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标准化实践应用课件_第1页
管理标准化实践应用课件_第2页
管理标准化实践应用课件_第3页
管理标准化实践应用课件_第4页
管理标准化实践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标准化的建立与推行

-日常管理之应用标准化源起春秋时期生产的产品的鑑別,战国晚期秦国展现精密的规范管理章程.责任到人,兵器具有统一严整的尺寸与质量标准。使所有的工具和工作条件实现标准化和完美化。--科学化管理的始祖泰勒:任何流程除非标准化,否则不能达到真正的改善。--《改善:日本竞争成功之钥》「标准化是持续改善与质量的基础」、「标准化是持续改善、创新及员工成长的重要基础」--《丰田模式:精实标竿企业的14大管理原则》标准化之例台塑企业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体系文件建立的效用明订组织杈责与范围日常管理应遵循基准累积企业经验与技术教育训练的推行蓝本全员自主化管理基础标准化后的效益标准化使企业在经营计划、设计和制造产品具备良好基础,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都是企业在技术、生产、质量、物资、设备等的基本依据。一致化的符号、代号、名词、术语、制度和流程、报表格式等等,有利于管理提升,进行可提供信息化建设平台。改善产品与服务质量、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信任、预防错误发生、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产品兼容性、提升企业发展1998台机电和日月光合作发展半导体供应链与多项电子商务标准并推至国际,共计投资七千万,推动供应链的电子化,六年节省成本三亿五千万,以更精简人力,节省3~5天订单处理时间。标准化思考点全册好,分册好。?制度加表格,或分开好。纸本好,或电子文件好。制度保密性?精确好,模糊好。?全面发行,部份发行?其它…标准化的基本特性制度应体现的作用(1)规范性、(2)规则或重复性规律、(3)持续性创新。标准化架构区分依:(1)机能性区分,(2)依层级区分,(3)依主从区分(母法与子法),制度内容的条件(1)合法性_国家法令政策规规。(2)层次性_集团法,同、下级法不抵触上级法,,(3)完整性_必须可全面涵盖制度范围内之相关事务(如采购必须提到付款)。(4)精确性_条理清晰易懂,表达文字精确,引用图表数据正确,(5)适切性_简单事不必太具体,复杂事不必多规定。(6)准确性_多定量少定性。(7)统一性:朮语符号代号等必须建立一致化引用。(8)合理性_内容不矛盾不拖泥带水,(9)可实现性。(10)时效性:必须不断检讨修正并兼顾目前与未来状况。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规划企业标准化体系是结合国家要求与企业需求的标准,按组织所形成的科学化整合体系。企业标准化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标准化体系应满足企业管理需要,其中质量部分应满足GB/T19000系列国家质量体系的需要。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表应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汇总表」,包括各体系项目。(例如ISO条文制度对照表)。实行标准的原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为前提,并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等可靠要求。有国际标准无国家标准或行标时,应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企标。但如无国际标准或不能适应时,应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贸易需要的标准应优先采用,并协调相关标准的一致性。采标后的产品标准必须同时应用配套的相关标准。采标应当与企业技术引进或改造及新品开发结合。不论所采用的任何标准为何,应落实实施。企标的制定企标的范围在缺乏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下,企业自定的产品标准。为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朮水平,所制定高于国标、行标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对国标或行标的选择性或补充性标准。在设计、采购、工艺、工装、半成品等的技术标准。为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所建立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标的制定制定企标的原则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标准。兼顾安全、卫生及市场需求,保护客方利益与环境。有助于企业经营效益,并促进社会公益。以优先实行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或推荐性国标行标为原则。有效利用资源及产品通用互换,促进效益。有利于对外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企业内各体系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步骤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和配备人员;企业标准化培训;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企业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一、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机构设置以及标准化管理人员配备,应能满足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企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各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基础工作。企业设置什么样的标准化管理机构,配备多少标准化工作人员,应根据其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规模、复杂程度、标准化工作量而定。一、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形式:第一种形式:企业设专兼职机构(如标准化科、处、室),第二种形式:以企业最高管理者为主任,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标准化重大问题的讨论、审批和决策。第三种形式:企业不设专职标准化机构,而指定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并设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协调。一、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标准制定和发布的分工(1)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第一管理者所直管的部门牵头(例如总经办、厂长办或企管办),各管理事项的分管部门负责;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技术主管或总工程师所直管的部门牵头(例如技术处、设备处),各技术事项的分管部门负责;企业工作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其它各处室和各基层单位各对本部门的工作标准负责。(2)一般情况下,全部标准均应由标准化管理机构报标准化委员会讨论、协商、修订、通过、批准;其中技术标准应由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批准。