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版河南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名校版河南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名校版河南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名校版河南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名校版河南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版河南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材料一:

用描写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想象的虚拟世界,其意在表现与抒发个人的性情,以求表达其“善”,表现其“美”。因而,文学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蕴往往有很大差距,需要读者利用自己已有的先在经验,在作者创造的艺术空间里去想象和生发,以突出理解和体验的个性色彩。

接受理论研究指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文本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那么,文本意义的未定性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方面,因为文本自身存在着创作中的空白;另一方面因为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作者不能当面回答读者的询问和质疑,交流不能构成反馈,读者无法检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是否恰当正确。这种不对称的交流就决定了文本结构的开放性特征,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未定性。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在文学意义的生成中,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艺术抵达意味世界的重要范畴,深刻地反映了文学从创作到接受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多层次多维面的蕴涵。一方面它是艺术形式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是一种含蓄的笔法,隐喻的技巧,是无法之法的暗示,是无表达的表达;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审美感觉历史生成的中介机制和重大成果,具有心理学的充分依据,在审美知觉的活动中展示了立体的召唤与调节功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意识到,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需要从两个切口入手:一是文本的创作空白,一是读者生成意义的中介——对话策略。

什么是创作空白?在创作中,作家和艺术家按照事物运动及思维的规律,经过周密的构思,经常给读者和观赏者留下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因此,空白就是一切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有意无意地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也是留给欣赏者通过“有形”部分而进入想象的艺术空间。因而,发现创作空白,就成为读者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文本的意义空白是连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是作者的创作意识向读者的接受意识转换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意义的空白召唤着读者的期待,诱发了读者的想象。文本所描写的实体形象又会触发读者已有的经验世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联想的内容又使想象得到进一步加工,逐渐填补了空白,生成了新的意义。因此,了解空白如何触发联想等动态机制,将有助于我们与文本进行畅通的对话。

(摘编自韩雪屏《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

材料二:

当代阅读学非常强调读者的主体性,流行的阅读方法强调对话。但是,效果仍然不彰,原因是此等对话只限于读者与现成的、固定的文本对话。拘于读者身份,只能顺着文本的程序驯服地追随,阅读必然陷于被动,而被动则自卑,对文本仰视(甚至“跪着”阅读)。救助之道乃是改仰视为平视,站起来和作者对话,必要时甚至俯视,不但要看到作品这么写了,而且看到作品为什么避免那么写,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个原则,是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提出来的: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奥列塞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经典文本的修改实例,在中国古典诗话词话以及小说和戏曲评点中比比皆是。“推敲”已经进入口语,“春风又‘过’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脍炙人口。范仲淹写《严先生祠堂记》,最后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李泰伯读之者三,建议把“先生之德”改为“先生之风”。钱穆先生认为:“范仲淹以‘德’指其人之操守与人格,但此只属于私人。”“风”则是可感的,还能引起“风貌”“风神”的联想。一字之易,比出了不应该那样写,读者就有可能和作者一起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的境界。

朱光潜先生说:“读诗就是再作诗。”和作者一起想象写作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才有可能洞察文本意蕴生成的奥秘。作者的意图是隐秘的,一般只把应该这样写显示出来,读者自发的欣赏,往往囿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洞察了不应该那样写的提炼过程,才可能知其所以然,共享作者的匠心,向作者的水准攀登。

(摘编自孙绍振《以作者身份与文本对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与表层意无法一致,读者在理解时需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B.与文本的不对称交流,使得读者不能与作者对话,其理解的文本意义难以趋向确定。

C.作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创设意义空白,符合创作规律,也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D.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充分发挥个体能动作用,自由地对意义空白处进行加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的意义在于阅读,读者不参与,文本意义就无从产生,读者是文本的对话主体。

B.读者不能与文本有效对话,是因为读者受限于阅读视角,对作者及其作品驯服地追随。

C.若不对照《严先生祠堂记》原稿,读者可能领会不到李泰伯一字之易带来的意蕴变化。

D.在朱光潜看来,会读书的人能从作者创作的角度出发,去洞察文本意蕴生成的奥秘。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读者主体性”论述的是(3分)()

A.读《天净沙·秋思》,通过几组名词性词组,还原诗歌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B.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描述其画面,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C.小说家毛姆认为,“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D.关注到《复活》定稿中丰富了玛斯洛娃出庭受审前的外貌描写,在比较中体会修改意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上参演,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圈”。

“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强代入感。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

(摘编自《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

材料二:

