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_第1页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_第2页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_第3页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_第4页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将放松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考虑市场失灵。有四种根本情况: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进行微观经济干预的根本理论依据。第一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图11-1垄断和低效率PPmP*0Gq*bqmaqDMRAC=MC一、垄断的弊端1.降低经济效率。垄断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其产量远远低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

垄断厂商的市场均衡明显不符合社会帕累托标准。其后果是:过少的资源被配置在垄断市场,反过来,相对过多的资源被配置在其它非垄断市场。2.垄断容易形成“X非效率〞。莱本斯坦(H.Leibenstein)认为,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分配的非效率性,即“X非效率〞。3.垄断可能限制技术创新。二、反垄断政策美国的三大反垄断法:?谢尔曼法?、?克莱顿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禁止企业从事以下活动:参加限制贸易的密谋,即参加统一价格或瓜分市场的协议。垄断或图谋垄断一个行业,获得过大的市场。进行其结果可能大大削弱竞争、易于形成垄断的合并。制定排他性规定,如规定购置者不得购置自己竞争对手的产品等。搞价格歧视。运用不正当竞争方法或运用欺骗的做法。西方国家抑制垄断还通过对市场结构的改善来实现。当垄断者的市场集中度已到达阻碍市场竞争的程度时,采取强行分割已有垄断企业的措施。降低产业进入壁垒。三、对自然垄断的管制所谓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自然垄断的根本特征,一是固定资本投资巨大;二是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如铁路、航空、邮电、煤气、供电供水等公用事业。自然垄断部门存在市场需求限制。因此,对这一类部门,政府采用管制〔Regulation〕的方法来抑制垄断行为,其中主要是价格管制。政府应通过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便既能消除不合理的垄断利润,又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图11-2显示的是政府对自然垄断厂商实行价格管制的情况。MRPACPzPcPmMC0qmqqzqcD=AR图11-2对自然垄断的管制

中国的电信业是一个典型的垄断行业。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电信效劳由邮电部独家垄断,供给严重落后于需求,消费者处于价格高、效劳差的地位,“中国电信〞曾经被评为全球最差企业。1993年,由电力部、电子部和铁道部共同组建“中国联通〞,但电信业的公平竞争局面难以形成。原因不是联通无能,而是联通实力太小,同时没有自己的固定网络,经常受到“中国电信〞的“揉搓〞。联通成立5年后,其主要开展方向——移动通信市场也仅占到2%的份额。1998年,政府成立了信息产业部,与邮政业务完全别离,“中国电信〞被一分为三,即分为“中国固定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国寻呼公司〞。政府的目的在于:在竞争格局难以形成的条件下,先让这些企业展开内部竞争。从实际效果看,电信业竞争加剧,价格大大下降,效劳更加周到,消费者得到更大的福利。电信业的改革说明,竞争机制的引入是消除垄断的一个重要手段。案例1:第三节外部效应与政府管理一、外部效应1、含义。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能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反映的间接效应。外部效应使得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私人本钱与社会本钱之间发生差异。2、分类。外部效应包括两种类型——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当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时,便形成外部经济;当社会本钱大于私人本钱时便形成外部不经济。外部效应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⑴生产上的外部经济。⑵消费上的外部经济。⑶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⑷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二、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由于私人不必为此付费,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或者说私人产出过度。