企业标准体系的发布,由企业权责管理者签发。一、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1)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证;(2)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3)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4)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企业标准化培训企业标准化培训分送组织外的培训和企业自己组织培训两种。标准化培训的对象和要求:对领导干部:通过培训可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标准化知识,熟练掌握責任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能贯彻實施和运用。对专兼职标准化人员:经过标准化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受培训资格的标准化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取得上岗资格。对一般管理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基本要求是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制定标准化管理标准,包括以下:规定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任务、职责、工作方法和要求;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规定实施标准及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式、要求、程序和分工;规定标准及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规定贯彻各级有关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制定标准化规划、计划内容、工作程序和要求;规定标准化培训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程序;规定标准化成果奖励工作程序和要求等。四、企业标准化的规划和计划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的内容:制定、修订企业标准项目的规划与计划;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计划;标准化科研的规划、计划;(例如新科技开發).实施标准的项目计划;标准化培训计划。五、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1.进行以下调查研究、收集信息(1)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2)有关最新科技成果;(3)顾客的需求和期望;(4)生产(服务)过程及市场反馈的统计资料、技术数据;(5)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及国内相关标准。2.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起草标准草案之前可成立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人员和人数依所起草标准而定,一般由具实践经验或崗位人員担任。起草小组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优选,必要时应进行试验验证,然后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的编制说明。五、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3.编写标准送审稿将标准草案连同标准编制说明,发至企业内有关单位,必要时发至企业外部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使用单位征求意见。对反馈意见逐一分析研究,决定取舍后修改标准草案,形成标准送审稿。4.审查标准根据标准的复杂程序、涉及面大小,采取会审或函审。审查人员可为本企业具经验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和工作者参加,必要时邀请外单位专家和用户参加。5.编制标准报批6.批准和发布实施.

六、标准的实施标准的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的最重要环节,标准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的经济效能。标准实施必須有计划、有组织、有执行的贯彻落实的活动,将标准贯彻到各各生产或服务、技术、经营、管理工作中去的过程。一般而言,标准实施工作大致可分为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评等五个步骤。七、标准实施的检查督导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及各职能部门主管应执行对所属责任范围内的标准实施监督检查。企业自身的监督检查内容如下:已实施的标准贯彻执行情况;企业内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贯彻执行情况;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对企业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内审,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现有过程或体系,适当时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外部资评价.国家标准的意义国标简介国标GB/T是推荐的。GB就是强制的;行标、地标可能為强制性。但一般涉及安全、健康、环保、节能等领域的标准是强制性的。企业备案的产品标准,属强制性,印在包装上者,具备法律效力。国家标准体系结构,包括: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标准体系结构图对事对物对人工作标准决策层工作标准管理层工作标准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工作标准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操作人员工作标准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一般操作人员(岗位)工作标准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最高决策者工作标准决策层人员工作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图项目国标行标地标企标合计总数强制总数强制总数强制已有待订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合计注1:可按各子体系的不同要素分别进行统计汇总。注2:采标、待收集等情况也可列入表中。体系标准文件盘点统计国标的意义企业标准同时考虑下列: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有关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时,应与各管理体系相结合。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意义:为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以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为主,包括能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信息等技术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依据。