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常见的舞蹈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据报道,《唐宫夜宴》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不少网友表示,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同时也对“美”有了更多元、更具文化内涵的新理解。

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然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总而言之,节目在内涵上充盈着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而在审美认同、价值取向方面,又体现出现代性,无怪乎能引发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与积极传播。

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摘编自《传统文化“火出圈”还需更多现代创意》)

材料三:

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段短短两分钟的影片,通过3D技术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变得真实可感,平面的山水画卷瞬间有了纵深感,不知不觉间,观者已神游在古老的画中世界。吴萌指出,这样的技术实现起来不难,但将其移植到其他画作上并不容易。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复制”。

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揣摩。在业内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艺术评论家陈履生特别提出,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需要注重其与文物气质的相契合,以确保跨界的品格。

对此,不妨将目光投向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这一业内公认的范本。这是一档充分调动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是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深度挖掘与个性策划。例如在聚焦苏州博物馆的一期中,节目组用颇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评弹作串联,背后的隐线则是尽显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苏作”,令不少观众感叹由三件国宝而读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达拉宫的一期中,与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样令人泪目的,是一位为西藏教育倾注毕生心血的“当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见,最终让这档节目口碑与热度持续在线的,是国宝的精神内核,技术不过是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插上翱翔的翅膀。

(摘编自《如何借好新兴科技这股力,让更多文物活泼出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在登上2021年河南春晚舞台之前,曾荣获国家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后经不断打磨修改,赢得观众的喜爱。

B.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认为,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应该思考对历史文化的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加工提炼,从而使其流传。

C.《唐宫夜宴》还原的唐代少女的“丰腴美”,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但不太符合现代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

D.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被业界认为范本,且三级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原因是主创者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使用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从而呈现出穿越千年时空、更加立体恢宏的舞台效果。

B.《唐宫夜宴》的成功表明,只要创造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就能使年轻人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C.将3D技术和中国画进行结合,技术实现上难度不是很大,但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对画面的纵深向细节的合理想象不可或缺。

D.《国家宝藏》中聚焦苏州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等地的一系列节目,将技术与艺术、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注重国宝精神内核的呈现。

6.如何让传统文化“火出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好打抱不平,这不,连起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昽,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写金科罢演新版“荆轲刺秦王”“自尽”时眼中噙满泪水,表现了金科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悲愤痛苦之情。

C.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qín)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D.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金科罢演新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8.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孰先亡”对曰:“晋先亡。”威公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曰:‘是何能为’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曰:‘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是,是不知所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也。”居三年,晋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曰:“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淫昏康乐,歌谣好悲,其主不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邑而礼之,得史驎、赵骈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以告屠黍。对曰:“其尚终君之身乎!”曰:“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威公薨,肂【注】,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故有道者之言也,不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

注:肂(sì):棺柩暂葬路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B.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C.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D.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比在晋也”和“比得软脚病”(《祭十二郎文》)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B.“歌谣好悲,其主不知恶”和“敏而好学”(《论语》)中的“好”字含义相同。

C.“而礼之”和“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礼”字含义不同。

D.“则信尽矣”和“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屠黍认为天下诸侯中,晋国先灭亡是因为晋君不能听取臣子的劝谏,就是听到天象运行不符合规律、人事处理不符合道义造成百姓怨恨的信息也不以为然。

B.周威公礼贤下士,多次询问屠黍关于国家的事情,认为屠黍是有道之人,便听从他的建议去访求国中德高望重的人才,并废除了国家中很多苛刻的法令等。

C.白圭到中山国、齐国时,中山国和齐国的君主都挽留他,但他都坚决离开,原因是他认为这两个国家都出现了五种不好现象,国家必定灭亡。

D.文章列举相关的事例,是证明有道者由于忠言不被采纳,预见国家必然灭亡而先离去,其目的在于从反面论证君主求贤、知贤、任贤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农耕者、闲居者多在忙碌。

B.“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

C.“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问后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D.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15.有评论认为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毕业前夕,临别赠言,老师郑重地写下《离骚》中的“,”,勉励同学们要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我。

(2)“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所以文艺创作者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如苏轼《赤壁赋》中所说的“,”的源泉。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简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古时,每当人们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乎像迟暮英雄般不再有①。然而,疫情②,“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在“隔离”状态下,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手机无论多么智能,即时通话多么便捷,书简都依然是疗愈心灵,甚至是寄托情感最老旧但最有效的方式。