假定某一经济行为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本钱和社会本钱分别为CP和CS。根据假定,有CP<CS。再假定该个体采取该行动能得到的私人利益为VP,且有CP<VP<CS。那么,个人采取该行为将获得正利润〔VP-CP>0〕。而社会获得的将是净损失〔VP-CS<0〕。理性的个人将继续该行为,但却给社会带来不利,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实现。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个人不采取该行为,那么他放弃的利益为〔VP-CP〕,但社会因此而防止的损失那么为〔CS-CP〕,而〔CS-CP〕>〔VP-CP〕。也就是说,个人的较小损失能够换来社会的较大“福利〞。0PQ2D=MRQQ1MCMSCE2E1图11-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与资源配置同理,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三、政府解决外部效应的政策政府解决外部效应的三个政策方法。第一,庇古〔Pigou〕方法。对造成外部效应的经济行为人征“税〞。具体来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效应的私人,应征收“正〞税;对造成外部经济或正外部效应的个人征“负〞税,即给予津贴。第二,外部效应“内部化〞方法,主要是受关联影响的企业合并。第三,科斯方法,或称产权明晰法。四、产权理论与科斯定理1、产权含义。所谓产权,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财产所有权,相反,它的实质,涉及到对人们行使所有权时的行为约束,或者说,是描述人们对他们的财产可以做什么的法律规那么。比方,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有排他的所有权,但他却不一定拥有随意排污的产权。2、科斯定理。罗纳德·科斯〔〕认为,只要把产权妥善地加以界定,而且产权的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不管产权在开始如何分配,市场均衡必然符合最有效率的状态。这就是西方著名的科斯定理〔CoaseTheorem〕。3、科斯定理的政策含义。政府对产权的明确界定、产权的市场转让,均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率。4、科斯定理的局限性。科斯定理的有效性依赖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涉及外部效应的当事人为数很少,二是谈判协商费用很低。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思考题2:科斯指出,判断某种行为不应该从道德角度而应该从经济收益角度进行比较,比方说,农夫养的牛吃了邻居的麦苗,这种事件是否合理,要看牛吃了麦苗的边际收益是否大于麦苗的边际损失。以下事件能否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1〕一个专偷贪官财产的小偷行为;〔2〕一群绑匪绑架了数名人质,逼迫警察在限定时间内赶到现场。结果,警察为争取时间,驾车超速压死了一个行人。〔3〕一个大学生为了抢救一个不幸落水的乞丐而溺水身亡。思考题1:试举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两个例子。第四节公共产品与

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如果一个商品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该商品的边际本钱为零,那么该商品是非竞争的。公共产品的另一特性是消费的非排它性,即不能排除一些人“不支付也能消费〞。有些产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它性,这类产品称为纯公共产品,否那么称为准公共产品。国防是经典的纯公共产品例子。而道路、电视等那么是准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特征,市场配置公共产品将出现失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非竞争性消费造成了市场失灵。消费的非竞争性意味着,某人享受了消费利益,并不因此减少别人的消费利益。于是,进行排斥是无效率的行为。然而,提供公共产品的本钱必须收回。这种本钱收回,不能通过市场买卖来实现,需要通过政府来完成。第二,非排它性造成市场失灵。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它性,任何个人即使不对公共产品的提供付费,也能同样享用,个人就有动力成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所有个人均这样行事,那么,公共产品提供就会缺乏。也就是说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产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出现市场失灵。结论: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三、公共选择理论

问题:政府如何来确定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呢?两种方法:㈠本钱——收益分析不考虑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只从技术上考虑本钱——收益分析。由专家对它的收益进行评估。这个收益局部,既包括可以用价格明确表示的经济效益,也包括那些难以用价格反映出来的效益。然后,将可能带来的收益与建造这个公共产品的本钱进行比较,只要收益大于本钱,就值得提供公共产品。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恰当评估一件公共产品的可能收益是相当困难的。而且专家意见不能完全代表消费者的偏好。

㈡公共选择理论1、含义。

假定社会采用全体成员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公共产品的提供,那么,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用经济学来分析研究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决定和选择,或者说,政府官员根据投票结果进行决策的过程分析。2、阿罗不可能定理或投票悖论。考虑的例子是由消费者投票决定对公共产品——国防开支的消费规模。假定社会由甲、乙、丙三个人组成;有A、B、C三种国防开支方案。社会成员的偏好情况是:甲的偏好次序为〔A,B,C〕,乙为〔B,C,A〕,丙为〔C,A,B〕。如果社会对国防开支方案允许屡次投票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对A、B投票,甲、丙将选A,即有2/3的人选A;如果对B、C投票,那么2/3的人选B;如果对A、C投票,那么又会有2/3的人选C。这就是说,虽然采用多数决定制,但每一种方案均可能“胜出〞。最终哪一方案被选中,关键取决于是就哪两种方案进行投票。也就是说,多数通过制不一定会保证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数量。3、中间偏好。我们假定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即每个人只能选出自己所偏好的一个,而不能在其它方案中排出偏好的次序,那么,多数决定投票制能否实现有效率的结果呢?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中等偏好的消费将是最偏好的选择,或者说,中间投票人偏好的支出水平总能击败其它选择而赢得选择。但是,中间投票人的偏好并不能保证是有效率的。因为它给每个消费者的偏好以同等的权重,而有效率的结果应该根据每个消费者的偏好强度来确定相应的投票权重。4、投票悲剧。总结以上两种情形,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尽管在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上存在市场失灵,但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决策即使在民主的多数决定制下也不一定到达最优。这一结论给政府进一步完善政治制度和提高效率提出了更深入的努力方向。思考题3:由于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搭便车〞行为,个人总会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公众显示他们各个人对某一公共物品不同的“真实〞需求?第五节