技术标准体系及构成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体系: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技术标准体系范围:构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包括企业所采用和贯彻的国/行/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所有技术标准应在标准化法律法规、各种相关法规和企业方针目标及「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形成体系。技标体系的结构形式序列结构企业只生产单一类型产品时,企业技标体系可用序列结构表示。序列结构的技标体系包括以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为过程排列顺序的技术标准和能源、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信息等技术标准。层次结构企业生产两个以上类型的产品时,可用层次结构表示。(单一产品)序列结构

信息技术标准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工艺装备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技术基础标准采购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技术标准产品(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服务)电动工具机成品規格转子/定子加工基准注塑机保养基准(多种产品)层次结构技术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制修订的基本要求纳入企业技标体系的标准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企业必须严格都应严格执行各技术性文件。企业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国家、行业有关的技术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制修订的基本要求企业技术标准的各项要求应具有系统化、一致性与可行性。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纸本、电子媒体、照片、标准样或其组合体。企业技术标准的名称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应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应编制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规程、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可按照有关行业指导性标准规定。技术基础标准技术基础标准的内容通用技术语言标准:包括:(a)术语标准,(B)符号、代号、代码、标示标准,(C)技术制图标准等。量和单位标准:-数值与资料标准。互换性与精度标准及实现系列化的标准。环境保护、安全通用标准。各专业的技术指导通则或导则。设计技术标准设计标准的内容包括:设计符号、代号、术语标准;产品安全、环境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设计准则;-专业设计规范;设计参数与资料标准;设计计算方法标准;设计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设计中用于评价产品和工序的试验方法以及验收规则;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图样与文件的格式和编号标准;设计文件完整性要求。设计技术标准设计标准制定要求应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产品设计标准应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标准中对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应做出明确而适当的规定,如接收和拒收准则,规定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操作条件下,可容易进行生产、验证和控制。必要时,应将设计标准编入企业设计手册以提供企业设计人员使用。根据产品特点可编制标准件及通用件手册,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资料库。产品标准产品交付标准:产品交付标准指产品生产、交付检验、验收和仲裁检验用的依据,是生产对客方和社会的产品质量责任承诺。产品交付标准须符合:(1)强制性的国标、行标;(2)有关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3)企业声明执行的推荐性国/行/地方标准;(4)企业产品标准。企业内部使用的产品标准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严于国/行/地方标准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内控标准”。企业内部控制用,不作为交货依据,在交货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判定质量时,仍以企业产品交付标准为依据。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产品出厂标准的“内控标准”。产品标准产品标准制定要求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顾客规定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ISO条文7.2.1)。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产品标准内容也应满足规定的产品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须的要求。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强制性标准要求。软件和服务业应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规定某项服务和服务提供应达到的水平和要求;采购技术标准采购标准内容:a)质量要求:规定适用的质量标准,可引用国/行/地方标准、企业产品标准,也可直接规定具体技术要求、外协件技术要求等。b)验收规则:检查采购品是否满足规定质量要求及采购条件。c)试验方法:对进货验收的品项,规定适当试验方法。d)保管要求:规范采购品的仓储保管事项和贮存期限,及不合格品的隔离存放规定。可将常用采购品质量标准汇编为采购手册或材料手册工艺技术标准(操作、维修)工艺通用标准:包括a)工艺术语标准、b)工艺符号、代号标准;c)工艺分类、编码标准;d)工艺文件标准;e)工艺余量标准等.投产前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工艺控制标准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工艺技术标准制定原则因工艺的灵活性,除国标行标外,多数应依企业特性制定自身工艺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运行规程、维修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服务提供规范等,应明定达成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要求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工艺规程内容一般为:使用设备规格、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操作环境及设备的维护清理作业、及工具安全规定等,应确定各工作阶段接口时,不应留有空白和空隙。