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38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38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38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38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38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高考考试内容: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分析综合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②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分布】

按2003年《考试说明》的说法,“文言文阅读”考点如下:1.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歌诀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二、国年官地,保留不译。三、遇有省略,补充词语。四、字字落实,准确第一;明确代词,译出用法;单音词语,双音换替。五、调整词序,删去无义。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通假字⑴可与不:通“否”。⑵臣愿奉璧西入秦:通“捧”,用手托。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⑷如有司案图:通“按”,察看。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公子与侯生决(通“诀”)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词语古义今义例句亲戚父母兄弟,统指亲人旁系亲属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妻子妻子儿女爱人(女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国中原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若能以吴越之从与中国抗衡非常意外事故(名词)很、大(副词)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所以1、缘故(名词)2、表原因的虚词3、用来,靠它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余叩所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绝境与外界隔绝没有出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词语古义今义例句无论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往往处处常常旦日,卒中往往语用心思想意识的活动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鱼肉鱼和肉鱼的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卑鄙出身低微,地位鄙贱。品质恶劣先帝不以臣卑鄙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词语古义今义例句美人妃嫔美貌女子秦王大喜,传示美人及左右左右侍卫人员1、方位词

2、控制王顾左右而言他大风麻疯病大的风可以已大风结束整装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牺牲作祭礼的牲畜为正义而死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山东肴山以东、函谷关以西山东省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侯词语古义今义例句虽然虽、尽管;然,尽管如此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故事先例、旧事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南面面向南而坐,即称帝南边宜可以南面而刺秦可怜1、可爱2、值得同情值得怜悯中间中,当中;间,夹杂着当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于是在此承接连词吾祖死于是,词语古义今义例句指示指出,给人看。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品头或书面意见

璧有瑕,请指示王行为行,品行;为,做举动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以为把…当做认为以为神可以可以…凭能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从而从,跟随;而,而且。连词吾从而师之祖父祖辈和父辈。爷爷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词语古义今义例句具体具,具备;体,形体。明确,不抽象,细致亦雁荡具体面微者前进走上前;进献。向前行进,思想进步相如前进缶,…不必不一定用不着,不需要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智力智谋;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可谓智力孤危或者有的人,有些人。表选择关系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初一刚刚开始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词语古义今义例句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何苦而不平长者有德行的人年长的人以公子为长者婚姻姻亲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胜所以自附为婚姻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旦暮且下(攻下,打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辞:辞决而行(辞别)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今公子故过之(特意)朱亥故不复谢(有意)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公子引车入市(带领)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为公子先引(引路)就:乃谢客就车(上,登上)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使归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战》)存:公子亲数存之(问候)却秦存赵(保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名词用作动词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置人所罾渔腹中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顺流而东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魏置相,相田文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名词的意动用法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虚心而师百氏。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豕人立而啼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速去,不然,将杖杀汝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陆贾)迺病免家居童子隅坐而执烛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外连横而斗诸侯毕礼而归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动词用作名词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词用作名词将军身披坚执锐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形容词用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完璧归赵-完,使…完整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齐(剂)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且愚人尚羞之,况于将项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巧释文言实词含义八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积累,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出规律,巧释词义。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六、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1995年—2002年

高考虚词考题统计:

2 1 5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3年—2004年16套高考试题虚词统计(共62次):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5 0 1 8 5 4 2 3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6 1 1 8 4 2 1 1

者 之 遂 诚 以为 及

05 2 1 1 1

文言虚词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学习时以考试说明提供的18个虚词为重点。具体注意三个方面:1.联系语境

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

2.区分虚词

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3.特殊虚词

a.把握“诸、盍、焉、耳、尔、旃、叵”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

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

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文言句式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四类。

一、判断句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也”式。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4、“……,……”式。“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5、“……为……”式。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谓语+于……”式。用介词“于”引进行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谓语”式。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谓语”式。如:有罪受贰。(《左传·哀公六年》)

