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次国培计划的实施,体现了全新的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它以教师的自身完善和个性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的辩证统一,重视和加强以本学科为中心的文化拓展,实现教师教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培养出基础教育改革所需要的、能领悟教育生命意义、能开发实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新课程的教师。
杨叔子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倡导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倡科学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杨先生的人文讲座之所以能刮起一场场“人文风暴”,“绿色教育”观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其精神之源是他的人文主义的科学观。这次讲座的目的就是通过解读杨叔子院士人文科学观,深入理解杨叔子院士科学人文相融教育思想精神内涵,能对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一、人文科学观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一场演讲和一篇诈文谈起。1、一场演讲:[英]查尔斯·帕希·斯诺(C·P·Snow)1959年剑桥大学讲演《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他首次提出现代社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分离对于我们个人、对于我们大家说来都是损失,而对于我们社会来说更具有潜在的危害。
2、一篇诈文:1996年5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在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
[美]艾伦.索卡尔(A·Sokal)在《社会文本》上发表了题为《超越界限: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的文章原来是一篇诈文。
在《超越界限: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这篇文章中,作者故意制造了一些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编辑们在学术上的诚实性。结果是5位主编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也没有能识别索卡尔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捏造的“联系”,经主编们一致通过后文章被发表,引起了知识界的一场轰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
这一事件表明当代社会存在着后现代主义的反科学思潮。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向科学领域中的渗透,在知识界出现了对科学技术的价值持怀疑倾向的相对主义观点。以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一直扮演着的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的角色形象开始模糊。索卡尔说过,他写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把科学从相对主义思潮中解放出来。
“索卡尔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科学与人文的大论战。论战的一方是由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另一方则是后现代思想家结成的联盟。世界众多著名媒体的参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3、“两种文化”形成与分离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古希腊开创人文和科学两种哲学传统,到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世俗人文主义;从近代科学革命的爆发,到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人文则黯然退居次要位置。人们从崇拜科学技术进而出现唯我独尊的科学主义,刚刚从古希腊文化中找回的人文精神又迅速远去。科学与人文分裂对立的负面效应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已显现。对此,科学史之父萨顿指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冲突”。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更大悲剧就验证了萨顿的“预言”。
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斯诺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概念。人文文化阵营是以文学家、艺术家为代表,文化阵营是以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为代表。两大阵营由于缺乏理解产生了很深的鸿沟。斯诺认为,科学共同体集中体现了科学文化的特征,属于共同体的科学家们彼此之间尽管也有许多互不理解之处,但是总的来说,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其约束力甚至比宗教、政治和阶级的模式更强。
随着价值观的“变质”,不仅导致科学与人文分裂日益加深,造成现代社会陷入了人口爆炸、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空前的困境,而且随着人文关怀的远去,人终于变成了极端自负、无所不能的神物;对自然、对异族横加掠夺、压迫,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极度紧张,人最终也被异化了。如果,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导致这种局面,那么,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一句空话,甚至人类之间会产生更大的相互残杀,或者人类会遭受自然的毁灭性的打击,人类文明有可能毁于一旦。所以,怎么看待科学,怎么使用技术?或者说用怎样的科学观来维护世界和平,来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确是我们应严肃考虑的重大问题。
