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种植实施方案_第1页
富硒种植实施方案_第2页
富硒种植实施方案_第3页
富硒种植实施方案_第4页
富硒种植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硒种植实施方案“硒+X”产业体系初步构建,集富硒种养殖业、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产旅融合为一体的富硒全产业链正在形成。富硒茶首位产业巩固发展,累计发展茶园25.3万亩、茶业园区35个,茶叶年产量8805吨,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魔芋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魔芋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累计发展中药材28.2万亩,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建成富硒农业基地50多万亩,开发富硒特色产品50多种,形成了以富硒茶为主导,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包装饮用水、富硒杂粮、富硒中药材等多种特色产品为支撑的产品体系。养殖业、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产旅融合为一体的富硒全产业链正在形成。富硒茶首位产业巩固发展,累计发展茶园25.3万亩、茶业园区35个,茶叶年产量8805吨,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魔芋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魔芋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累计发展中药材28.2万亩,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建成富硒农业基地50多万亩,开发富硒特色产品50多种,形成了以富硒茶为主导,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包装饮用水、富硒杂粮、富硒中药材等多种特色产品为支撑的产品体系。——平台载体建设加强。恒紫循环产业园(飞地)和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分别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通过整合发展,新组建园区发展投资开发公司,园区运行机制不断优化。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以上,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32户,陕煤集团富硒矿泉水、道通天下茯茶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加快建设,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建成投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中心高效运营,富硒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平台载体为资源集聚创造了条件。——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百余家代表性企业从事富硒产品生产经营,获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25家,市级“规上”富硒产品加工企业28家。建成镇级电商服务站16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67个、智慧物流中心1个。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0多个,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培育家庭农场210个,成立互助资金组织17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供销综合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组建富硒茶业、富硒魔芋、富硒水产、富硒食用菌、富硒蜂蜜5大产业联盟。——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硒资源开发研究院是全市首个通过CMA+CATL“双认证”的科研检测机构,先后被认定为安康市硒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硒研究与教学基地。在全国范围首先实施硒资源1:1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测土补硒”试验示范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掌握土壤富硒营养强化剂技术。研发紫阳富硒茶、富硒包装饮用水、康臻硒肽等5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富硒产品。硒产业“星创天地”获国家科技部表彰,硒产业科技孵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紫阳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科技帮扶示范县、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紫阳完成了“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并被授予“陕西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荣誉称号。紫阳富硒茶成为世界首个通过科学鉴定具有保健功效的天然富硒茶,作为保健茶入编《中国茶叶词典》。紫阳富硒茶获批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荣获全国“十大绿茶公共品牌”,获批省级地理标志使用促进项目示范县。紫阳富硒茶纳入第二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协定保护产品名录,连续四届蝉联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榜首,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截止2020年底,核准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7家,授权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41家。“紫阳谷”天然富硒矿泉水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产品”,紫阳金钱橘闻名国——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现富硒食品产——坚持市场导向。顺应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紧盯东南沿海细分市场和消费群体,开发特定富硒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深度融入大区域经济圈,充分吸纳各类发展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加强招才引——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实现富硒食品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创新突破,推动业带动种养殖业、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坚持民生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产业培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宜居环境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统筹解决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增进百姓福祉。1.全方位保障产品质量——拓宽认证范围。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主体严格执行富硒优质农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按标生产。开展“两品一标”认证,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及ISO、HACCP、GMP、GAP等申报认证。完成《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修订和《紫阳茶》团体标准新制定工作并颁布实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镇、村三级联创,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富硒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立富硒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治机制。到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深化富硒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强化监测结果通报与应用,提升农产品监测数据质量。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加强对富硒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质量监管,依法打击掺杂制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提高富硒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能力,实现富硒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2.提升质量检测能力。健全富硒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富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富硒产品检验检测,强化技术培训、富硒产品质量认证等服务,做到有检测、有认证、可追溯,实现富硒食品各环节质量检测全覆盖,实现富硒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100%。制定富硒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改进监测方法,扩大监测范围,提升抽检科学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加强质检机构资质认定与考核,提高富硒产品质检专业化水平。3.健全质量溯源体系——优化追溯平台。建立以“互联网+产品溯源”为核心的富硒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优化整合溯源平台,建设基地和生产车间物联网、规范化、可视可溯管理系统。建设“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并与省市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实现追溯信息互认互通。到2025年,可视化溯源基地覆盖90%以上的经营主体。——完善溯源系统。实行富硒产品“身份证”制度,实现富硒农产品从育种到终端销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全程可追溯。将富硒食品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追溯系统,确保富硒食品100%真正实现知根溯源。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4.推进全域绿色发展。建立富硒食品全域绿色化生产、加工和流通体系,鼓励建设健康生态种养殖基地、有机食品基地,推广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综合绿色防控技术,推行秸秆进茶园、套种绿肥还田等模式,加强精准施肥,实现生产基地化肥减量化。鼓励扶持新建、改(扩)建符合“四化”(生产环境清洁化、加工设备清洁化、加工能耗清洁化、加工流程标准化)要求的加工厂,提高绿色加工的能力与水平。富硒产业项目的实施是以高效化生产为前提,以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为目标,最终实现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拓展“硒+X”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于促进富硒产业所需土地、物种、气候、资本、人才等资源统筹配置、高效利用,最大化提高资源价值。——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富硒茶、富硒林果等产业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提升县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富硒种植业贯穿全域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蔬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继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工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可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做大茶旅文旅融合载体。按照“以茶促旅、以茶兴旅、以旅带茶、茶文旅互动”思路,打造茶文旅融合载体。实施茶马古道旅游长廊、大巴山茶马古道4A景区创建、鲶鱼河茶旅融合开发、山地观光茶园建设等项目,推进焕古硒茶旅游镇、紫阳茶文化博物馆建设,开发硒科普、硒体验、硒产品展示、硒检测等服务。——丰富休闲农业体验项目。建设太阳寨农业观光园、神农富硒产业园、秦巴紫硒生态农业园、振农盘厢河等特色农业基地,打造蒿坪、农安、春堰、关坪山、裴坝、营梁、圣和山、硒谷桃园等10个田园综合体,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夜经济”、农家宴、乡土菜等新项目,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等项目。推进青中村、营梁村、贾坪村、黄金村、蒿坪村、金石村等乡村旅游,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精品。——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基地。以县城为核心,以蒿坪富硒康养基地、县城江南康养基地、双安硒疗养生基地、擂鼓台森林康养基地等为支撑,实施滴水崖水库生态康养休闲旅游开发、高端硒疗康养度假区建设等项目,推动富硒产业与健康管理、预防干预、养生保健、生态康养、医养结合、旅居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富硒养生旅游,开展硒疗康复养生服务。——促进富硒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富硒养生旅游、富硒休闲观光旅游,推进富硒养生旅游与富硒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药食两用富硒功能性保健产品开发。推广宣传食物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