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核心知识精讲精研 】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核心知识精讲精研 】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核心知识精讲精研 】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核心知识精讲精研 】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核心知识精讲精研 】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史(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夏商西周)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3.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

4.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时空定位阶段特征整体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产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政治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实行禅让制。夏、商、西周进入奴隶制社会,形成了以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经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工具材质主要为石、木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体劳动,产品平均分配。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发展,阶层贫富分化加剧,文明产生。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工具材质主要为石、木等;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制度。科技文化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或铭文;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商周时期统治思想由神本向人本转变,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产生。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必备知识1.旧石器时代(约170万—1万年前)(1)概念:指以__打制__方式制作石器的时代。(2)生产生活: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生活穴/巢居;迁徙;学会用火。(3)文化遗存:代表生产生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2.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5000年前)(1)概念:指以__磨制__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社会生活: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3)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__多元一体__的发展基础。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必备知识2.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5000年前)(4)文化遗存:代表生产生活距今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__水稻__,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黄河流域)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出土了精美的__玉器__,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必备知识3.

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阶段阶段时代发展状况原始人群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生产力十分低下,群居生活。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没有阶级差别,地位平等,原始民主制。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__贫富分化__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1)随着家畜饲养业和农业的发展,人类由食物采集和渔猎型经济变物生产型经济。(2)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3)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4)私有制逐渐产生,国家开始形成。【深化认知】“农业革命”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知识拓展】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差异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必备知识项目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产生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十分低下农业为主,采集渔猎为辅劳动成果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贫富不均男女地位女性地位高;“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男性地位高主要组织氏族公社为主出现较大的部落联盟材料: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风格影响所及,东到辽西和山东、南到江汉平原,达大半个中国。而具有江浙地区崧泽文化特点的陶器群也广泛出现在北至山东、西抵洞庭湖东岸的广大地带。长江中游大溪文化风格的彩陶和刻纹白陶,出现在岭南直至珠江三角洲地带。——摘编自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特点:(1)多元一体,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2)沿河沿江分布;分布广泛;

(3)区分布不平衡;

(4)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绵延不断

(5)本土性、多源性、统一性、开放性、包容性等。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2、P3的地图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深化认知]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与“一体”的认识1.多元性(数量多、各具特色)(1)空间: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均有分布。(2)代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3)特征:不同文化遗存有各自的特征。2.一体性(1)空间:中原核心,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主干,对周边产生深刻影响。夏、商、西周早期王朝国家都是在这一区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2)共性:各文化区域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一些相似的特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等)。【课堂探究】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必备知识

总结:人类文明的产生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2.标志: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国家的形成

文字的出现农耕畜牧手工业商业定居生活早期城市分工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产品出现阶级、阶级斗争、部落战争出现国家形成、文字出现文明的产生3.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1.三皇时代: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一)国家初始形态具备—部落时代(1)黄帝和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他们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实行禅让制。三皇: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带领人们用兽皮制衣、结网打鱼、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的历史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禅让”: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已具有早期国家雏形(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进入万邦时代。必备知识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角度夏朝(前2070—前1600)政治

政权建立约BC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统治特点⑴启开始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⑵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夏朝仍是聚族而居,夏部族直接管理,其他部族间接统治。1号宫殿复原图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青铜爵世袭制: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注重父系血缘关系。夏朝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治理,只是初具了国家的样貌和形态。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角度夏朝(前2070—前1600)商朝(前1600—前1046)政治

政权建立约BC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统治特点⑴启开始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⑵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夏朝仍是聚族而居,夏部族直接管理,其他部族间接统治⑴多次迁都,最后定都殷;⑵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⑶国家机构更加完善;⑷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内外服制度官职职责内服:王畿之地商王最高统治者尹及各类事务官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册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有很大自主权,臣服、定期纳贡、奉命征伐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角度夏朝(前2070—前1600)商朝(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政治

政权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的首领周武王率众灭商,周朝定都于镐统治特点⑴启开始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⑵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夏朝仍是聚族而居,夏部族直接管理,其他部族间接统治⑴多次迁都,最后定都殷;⑵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⑶国家机构更加完善;⑷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和礼乐制(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族权与政权相结合)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知识拓展】

