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的及要求
1.熟悉腹部检查(jiǎnchá)视、触、叩、听的内容及方法2.掌握腹部触诊的内容、手法第一页,共六十三页。.嘱病人解小便,排空(páikōnɡ)膀胱。病人取仰卧位,枕置于头下,使双腿弯曲(wānqū)腹肌松弛。正确暴露(bàolù)腹部第二页,共六十三页。.腹部检查内容
一、腹部体表(tǐbiǎo)标志及分区二、视诊三、触诊四:叩诊五:听诊腹部检查顺序:视听叩触记录顺序:视触叩听第三页,共六十三页。.体表标志
1、肋弓下缘:8—10肋软骨和11、
12浮肋构成2、剑突:通过(tōngguò)软骨连接于胸骨下端的骨性三角3、髂前上棘:髂嵴前上方突出点4、另外:脐;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等第四页,共六十三页。.腹股沟韧带(rèndài)腹部前面(qiánmian)体表标志示意图肋弓下缘髂前上棘剑突中线脐腹直肌外缘(wàiyuán)耻骨上缘第五页,共六十三页。.腹部(fùbù)分区
为了(wèile)便于描述腹部器官的病变,借助腹部天然标志及几条人为画线将腹部划分成几个区。
1.四区分法
2.九区分法第六页,共六十三页。.左下腹
四区分法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通过脐划一(huàyī)水平线与一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第七页,共六十三页。.
九区分法右上腹部(fùbù)右下腹部(fùbù)右侧腹部上腹部(fùbù)中腹部下腹部左侧腹部左上腹部左下腹部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为: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第八页,共六十三页。.视诊
(Inspection)注意事项:光线充足、柔和(róuhé),从头侧或足侧射来。医生(yīshēng)站于患者右侧病人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注意(zhùyì)避免受凉。第九页,共六十三页。.视诊
视诊内容:1、腹部外形(wàixínɡ)
2、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
4、胃肠型和蠕动波
5、腹壁其他情况(皮疹、疝、腹纹、斑、痣等)第十页,共六十三页。.
低平:消瘦(xiāoshòu)者腹部下凹低平
平坦:平卧位时腹前面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liánhé)平面或略低凹
饱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较圆,略高于肋缘及耻骨(chǐgǔ)平面。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正常人: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hūxī)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hūxī)增强:见于癔病、胸水。腹式呼吸减弱消失(xiāoshī):见于腹膜炎、腹水、剧烈腹痛、腹内巨块、妊娠、膈肌麻痹。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3.腹壁静脉(jìngmài)正常人:不显露,瘦者或皮肤白皙者略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有侧支循环(xúnhuán)形成时。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
4、胃肠型和蠕动(rúdòng)波正常人不见胃肠轮廓(lúnkuò)及蠕动波胃肠梗阻时:可见胃型、肠型,自左肋缘向右的蠕动波。早产儿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5、腹壁其他(qítā)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腹部体毛、上腹异常(yìcháng)搏动。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5、腹壁其他(qítā)情况皮疹:充血性或出血性皮疹,常见于高热(gāorè)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及药物过敏等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正常人腹部皮肤颜色(yánsè)较暴露部位稍淡散在点状深褐色素沉着可见(kějiàn)于血色病皮肤皱摺处(如腹股沟及腰带部位)有褐色(hèsè)素沉着可见于Addison病
色素: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左腰部皮肤蓝褐色斑,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jiànxì)渗到侧腹壁皮下所致(Grey-Turner征)脐周或下腹蓝褐色斑(Cullen征)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瘢痕(bānhén)—外伤、手术、皮肤感染的遗迹腹纹:白纹—肥胖(féipàng)、妊娠
紫纹—皮质醇增多(zēnɡduō)症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脐疝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
脐部异常情况:脐分泌物为浆液性、脓性有臭味—炎症水样有尿臊味—脐尿管未闭脐部溃烂(kuìlàn)—化脓性、结核性脐部溃疡坚硬、固定而突出—癌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上腹部(fùbù)搏动:
正常(zhèngcháng)搏动:多由腹主动脉传来,瘦者可见。
异常搏动:上腹明显(míngxiǎn)搏动可见于:右室肥大,主动脉瘤,肝血管瘤。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触诊
(Palpation)
触诊注意事项1、低枕仰卧,两腿屈曲,两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张口腹式呼吸。2、医师立于右侧(yòucè),两手温暖,动作轻柔。3、转移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4、检查顺序:健侧→患侧、左→右、下→上、浅→深(逆时针方向)5、触诊可在听诊后进行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三页。.单手触诊(chùzhěn)法双手触诊法用于肝、脾、肾和腹腔(fùqiāng)肿物的检查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三页。.深压触诊(chùzhěn)法用于探测(tàncè)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检查反跳痛时,在手指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抬起,并询问病人是否感觉疼痛加重或察看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三页。.冲击(chōngjī)触诊法
又称为(chēnɡwéi)浮沉触诊法。一般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以3-4个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置于腹壁上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有力的冲击动作,此时指端下可有腹腔脏器浮沉的感觉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三页。.触诊(chùzhěn)内容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反跳痛