萨顿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使科学人文主义化,最好是说明科学与人类其它活动的多种多样关系——科学与我们人类本性的关系”。他主张既要重视科学的物质价值,更应重视科学的精神价值。他认为,只要关注科学中的人性,或者在科学中“注入”人性,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于是,他提出了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新人文主义,即“科学人文主义”。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名著《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之中,他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至今还在激励着当代的人们。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由于近代科学革命诞生于西方,而且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受到左的路线干扰,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提升综合国力,还是一条主线。在这条主线的影响下,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还是盲目崇拜的成分多一些,理性思考的成分少一些。尤其是在教育界导致了文轻理重、文理分离的现象发生。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由于受高考升学率的驱动,在中学阶段过早实行文理分家,让学生接受偏科的教育;到大学又过早陷入狭窄的专业。高等教育也是如此。1997年4月,在北京召开几所重点高校的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杨叔子院士讲了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他总结为“5重5轻”,即:“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归根结底重功利轻素质。”
今天,这些弊端并未除去,很多大学生缺乏深刻的自我认识、社会责任感和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理工科学生埋首自己的专业研究,而文科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渐渐成为理科成绩不好学生的避难所。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也难以培养出学贯中西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家。
面对国内科学与人文严重疏离的现实,首都师大丁邦平教授认为“从国际看,新的科学观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发达国家科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石。科学教育改革首先要更新科学观。”新近出版的《萨顿科学史丛书》,在上海书展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近日,该书主编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在有关演讲中发出“中国需要一千个萨顿”的呼喊,的确令人忧虑、耐人深思。二、杨叔子的人文科学观
中国不仅需要有自己的萨顿,更需要有自己的科学观。怎样确立我们自己的科学观?对此,杨叔子院士做了有益的探索。
杨叔子从中华文化哲理中所凝练的科学观,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变化观与本质观这三个方面。
所渭整体观,“是全局地有联系地看问题”。“中华文化哲理一大精华就是讲整体、讲全局、讲“天人合一”、讲“四海一家”、讲“古今一体”。客观世界是一个整体,主观世界是一个整体,主、客观世界也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例如,都江堰工程就集防洪、灌溉及排沙等功能于一体,造福成都平原几千年,人称“天府之国”。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古老的都江堰工程经受了考验,除解放后的加固工程表面有裂纹外,原来的主体工程没有任何损坏。
所谓变化观.是“长远地发展地看问题。中华文化哲理精华之一就是承‘变’。《易》的‘易’,实质就是‘变’”,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而且,这种变化是“动态的或运动的而非静止的,是变化的或发展的而非停顿的,是有机的或相互作用的而非僵死的”。《易经》就是讲“变化”的经典。其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表明了我们祖先利用阴阳创造万物的基本思想与过程。《易经》八卦生成跟二进制原理如此一致,也跟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BinaryTree)的原理和过程完全相同。所谓本质观,是“深入地辩证地看问题”。“‘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就是本质。这体现着‘道通为一’,即“在最深的层次上,却是统一的”,“本质是相同的”。如《论语.尧曰》中的“允执其中”就是要实事求是把握其度,不要不及,更不要过,否则,物极必反。如自然界的“生态食物链”一断,就有可能发生生态危机。如“守弱居柔”,当年,朱元璋采纳“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终于最后称王。还有,蜂巢如此精巧美丽,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和美学原理。整体观、变化观与本质观这三者又是紧密相联而不可分割的。我国东汉时提出的“‘易’含有‘简易,变易,不易’三义,就体现了整体观、变化观、本质观”。在《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的演讲中,杨叔子还将中华文化哲理所蕴涵的整体观、变化观、本质观,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来加以阐发,并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杨叔子的科学观也由此打下了坚实的中国人文精神、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杨叔子科学观的主要观点还有:“科学求真,立世之基;人文求善,为人之本”。它回答了科学是什么,人文是什么的问题。“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和“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文化,不打自垮”。解决了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以及科学、人文与民族自立与发展的关系。
“人文思维是原创性思维的主要源泉。没有人文思维,就没有原创性”。回答了人文思维与原创性思维的关系。杨叔子指出,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是以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为基础,而后上升为理性。当代一些原创性成果,就是受到中国文化哲理的启示而诞生的。