《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③,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含。这些皆是普通人写下的书信,细数的是家常,道不尽的是对家人、亲人、朋友的牵挂,还有他们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心贴着心、④的故事。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有的在为人们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有的在为人们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一封封书简,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深深地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B.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高纺。

D.此次讲座让我深刻认识了保险:一种在市场经济下规划人生财务、管理风险的手段。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今天,更快的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带来的各方面压力,_____①____。记忆功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____②_____,一直是科学家和大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提升神经突触的连接并改善记忆。在这一前提下,科学家倡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科学运动,实质上是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激活我们机体本身,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近年来,科学家聚焦“运动因子”,即机体在运动后释放的一类细胞因子或代谢物等分子。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因子和记忆功能的机制,有望在不久的未来,通过定量评估机体内不同运动因子的水平,预测或是评估运动干预的脑健康功效,进而指导个体调整运动方案和强度,_____③____,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下列句子中的“机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机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警示我们养成文明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B.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C.科学家对陕西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恐龙灭绝可能的新机制。

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团队在光感知促进脑发育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逢乱世,却能置身于国家层面将生死置之度外,从思想和教育领域挽救摇摇欲坠的中国。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为我们再现了年轻人身上的朝气和活力,而《觉醒年代》又让我们看到了进步青年心怀天下的勇毅与担当。

1945年,年仅15岁的刘胡兰为保护群众,在与敌人展开斗争时,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捕并惨遭杀害。毛泽东听闻她的感人事迹后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在喀喇昆仑牺牲的戍边烈士、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也是他饱含深情的青春誓言。2021年2月19日,陈祥榕被中央军委追授一等功。

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校团委将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份高三训练卷1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材料一:

用描写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想象的虚拟世界,其意在表现与抒发个人的性情,以求表达其“善”,表现其“美”。因而,文学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蕴往往有很大差距,需要读者利用自己已有的先在经验,在作者创造的艺术空间里去想象和生发,以突出理解和体验的个性色彩。

接受理论研究指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文本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那么,文本意义的未定性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方面,因为文本自身存在着创作中的空白;另一方面因为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作者不能当面回答读者的询问和质疑,交流不能构成反馈,读者无法检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是否恰当正确。这种不对称的交流就决定了文本结构的开放性特征,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未定性。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在文学意义的生成中,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艺术抵达意味世界的重要范畴,深刻地反映了文学从创作到接受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多层次多维面的蕴涵。一方面它是艺术形式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是一种含蓄的笔法,隐喻的技巧,是无法之法的暗示,是无表达的表达;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审美感觉历史生成的中介机制和重大成果,具有心理学的充分依据,在审美知觉的活动中展示了立体的召唤与调节功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意识到,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需要从两个切口入手:一是文本的创作空白,一是读者生成意义的中介——对话策略。

什么是创作空白?在创作中,作家和艺术家按照事物运动及思维的规律,经过周密的构思,经常给读者和观赏者留下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因此,空白就是一切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有意无意地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也是留给欣赏者通过“有形”部分而进入想象的艺术空间。因而,发现创作空白,就成为读者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文本的意义空白是连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是作者的创作意识向读者的接受意识转换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意义的空白召唤着读者的期待,诱发了读者的想象。文本所描写的实体形象又会触发读者已有的经验世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联想的内容又使想象得到进一步加工,逐渐填补了空白,生成了新的意义。因此,了解空白如何触发联想等动态机制,将有助于我们与文本进行畅通的对话。

(摘编自韩雪屏《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

材料二:

当代阅读学非常强调读者的主体性,流行的阅读方法强调对话。但是,效果仍然不彰,原因是此等对话只限于读者与现成的、固定的文本对话。拘于读者身份,只能顺着文本的程序驯服地追随,阅读必然陷于被动,而被动则自卑,对文本仰视(甚至“跪着”阅读)。救助之道乃是改仰视为平视,站起来和作者对话,必要时甚至俯视,不但要看到作品这么写了,而且看到作品为什么避免那么写,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个原则,是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提出来的: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奥列塞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经典文本的修改实例,在中国古典诗话词话以及小说和戏曲评点中比比皆是。“推敲”已经进入口语,“春风又‘过’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脍炙人口。范仲淹写《严先生祠堂记》,最后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李泰伯读之者三,建议把“先生之德”改为“先生之风”。钱穆先生认为:“范仲淹以‘德’指其人之操守与人格,但此只属于私人。”“风”则是可感的,还能引起“风貌”“风神”的联想。一字之易,比出了不应该那样写,读者就有可能和作者一起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的境界。