工艺技术标准制定原则(续)先制订直接影响质量的各生产及安装工序,每一生产过程各工序都应制定工艺标准。各工序的工艺控制要求及质量控制指针,应与产品质量标准一致。制定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时,应注意环境、温度、时间或其它影响质量的因素。积极引进转入国外企业先进工艺标准或规范,以提高企业自身工艺水平。半成品技术标准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技术标准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应制定半成品质量标准,作为工艺控制的质量依据。单项半成品的技术标准单项半成品标准内容包括:半成品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存放和搬运要求等。市场流通的半成品半成品若同时作为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则应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并进行标准备案,同时纳入产品标准子系统。设备、基设和工装技术标准设备标准:包括以下内容:a)外购设备及其主要附件的技术标准:设备购置前应收集并编制设备外购技术标准,保证购进的设备能满足生产要求。购置进厂时,应要求供方提供设备标准资料保存。设备投入使用后,应确保标准资料之维护与应用。b)自制设备的技术标准:自制设备应制定设备技术标准。其标准文本应纳入企业标准体系。设备、基设和工装技术标准c)设备的零配件、电子元器件、易损件技术标准。制定常用的设备零配件、易损件、电子元器件技术标准;但如无标准、无图册和清单時,应自定技术标准。d)设备维修保养规程。指设备在运行使用时的维修保养以及进行各种修理时所应遵守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纳入设备技术标准。e)设备润滑标准。制定设备润滑标准,内容包括设备润滑油种类、牌号、质量特性、润滑点、润滑油加入量、润滑周期等。f)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基设和工装技术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指对产品质量特性有重要作用的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的质量要求制定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工作场所、过程装置(硬件和软件)、运输、通讯等]及工作环境(与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卫生条件、温度、湿度、清洁)质量要求的技术标准。设备、基设和工装技术标准工艺装备标准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具(包括刀具、夹具、模具、工位器具)结构、尺寸、规格、材质、精度、使用年限等要求制定的标准。工艺装备标准内容,包括:a)夹具、模具、器具和工具样板标准;b)夹具、模具的零部件标准;c)工艺流转器具标准;d)工艺装备设计规范及编号方法标准等。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包括试样采取或制备、试剂或标样、试验用仪器以及试验条件、过程、结果的计算和评定等。试验方法的标准应先采用国标、行标或地方标准。但在无适用标准下,可自行制定试验方法标准。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可制定快速分析方法,作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使用,但若要作为产品出厂检测的试验标准时,必须有科学检测的对比数值证明有效性和可行性后才可运行(但不可用于仲裁检验)。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包括:检验品项的取样点、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抽样频率及检验结果判定、复检规则等,包括下列:a)采购品检验或验收标准:对采购的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进厂验收时判定质量而制定的标准。根据采购品对成品质量影响大小及占产品成本比重,慎选采购品的质量特性后,确定检验项目并制定采购品检验标准。b)工序检验标准: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指针或半成品转入下道工序前为判定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中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和检验复杂程度,确定被检品项的质量特性、检验要求及检验频率,并在工序检验标准中规定。c)库存品检验标准:为判定库存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d)成品检验标准:为判定最终成品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该标准应根据产品标准或合同要求。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指对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质量要求和使用而制定的标准。包括:a)测量设备的性能,规定测量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量程(RANGE)、偏移、稳定性、分辨率、不确定度等质量要求。b)测量设备使用技术规范(包括使用方法和范围)。c)测量设备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规定检定校准的时间间隔或校准状态以及调整、修理后再检定、校准、安装和使用程序。该规程和规范是法定的计量技术文件,是标准的一种形式。测量设备技术标准制定作法a)所有的测量设备应进行计量确认;b)规定生产控制中各种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和校准间隔并按规定时间间隔校准或检定,使量值可溯源到国家或国际基准;c)测量设备维修和必要的调整后必须进行再校准;d)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自訂校准规范并建立记录;e)采取封缄等措施防止造成校准、检定失效的调整;f)规定明确的标示,以识别校准状态,预防错误使用;g)规定防止搬运、储存和使用中对测量设备损害的技术措施;h)当电子软件应用于测量、检验和试验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如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新校准规范发布,企业自订的校准规范应废止。包装技术标准包装通用标准:可采用国家、行业的通用标准或自订。包装试验方法标准:包装试验方法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包装材料、包装容器标准,包括以下:a)按包装技术要求,合理规定包装材料标准。b)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标准应规定清洁卫生等要求;c)有外观要求时应做出规定,如表面缺陷、颜色等指标;d)特殊要求的包装容器应规定抗压、防霉防锈的技朮要求。产品包装质量标准产品包装质量标准,指对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准。