“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出。如需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如:“受制于人。”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被+动词”式。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三、宾语前置句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我们分别陈述:动词宾语提前之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3)世溷浊而莫余知兮(《涉江》)动词宾语提前之二: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动词宾语提前之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唯(惟)……是……”或“唯(惟)……之……”等格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如成语“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的宾语一般要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微斯人,吾谁与归?(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省略句、谓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等,请同学们自学。文言翻译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要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二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翻译的基本要求①要一一对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②要重视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③要揣摩语气。(对原文的语气进行重点理解)④要贯通文意。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查一遍,看看有无漏译,语句是否通顺。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翻译的具体方法适用范围示例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等专有名词(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2)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3)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1)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噫吁戏,危乎高哉!(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留增删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1)古之人不余欺也。(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1)然嬴欲就公子之名。(2)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固定结构等都要换成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说法(1)胡瞻尔庭有县獾兮。(2)初一交战,操军不利。(3)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调对换翻译的具体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具体解说(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

(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岁征民间”中“岁”应换成“年”。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中“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念蓄恶物终无所用”。

“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g项最恰当。(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强化训练〗200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2)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2001年高考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逃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二、试题剖析

[例1]阅读下文,完成3一4题。(1995上海卷)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把“非桀其孰为此”译为现代汉语。[答案]译为:“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例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996上海卷)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如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译为:“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关键要弄清“尤”在文中的意思,即与“怨天尤人”的“尤”的意思相同。[例]阅读下文,解答第25题。(2001上海卷)

射说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性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1),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马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2),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驱,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秋日:\"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元子闻之日: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1)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2)锻:拉弓。(3)走:自称谦词。

2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何谓得之于心?译文:②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译文:[答案]:①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②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例4]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

译文①译文②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解析]耍弄清的几个词: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干:求;以为:古今异义,此处的意义是\"以之为。;举:推荐。(例5)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译文①译文②[答案]译文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译文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程课,这里指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探,掏出。[例6]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千古江山,英堆无觅孙仲谋处。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⑤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答案]①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②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③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④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⑤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起遭受痛苦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苫的啊!(或\"一个人遭受痛苦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更加痛苦\")

[解析]设该题的目的在于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句式特点。如①句为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哪儿,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前置宾语,然后\"安在\"倒置句首;②句被动句,\"见欺于王\"中的\"见……于……\"表被动,。见:是助动词表被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王\";\"负\",对不起;③句的语序应调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④句中的\"孰与\"可解释为\"与……相比,谁更怎么样\",据句义,可解释成\"厉害\"。其他例子,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⑤句要求补出古代简练说法。三、适应训练

(一)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①。旦暮吏来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尔鸡豚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③------(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

译文①译文②译文③文言文翻译题(主观题型)实例讲练“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文言文的的一个高考考点。但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学生只要对文言词义、句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便可以结合选项较容易地得出答案,因此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仍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上。但“翻译”不止是“理解”,2002年《考试说明》增加了一道分值5’的主观型翻译题,强化了对“翻译”的考查。一、原文指代和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该明确的要明确

例1.把列语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下同)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例2.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能简单地译成“他”。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例3.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道)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分析:据文意,这句话中“屈”的对象应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译时要准确地补充省略成份,可译作: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二、翻译时要尽量译出作者的语气

例4.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读孟尝君传》)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人的领袖”要好。例5.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屐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分析:这句话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例6.(道)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分析:文中对道同的死,有一种深深的惋惜,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慨,翻译时可以略添几个虚词以表现这种情感:两个使者倒是同一天到达番禺的,只是后一个使者刚到,而道同却早已被处死了!(为什么用感叹号?)分析理解一、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这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关键是注意以下四点:

1.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从文章整体及具体语境两个方面弄懂实词、虚词的意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弄懂复句中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

3.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中心句,弄懂蕴含丰富语句的表层与深层含义。4.注意句子的比较分析,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意义上的差别。二、找准分析文章内容的角度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

a.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

b.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C.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2.划出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分析。逐步对段落或层次进行分析,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3.综合分析,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综合时注意充分利用文章题目、文中或文后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三、懂得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

这是较高层次的检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是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倾向的评析。文章的思想倾向主要通过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所写人物的态度,所论道理的判断及主旨寓意的评价来表现。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肯定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其消极因素。

通常,判断积极与消极因素,可从下列五个方面考虑:

1.作者对人民的态度。2.作者对统治者的态度。3.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4.作者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5.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思想上有无值得借鉴之处,艺术上可否值得学习。另外,对文章中的消极因素及作者不当的观点,也要看是否作出恰如其分的评析。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