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粟。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回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7、选出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独立出众)B。不与培土娄为类(小土丘)C.漫漫而游(慢步徐行的样子)D。惴粟(恐惧)8、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行拂乱其所为B。日与其徒上高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C.外与天际/横无际涯D。穷回溪/复前行,欲穷其林9、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颓然就醉/屋舍俨然B。则施施而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故为之文以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日与其徒上高山/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10、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文中第一段写作者纵情于山水,但却掩饰不住他内心的苦闷。B.作者游西山,沿途过湘水,缘溪流,伐荆棘,烧茅草,无不表现出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C.作者登临西山,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寄情山水,物我两记忘,醉而忘归。D.柳宗元游山必醉,可见他无所寄托,整日沉沦于被贬的阴影之中。【参考答案】7.C8.D9.A10.D【参考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2005广东茂名)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徙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3.选文出自《》,作者是,是唐代杰出文学家。(2分)4.将空缺语句写在下面。(2分),。5.请任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字的含义。(2分)①意有所极,梦亦同趣。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③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④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7.文章以“始得”为题眼,却先写未得西山时寻幽探胜的乐趣,意图是什么?(3分)8.文中有很多描写山水景色的优美语句,请写出同样描写山水景色的一篇课文题目,并将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默写在下面。(2分)【参考答案】3.《柳河东集》柳宗元(2分)4.将空缺语句写在下面。(2分)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5.请任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字的含义。(2分)①意:心②冥合:融合为一。③僇人:受过刑的人,这里指受贬谪的人。④际:合,接。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①它遥远广大得与自然之气融为一体,不知道自己的边际在什么地方?浩浩荡荡地和神灵同游,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才是尽头。②自己以为凡是永州的奇山异水间,都有我的踪迹,真没想到西山的景色才是胜景。7.(3分)先写未得西山时寻幽探胜的乐趣,意杂衬托“始得”西山之乐,为下文描绘西山做了铺垫。8.略。能写出篇名,摘录出其中写景的句子即可酌情给分。(2分)【参考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2005河北廊坊)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②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④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⑤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⑦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⑧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⑨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⑩故为之文以志。⑩是岁元和四年也。

14.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悠

,而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箕踞而遨(像簸箕一样)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独立出众)c.攒蹙累积(聚集收拢)

d.颓然就醉(时间短,一下子)16.请将“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7.选段共12句,可以分为三层,请用“||”在句子序号前划分层次。(2分)①

○11

○1218.作者最后说“故为之文以志”,你认为作者为文以志的缘由有哪些?(2分)【参考答案】14.(2分)悠悠乎

|

与颢气俱,而

|

莫得其涯15.(2分)

d16.(2分)从这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开始游览(山水),真正的游览从此开始。17.(2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或:①②||③①⑤⑥⑦⑧⑨⑩||○11○1218.(2分)①西山的特立

②特立的西山不为人知与自己才高而不被识用的境况相似

③西山让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意思相近即可得分,写对一点得1分,最高2分)【参考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2005湖南永州)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4.(1分)本文是柳宗元中的第一篇。25.(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自余为僇人僇:②穷回溪穷: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7.(2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参考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2004甘肃兰州)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莜,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枉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因坐法华西亭因使唐雎使于秦B.若垤若穴若为佣耕,何富贵邪?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22.本文写西山之特立,是为了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23.我们还学过欧阳修写的一篇写游写宴的散文,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2004湖南新乡)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6分)18.用“?誆”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两处停顿。(1分)

。19.将“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译成现代文。(2分)译文:

20.《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因能与民同乐而“醉”,文中作者因什么而“醉”?选文集中表现作者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是哪一句?(3分)【参考译文】(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2004江苏泰州)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望西山,始指异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它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句子:。6、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2分)答:。【参考答案】4.(1)感到惊奇(2)从前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小题1分5.是:这例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评分意见:本题2分,解释1分,举例正确1分。6.启发或感悟可从以下角度回答:(1)只有志存高远,胸襟开阔,才能有所作为。(2)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3)只有躬身实践,善于探索发现,才能正确认识事物。评分意见:本题2分。看法1分,从哪个角度答都可以;结合生活体验回答1分。【参考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2004山东济南)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10.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2分)()A.攀援而登,箕踞而遨B.则凡数州之土壤C.尺寸千里,攒蹙累积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1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木兰是女郎B.不知日之入/而不知人之乐C.悠悠乎与颢气俱/蹴尔而与之D.而莫得其涯/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12.柳宗元这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跟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样,都写到了游山赏景、颓然就醉、日暮迟归。但这两篇名作在写景记游时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也都一样呢?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译文【参考答案】1O.B11.D12.开放性试题。柳宗元因为多年被贬,郁郁不得志,山水游记多抒发悲愤孤凄的感情。欧阳修虽然也仕途坎坷,但胸怀豁达,记游文章大都表达旷达闲适的意趣。只要学生能领会柳宗元的孤愤凄清、欧阳修的旷达乐观,大意答对,即可给分。13.译文: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这才知道我过去还没有真正的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才开始。【参考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广西)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选文节选自《 》,作者是。(2分)5.解释下列各词。(2分)①僇人: ②惴栗: ③漫漫: ④极: 6.翻译下列各句。(2分)①日与其徒上高山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7.选文记述了什么?(2分)答: 8.联系全文,谈谈本文开头先写未得西山时的寻幽探胜的乐趣,意图是什么?(2分)答: 【参考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2003河北唐山)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扛,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B.而不知太守之乐

而不知其所穷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D.其高下之势

安陵君其许寡人6.对下列文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望西山,始指异之:看到了西山,才指点着认为它奇异。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云,萦回壕绕,山里山外,水天一色,向四周一望,浑然成为一个整体。C.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悠悠然与天地之气一道,而不知它的边际;巍峨无边啊与造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这以后才知道我以前并未真正地游览过。7.对选文的有关内容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隐含了作者不与世俗之徒为伍的气节。C.从“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句中的“游于是乎始”可以看出,该文不仅是柳宗元《永州八记》这组游记之开宗明义之作,而且它贯领全组文章,使其构成一个首尾呼应,脉络一贯的整体。D.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是本段文字的一大特色。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的心境。8.选文内容主要表现了(选一项):A、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傲世情怀。B.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叛逆情怀。C.作者贬谪流放的抑郁和苦闷情怀。D.作者放荡于山水,纵情于笔墨的失意情怀。【参考答案】5.D

6.B

7.D

8.A【参考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2003湖北孝感)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穷回溪复前行,欲穷其林B、日与其徒上高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C、醉则更相枕以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施施而行人不知而不愠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3分)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6.A7.①“幽”“怪”“无……不”为参考得分点幽深的溪泉,奇异的石头,无论多远都能到达(再远都到了)。②略②“则”“披”“倾”为参考得分点到了就分开野草坐下,将壶中的酒喝完,喝醉了。8.能写出哲理(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永不知足”“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得2分;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得1分。【参考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