产品包装质量标准,内容包括:a)包装计量值:规定内装物的数量、质量、体积;b)包装方法;c)包装防护:规定所采用的支撑、衬垫、缓冲等防护方式及其材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d)随货文件:规定随货文件的内容。搬运技术标准厂内外搬运的技术标准,包括:a)工序间传输装置、装卸、堆置、搬运机械的技术标准;b)产品出厂后的运输及运输工具(方法)的技术要求。搬运标准制定要求:厂内搬运应制定防止损坏或变质的搬运操作方法标准,尤其应注意对易腐、易燃、易爆等有害物品的搬运方式、方法的规定。对产品出厂运输和装卸要求,符合国家运输规章的规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应规定各运输方法的要求:a)规定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b)规定运输条件,如遮篷、密封、压力、保温、通风、堆放高度以及安全卫生措施等;c)根据产品的特性、大小、体积形状规定装卸要求。贮存技术标准贮存标准贮存标准,内容包括对产品贮存方法、条件、期限等技术要求。存标准制定特别是对有毒、易腐、易燃、易爆、放射性等产品应规定相应的特殊要求。产品标示技术标准a)制定产品标示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b)企业技术标准应贯彻国家、行业有关的技术基础标准;c)产品或包装上的标示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单位、产地、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使用有效期、产品主要成分、条形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d)产品或包装上的标示字迹清楚、牢固而持久;e)从该产品的接收到交付,直至最终目的地或使用者之前的标示须保持完整;f)从标示上应便于识别,在必要时可追回需经特别检验的产品。安装与交付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包括:a)现场安装过程、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b)安装验收技术条件;对安装完工后的试运行技术要求和方法做出规定;c)交付验收过程、抽样与试验方法;d)安装、交付技术文件的完整性要求。安装、交付技术标准制定要求:制定安装技术标准时,应包括防止因安装不当而引起降低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的规定。对有贮存期限或经运输贮存后可能引起质量变化的产品,应规定交付时应检查项目、方法和不交付规定。对现场安装和试验中使用的安装、调试、测试设备应规定其技术要求和精密度,并应满足顾客要求。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

(GB/T15498-2003)管理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经营、设计开发、品管、设备设施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等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管理标准体系:对企业标准体系中关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工作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各工作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相关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工作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编制原则管理标准体系与工作标准体系应保证技术标准体系实施,三者间与其它系统間应保持协调一致。管理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a)管理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下制定;也可依所需要而组合成新的体系文件。b)管理标准体系应贯彻国家、行业的管理基础标准;c)充分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工作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a)对经营与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建立工作标准並形成体系,以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实施。b)工作标准体系在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下制定,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协调一致。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管理标准体系包括国/行/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管理标准。可以是一个独立体系,也可以是多体系组合及若干相互联系作用的子体系。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图3

所列的管理内容类别基本涵盖企业主要管理活动。管理标准体系的层次层次结构,可用多层结构,即一阶、二阶等类推。上层管理标准与下层标准間,应确保相互协调。同层次的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应确保相互协调。管理基础标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职业健康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标准化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体系安装、交付管理标准服务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经营综合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第三层次文件(規范)管理基础标准经营综合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质量手册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标准化管理服务管理能源管理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多个体系组合相互联系的子体系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管理手册经营综合管理管理生产管理设计开发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采购管理程序2程序4程序n程序8程序11程序n2程序6程序3程序5程序9程序1程序7程序10程序n1程序nm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生产组织人事营销经营安环卫生产制造工作标准工作基础标准技术基础标准设备质量能源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体系的层次原则文件体系的结构层次以3~4层为原则.上一层次的标准与下一层次的标准应相互连结与协调同层级技术与管理标准应相互协调。体系文件架构组织,政策、目标及系统纲要(例)品质管理手册表格/资料(四阶文件)各程序作业流程及管制要求(例)仓储管理办法部门管理活动/作业操作基准(例)桶糟清洗作业标准书记录品质系统运作的结果(例)出货单程序文件(二阶文件)手册一阶文件办法/作业规范(三阶文件)管理标准的格式管理标准的格式管理标准的封面及印刷格式。在一个企业内所有的管理标准格式应一致。管理标准的编写顺序可如下:目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必要时可加附录。