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新中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巨变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辛亥革命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一:?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奕昕康有为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上:各派救国方案失败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①政治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腐朽黑暗救国方案屡屡碰壁②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③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④个人因素: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开始了早期革命活动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2、“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过程:(1)1894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2)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失败(3)1905年,孙中山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1894年,孙中山建立第一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2、“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过程:3、内容: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3.三民主义的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前提)(核心)(补充和发展)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没有将整个封建地主作为斗争对象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但不盲目排满;有反帝意愿,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后又提出“土地国有”,用赎买来实现。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不彻底,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群众基础.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3.三民主义的内容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2、“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过程:3、内容:4、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2、“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过程:3、内容:4、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进步性: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①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没有将整个封建地主作为斗争对象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结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内容:

主权在民,国民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性质: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性质宪法意义:

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2.颁布《临时约法》内容: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捍卫民主共和(1)背景: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尤其是袁世凯复辟帝制(2)斗争:①1913年,宋教仁被刺,发动“二次革命”

②1915-1916年反袁复辟,开展护国运动③1917年反对张勋复辟,掀起讨逆运动④1917-1918年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⑤1920-1922年,孙中山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A、客观条件:孙中山民主革命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B、主观原因:孙中山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原因:2.提出: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内容意义:①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②实际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③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2.提出: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内容①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合作探究:(1)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2)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有何关系?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合作探究: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旧三民主义之内容比较新发展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后提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明确提出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增加节制资本更关注工农的利益强调民权普遍性;明确提出反帝(最大区别)新旧三民主义之内容比较新发展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义。——毛泽东回答:(1)新三民主义是否等于三大政策?否。但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方法手段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2、提出:3、内容4、评价:(1)进步意义:①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②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展(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比较同:异: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革命目标基本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②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即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只有一个革命阶段。不同的根源:两党的阶级立场不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比较同:少年壮志奔走革命建立民国捍卫共和“中山精神”包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爱国思想;

“天下为公”“博爱”高尚的人格;“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等优秀品质。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高远志向;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少年壮志奔走革命建立民国捍卫共和“中山精神”包含: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著作集中概括了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才属于毛泽东思想。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24——1927: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1946——1949: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近代史的划分中国近代史:1840——1949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近代史的划分1949——1952:三年恢复时期1953——1956:三大改造时期(过渡时期)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一五”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1966——1976:十年“文革”时期1976——1978:徘徊前进的两年1978——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现代史的划分:中国现代史1949——今1949——1952:三年恢复时期中国现代史的划分: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中共成立到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发端阶段2.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初步形成阶段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走向成熟4.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毛泽东思想的发端与形成(1921--1945年)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6---1976年)5.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中共成立到大革命时期(19⑴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⑵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⑶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⑷国际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5)现实需求:旧民主革命时期历次探索的失败,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⑴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毛泽东

一、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1、1918年在长沙创办新民学会;2、五四运动时期在北京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接触共产主义书籍;3、后回到湖南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4、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一、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

一、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毛泽东思想的发端: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1----1927)(1)表现:(2)标志:(3)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半无产阶级的农民、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引自《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引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1937年)(1)背景:(2)实践与理论:(3)意义:①国民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即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行武装斗争。②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实践:著作:理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一、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①国民大革命的惨痛教训

一、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战时期(1937-1945)——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形成基础:“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引自《新民主主义论》(2)首次提出:(3)正式确立:《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一、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论持久战》、《新民主

一、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战时期(1937-1945)——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形成基础:(2)首次提出:(3)正式确立:《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1943年,王稼祥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一、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论持久战》、《新民主

一、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表现:(1)主持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系列问题一、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①内容: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b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c规定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d规定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②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①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表现:(1)主持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为全党提出新的目标:(2)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一、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表现:(1)主持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为全党提出新的目标:(2)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3)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一、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第一次飞跃.阶段主要著作主要内容阶段特征中共创建-大革命1921-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1945-1949过渡时期1949-1956建设时期1956-1966《中国社会状况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中国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发端中国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等初步形成《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革命分为两步走,明确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描绘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成熟、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系列问题,人民民主专政—丰富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丰富和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第一次飞跃.阶段主要著

