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1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2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3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4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殊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舞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看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分辨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

而是描述性的定

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阅历,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育学生多角度观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查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查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主动鼓舞,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添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支配】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学问结构】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看上图,你能发觉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状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

〕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

温柔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知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知大家好吗?

学生商量合作,沟通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精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0℃

-3℃

3℃〔+3℃〕

通过温度的概念,初步学习负数,理解气温高低与温度的关系,是负数学习的第一步。

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情景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

组织学生商量回忆上一课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负数学问。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到底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日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

〔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1、初步感知负数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xx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xx年1月21日20时—20xx年1月22日20时〕。

教师:请认真观看,说说你有什么发觉?

预设: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预设: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③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3〕0℃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①0℃表示天气很冷;②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③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状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2、认识正负数

〔1〕出示教材第3页例2。

教师:讨论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觉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预设:①表示存入20xx元;②和-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

3、-500、-、-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4〕基本练习〔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思索,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回来生活,拓展应用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看!1、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外表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1〕认真读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明白的?〔介绍:海平面就是海的平均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独立完成,集体反馈。〔3〕你知道你所在城市的海拔高度吗?说说它的具体含义。3、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1〕认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请表示出悉尼、伦敦的时间。北京时间用什么表示?

〔3〕以北京时间为标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时间记为-2时,你知道它此时的时间吗?〔4〕你还知道此时其他时区的时间吗?试着表示出来。4、出示练习题。

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小明购置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觉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120±5〞表示什么意思?

〔3〕假如120克记作0克,117克可以记作多少克?

〔四〕了解历史,课堂总结

1、出示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内容。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进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看了介绍,你对负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2〕你有什么感受?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学问等待我们去探究,只要同学们做擅长观看的有心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经受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好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目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填一填。

①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②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③升降机上升米,记作+米;-4米表示〔〕。〔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像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创新情境,探究新知1、认识直线上的负数

〔1〕出示教材第5页例3。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预备怎么画?

预设:①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②0表示起点,向东走2米,表示为+2米,向西走2米,表示为-2米。

〔3〕独立画图,沟通反馈。①你是怎么画的?

〔4〕同桌合作游戏:你走我说。

举例:假如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当如何运动?

〔5〕引导观看: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觉了什么规律?预设:①0右边的数是正数;②0左边的数是负数;③从左往右的数渐渐增大;④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三〕稳固深化,拓展应用1、基本练习

〔1〕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集体沟通。

说说怎样在直线上表示这些数?

②从起点到-如何运动?哪个点与它到0的距离相等?它们之间相距几个单位长度?

〔2〕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①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②假如一个人从“-2〞位置出发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假如从“-2〞出发先向西走1米,再向东走4米,将会到达什么位置?③同桌合作游戏:你说我走。

游戏规则:一个人说明起点的位置和如何运动,另一个人用笔尖表示人在数轴上运动,标出最终到达的位置,并用一个数表示这个位置。〔3〕出示题目:

体育达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果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假如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果。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缺乏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好。

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②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②比较大家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单位长度不一样。〕

③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什么数?④演示画法,教师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这就是我们今日这节课讨论的内容〔板书课题:直线上的负数〕。

2、感知直线上数的改变〔1〕在直线上表示负数

①请学生独立在直线上表示出和-。②集体沟通:说说你是如何表示的?

预设:①-m表示向西走m;②-在-1和-2之间。〔2〕假如你想从起点分别到和-处,应当如何运动?〔3〕观看和-的位置,你发觉了什么?

预设:①在0的右面个单位长度,-在0的左面个单位长度,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②它们到0的距离相等,都是个单位长度;③它们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4〕出示题目:

某次数学测试,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将六名同学的成果记为+

4、+

10、-

5、0、+

7、-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果是多少?

①你知道这六名同学的实际成果分别是多少吗?

