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创造素养_第1页
职业创造素养_第2页
职业创造素养_第3页
职业创造素养_第4页
职业创造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职业创造素养第一节研究开发第二节创新创造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一、研究开发的内涵研究开发即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发展,是指各种研究机构、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研发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创造性、新颖性、科学方法的运用、新知识的产生。研究开发活动产出的是新的知识(无论是否具有实际应用背景),或者是新的和具有明显改进的材料、产品、装置、工艺或服务等。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二、研究开发的分类按照定义,研究开发活动可理解为由科技研究开发与技术研究开发两大部分构成。科技研发是指为获得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探索技术的重大改进而从事的有计划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对科学原理、规律、理论的研究称为基础研究,而科学技术的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称为应用研发。科技研发情况,例如,研发经费、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等等,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技术研发是指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和服务的系统性活动。本单元我们将以IT行业的软件研发为例,来学习和了解研发能力相关知识。三、研发能力的层次研发能力分为五个层次。正如知识结构不是一个平面一样,研发能力结构也不是一个平面。研发能力包含以下五个层次:(一)会——对知识点的一般性的、孤立的掌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这基本上还处于仅仅掌握工具的阶段。大学生或者职业高中生,学过C语言,并做了几个小项目后,可以说会C语言。这时,只要有详细的设计,会C语言的人就可以把设计变成代码。会C语言只是结构中的低层次,在网络研发中心,要会的东西很多:网络socket编程、VC++编程、数据库编程、ASP编程、TCPIP基础知识、路由基础知识、广域网基础知识、测试设备知识、PowerPC基础知识、FPGA基础知识……随着我们研发领域的不断扩大,要会的东西也在不断扩大,比如现在我们就需要了解VoIP原理、协议,今后要会的东西将成指数级增长。当然,并不是一个人要什么都会,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已经没有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一般一个产品的推出都需要相当多的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二)熟练——在这个层次上,意味着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完成既定设计软件代码讲究简洁高效,并且错误率低,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好;硬件设计讲究板子稳定、成功率高、成本低;测试讲究快速构架各种复杂的应用环境。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论调,说中国人最适合做软件开发,同时我们又悲哀地感慨印度软件业的发达,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说中国人最适合做软件的论调是不对的,难道中国人的脑细胞都是由0和1构成的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更准确的说法是: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最容易在技术上达到熟练这个层次。难道不是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学生都要把所学的每个汉字、每个拼音字母抄写数十遍,直到熟练为止,数学的考试也是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学会了一样东西后,很快就能熟练了。(三)分析总结——从熟练到分析总结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分析是从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中整理出事物的条理,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软件移植最需要分析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移植前,要仔细分析软件的结构,整理出软件的流程框架和主要数据结构,并抓住主要部分,找出移植的关键点。对于新技术、新任务,都要运用分析能力,整理出头绪,抓住关键点。最需要用到分析能力的阶段:一是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时,用华罗庚的话说,就是要把书由厚读到薄,读到薄了,就意味着抓住关键点了;二是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同样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新概念,要运用分析能力,从众多的信息中整理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三是项目总结阶段,回顾并分析一下所走过的研发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总结要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特殊现象到普遍规律,要做到归类、归纳、抽象、概括。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四)全面规划——从分析总结到全面规划是一个质的飞跃手工作坊式的研发不会感觉到全面规划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手工作坊与正规研发机构的关键区别,也是我们中国软件业不如印度软件业的关键点。我们很多研发人员非常愿意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方法——“摸着石头过河”——来做研发。要防止这种倾向的蔓延,要想提高研发能力,要提高研发产品的质量,大家就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抛弃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用多了,不仅影响研发产品的质量和进度,更为重要的是,必然会培养思维的惰性,使研发人员不是用大脑在干活而是用手在干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有时是有用的,我们要非常清楚,什么时候是有用的?这种用法的前提又是什么?绝对不能滥用这种方法。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一是研究关键技术;二是在用户也不清楚需求时,做原型系统以确定需求。研究关键技术时,不要求对系统做全面的考虑,只需要在关键点上做一些试验,试验完成后,绝对不能把未经全面仔细考虑的试验系统扩充为整个系统,仍旧需要做全面规划。原型系统的开发也是同样的道理,为确认需求这样一个目的建造的原型系统绝对不能扩建为要满足各种指标要求的产品系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事实上,即使在研究关键技术、做各种试验以及做原型系统时,也是要求先做全面规划的。只有先设计好了各种试验方案,才能确认关键技术的正确性。(五)趋势运筹——这是更进一层的质的飞跃不仅了解一方面的技术,还要了解不同技术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也需要了解市场需求的变迁。四、研发能力的培养方法“会”“熟练”能力的培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这里没有什么窍门,一句话,勤学多练,别无他法。不要认为老师授课或者看书才是学习,学习有多种形式,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在这两个阶段,重点还是学习知识。“分析总结”“全面规划”能力的提高。IT行业知识变化迅速,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从学习知识提高到学习正确的做事方法。要掌握“方法论”。分析总结能力、全面规划能力和趋势运筹能力都是在不断融会贯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论而形成的。一般来说,分析总结能力还是比较容易培养的,关键在于勤于分析、勤于总结。不偷懒,不要幻想走捷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不要问题一来,不认真分析,就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这一点,就能逐渐提高分析总结能力。要特别注意需求分析阶段和项目总结阶段,这两个阶段容易被研发人员所忽视,被认为与技术关系不大,因此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思考,这对于提高分析总结能力是极为不利的。