管理标准的编号企业管理标准应使用统一的编号方法,并应与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相区别。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应赋予编号,并注明企业标准与适用标准之间的关系,具体编号形式由企业自定。管理标准的编写方法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管理标准的名称:如程序、办法、制度等.目旳、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职责明定各职能部门实施的管理活动及其职责、权限。跨部门管理活动时,明订主管、协作部门管理活动内容应列该管理活动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管理要求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应用可比较特性表述。管理标准的编写方法管理活动内容(续)列出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各环节和输出内容。包括资源、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它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必要时建立流程圖。明订各过程的工作5W1H(谁、做什么、预期结果、何时做、何地做、怎么做、完成后接口人等)以及为达要求的控制措施及需注意的例外特殊状况。内容复杂的管理标准,当内容层次较多时,可根据活动特性及类别分章,个别详述;报告和记录:规定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报告、记录格式,以及签发及传递路线及其保存期限。附录:必要时可增加附录管理标准的编写研习管理基础标准管理基础标准,包括:术语;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图形符号;量和单位;数理统计;网络计划技术;价值工程;可靠性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服务标准化指南;工业工程等。管理基础标准-方针管理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由多个体系构成时,可分别展开各体系方针与目标;各体系的方针与目标应与企业总体方针与目标一致。制定方针目标时,应考虑:a)方针应提供制定和评审目标的框架;b)方针应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和理解;c)各项目标应与方针保持一致;d)各项目标应是可测量的。通过检查计算,並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实现的程度;e)在相关职能与组织层级展开目标,注意各部门间的配合及协调关系;f)目标展开期限应根据企业层级分别规定管理周期。管理基础标准-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对市场信息、预测、营销策划等进行控制,包括:a)市场信息收集与处理方法,以及沟通和应对;b)根据市场需求,策划适当營销方案和评量方法.合同管理(订单管理)建立合同管理标准:a)规范合同格式;b)明确合同授权或委托的程序及权限。明确簽订合同前,确保:a)产品要求已规定;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要求已解决;c)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合同管理标准应明确:在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时,应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加以确认。合同管理标准应明确:在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确保相关合同应得到修改并确保传达相关人员变更的要求。管理基础标准-财务成本管理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要求,对财务活动和成本核算及定额进行管理,并制定财务成本定额管理标准,财务活动控制包括:a)确定各帐务单据、账册、编号、汇总、装订和保管的要求;b)月末、季度、年终结账的规定;c)经营者鼓励企业业绩改进,导入创新性的财务管理方法;d)对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制定成本控制标准;e)加强企业成本控制评价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降低企业成本;f)对资源消耗、资源储备和资金等,建立科学性定额管理标准。管理基础标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标准,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培训管理标准应考虑:a)企业发展需求、人员能力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现状;b)结合企业内人员知识和技能经验,提高员工的素质;c)强调满足客户要求和其它相关方需求或期望的重要性;d)培训策划时应包括企业方针目标、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也应纳入团队建设、沟通技能、创新意识等。评价和考核,包括:a)建立考核制度,对良好工作绩效给予激励;b)明确个人和团队的目标,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c)对员工满意度进行测量了解、分析员工进离企业原因。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包括对设计与开发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及对评审、验证、确认的方法以及修改的程序。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要求。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在合同或可行性报告或营销信息中;强制性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对确定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的性能要求;现行产品的文件和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其它必须的要求,如行业规则和惯例等要求。设计与开发输出的要求。设计开发输出应满足:a)产品规范(图纸、样本、规则、文件等);b)培训要求;c)产品实现的方法;d)采购要求;e)验收准则等。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设计和开发各阶段评审、验证和确认方法。评审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明确评审阶段、达到目标、参加人员及职责等;验证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或其它手段,对证明数据进行认定;确认产品满足特定的预期用途或要求已得到满足,确认活动的要求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对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的各过程各阶段,都应留下记录和相应跟踪措施的记录。设计和开发方案变更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采购管理标准规定在采购过程中选择合格的供方:要求供方提供其有能力为合格供方的证据,包括:1)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人员的概况;2)供方的产品安全认证;3)供方的质量管理等体系的认证。