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甘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甘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甘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甘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甘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PAGE甘罗(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实词“相、使、难、请”和“于、之、其”等虚词的用法。技巧与方法:熟读文本,把握“甘罗”的形象特征。情感与态度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预习学案【文本解读】本文选自

《樗里子甘茂列传》。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对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残忍之国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间而结数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史记评林》)所言当是。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尽管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逃往齐国。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甘罗】

《樗里子甘茂列传》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语言积累】

1.通假字

女焉能行之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2.古今异义

令秦有十一

以为上卿

3.一词多义

(1)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使张唐往相燕

燕、秦不相欺者

(2)欲与燕共伐赵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与强赵攻弱燕

(3)今之燕必经赵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4)臣请行之

臣请行之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5)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6)君其试臣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7)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8)以广河间之地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9)未有以强也

武安君南挫强楚

(10)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4.常见实词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何遽叱乎

孰与文信侯专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5.常见虚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女焉能行之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请因孺子行

6.词类活用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臣请行之

武安君难之

武安君南挫强楚

赵襄王郊迎甘罗

欲攻赵而广河间

请归燕太子

7.特殊句式

甘罗者,甘茂孙也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应侯之用于秦也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8.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案【自主探究】检查预习【合作解疑】

1.

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课本剧:甘罗说张唐相燕;分角色朗读:甘罗出使赵国)2.

如何理解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3.

如何评价甘罗的作为?(提示:智谋与品行)

【精讲点拨】【巩固训练】请以“我眼中的甘罗”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拓展学案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赏赐

B.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

C.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

D.

武安君南挫强楚

挫败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B.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C.

以为上卿

D.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燕、秦不相欺者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B.

请因孺子行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C.

以广河间之地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

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权,然后知轻重

4.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臣请行之

B.

请归燕太子

C.

欲攻赵而广河间

D.

赵襄王郊迎甘罗

5.

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唐者与(得唐者)百里之地。

B.

(应侯)孰与文信侯专

C.

(秦王)乃封甘罗

D.

(武安君)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有以强也

勉强

B.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请求

C.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

D.

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匆忙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与燕共伐赵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

臣请行之

牛何之

C.

君其试臣

安在其不辱也

D.

女焉能行之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8.

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②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③令装治行

④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⑤秦归燕太子

⑥(赵)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③④⑥

9.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始皇派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帮助燕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因为惧怕经过赵国,不肯前往。

B.

吕不韦因张唐之事不太愉快,当甘罗请求去做说服工作时,吕不韦表现出了不信任。甘罗反驳说服了丞相吕不韦,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

C.

甘罗面对张唐,先进行了两组对比,向张唐陈以利害,让张唐意识到不出使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于是张唐答应了此事,收拾行装准备出行。

D.

张唐行期已经确定,甘罗又请求出使赵国,他先向赵襄王讲明秦燕联合的目的在于得到赵国的河间地。赵王考虑到献出五城能打破秦燕联盟,就听从了甘罗的计策。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甘罗之死甘罗幼时聪慧过人,12岁那年,祖父甘茂因力阻秦王兴土木而招致秦王极为不满,秦王就令其上贡“公鸡蛋”来刁难他。翌日一早,甘罗则随满朝文武官员进了金殿。秦王一见就问:“小孩子来做什么,你爷爷呢?”甘罗镇定地说;“爷爷在家生孩子。”秦王拍案斥道:“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甘罗也不甘示弱地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秦王一听恍然大悟,称赞道:“小小顽童却有宰相之才!”于是甘罗就磕头谢恩。秦王的金口玉言使“甘罗12做宰相”的美名传遍了天下。当时,战国七雄争霸正酣,甘罗便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以拆散燕赵联盟。赵王一看甘罗为一顽童,惊讶地问:“秦国年长者诸多,何以派你出使呢?”甘罗回答:“秦王用人,因才委任,年长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最年幼,故而来使。”他唇枪舌剑、力挫群儒,终于博得了赵王的欢欣,送他百金、对壁和5座城池。秦王得知甚悦,封其为“上卿”。甘罗被封为“上卿”后,经常陪同秦王决策国家大事。有时,秦王与王后一起对弈也让甘罗作陪。一次,甘罗在帮皇后拾掉在地下的棋子时故意捏了一下王后的脚,以示对她一惯骄横的不满。王后对此大叫,要秦王斩了甘罗。但秦王爱才如命,就对王后解释说:“甘罗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才碰着而已,算了。”可甘罗一听却急忙一字一板地纠正说:“我不是不小心,是故意捏她的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女人脚光看不能摸”,何况甘罗不是摸而是捏,且那女人又是王后。秦王无奈,不得不依律而斩,12岁的甘罗旋离人寰,古今的人们都说这是神仙该。唯有道之人能持胜——甘罗之死以前只知甘罗十二岁拜相,是一个有志不在年高的少年得志典型,但不知他十二岁拜相却十五岁就早陨,在政坛上只是昙花一现、彗星划空而过,日读曹昇《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才知道为何本是懵懂少年拜相却未及行冠礼就英年早逝了。先说甘罗为何能十二岁拜相。甘罗之祖父甘茂乃战国时秦国相国,可谓出身于名门,但甘罗却没有受到祖父的多少庇荫,因为祖父本人在受别人排挤后已只身亡秦到了魏国,至多只能说他得到了祖父的遗传基因而已,但他的成名沾了其养父吕不韦的光倒是有点。甘罗成名最主要的是凭他的一计,他的死恰恰也因一计,可以说甘罗的成名于一计也死于一计。成名之计是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净赚河间五城和上谷十一城,故被秦王拜为上卿,此计主要内容是一胁张唐、二讹赵国、三欺燕国。再说为何把自己送上死路,送死之计是送嫪毐给当时秦的太后赵姬,此计看来天衣无缝,除了吕不韦、赵姬和他本人外无能知晓,但他却偏偏不知道这种事一旦败露,无论策划者还是实施者都会被或车裂或镬烹并诛灭九族的,也就是说要做到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作为主谋者吕不韦当然不想让除他之外的任何人知道,甘罗被杀也就自然而然的了。