②独立计算,集体反馈。

预设: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8和6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抽屉原理〔鸽巢问题〕,会运用抽屉原理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中,经受将具体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育学生模型思维。

3、通过对抽屉原理的敏捷运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受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预备:扑克牌,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

学具预备:纸杯,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

生:玩过。

师:我也喜爱玩扑克牌,而且我发觉了从一副扑克牌里〔去掉大小王〕任意抽取5张,至少有两张是同一种花色。你信任吗?〔课件出示有下划线的这句话〕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指名抽牌〕

师: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好玩的数学原理叫做抽屉原理,也叫鸽巢问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原理〔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到达以下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把握求至少数的方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找出物体数和抽屉数,并运用求至少数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题目,齐读〔课件: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铅笔。为什么?〕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肯定有。

师: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生:最少。

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理解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不管怎么放,肯定有一个笔筒里放进了2支或2支以上的铅笔〕

师:果真如此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先来看一下合作要求,齐读。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每人说一种或两种放法,边摆边说。做到放法不重复,不遗漏。

2、用你喜爱的方式记录下全部的放法。

3、小组内说一说:一共有几种放法?是不是真有题目说的结论产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巡察指导,拍照,展示。让展示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小组一共总结了几种放法,每种放法分别是怎么放的?题目的结论正确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适时表扬〕。

生:一共有四种放法,第一种放法是在第一个笔筒里放4支,其它两个笔筒是空的;第二种放法是在第一个笔筒里放3支,第二个笔筒里放1支,第三个笔筒是空的;第三种放法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笔筒里分别放2支,第三个笔筒是空的;第四种放法是在第一个笔筒里放2支,其余两个笔筒分别放1支。观看四种放法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放法,总有一个笔筒里最少放进了2支铅笔。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列举出全部放法后得出结论,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举法。假如要把40支铅笔放进21个笔筒,让你用列举法找出至少数你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

生:太麻烦了。

师:那么同学们能找出一种只摆一次就求出至少数的方法吗?〔生思索,指名回答,同时播放动态的演示过程〕

生:假设每个笔筒里先放进1支铅笔,还剩下1支铅笔,剩下的1支铅笔不管放进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了2支铅笔〕

师:表扬他。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先在每个笔筒里放进相同数量的铅笔,其实是怎么分?

生:平均分。〔师同时板书:平均分〕

师:平均分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生回答,师板书:4÷3=1……11+1=2〕〔板书好以后课件演示动态过程〕

师:假如要把5支铅笔放入4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几支铅笔呢?〔同时课件出示题目〕〔设计这个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设法,查找求至少数的方法〕用假设法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5÷4=1……11+1=2〕〔板书好以后课件演示动态过程〕

师:观看这两个题,你认为怎样求至少数?

生1:商加余数。

生2:商加1。

〔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查找正确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同意哪种观点?〔课堂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课堂气氛活跃〕

师:带着疑问,请同学们再来探究一个题〔课件:13只鸽子飞进5个鸟笼,至少有几只鸽子飞进了同一个鸟笼?〕〔设计这个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要保证至少,余数也要平均分〕

生独立思索,师巡察指导,指名列式,板书13÷5=2……32+1=3

追问为什么要用2+1,让学生理解要保证至少,余下的鸽子就不能全部飞进一个鸟笼里,只能一个鸟笼飞进1只〕〔适时表扬〕

师:如今你认为求至少数应当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

生:商加1。

师:假如我们把铅笔和鸽子看作被分的物体,把笔筒和鸟笼看作装物体的抽屉,那么请同学们观看上面的几个算式,总结一下已知物体数和抽屉数,求至少数的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并板书〕

师:齐读一遍。

师: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了。

三、达标反馈

1、填空。

〔1〕19名小朋友乘坐4条船游玩,至少有〔〕个小朋友坐在同一条船上。

〔2〕王老师把37人分成5个组,总有一个组至少有〔〕人。

2、解决问题。

随便找28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几人属相相同?

3、说一说。

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里任意抽取5张,至少有两张是同一种花色。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拓展延长

有2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从苹果,梨和香蕉三种水果中任选两种,至少有几个小朋友选到的水果相同?

五、布置作业

课本71页练习十三的1,2,3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折扣的含义及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这是承接六年级上册求简洁的百分率编排的。教材支配了两个例题,先从学生熟识的商城打折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对打折含义的解释,再具体说明“几折〞所表示的意义。例1情境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已知原价和折数,求如今售价,这是让学生明白折扣的含义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第〔2〕题再次变换条件,已知原价和折扣后,求廉价的钱数,以让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还通过做一做的习题,是学生理解折扣含义的基础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二的练习题除了稳固用折扣解决实际问题,还通过创设各类解题情境,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商业折扣与数学上的百分数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在把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育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索、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合理、敏捷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引导沟通,合作探究

[教学预备]

白板课件收录机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购物吗?你有什么购物的体验吗?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购物的学问吧。

师板书:折扣

二、明确学习目标

白班出示学习目标,让生读中理解,明确学习任务。

三、创设情景

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拍摄的几组图片,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片?