一、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①理论思想上:②对中国革命:③对社会主义建设:④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毛泽东思想(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①理论思想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不论是黑猫或是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一、邓小平理论不论是黑猫或是白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一、邓小平理论解决的主要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解决的主要问题: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一)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1)对象:“两个凡是”(2)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一、邓小平理论(一)背景二、邓小平理论(一)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1)对象:“两个凡是”(2)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3、新理论宣言书的发表(1978年):(1)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二、邓小平理论(一)背景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A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B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3)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82年中共“十二大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中共十二大“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中共十二大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2、首次提出:3、初步形成:1982,中共“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82,中共“十二大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中共十三大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二、邓小平理论【知识链接】: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2、首次提出:3、初步形成:1982,中共“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二、邓小平理论【知识链接】: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2、首次提出: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初步形成:1987年,“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92年,南方谈话,材料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二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二大根本问题的?这二大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二大根本问邓小平南方讲话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社会主义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邓小平南方讲话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内容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2、首次提出: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初步形成:1987年,“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5、体系的完整:6、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1992年中共“14大”,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92年中共“14大二、邓小平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内容:1、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7)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祖国统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邓小平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有那些?(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展开;

(2)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3)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动;(5)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的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有那些?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地位:(2)贡献:一、邓小平理论(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国内:①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②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创立及内涵:(1)创立:2001年七一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十六大报告对其作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形成:成熟: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更加系统、成熟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创立及内涵:2001年七一讲话全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创立及内涵:(1)创立:(2)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创立及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简述“三个代表”思想的辩证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基础与根本灵魂与先导本质与归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统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创立及内涵:(1)创立:(2)内容:(3)根本问题:(4)核心:(5)本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执政为民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创立及内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历史地位:(1)“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2)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3)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历史地位: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伟大革命发展模式共同道路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走欧美式的道路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中国崛起”之路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伟大革命发展模式共同道路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来源定为指导思想核心或精髓发展解决重大问题地位作用特点西方民主思想马列主义同盟会成立1945中共七大1997十五大2002十六大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上解决了政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问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资’民主革命纲领,推翻帝制,立民主共和国指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成立新中国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把西方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但未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吸取以往革命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本质特点是实事求是。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过渡时得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理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专题小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来源定为指核心或考过什么?真题研析例题(2011·大纲全国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考过什么?真题研析例题(2011·大纲全国高考)阅读材料,解析B

命题思想二命题思想三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命题思想四解析B命题思想二命题思想三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命题思想解析B

命题思想二命题思想三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命题思想四解析B命题思想二命题思想三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命题思想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8

8

7

6

5

4

3

2

1A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88解析A

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8

8

7

6

5

4

3

2

1解析A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8解析B

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8

8

7

6

5

4

3

2

1解析B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8解析D

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8

8

7

6

5

4

3

2

1解析D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8解析D

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8

8

7

6

5

4

3

2

1解析D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8解析C

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2

3

4

5

6练出高分解析C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解析A

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2

3

4

5

6练出高分解析A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主张循序渐进的发展;进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体制。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想已经被实践证明没有成功。手段:通过革命建立共和体制。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改进:变革思想或宣扬民主、科学。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等都不可取。改进:变革思想或宣扬民主、科学。解析答案

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2

3

4

5

6练出高分解析答案1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考过什么?真题研析例2例3真题研析例1D考过什么?真题研析例2例3真题研析例1D例2例3真题研析例1C例2例3真题研析例1C例2例3真题研析例1B

例2例3真题研析例1B解析D

命题思想二命题思想三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命题思想四解析D命题思想二命题思想三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命题思想解析C

练出高分对点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8

8

7

6

5

4

3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