再来分析这两计,成名之计对于秦国来说甘罗确实是了不起的功臣,但对于其余三方来说甘罗就显得奸诈阴险之极了,世云“人之初,性本善”,而甘罗小小年纪就如此心狠手辣,使人心寒,也令天地所不容。如果说此计至险的话,促使甘罗走向死亡的那一计则至阴,因为前计成功后还能大白于天下,天下人特别是受害的三者虽然心存恨心,但世人还能为他那种小小年纪就有如此之谋之勇折服,而后计则是个永远见不得阳光的的绝密之计。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密的事,人们常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更何况这是一个自始终就有第三甚至第四者知计谋,计成时就是甘罗当死时,他的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也可以说是自掘坟墓。

秦相李斯在教儿子李由的那段以甘罗为例的话语可以为鉴:甘罗工于谋人,拙于谋己,才高有限。甘罗暴得高位,旋即身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人能持胜。我们教子育女当以此为鉴。补充材料:明代,颍上县建“二贤祠”,纪念甘茂、甘罗祖孙。后二贤祠扩建为“四贤祠”,增祀管仲、鲍叔牙。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传记文属于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如何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的精神,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对老师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节课我安排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甘罗说张唐相燕”,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表现“甘罗出使赵国”,让学生通过表演亲身体会甘罗个性化的语言,更好地把握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老师步步深入的引导,教学环节完整有序,课堂气氛较为和谐,学生积极性较高。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和写作片段的训练,学生们认识到:人,注定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注定要依自己的现实过生活。遇到困难是不能逃避的,机智地克服与解决困难是责无旁贷的,要把它视为自己的使命。教材分析:

《甘罗》是高中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中的一篇传记文,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少年英雄,身为国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胸有成竹,敢于担当,他不但以寥寥数语说服了张唐,而且自告奋勇,出使赵国,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广河间”的目的。传记文作为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规选材具有特定的训练意义和阅读价值,从积累上来看本文出现了很多典型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其、之的用法”等;从传记文阅读范式的角度来看,通过对传主的主要事迹的把握,通过对其个性化语言的分析,来探究传主的形象,特别是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是这一类文章阅读的常规思路。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生成基础)——合作解疑(解决难点)——巩固训练(目标达成)

教师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起组织课堂和引导深入的作用。

《甘罗》评测练习一、当堂巩固训练:请以“我眼中的甘罗”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二、课后拓展训练: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赏赐

B.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

C.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

D.

武安君南挫强楚

挫败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B.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C.

以为上卿

D.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燕、秦不相欺者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B.

请因孺子行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C.

以广河间之地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

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权,然后知轻重

4.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臣请行之

B.

请归燕太子

C.

欲攻赵而广河间

D.

赵襄王郊迎甘罗

5.

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唐者与(得唐者)百里之地。

B.

(应侯)孰与文信侯专

C.

(秦王)乃封甘罗

D.

(武安君)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有以强也

勉强

B.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请求

C.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

D.

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匆忙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与燕共伐赵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

臣请行之

牛何之

C.

君其试臣

安在其不辱也

D.

女焉能行之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8.

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②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③令装治行

④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⑤秦归燕太子

⑥(赵)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③④⑥

9.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始皇派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帮助燕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因为惧怕经过赵国,不肯前往。

B.

吕不韦因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