朱光潜先生说:“读诗就是再作诗。”和作者一起想象写作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才有可能洞察文本意蕴生成的奥秘。作者的意图是隐秘的,一般只把应该这样写显示出来,读者自发的欣赏,往往囿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洞察了不应该那样写的提炼过程,才可能知其所以然,共享作者的匠心,向作者的水准攀登。

(摘编自孙绍振《以作者身份与文本对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与表层意无法一致,读者在理解时需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B.与文本的不对称交流,使得读者不能与作者对话,其理解的文本意义难以趋向确定。

C.作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创设意义空白,符合创作规律,也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D.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充分发挥个体能动作用,自由地对意义空白处进行加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的意义在于阅读,读者不参与,文本意义就无从产生,读者是文本的对话主体。

B.读者不能与文本有效对话,是因为读者受限于阅读视角,对作者及其作品驯服地追随。

C.若不对照《严先生祠堂记》原稿,读者可能领会不到李泰伯一字之易带来的意蕴变化。

D.在朱光潜看来,会读书的人能从作者创作的角度出发,去洞察文本意蕴生成的奥秘。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读者主体性”论述的是(3分)()

A.读《天净沙·秋思》,通过几组名词性词组,还原诗歌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B.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描述其画面,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C.小说家毛姆认为,“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D.关注到《复活》定稿中丰富了玛斯洛娃出庭受审前的外貌描写,在比较中体会修改意图。

1.C(A.“无法一致”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有很大差距”;B.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这种不对称的交流就决定了文本结构的开放性特征,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未定性”“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一种不对称的交流”不是“不能与作者对话”,“文本意义的未定性”说的是文本一样,不是读者“理解的文本意义”。D.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文本的意义才能产生。“自由地对意义空白处进行加工”不合文意。故选C。)

2.B(B.材料二是说“效果仍然不彰”,B选项中“读者不能与文本有效对话”说法错误。)

3.D(材料二中读者主体性主要是指向阅读时洞察“为什么避免那样写”。A、B两项均为对现成文本“这样写”的赏析;C项强调自己对于读书意义的判断。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上参演,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圈”。

“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强代入感。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

(摘编自《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

材料二:

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常见的舞蹈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据报道,《唐宫夜宴》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不少网友表示,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同时也对“美”有了更多元、更具文化内涵的新理解。

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然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总而言之,节目在内涵上充盈着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而在审美认同、价值取向方面,又体现出现代性,无怪乎能引发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与积极传播。

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摘编自《传统文化“火出圈”还需更多现代创意》)

材料三:

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段短短两分钟的影片,通过3D技术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变得真实可感,平面的山水画卷瞬间有了纵深感,不知不觉间,观者已神游在古老的画中世界。吴萌指出,这样的技术实现起来不难,但将其移植到其他画作上并不容易。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复制”。

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揣摩。在业内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艺术评论家陈履生特别提出,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需要注重其与文物气质的相契合,以确保跨界的品格。

对此,不妨将目光投向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这一业内公认的范本。这是一档充分调动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是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深度挖掘与个性策划。例如在聚焦苏州博物馆的一期中,节目组用颇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评弹作串联,背后的隐线则是尽显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苏作”,令不少观众感叹由三件国宝而读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达拉宫的一期中,与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样令人泪目的,是一位为西藏教育倾注毕生心血的“当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见,最终让这档节目口碑与热度持续在线的,是国宝的精神内核,技术不过是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插上翱翔的翅膀。

(摘编自《如何借好新兴科技这股力,让更多文物活泼出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在登上2021年河南春晚舞台之前,曾荣获国家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后经不断打磨修改,赢得观众的喜爱。

B.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认为,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应该思考对历史文化的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加工提炼,从而使其流传。

C.《唐宫夜宴》还原的唐代少女的“丰腴美”,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但不太符合现代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

D.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被业界认为范本,且三级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原因是主创者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使用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从而呈现出穿越千年时空、更加立体恢宏的舞台效果。

B.《唐宫夜宴》的成功表明,只要创造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就能使年轻人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C.将3D技术和中国画进行结合,技术实现上难度不是很大,但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对画面的纵深向细节的合理想象不可或缺。

D.《国家宝藏》中聚焦苏州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等地的一系列节目,将技术与艺术、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注重国宝精神内核的呈现。