3、脏器触诊
4、腹部(fùbù)包块
5、液波震颤
6、振水音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见于(jiànyú)慢性消耗性疾病,瘦弱的人,或刚放过大量腹水的病人。正常人:腹壁柔软(róuruǎn)(触之柔软(róuruǎn),虽稍有阻力但易压陷)。腹壁紧张度增加:揉面感(doughkneadingsensation)---结核性腹膜炎或癌性腹膜炎板状腹(board-likerigidity)—胃肠穿孔(chuānkǒng)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三页。.反跳痛:如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迅速将手抬起,腹痛(fùtònɡ)加重,称反跳痛(reboundtenderness)---腹膜壁层受炎症累及。正常腹部触诊时: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触诊发生(fāshēng)疼痛,称压痛(tenderness)。压痛(yātòng)点:局限于一点的压痛(yātòng)如阑尾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胆囊点(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第三十页,共六十三页。.三、脏器(zānɡqì)触诊(一)肝脏触诊:单手、双手触诊法及钩指触诊法触诊要点:a、用食指前桡侧指腹触肝b、沿腹直肌外缘,平脐水平开始c、腹式呼吸(hūxī)配合,呼气下压,吸气前上迎触肝缘d、避免肝上摸肝(估计肝下缘下方开始)e、注意双线触诊(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f、大量腹水时可冲击触诊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三页。.肝脏(gānzàng)触诊示意图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三页。.(一)肝脏(gānzàng)触诊描述内容:①大小②质地:质软(三级:软如唇;韧如鼻;硬如额)③表面状态和边缘(biānyuán):光滑,整齐(小结节、结节样隆起)④压痛:⑤搏动:⑥肝区摩擦感:腹式呼吸运动⑦肝震颤:肝包虫病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二)脾脏(pízàng)触诊方法:单手、双手触诊法平卧位:医生的左手绕过病人前腹壁,将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平放于腹壁,方向与肋缘垂直,自脐平面由下至上逐渐(zhújiàn)向肋缘方向移动,并配合呼吸,触诊要领与触诊肝脏方法相同。右侧卧位:如仰卧位未能触及脾脏,可嘱病人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如前法检查。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三页。.脾脏(pízàng)触诊示意图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三页。.(二)脾脏(pízàng)触诊正常:仰卧、侧卧均触不到脾可触及脾脏:内脏下垂或左胸腔积液、积气时膈肌下降脾大者应注意(zhùyì):大小,质地,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切迹。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三页。.脾脏(pízàng)肿大测量法第Ⅰ测量(甲乙(jiǎyǐ)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第Ⅱ测量(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第Ⅲ测量(丁戊线):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超过正中线以+号表示,未超过则以-号表示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三页。.(三)胆囊(dǎnnáng)触诊方法:单手滑行触诊法或钩指触诊法正常:无法触及胆囊肿大:右肋下,腹直肌外缘触及,呈梨形或卵圆形,可随呼吸(hūxī)上下移动,质地视病变性质而定,见于急性胆囊炎、壶腹周围癌、胆囊结石,胆囊癌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三页。.胆囊(dǎnnáng)触诊Murphy征:胆囊触诊时,医生以左手掌放于病人的右肋下部,将左手拇指指腹钩压于腹直肌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点),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碰到钩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jùliè)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为Murphy征阳性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三页。.(四)肾脏(shènzàng)触诊一般(yībān)双手触诊法:医生以左手掌托住右腰部并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如触及光滑钝圆的脏器,可为肾下极。此时患者常有酸疼或恶心不适感。第四十页,共六十三页。.肾、输尿管压痛(yātòng)点季肋点(前肾点):肋弓、腹直肌外缘交点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shuǐpíng)腹直肌外缘肋脊点:第12肋与脊柱夹角(肋脊角)的顶点肋腰点:第12肋与腰肌外缘夹角的顶点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三页。.中输尿管点肋腰点(1).腹面(fùmiàn)(2).背面(bèimiàn)季肋点上输尿管点肋脊点肾脏(shènzàng)疾病压痛点示意图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四、腹部(fùbù)包块腹部(fùbù)包块:多由肿大或异位的脏器、肿瘤、囊肿、炎性肿块或肿大的淋巴结等所形成。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
①腹直肌肌腹及腱划②腰椎椎体和骶骨岬③乙状结肠粪块④横结肠⑤盲肠异常包块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与邻近的关系。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五)液波震颤(zhènchàn)(fluidthrill)大量腹水时,用冲击触诊法触诊腹部可感到波动感(fluctuation)。
常见于大量腹水者:游离腹水大于3000~4000ml方法:令病人平卧,医生用一手掌面轻贴病人一侧腹壁(可让助手将其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正中线上),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所产生的震动(zhèndòng)波,即可通过液体传至对侧,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三页。.液波震颤(zhènchàn)检查法示意图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三页。.(六)振水音(succussionsplash)原理:当胃内有大量液体及气体存留,用手振动上腹部(fùbù),使液体和气体相互撞击,即可产生振水音。检查方法:让患者仰卧,医生以一耳靠近患者上腹部,同时用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亦可用双手扶着患者腰部,左右摇晃,此时即可听到液、气撞击的声音。