五、研发能力培养的顺序不要在每个层次做横向培养,这样会变成一个知识工人。比如说,做了一年的X25程序之后,想做路由协议;或者做了两年路由协议之后,想做帧中继。很多人都想这样每年都做一些不同的技术,这样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是好的,但行动却是错误的。IT技术日新月异,即使是在路由器、交换机或者网络安全这样专门的产品领域,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没有人能够在技术知识这个层次上精通每一个方面,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大学里的教授也做不到这一点,科学院的院士更做不到这一点。当熟练掌握了一个领域的技术知识之后,必须努力使自己的能力提高一个层次,而不能在一个平面的层次上扩展。否则,每当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你会显得与新手毫无二致。重要的是,要在立体的层次上提高自己。当然,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去关注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研究开发恰恰相反,由于能力层次提高了,对新知识领域的了解会更多。因为提高了能力,会很容易抓住新知识领域的关键点。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研发能力的提高既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发展,也不是直接不断提高层次,而是螺旋上升发展的。熟练某一个方面的技术之后,开始提高分析总结能力,有了分析总结能力,就能很快了解其他方面知识的关键原理。上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一、创新创造的内涵创新是近年来出现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关于“创新”概念,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创新”的定义多达400多种。其中,最具有经典意义的是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的创新概念。熊彼特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经济学意义上的特殊用法,他区分了创新(Innovation)与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ve):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熊彼特的“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以新的方式展开的生产,如对于某一给定的生产线,以新的方式组合各种原料及生产活动,以获取更好的经济产出”。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一)熊彼特所提的创新概念具体包括五种情况:(1)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熊彼特之后出现的许多定义大多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他的见解,譬如,桑德布认为,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生产一种新产品,或采用一种新的生产过程、一种新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或一种新式的市场行为均可以称之为创新。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2004年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指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目前,创新的概念已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几乎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使用创新概念;而且,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全世界。因此,这里所采用的创新概念是一种广义的创新概念: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或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等新事物并将之应用于社会以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二)创新概念涉及三层含义(1)新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的形成、产生或引入。(2)利用新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设计生产或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流程或管理方式等新事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3)通过新产品等新事物的社会化实现其价值,所追求的价值并不只限于经济价值。这一创新概念既包容熊彼特源自其技术创新研究提出的定义,又兼顾目前广泛开展着的各类创新实践。创新有多种类别,也有多个级别。按照最简单的划分,创新有小级别创新、突破性创新、里程碑式的创新三个级别,其中,90%的创新属于小级别创新或普通创新,只有10%的创新属于突破性创新乃至里程碑式的创新。二、创新能力的内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一)创新能力的基础1.智力基础(1)观察力:智力的门户、源泉;(2)想象力:智力的翅膀;(3)记忆力:智力的仓库、基础;(4)注意力:智力的警卫组织、维持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5)思维力:智力的核心。2.知识基础有四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实发现的知识)(knowwhat);(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关于原理规律的知识)(knowwhy);(3)知道怎么做的知识(关于操作、控制的知识)(knowhow);(4)知道是谁的知识(关于谁知道的知识)(knowwho)。3.非智力基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1)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2)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3)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4)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二)创新能力的深度核心能力的构成(八大核心能力)如下:(1)交流表达;(2)数字运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3)自我提高;(4)与人合作;(5)解决问题;(6)信息技术;(7)创新能力;(8)外语能力。(五)创新能力的特征1.综合独特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我们观察创新人物的能力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2.结构优化性创新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四)创新能力的作用(1)教人学会创新思维;(2)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3)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五)创新能力的构成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认为,能力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已经发展出或是表现出的实际能力,如能打篮球、会开汽车、可以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等;其二是指潜在能力,即各种实际能力展现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潜在能力和实际能力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潜在能力是实际能力形成的条件和基础,而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潜在能力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任何活动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它对人的智力和体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能力的某种结合符合活动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能顺利地高水平地从事某种活动,表现出有能力。反之就很难从事这种活动,表现出没有能力。1.洞察能力所谓洞察能力,就是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客观事物对处于同一环境的人的刺激程度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感受和洞察能力却是不同的,有时差别非常之大。