6.如何让传统文化“火出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答案:C】

【解析】(A项,“曾获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不合文意”,原文是“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颁奖典礼上参演”。B项,“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曲解文意,原文是“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D项,原因表述不完整,还有使用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因素)

5.【答案:B】

【解析】(关系混淆,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还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

【答案】①要用多元的艺术手法进行加工提炼,创新并传扬。②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文化现场。③要将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完美结合,注重现代技术与文化遗产气质相契合。④要赋予文化遗产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造出更多的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⑤要有严谨的学术支撑,合理想象补全纵深向细节。⑥深刻理解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深度挖掘,个性策划,不能批量复制。(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好打抱不平,这不,连起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昽,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写金科罢演新版“荆轲刺秦王”“自尽”时眼中噙满泪水,表现了金科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悲愤痛苦之情。

C.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qín)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D.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金科罢演新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8.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7.C;

8.①耿直刚烈。如看完赵团长改过的剧本后,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他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忠诚于艺术,淡泊名利。如他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9.①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后形成伏笔和照应。前文写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勉强默认为“荆轲已死”埋下伏笔,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与前文形成照应。②这样安排符合常理。金科的勉强答应符合人之常情,而这与后文中金科按老剧本演戏相照应,更能凸显其刚烈、坚持原则的性格特点。③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波澜,推动高潮的发展,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一点2分,两点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孰先亡”对曰:“晋先亡。”威公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曰:‘是何能为’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曰:‘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是,是不知所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也。”居三年,晋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曰:“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淫昏康乐,歌谣好悲,其主不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邑而礼之,得史驎、赵骈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以告屠黍。对曰:“其尚终君之身乎!”曰:“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威公薨,肂【注】,九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故有道者之言也,不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

注:肂(sì):棺柩暂葬路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B.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C.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D.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比在晋也”和“比得软脚病”(《祭十二郎文》)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B.“歌谣好悲,其主不知恶”和“敏而好学”(《论语》)中的“好”字含义相同。

C.“而礼之”和“设九宾礼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礼”字含义不同。

D.“则信尽矣”和“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屠黍认为天下诸侯中,晋国先灭亡是因为晋君不能听取臣子的劝谏,就是听到天象运行不符合规律、人事处理不符合道义造成百姓怨恨的信息也不以为然。

B.周威公礼贤下士,多次询问屠黍关于国家的事情,认为屠黍是有道之人,便听从他的建议去访求国中德高望重的人才,并废除了国家中很多苛刻的法令等。

C.白圭到中山国、齐国时,中山国和齐国的君主都挽留他,但他都坚决离开,原因是他认为这两个国家都出现了五种不好现象,国家必定灭亡。

D.文章列举相关的事例,是证明有道者由于忠言不被采纳,预见国家必然灭亡而先离去,其目的在于从反面论证君主求贤、知贤、任贤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10.D

11.D【解析】A.都可以翻译为“近来”。B.都可以翻译为“喜好、喜欢”。C.前者的含义是“礼遇、厚待”,后者的意思是“典礼礼仪,表示敬意、尊敬”,含义不同。D.前后两句中的“信”的含义都是“信义、信誉、信用”。

12.B【解析】“便听从他的建议去访求……”错误。原文是“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意思是周威王听说自己的国家会在中山国灭亡后灭亡,就开始寻求人才等,屠黍此时没有给周威王建议。

13.(1)国家将要兴盛的时候,上天给他降下贤人和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上天给他降下乱臣贼子和善于阿谀谄媚的人。(关键词“遗”“极言”“谀”翻译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周鼎上铸有饕餮纹,有头没有身子,正在吃人而没有吞下去,祸害已危及自身,用以说明恶有恶报(报应)。(关键词“著”“害”“报更”翻译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晋国太史屠黍看到晋国混乱、晋君骄横并且没有遗德信义,于是带着晋国的图录和法典归附周国。周威公接见他并问道:“天下的诸侯国,哪个先灭亡?”屠黍回答说:“晋国先灭亡。”威公问其原因,屠黍回答说:“我近来在晋国,已经不敢直言劝谏了,只能以天象的异常、日月星辰的运行多不合规律的反常现象来向晋君示意,他却说:‘这有什么危害呢?’我又拿人事的处理大多不符合道义,百姓都烦闷怨恨的情况示意他,他说:‘这些又能有什么妨害呢?’我又拿邻国不归服,贤能的人不服从他的情况示意他,他说:‘这些又能有什么危害?’像这样,就是不了解灭亡的原因啊。所以我说晋国先灭亡。”过了三年,晋国果然灭亡了。威公又接见屠黍,问他说:“哪一国接着要灭亡?”屠黍回答说:“中山国接着要灭亡。”威公问其原因,屠黍回答说:“中山国的习俗,以日为夜,夜以继日,以淫乱为安乐,歌唱喜好悲声,(对这种习俗)中山国的君主不知厌恶,这是亡国的风俗啊。所以我说中山国接着要灭亡。”过了两年,中山国果然灭亡了。威公又接见屠黍,问:“哪一国接着要灭亡?”屠黍不回答。威公坚持问他,他回答说:“接着要灭亡的是您。”威公害怕了。访求国中德高望重的人,得到义莳、田邑,对他们以礼相待,得到史驎、赵骈,让他们做谏官,废除了苛刻的法令三十九条,威公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屠黍。屠黍回答说:“这大概可以保您一生平安吧!”又说:“我听说:国家将要兴盛的时候,上天给他降下贤人和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上天给他降下乱臣贼子和善于阿谀谄媚的人。”威公死了,暂殡九个月不得安葬,周国于是分裂为两个小国。所以有道之人的话,不可以不重视啊。