生:商场。

师生:搞什么活动?

生:打折销售商品。

〔从学生的身边例子唤起对“折扣〞的回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新知

1、明确概念,理解折扣〞的含义。

白板出示概念〔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引导学生识记。

2、初步计算,熟识百分数与折扣之间的正确转化。

〔这一设计,目的让学生娴熟把握折扣的百分数表示方法,为后的应用做铺垫。〕

3、情境体验

通过观看购物的情境图,体会“八五折〞表示的实际含义。

〔这一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几折〞的数学表示,为将学习求折扣的应用题做铺垫。〕

4、初步应用

假如原价是100元的毛衣,打七折,猜一猜如今的价钱会是多少元?

5、解决例题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如今商店打八五折出售。如今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6、活动:我是小小销售员

〔通过模拟商场购物的真实情景,让每一位学生参加现场购物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打折扣促销的具体场景。〕

7、解决例题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如今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廉价了多少钱?

〔将例题〔2〕放到此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娴熟了解决简洁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后,探究较冗杂的问题,有利于分散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五、稳固练习

活动1:看你有多棒

妈妈给小强买了一套运动服,原价120元,如今打七五折出售,比原来廉价多少元?

〔让学生说思路,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此类题目的解决方法。〕

活动2:考考你

一辆自行车,七折出售后是700元,它的原价是多少元?

〔学生熟识了已知原价和折扣求现价的方法后,进行变式练习,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活动3:轻松过关

说说下面每种商品打几折出售?

〔1〕一辆汽车按原价的90%出售。

〔2〕一座楼房按原价的96%出售。

〔3〕一只旧手表按新手表价格的80%出售。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稳固所学学问。〕

活动4:我是小法官

推断对错:

〔1〕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的价格作为单位“1〞,即标准量。〔〕

〔2〕一件上衣如今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廉价了10%。〔〕

〔通过区分练习,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拓展延长

活动5:考考你的智力〔课件出示题目〕

〔在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后,适当设置有难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课堂教学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七、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后作业

双休日到附近的商场调查一下促销活动中的不良现象,写一篇简洁的调查报告。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洁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实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单元还特殊支配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学问面。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

2.联系已有的学问和阅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活动,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学问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胜利的体验,增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相关计算。运用折扣、税率、利率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仔细钻研和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资源,是用好新教材的基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试验的紧迫感。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注重培育学生敏捷的计算能力,进展学生的数感。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展。

5.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沟通,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报、沟通,总结税款、利息的求法,培育学生的.信息沟通和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6.加强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训练。学生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7.练习的支配,要由浅入深,表达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表达有所指导。

8.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育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教材8页例1。第二课时教材9页例2。第三课时教材10页例3。第四课时教材11页例4。第五课时教材12页例5。

第六课时教材16页例活动1、活动2。

课时安排:

课序123456课题折扣成数税率利率学会购物生活与百分数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总课时6

课题折扣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问与技能:明确折扣的含义,能娴熟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增添学生独立思索、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自觉检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核心问题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应用“折扣〞这个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讲授法,商量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并把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外表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把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xxx、xxx和xxx。

2、底面是xxxx形,它的面积=xxx。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xxx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xxx,宽等于圆柱的xxx。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xxx,所以圆柱的侧面积=xxxx。

〔3〕侧面积的练习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需知道圆柱的xxx和xxx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留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外表积

〔1〕圆柱的外表是由xxx和xxx组成。

〔2〕圆柱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外表积=xxx

〔3〕圆柱的外表积练习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存整十平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xxx。需要留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xx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帽子的侧面积=xxx

②帽顶的面积=xxx

③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xxx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外表积,要依据实际状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纳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稳固练习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外表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把握了什么学问?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外表积

五、教学结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

1面的旋转

1、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受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观看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参加中积累活动阅历,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进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并充分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完全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分辨。本节课则是将学生的视角由平面的立体图形引向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不仅是对面和体关系的学习,也是进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将重心前移,把“面动成体〞这一环节作为重点,给学生的思维以更宽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由“整体分辨〞到“局部特征刻画〞的转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播放音乐喷泉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音乐喷泉,发觉水珠的运动形成线。

活动2【活动】二、自主猜测,合作探究。

(一)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体会点动成线

课件演示:

水珠的运动形成线

2、体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师引导学生拿一支笔和长方形纸进行线动面动的操作,领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预设:线动:平移——长方形;旋转——圆形;斜移——平行四边形;波浪面。

面动:平移——长方体;旋转——圆柱体

3、结合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课件出示“流星、雨刷、转门〞图,引导学生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小结:刚刚我们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知道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板书点线面体)那么面假如旋转又能形成什么样的体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面的旋转。(板书课题:面的旋转)

(二)探究“面的旋转〞

1、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选取平面图形和小棒制作小旗,然后快速转动小旗。

2、组内沟通:小旗以哪条边为轴,快速转动后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活动。

(教师巡察:关注并辅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状况)

2、学生汇报。

(1)圆柱的形成

a、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短边为轴、对称轴为轴快速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体。

b、三个学生一起转动,观看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以不同的边为轴进行旋转,都得到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样子不相同。

c、引导学生发觉以长方形一条边为轴进行旋转,其他几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出示转动器转动小旗。

学生汇报。

(预设:两条短边旋转变成圆形,另一长边旋转形成一个弯曲的面。)

d、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圆柱形成过程。

认识曲面。(板书:曲面)

(2)圆锥的形成

a、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以另一条直角边、以斜边为轴,快速旋转形成圆锥体。

(出示两个倒扣的圆锥实物)

b、引导发觉以一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另外的两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想象回答

c、几何画板看圆锥形成过程。(课件出示)

3、练一练

(1)学生先想像每个图形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结合立体图形想象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2)整体出示立体图形,学生推断。

(课件抽象出圆柱圆锥)

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动手转一转、动脑想一想,探究出一个平面图形绕着轴进行旋转,就能得到一个立体图形。接下来我们要探究这些立体图形当中——圆柱和圆锥的面的.特点。(板书:圆柱圆锥)

(三)探究圆柱和圆锥面的特点。

1、举生活中的例子。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样子都是圆柱和圆锥,你知道哪些物体的样子是圆柱圆锥?(生举例)

2、探究面的特点。

学生互动沟通。

3、学生汇报。

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电子白板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等)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圆锥的特征: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4、圆柱圆锥面的区分。

圆柱和圆锥的面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区分呢?

学生汇报沟通。

师小结:刚刚我们结合生活中的物体,探究出圆柱圆锥面的特点。

活动3【活动】三、课堂总结,微视频深化理解。

1、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说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说体会。

2、微课: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面的旋转。

3、结束语。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依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学问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添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许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依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假如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沟通。

30×5%=30×0.05=1.5〔万元〕

4、课堂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张老师二月份工资收入是6500元,按税法规定,扣除5000元免征额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月张老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3〕黄老师上个月工资收入是8200元,按税法规定,扣除5000元免征额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月黄老师税后收入是多少元?

〔4〕李工程师得到一笔劳务8000元的酬劳,按规定,扣除1000元免征额后,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5、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7、8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外表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外表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很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受“圆柱侧面积〞的探究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试验操作清楚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究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把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概念。

2、探究求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把握圆柱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外表积。

4、培育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学问的学习品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预备】

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预备】

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日我们来继续讨论圆柱,出示圆柱,观看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如今我们假如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圆柱的外表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看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外表积。

总结:圆柱全部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外表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外表积。圆柱外表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外表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简单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测。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假如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外表积

〔1〕总结外表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外表积?

圆柱的外表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外表积:314×2+1884=2512〔cm2〕

三、稳固练习

1、如今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外表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有关圆柱外表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以下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假如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假如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外表积会有什么改变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示大家留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示,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外表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外表积=S侧=C×h=2πrhS表=2πrh+2πr2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纳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学问。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学问。

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觉,得到的学问是“活〞的,这样的学问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进展会起到主动的推动作用。全部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知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觉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学问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添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讨论的方法,培育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看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讨论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进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学问,把学生当成学问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仿照,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进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受了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分析整理、合作沟通等过程,发觉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受了学问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把握了数学基本学问,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进展。

本节课采纳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缺乏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商量、实践和思索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的应用、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推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敏捷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学问解决比较简洁的实际问题;能依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依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肯定的比例将简洁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外表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精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推断或简洁的预报;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受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进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形成比较合理的、敏捷的计算能力,进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支配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