某些事物的现象和变化,一般人常常感觉不到,而却被具有洞察力的人觉察到了,他们往往利用这种特殊觉察到的东西一举成名,率先走向成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2.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就是人们记住经历过的事物的能力。经历过的事物包括观察到的事物、读过的书、得到过的信息和知识、从事过的活动、思考过的问题、个人曾有过的心理和情绪等。记忆能力对创新活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任何创新活动如果排除记忆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任何一种创新活动必须以所记得的经过的事物为基础。一个人的记忆能力主要表现在记忆的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和储存性上。记忆能力因人而异,有很大差别,有的人终日无所用心,什么也记不住;而有的人就像活字典,事事都知道,有少数人记忆力达到十分惊人的地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3.想象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创新想象则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我们要追求那种没有感知过的新事物,要有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更是离不开创新想象。想象能力每个人都有,但由于想象的方式方法不同,想象的价值结果大不相同。一般来讲,有价值的想象必须有可靠的依据,能够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且非常独特、新颖,别人很难想象到。但是,我们绝不可束缚想象,要让想象如骏马般自由奔驰,甚至于要敢于大胆幻想。幻想是创新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创新活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很多创新活动常常是从幻想开始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飞机的发明,就是始于美国莱特兄弟童年的幻想,经过他们矢志不渝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903年冬日的一天让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飞向蓝天。4.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就是人们通过思维认识事物各个方面特性,特别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认真分析研究,人们才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种种事物、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从而才有可能改造它或利用它。5.实施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实施能力就是人们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能力。苏联著名数学家克雷洛夫曾深刻指出:“在任何实际事业中,思想只占2.5%,其余95%到98%是实行。”事实上,凡是心理正常的人都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甚至考虑了创新设想的方案,但绝大多数由于缺乏实施能力而难以变为现实。由此可见,实施能力对创新活动是何等重要。有价值的创新从设想到完成,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靠一时的热情或运气是无法实现的,有时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在创新设想实施过程中,除了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学习、探索、研究外,有时还会遇到非常严酷的环境,诸如社会世俗的偏见、经济的困难、身体健康状况等,随时都有可能使这一过程终止,使一个颇有前途的创新设想夭折,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6.直觉能力直觉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现象,直觉能力一般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人们在平时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多是采用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在创新思维时则常常采用非逻辑思维,如想象、直觉和灵感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尽管直觉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但创新活动并不是完全依靠直觉,甚至可以说创新活动中直觉思维的方法并不是主要的方法,它只是在某种情况下起重要的作用,甚至能使人作出非常惊人的创新。在创新活动中,各种思维方式往往同时并用,其中大量进行的还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7.联想能力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能力就是使人脑中所留下的各种客观事物的联系“痕迹”复活的能力。联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把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加以利用;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把与某种事物相联系的成千上万的事物都联想到,为创新者所用,拓展创新思路;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联想到别人不易想到的东西;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应用“边缘”科学知识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没有联想能力,创新活动几乎无法进行。8.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智力因素,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搜集资料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新型学习,强调创新者建立在创新理念之上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创新者要主动树立“生存源于创新”的崇高理念,使自己有着终身学习、奋勇创新的力量源泉。创新者要有强烈的学习渴望,随时代发展变化和技术进步不断总结出新的学习方法,学习研究和消化利用最新的人类进步成果,并在自己的创新工作中有效运用这些创新成果。9.问题能力问题能力是指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活动源于问题意识。有人问爱因斯坦那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是怎么产生的,爱因斯坦回答说,首先是因为“我不理解最明显的东西”而产生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我们对身边大量的事物或现象,不管是初次接触还是司空见惯,都不妨问一下“为什么”“怎么办”,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人们进行思想或信息交流,取得相互之间了解、信任,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的成长从沟通开始,创新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沟通的时代,学会沟通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11.预见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预见能力是指超前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能力。预见力是洞察力的延伸,如果说洞察力是对现存关系的直觉力,那么预见力就是对未来关系的想象力。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潜在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12.决断能力决断能力是指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迅速做出选择,下定决心,形成方案的能力。在决策过程中,每做出一种选择,都要与机会、风险、压力、责任等问题相连,只有具备当机立断的魄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敢于拍板。任何患得患失、优柔寡断都将一事无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13.推动能力推动能力是指善于激励他人,以实现创新意图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以及个人的魅力。14.