分封制(封邦建国)目的:内容:巩固统治(1)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2)内容:授土、授民(3)诸侯:①权利: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在领地再分封;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背景:西周初建,疆域扩大特点:①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以血缘为标准,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对异姓诸侯既拉拢又防范。③同姓不婚。评价:积极:①巩固王权,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统治。②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③开拓疆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远地区发展。④周文化影响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动文化交流和华夏认同观念发展。消极:①诸侯独立性强,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导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局面出现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必备知识【知识拓展】宗法制商代,王位的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传子者中,又有传长子与传幼子等多种。……商代中期的九世之乱,其根源在于此。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核心)(2)家国同构,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影响:(1)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的内容之一【概念阐释】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知识拓展】选官制度世官制,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点,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必备知识【知识拓展】礼乐制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礼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乐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各级贵族各安其位,不得僭越,以维护等级秩序。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和谐社会关系、形成文化认同。内容:表示等级制度的礼仪规定和典章制度。作用:分封制分配宗法制继承政治表现血缘纽带礼乐制工具维护工具维护工具互为表里必备知识【知识拓展】原始民主传统1.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2.重大问题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表现:“国人暴动”:又称国人起义、道路以目、厉王奔彘,是公元前841年(一说公元前842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这里的“国人”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国人暴动”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根基。必备知识【深化认知】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上的特征(1)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宗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4)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职仍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5)国家治理使用礼治而非法治。经济农业土地制度: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青铜农具数量有限手工业青铜铸造: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湛、使用广泛纺织:西周时期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品种丰富,花色图案精美商业商代:最早的货币西周:官府控制商业(工商食官)

《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记载,出现契约城市商朝:城市初具规模,宫殿与宗庙位于(城市)周朝:城市分等,各有定制;营建城市形成制度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诗经》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诗经·小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上》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是西周时期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因土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似“井”字而得名。奴隶与庶民集体劳作。发展历程:产生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能瓦解于春秋时期→废除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瓦解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瓦解影响:推动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促进社会生产为发展。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概念阐释】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血缘纽带(里)政治表现(表)维护工具维护工具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影响井田制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基础,井田制奔溃,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也会遭到破坏。【深化认知】四种制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由于冶炼青铜器所需要的锡十分稀有,青铜产量有限,基本上为上层贵族所垄断,主要被用来制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品。经济农业土地制度: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青铜农具数量有限手工业青铜铸造: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湛、使用广泛纺织:西周时期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品种丰富,花色图案精美商业商代:最早的货币西周:官府控制商业(工商食官)《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记载,出现契约城市商朝:城市初具规模,宫殿与宗庙位于(城市)周朝:城市分等,各有定制;营建城市形成制度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工商食官制:

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经济特征(1)青铜时代(2)土地国有制,实行集体劳作(3)出现南北经济文化交流(4)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思想文化文化⑴文字:商朝形成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西周使用铭文(金文、钟鼎文);⑵青铜文化: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遗址);⑶夏商历法: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殷历)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纪日方法(4)西周:.民本观念教育学在官府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1)形成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2)人文意识逐渐增强(3)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华夏认同心理。(4)出现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5)具有原始民主传统概况总结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思想特征?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中》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西周统治者从重神观念向重人观念转变,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二、中华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建立二)青铜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必备知识感悟高考1.(2021·福建卷)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2.(2021·辽宁卷)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DC感悟高考4.(2021·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3.(2022·全国乙卷)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CD感悟高考6.(2022·浙江卷)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1·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DB感悟高考7.(2022·江苏卷)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这一考证可以说明(

)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C素养提升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时空观念)素养提升2.探究“中国”一词的起源(史料实证)史料一“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意思是“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史料二就我所知,“中国人民”这一名称的提出,首先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史记》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就是说“中国人民”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货殖列传》所说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包含汉朝所设郡县内的各个民族。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依据史料一,分析说明两种不同史料的类型及其价值。(2)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当时“中国”主要政治制度的变化。(3)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的基本看法。(1)史料类型:实物、文献。价值:都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两者相互佐证,共同证明了“中国”一词的出现时间。(2)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西汉:中央集权制(或郡县制)。(3)看法:相同地域内不同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国历史等。素养提升3.史前史研究的主要资料和工具(历史解释)素养提升4.西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策和治国方针(历史解释)夏商周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在选官上采用世官制,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色彩,属于典型的贵族政治。①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②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③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素养提升5.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历史解释)(1)经济特征:生产工具以木石为主,青铜铸造处于鼎盛时期,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主要土地经营方式,奴隶在井田集体劳作。(2)政治特征: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将国家权力与宗族权力相结合,形成“家国同构”;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3)文化特征:出现象形文字——甲骨文;崇尚祖先崇拜,敬天保民;形成礼乐文化。素养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