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学问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支配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学问的探究与学习,把握有关圆柱外表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进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支配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洁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推断或预报,但如不仔细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精确的信息导致错误推断或预报,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仔细、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学问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另一方面支配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经受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支配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学问得以梳理,由数学的学问点串成学问线,由学问线构成学问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看法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留意力不集中;不能准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学问把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看法的同时,应加强培育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商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商量中人人参加,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准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纳“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主动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置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处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学问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把握好这些基础学问。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进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独特化学习需求,从而到达把握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留意采纳开放式教学,培育学生依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学问面,沟通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支配,要由浅入深,表达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表达有所指导。增添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育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进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胜利与失败,英勇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学问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见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商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商量中人人参加,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

【1】第三课时税率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税率的肉容

教学目标

1、经受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学问,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育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日我们就来讨论有关纳税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

1、纳税是依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根据肯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进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因此,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种类?

〔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2、税款我多少与哪些条件有关?

〔不同种类的税,征收的标准肯定不一样,也就是不同税种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与税率有关;税款的多少除了与税率有关,还应当跟收入的多少有关。〕

3、说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商量:应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应纳税额=收入×税率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教材第10页例3

5、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察了解状况,指导个别学生。

列式为:30×5%=1.5〔万元〕

学生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给大家。

三、课堂稳固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四、总结今日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些学问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税率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应纳税额=收入×税率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第四课时利率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利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受小组合作调查,沟通储蓄学问,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于储蓄的常识和阅历。

教学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亲每月领到的工资,或卖牛卖猪得到较多的一笔钱时,爸妈应当把这一笔钱放在哪里呢?

学生沟通,教师引入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

2、人们经常把临时不用的一存入银行或信誉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日我们就重点讨论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

1、提问:同学们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沟通〕

2、说明:a、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状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b、我们把一年或一个月或一天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

3、谁还知道有关储蓄的更多学问,和同学们沟通一下?

(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活期的利率最低,但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4、利息怎么计算呢?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说明:依据国家经济的进展改变,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引导学生观看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表。

5、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观看利率表后,提问:同学们能运用所把握的利率的相关学问帮助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察了解状况,指导个别学生。

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准时给予确定和鼓舞。

三、课堂稳固

四、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四、总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学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李老师买了4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钱?

2、为了给小东预备两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一些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2】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色。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主动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欢乐的事情。基于以上理论,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有关储蓄学问的商量中,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储蓄好处的同时,产生主动的学习兴趣。

2.从已有阅历出发,完善学问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为基础。教学中,敬重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及已有阅历,引导学生商量、沟通,逐步理解相关学问的含义,不断完善学问结构。

3.把握并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鼓舞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结合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把握利率问题的解法,再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学生预备收集有关利率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肯定很喜爱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学生说压岁钱自己花了一小部分,其余的都是妈妈在保管或者存入银行了。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储蓄的方法很好,不过,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学问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1页,让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学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地引入今日的新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储蓄学问的热情。

⊙学习探究

1.自学谈收获。

(1)认真读一读教材11页关于储蓄这部分的内容。

(2)说一说,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回答:把临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与储蓄的人可以使钱更加安全,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3)关于储蓄方面的学问,你还了解多少?

(全班沟通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

明确:

①什么是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②什么是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③什么是利率?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④怎样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常见的储蓄方式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2.用储蓄的学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9~20页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操作、商量等教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在图形的变换中,培育迁移能力,规律思维能力,并进一步进展其空间观念。

3、探究和解决问题,体验转化及极限的思想方法。

4、学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把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指导:猜测→商量→操作→概括→尝试→辨析→总结

教学用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学习用具:预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所用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疑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茶叶罐是什么样子的?如何求它的体积?你有方法吗?……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如今该怎样来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好吗?

2、表扬鼓舞,实践迁移

〔1〕有同学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真是既聪慧又能干!

让学生相互商量,思索应如何转化,然后组织全班汇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很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

〔2〕操作:学生操作学具,切割拼合。

〔3〕感知:将圆柱体模具〔已切好〕当场演示。

①让一位学生把切割好的一半拿上又叉开;

②另一位学生将切割好的另一半拼合上去;

③观看得到一个什么形体?同时你发觉了什么?逐步引导学生观看、对比、分析。

〔4〕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5〕商量: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有什么联系?

〔6〕汇报:你发觉了什么?【圆柱→近似长方体:①体积相等;②底面积相等;③高相等;④外表积不相等。】

〔7〕概括总结

①让学生试着总结公式;

②老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用课件出示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