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指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头脑清醒、随机处置的能力。客观事物纷繁复杂,特别是在社会活动中,突发事件难以避免,创新者要善于在偶然性中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从而减少盲目性,获得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突发的偶然因素转变为实现创新意图的有利因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15.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将各种积极因素综合在一起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在具体组织中必须指挥有方,层次分明,善于团结,做到清除障碍,化解矛盾,保证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以获得高一层次的整体合力。三、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一)创新能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形成创新品质(二)创新能激活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意识,增强企业活力(三)创新能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树立强国形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四、创新与创造的关系(一)创造与创新在词汇意义上的区别创造和创新在汉语词汇组合上不同,在英语中的含义也不同。Creation:最初拉丁文本意是“种植”和“生长”的意思。创造:表示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Innovation:nova表示“新的”意思,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意思,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改造。创新:体现对现有事物的更新改造过程。(二)创造与创新在含义上的区别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造:体现基本思维层面上的原创性。创新:更多地体现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的变革。创新是建立在创造的结果的基础上并以此为依据对某一具体认识领域的再认识和再发现的过程。(三)创造与创新在应用范围的区别创造:主要体现在理论和思想的原创性,以及这个世界和万事万物的原创性方面。创新: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具体的方面。(四)创造与创新的思维差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造:是人类思维的跳跃,体现了逻辑过程的中断和非连续性。原创性越强,新颖度越高,其思维的跳跃性可能就越大,其逻辑过程就可能表现出更多的非连续性。创新:兼有继承和发展双重因素,因而是逻辑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五)创造与创新在形成基础理论中的作用在基础理论形成过程中,创造与创新起着不同的作用。创造完成了一个事物或理论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接着继续完成该事物或理论的修正、补充、完善以及新陈代谢的过程,使其日益趋于完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造的伟大在于它的原创性,能孕育前所未有的东西。然而,创造并不意味着完美。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踏上寻求尽善尽美的道路。因此,创造和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创新是具有市场价值的创造。创新是具有系统性的创造。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再创造(有中生新)。创新是更深层次的创造,是创造的一部分,所以创新在创造的范畴之内。创新就是创造,但创造不一定都是创新,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五、创新能力的特点理解了创新,就不难理解创新能力的概念。一般说来,能力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的定义,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者、创新团队、创新机构乃至更大的经济或社会实体进行创新的能力。参照前述创新定义,创新能力亦有三重含义:一是形成或产生新的思想、观念或创意的能力;二是利用新思想、观念或创意创造出新的产品、流程或组织等各种新事物的能力;三是应用和实现新事物价值的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四大特点:1.综合性它把多种能力集中起来,充分加以运用;2.独创性它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3.实践性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4.坚持不懈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创新者自身的能力和社会环境,要取得成功,需要反复试验和探索,只有坚持不懈才可能成功。六、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建设(一)创新者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对于一个人,他或她能否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并走向事业成功,不但取决于其专业素质及其个人创新能力,也决于其合作或协作能力,取决于其所在机构的创新制度安排及创新文化。在一个缺乏创新文化的氛围里,个人创新能力是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样地,一个没有合作或协作精神的“创新者”,其失败的概率也远远高于成功的概率。相反,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组织及文化氛围里,个人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观察、想象、抽象、分析、类推、建模、展现、协作、更换思考维度、更换认识模式以及综合思考等方面的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新者个人可以同时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1.自我锤炼指以“我”为行为主体而展开的创新能力锻炼过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是个人创新能力的基础。个人创新能力更主要地表现在创新思维的掌握和运用上,能够熟练运用创新思维,才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实现创新目的。因此,自我锤炼不但是一个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的过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其最大的奥妙在于思想的碰撞、移植和借用,在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乃至思维方式的变换。创新的灵感每每产生于思想的碰撞、移植和借用过程之中。2.在协作中锤炼指以“我们”为行为主体而展开的创新能力锻炼过程。在此过程中,创新者个人通过参与有组织的创新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再是“我”,而是“我们”。群体意识淡漠的人是很难甚至无法完成这种修炼过程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因此,一个真正的创新者必须时刻保持开放而宽容的心态,必须善于表达或表现自己的思想、构想或见解,同时必须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善于参加共同探讨、研究和行动。3.在学习中锤炼创新是探索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活动,而个人的创新机会和创新实践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通过学习专家学者总结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他人的创新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学习成功的创新案例,特别是通过学习借鉴创新环境大致相同情况下的成功案例,对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新案例中有个人也有团队集体的思维与行动特点,有个人和团队在创新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因此可以分别从“我”和“我们”的角度去揣摩和借鉴。