周鼎上铸有饕餮纹,有头没有身子,正在吃人而没有吞下去,祸害已危及自身,用以说明恶有恶报(报应)。做不善的事也是这样。白圭到中山国,中山国的君主想要留下他,白圭坚决谢绝,乘车离开了。又到了齐国,齐国君主想要留他做官,他又谢绝,离开了齐国。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两个国家都将要灭亡。我听说有五尽。什么叫五尽呢?就是:没有人信任他,那么信义就丧尽了;没有人赞誉他,那么名声就丧尽了;没有人喜爱他,那么亲人就丧尽了;行路的人没有干粮、居家的人没有吃的,那么财物就丧尽了;不能任用人,又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功业就丧尽了。国家有这五种情况,必定灭亡,无可幸免。中山国、齐国都正符合这五种情况。”假如让中山的君主和齐国的君主闻知“五尽”,并改正自己的恶行,那就一定不会灭亡了。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听到这些话,即使听到了又不相信。这样看来,君主需要努力做的,在善于听取意见罢了。中山五次割让土地给赵国,齐王率领全部军队在济水一带抵御燕国,都没有什么益处,(都没有逃脱国亡身死的下场)。这是由于他们抛弃了那些能使国家生存的东西,而创造了灭亡的条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农耕者、闲居者多在忙碌。

B.“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

C.“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问后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D.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15.有评论认为本诗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赏析。(6分)

14.B

15.①选取“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

②视听结合。借鸠鸟齐鸣、布谷翩飞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突出了田园的勃勃生机。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④使用叠词。“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⑤远近高低结合。极有层次地勾勒出了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毕业前夕,临别赠言,老师郑重地写下《离骚》中的“,”,勉励同学们要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我。

(2)“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所以文艺创作者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如苏轼《赤壁赋》中所说的“,”的源泉。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书简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古时,每当人们有了或长或短的分离,书简总能及时派上用场。及至时下,通讯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音频视频瞬间抵达,书简似乎像迟暮英雄般不再有①。然而,疫情②,“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在“隔离”状态下,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手机无论多么智能,即时通话多么便捷,书简都依然是疗愈心灵,甚至是寄托情感最老旧但最有效的方式。

《战“疫”书简》共5辑。所列各篇,并非③,而是你中有我,相互包含。这些皆是普通人写下的书信,细数的是家常,道不尽的是对家人、亲人、朋友的牵挂,还有他们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心贴着心、④的故事。每一封书简,都是一次深情的目送。每一次捧信阅读,都会感觉到身后站着很多很多的人:有的在为人们的岁月静好奔赴前线,逆行战“疫”;有的在为人们的平安健康坚守后方,深情守望。一封封书简,串连起前方和后方,凸显出满满的家国情怀、家国祈愿。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深深地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B.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高纺。

D.此次讲座让我深刻认识了保险:一种在市场经济下规划人生财务、管理风险的手段。

17.①用武之地②突如其来③泾渭分明④休戚与共

【解析】第①空,前文内容强调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沟通交流更便捷,书简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像迟暮英雄般难以有使用的地方或机会,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此含义。第②空,根据后文“‘隔离'骤然闯入我们的生活”推断,此处所填成语应强调疫情来得突然。第③空,此处所填成语应与后文“(所列各篇)是你中有我,相互包含”形成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