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四句课件_第1页
横渠四句课件_第2页
横渠四句课件_第3页
横渠四句课件_第4页
横渠四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冯友兰横渠四句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有关张载走进横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安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等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职务,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除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与哲学史著作。作者简介学术著作,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等,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论著编为《三松党全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句话的具体解说。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阐述“横渠四句”的深刻内涵。第2自然段,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再重点解说其中第一句。第一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阐述人的历史责任。第3自然段,解说第二句。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阐述人应该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矛盾。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进一步阐述四个“为”与人的精神境界的关系。

结构分析为天地立心:“天”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简单地说,即是要我们端端正正地做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儒家将命与义合而为一,将外在必然与内在当然统一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一个人果能如此,他就可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能做到心安理得,都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安宁,这也可以看作是张载为万千生灵所确立的精神家园,所确立的灵魂的安顿处。可见,“为生民立命”其实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阐述人应该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矛盾的。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在犹太人的家庭,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子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往圣之绝学,也就是儒家先贤先圣一脉相传之道,主要表现为:以张扬仁义为根本,以正明心性为大要,以肯认伦常为旨归。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太平”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理想,张载素有济世之志,而他“为万世开太平”,则集中体现了他的救国济世之志。道理显而易见,能弘扬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能寻求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道路,唯有人类才能做到,或者说唯有哲学才能帮助人类做到。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为人类社会创造历史文化,为老百姓谋取幸福,为以往的圣人传承发扬他们已经中断了的学问传统,为后代万世开创太平天下。

冯友兰从人与动物的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人应有的作为,能做到“为”就达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内圣外王如何理解“内圣外王”的真正意义。

大公无私,天人合一。

只有圣人才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

因为圣人心怀天下、客观公正,因此圣人的各种感情乃是宇宙中客观的现象,并不特别与个人联结在一起,这样才最宜为王,这样也才能做到德治,以德服人。

“内圣外王”应是一个整体,“内圣”是“外王”的内在根源,而“外王”是“内圣”的必然延伸。横渠四句和“内圣外王”有怎样的联系?张载的“横渠四句”正是把“内圣外王”较好地贯通起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明了宇宙之本体,确定安身立命之道,实为“内圣”之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如何建功立业的问题,是“外王”之学。本文提到的“内圣外王”和我们要学的孔子的思想观点“为政以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了儒家政治的特色。

“横渠四句”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又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为天地立心”,可理解为人类要成为自然界的头脑,做好保护地球生态的工作,使万物的生命得到健康的发育。——做人是我们读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我们要做到“明理做人,问心无愧”。“为生民立命”,即反对战争,消除贫困和压迫,使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切实保证,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为百姓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为往圣继绝学”,指继承和发扬古圣贤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使他们的救世情怀、仁德品性、人文睿智能重放光彩,照耀人类前进的道路。“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化解各种文明危机,开展文明对话,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确立新的合理的国际秩序,共同建设一个繁荣、公正、和谐的新世界。这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努力的方向。小结:这著名的“横渠四句”,说的是读书人应该有的世界观,一要正心,心术要正;二要为百姓,民本思想;三要取得学术成就,继承先人智慧四要贡献社会,做有利千秋万代的事。即古人所谓“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此类同。希望每一个人争做一个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让我们再一起以“四个学会”共勉,一起实践学校对莘莘学子的宏愿。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

3.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典题例析][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

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典题例析][例2]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

A[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答案:B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答案:C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