根据供方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合格供方的准则;对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建立检验标准,确保采购品满足要求:测量、检验、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企业或其顾客可在供方的现场或本企业现场实施验证;拟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生产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强调以下要求:生产计划的编制;工艺规程的执行和工艺方案的实施;工艺验证和评定的落实;过程能力验证的具体要求;设备使用的具体要求;生产原料运输的一般要求;生产单元操作人员的组织和调配要求;生产现场信息沟通要求和回馈方式。建立生产现场的规范化要求,包括:确认工序控制点,确保高效安全;对现场工位器具实行规范化管理,不同工位采用目视管理;持续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清理、清扫、素养活动。质量管理标准按GB/T19001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应用质量管理八原则及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质量管理标准中相关策划的要求,包括:a)策划企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b)管理体系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测量分析改进的策划等。质量管理标准中相关实施要求,包括:a)质量管理要求贯穿于企业管理各项活动的实施过程;b)文件和记录管理;c)制定并实施标示和可追溯性的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中相关检查的要求,包括:a)对产品或服务特性的检查;b)对过程能力的检查;c)对各类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检查;d)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检查。质量管理标准中相关处置的要求,包括:a)不合格品的管理应制定标准,b)应制定纠正措施标准;c)制定预防措施标准,。质量管理标准中应规定并充分应用各种质量管理方法与创新经验,推动质量改善活动。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对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控制、维护、保养、改造和报废处理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制定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应包括:a)设备购置;b)验收安装;c)自制设备管理;d)设备维修保养管理;e)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及危险物品的管理;f)备品备件库存管理;g)设备使用的培训;h)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对内部或外部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应建立基本设施管理标准:a)企业水、电、暖、汽等外供的,应按合同建立良好的供方关系;b)建立内部或外部管理程序以保证运输、交通工具提供。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对基建工程的等事项进行管理,制定基建工程管理标准:a)充分考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环境保护、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等;b)执行国家关于土地使用规定和政府相关基本建设规范;c)以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范围,建立论证、设计、准备、施工、验收等所需的管理程序;包括:计划、审批、建设、验收、维护、改建和报废d)设计图、竣工图、批准文件、施工记录的归档。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明确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测量、检验、试验装置和设备,并制定其测量设备的管理标准。测量、检验、试验装置和设备管理标准应明订:测量量值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计量基准或标准,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自行规定校准的依据并形成文件,合理规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时间间隔,并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制定措施,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如采取封缄等措施。由有资格的操作人员进行调整,提供明确的调整作业指导书等;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在搬运、储存时损坏。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测量检验试验的管理标准,应包括收集、编制测量检验试验方法、依据设备使用人员的资格和技能要求,建立相关的记录、统计报表,正确使用证书、标示等要求。內容包括:a)记录校准结果,表明测量能力符合何种规定要求;b)记录溯源性状况,也可交由有资格的单位出具检定证书;c)在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时,如果发现偏离校准状态,应对该监视和测量装置此前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d)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包括追回其测量过的产品和重新测量等措施。包装管理标准包装形式或容器选择应符合产品特性的要求;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形式的确定,应符合包装技术标准的规定;包装箱、包装袋等的外部标示应符合食品卫生、交通运输、环境管理、工商管理、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相关要求。产品搬运管理标准制定企业内部使用搬运机械或工具的人机联控方法;实施搬运技术标准要求的对策与控制手段。对易腐、易燃、易爆和有害物品的搬运应有特殊要求;搬运应符合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运输等的法规。产品贮存管理标准设专責倉管員,建立物资保管账冊,定期盘点查库,做到账、卡、物相符;按物资保存要求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有贮存期要求者,要加强检查,防止过期变质;易腐、易燃、易爆和有害、有毒、放射性物品应按相关規定管理;出入库须依凭证,有批准、发放、领取人签字。有追溯性材料和外购件应建立识别标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保持,确保必要时可追溯處理。安装、交付管理标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对安装、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予以控制,建立安装、交付管理标准。安装管理标准,包括:a)安装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