(二)创新组织整体创新能力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或科研机构来说,通过持续学习和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来提升其创新能力,是该企业或科研机构迈向创新型组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各种创新要求该机构重组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组织与环境之间建立起适当的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机制;同时在组织内部着手进行创新制度安排及创新文化建设,确立创新理念并将之落到实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须知,创新制度及文化创新是一切创新项目赖以实施的“试验场”,是持续创新的基础。另一方面,创新组织在实施各种具体创新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和聚集创新人才,要针对创新项目进行创新人才编队,形成强有力的创新团队,实现创新目的。1.以组织建设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在致力于创新型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至少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确立组织之基本价值理念并予以制度化。组织之所以成为组织,是因为有其基本价值理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确立价值理念的基本方式就是将其制度化——以制度形式表达基本价值理念。(2)确立创新价值理念并予以制度化。创新理念是变不可能为可能之关键所在,是一个企业或科研机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只有建立适于创新活动的资源分配原则、组织实施原则和评价原则,创新活动才能够顺利展开。(3)领导要具备多方面的创新素质,要有全局观念和对未来的预见能力。(4)创新人才是创新的灵魂,要善于发现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使之形成合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2.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多方面的创新人才、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创新由新知识或创意的形成或引入、新产品等新事物的设计和制作以及新产品等新事物的社会化应用这三个环节组成。因此,创新需要这三方面的人才乃至综合型人才。第一类人才有着梦想家的气质、多方面的知识贮备和全局观念,他们善于捕捉和产生新思想或创意,对创新组织的创新潜力有着全面而适当的了解,他们是创新蓝图的绘制者;第二类人才是工程师型的实干家,他们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经验,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成果或工艺;第三类人才在创新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方面则有着特别的禀赋,是企业家型的实干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梦想家拥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全局观念,而实干家拥有化梦想为现实的能力并且对创新风险有着敏锐的意识和承受力。创新的品质、等级和成败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的能力发挥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因此,一个创新组织应善于发现、聚集这三方面的人才并合理地使用这些人才,应选择兼具梦想家和实干家素质的人才作为创新组织或机构的领导者或决策者。(三)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团队是介于创新组织与创新者个人之间的创新行为单元或创新主体,其创新能力并非指该团队成员个人创新能力的总和,而是指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而具有的创新能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发挥,如同创新者个人一样,也需要有适宜的创新制度安排和创新文化氛围。另外,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取决于团队的编队形式、工作方式和效率。1.在特定的目标指向下,创新团队存在多种编队理念和方式在此,可以将编队理念及方式分为以下两种基本类型:(1)强调思想互动,这种编队理念及方式常见于小型科研团队的组建过程;(2)强调纵向管理,这种编队理念及方式常见于企业部门大型研发团队的组建过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在第一种模式中,创新团队由核心人物以及环绕在核心人物周围的其他创新成员构成,所有成员均享有较为充分的信息互换权利。在第二种模式中,整个创新团队可以区分出一些子创新团队,而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子团队负责人合在一起构成核心团队,整个创新团队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只有核心团队成员才享有较多信息互换权利。第一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给予成员展开创新思维的空间;而第二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注重纵向管理,能够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较大的控制空间。创新团队整体创新能力既取决于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互换、思想互动以及协作的强度和有效性,亦取决于创新团队的管理、评估以及激励机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有了良好的信息互换、思想互动机制,创新成员的个人创造力就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而有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非创新或反创新的文化潜规则或制度就将得到改变,创新者的创造热情就将得到充分激发,其创造力将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2.要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谁都不能否认,但是如果一味地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地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3)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借鉴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产品。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国家的政策也是如此,要借用其他国家的好策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再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现在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向世界强国迈进。而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国家不断进步(4)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地为创新而创新,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千万不要把灵感放走,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灵感的,一旦产生,就要记录下来,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了。此外,针对每个人来说,要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可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其次,必须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任何创造都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必然要以知识的占有作为前提条件。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联想,不可能利用知识的相似点、交叉点、结合点引发思维转向,不可能由一条思维路线转移到另一条思维路线,实现思维创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再次,必须坚持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七、创新的方式方法(一)好奇——创新意识的萌芽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比如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常用简笔画、体态语言、故事小片段,或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讲解英语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创新创造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