还有,“人性的开发与培育,主要靠人文教育;灵性的开发与培育,既要靠科学教育,也要靠人文教育”;“绿色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其思想与观念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这是杨叔子在人文科学观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绿色教育观,对科学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杨叔子在《道法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的<老子>》的演讲中谈到,“东方的直觉哲学思维与西方的实证科学所得出的结论殊途同归。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先哲们的智慧。了解我们源头文化,不仅使我们认识到祖先的伟大,深深地挚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与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与现代相结合,与科学相结合,更可使我们对世界的本源有一个更加正确的认识,使我们在攀登科学高峰时有一个更为正确的思维”。我想,这段话是对杨叔子人文科学观的最好诠释。三、杨叔子人文科学观的个性特征
有人说,我们中国缺少萨顿,但不能说没有萨顿式的人物。我认为,杨叔子院士就是中国的萨顿,而且他们在好多方面是相似的。例如,杨叔子和萨顿都是文理兼通的大家,他们在世界大战时都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而且他们在有过科学研究的经历之后,都非常重视科学的人文教育。因此,杨叔子人文科学观与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一样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杨叔子先生经历新旧两个社会,尤其有过抗日战争时期逃难的经历,深切体验了一个民族落后挨打教训,以及新旧两个社会两重天的感觉。
2、杨叔子先生从小读私塾,有比较扎实的传统文化的功底与积淀,尽管他后来学了理工科,但传统人文文化对他学习科学文化和科学观形成的熏陶与影响是深刻的。
1996年1月9日,应成功大学邀请,杨叔子院士随团赴台参加“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现况学术研讨会”。1月11日抵台南,蒙主人盛情相待,有感,杨叔子院士即席填了一首《浪淘沙》的词:
峡浪接云天,逝水流年,悲欢离合几多篇?本是根生同一处,梦也团圆!
举酒醉华筵,情意绵绵,心心相印永相连。要领风骚新世纪,愿我黄炎。
3、杨叔子先生在新社会的成才经历,是从学生—大学教师—大学校长—科学家,这样的经历对他形成自己的科学观后,就会反思教育,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
4、上世纪80年代,杨叔子先生有过一次出国留学的经历。这次留学使他有了一次中西文化比较的切身体验。
杨叔子的学生和同事们由衷地说,“杨先生最令人敬重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多少年来,在演讲时,杨院士先给学生三鞠躬;接待客人时,一概让座,这些细节、习惯的养成,都源于他有那么一腔爱国、爱民、爱家、爱乡、爱校、爱师、爱生的情怀,这也是杨叔子人文科学观的个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四、杨叔子人文科学观的现实意义
杨叔子的人文科学观与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在重视科学的人文性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立足点是在科学本身,强调的是要发掘科学自身的人文价值。而杨叔子的人文科学观的立足点是在中华文化传统上,结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实际,强调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华,发掘中华文化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杨叔子的人文科学观对当前的科学实践和科学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1、坚持人文导向,肯定科技价值。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向科学领域中的渗透,在西方知识界出现了对科学技术的价值持怀疑倾向的相对主义思潮。在中国,法轮功也曾打着科学的旗号,宣传邪教,迷惑了许多民众。杨叔子的人文科学观既阐发中国先哲们的智慧,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科学观的精神,他从科学与人文的定位与相互关系上,坚持人文导向,肯定科技价值。所以,杨叔子的人文科学观是一个辩证的、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科学观。它有利于识别和消除伪科学、反科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2、辩证看待“还原论”与“整体论”,肯定“整体论”的当代价值。以前,人们都认为世界从根本上看是简单的,复杂性只是特例。今天,面临复杂的东西越来越多,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世界复杂性是基本的,简单性只是特例。因此,科学观需要改变。但如何解决复杂性问题是当今科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杨叔子的人文科学观认为,“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差异,实质上是中、西文化哲理的差异。没有一种文化,十全十美,中、西方文化各有利弊。中国古代形成的“整体论”的科学思想,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利于从整体上解决复杂性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计量终端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有声阅读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抗滴虫病药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加气加注设备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4-2025学年西乡塘区数学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水质分析仪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印刷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工业物联网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涂料光亮剂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稿
- 2024年矿山槽探工程承包合同版B版
- 2024北京西城初一(上)期末数学(教师版)
-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 宗亲捐款倡议书
- 蛇年春联对联240副
- 广东省广州天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考核试卷
- 江苏省百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 含解析
- 寒假安全教育 1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