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③鳏贴近实尿贴近生活.贴

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的8育内容。④积极改进中4年思想品第

的教音方法和形式。⑤因地制宜开展福育活动。⑥颗知行统一,

积蝴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75、班级的功能:

(1)社会化功能:①传递社会价耐,指导生活目标。②陋

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阴导社会生活规范,

训练社会行为方式碘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个体化功能:刨髓发展功能②满足需求的功能③诊断功

能④^正功能

76、班级管理的功能:

④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有助于蜩翎S级秩序,

形成良好的班风。③有助于6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77、当前我国学出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③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号新型。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

力,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78.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23

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②

确立学生;蹑中的主体地位。③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酬

级的能力。

79、班集体的特征:

③昭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煲体③共同生

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④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

的氛围⑤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共同目标是导向,集体典论和人

际关系是基础,组织结构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

8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例制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②^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

力和适应能力③W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翰体发展目标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金皿操

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

和胡的帆。

82、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②S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的骨干力・。③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

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中介。

83、班主任破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②@班级组织的领导者③是协调班级

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24

84、班主任国蹋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②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

8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①^威型②民主型③放任型

86、班主任的任务:

硼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性魁良好的班集体。②班主任工作的

中心任务是促嘏谏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87、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全面、及时、经常)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