意义:正常人在餐后或饮大量液体后可有振水音。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仍有振水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三页。.叩诊(kòuzhěn)(percussion)腹部叩诊:可以验证和补充视诊和触诊所得的结果,可了解腹腔某些脏器的大小(dàxiǎo)和叩痛、充气情况、积液、包块等。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与间接叩诊法,但多用间接叩诊法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三页。.腹部叩诊(kòuzhěn)内容(一)腹部叩诊音:正常情况(qíngkuàng)下,除肝脾区、增大的膀胱和子宫、两侧腹部近腰肌处为浊音外,其余均为鼓音。(二)肝脏叩诊(三)胃泡鼓音区、脾脏叩诊(四)移动性浊音(五)脊肋角叩痛(六)膀胱叩诊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三页。.(二)肝脏(gānzàng)叩诊
检查方法: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jiānjiǎ)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相对浊音界和绝对浊音界。肝下界:由腹部鼓音区向上叩。不易叩准,比触诊高1-2cm正常肝浊音界:右锁骨中线上,上界在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上下径约为9-11cm
右腋中线上,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三页。.肝脏(gānzàng)叩诊肝区叩击痛:用左手置于肝浊音区上,右手握拳由轻到中等力量叩击该区,观察病人表情并询问(xúnwèn)病人有无疼痛。肝区叩击痛对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意义。第五十页,共六十三页。.(三)胃泡鼓音区(yīnqū)(Traube区)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的半圆形区域,为胃底穹窿含气而形成。正常范围: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右界为肝左缘。缩小(suōxiǎo):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脾大、胃扩张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三页。.(三)脾叩诊(kòuzhěn)方法:左腋中线上采用轻叩法正常:左腋中线第9-11肋间,长约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脾浊音区扩大:脾肿大脾浊音区缩小(suōxiǎo):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四)移动性浊音(zhuóyīn)
(shiftingdullness)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有较多游离液体时,因重力多沉积于腹腔的低处,仰卧时两侧腹部叩诊呈浊音,而中腹部叩诊呈鼓音。自腹中部脐平面(píngmiàn)向一侧叩诊,由鼓音为浊音时,扳指不动,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即称为移动性浊音。用同样方法,再叩另一侧。当改变体位时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腔游离腹水>1000ml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三页。.让患者仰卧,自腹中部(zhōnɡbù)脐平面向一侧叩诊,由鼓音为浊音时,扳指不动,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即称为移动性浊音。用同样方法再叩另一侧。移动性浊音(zhuóyīn)叩诊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三页。.(五、六)肋脊角、膀胱(pángguāng)叩诊
肋脊角叩痛:用于检查肾脏病变。
膀胱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shànɡfānɡ)进行叩诊。临床意义:尿液充盈时,耻骨上方呈圆形浊音区,排尿后转为鼓音。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三页。.听诊(tīngzhěn)
ausculation腹部听诊(tīngzhěn)的主要内容:
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搔弹音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三页。.(一)肠鸣音(gurglingsound)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的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gūlū)声(气过水声)听诊部位:脐周;右下腹听诊时间:>1分钟;有时持续3—5分钟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三页。.肠鸣音听诊临床意义:肠鸣音正常:4--5次/分肠鸣音活跃:>10次/分,音调不高亢(gāokàng)。见于急性胃肠炎,胃肠道大出血,服用某些药物(泻药,垂体后叶素)。肠鸣音亢进:多>10次/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耕地流转合同范本
- 蔬菜订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文件柜消毒与防霉处理专项合同
- 科技创新在医疗设备研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燃油喷射系统制造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烯虫酯市场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火腿行业竞争格局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背膜TPT行业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卧室家具市场发展动态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内增高鞋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大数据与能源经济分析
- 小班数学课件《认识长方形》
- 浅谈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
- 21ZJ111 变形缝建筑构造
- 医院各委员会职责制度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改良经皮经肝胆道镜术New
- 2万吨马铃薯深加工(淀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服饰品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颅脑横断层解剖09课件
-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