信息经济学

一、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根本假定是完全信息假定。显然,这种假定并不符合现实。信息不对称含义: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经济信息。原因:获取信息需花费本钱,而且行为主体获取充分信息的本钱太大。在不完全信息或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原有的市场均衡就可能导致低效率。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促进市场效率的经济学理论。许多重要的信息经济学专题都以博弈论为根底。一般地,将参与人有意隐藏私人信息的情形,称为“逆向选择〞问题;而将参与人有意隐藏私人行为的情形,称为“道德风险〞问题。二、柠檬市场和逆向选择

1、卖主拥有私人信息。卖主就有动机“隐藏〞私人信息。在这种条件下,会对市场交易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阿克洛夫〔Akerlof〕的旧车市场模型或柠檬市场模型〔Lemonsmodel〕。在旧车市场上,有好车,也有坏车,由于买主不了解旧车的质量,坏车在本钱上具有优势,从而容易被卖出。结果将本钱高的好车淘汰出市场。市场交易的结果使得优胜劣汰的原那么被违背,也即好产品在竞争中失败,而次品那么容易成交,这就是市场中的“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最终结果:导致市场萎缩甚至消失,市场均衡的结果完全无效率。

2、买主拥有私人信息。能够隐藏信息的是买主,而不是卖主。如保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客户对自己意外发生概率有私人信息。结果是将那些风险可能较小的好顾客逐出保险市场,出现了逆向选择。三、道德风险

履约是一个过程,交易的双方往往具有不对称信息。通常将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Agent〕,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Principal〕。在交易双方签约后,如果委托人的利益还要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委托人的利益实现就可能面临着“道德风险〞〔Moralhazard〕。1、含义。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作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原因:无法在契约中明确限定代理人的行为选择,而且,由于监督本钱太高,以致于代理人的行为具有隐藏性。2、道德风险下的经济效率。道德风险容易发生在保险市场。理想的市场均衡应该是:每个消费者都愿意购置更多的保险,而如果消费者连续采取相同量的防窃行为,保险公司就会愿意提供更多的保险。3、政府对于市场的某种干预是否能够改进效率?如果政府拥有的信息跟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人一样,那么,政府的干预不可能更好。信息经济学理论并不竭力主张政府的干预,相反,而是寻找市场自行的解决方法。其中通过市场信号显示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过鼓励机制的设计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是两个最根本的方法。四、信号显示

1、旧车市场的信号显示。质量好的二手车的所有者把好车的实情传递给潜在的购置者,也就是给购置者进行“信号显示〞。高质量车的车主可以向购置者提供质量保证,如果买者买到的车有质量问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退货或得到补偿。通过这一信号显示,买主可以知道,有质量保证的是好车,无质量保证的是坏车。2、劳动力市场的“信号显示〞。高能力者可以通过一个“教育信号〞向雇主显示自己的能力。雇主根据每个人的“教育信号〞,来确定谁的能力较强。五、委托——代理问题

1、含义、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时。因为代理人的行为具有隐藏性,委托人无法监督代理人的行为,所以,代理人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而无视或牺牲委托人利益。这就是委托人代理问题例子。2、代理问题导致低效率。因为代理者的隐藏性行为使得原有的委托代理合约没有得到完全履行,破坏了市场的有效性。3、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方法。从委托者的角度看,是如何设计一套鼓励机制来鼓励代理人努力工作。适当的鼓励机制必须让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与产量相关。有效鼓励机制的设计应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鼓励相容约束〞两个条件。所谓“参与约束〞〔ParticipationConstraint〕是指吸引代理人参与工作的最低条件。“参与约束〞就是指,代理人获得的报酬减去他的劳动本钱后的剩余,应不小于他的保存收益。“鼓励相容约束〞。委托人必须使鼓励机制的设计能诱使代理人不偷懒,即让代理人努力工作的净收益大于偷懒得到的净收益。这一约束称为“鼓励相容约束〞〔IncentiveCompatibilityConstraint〕。

思考题4: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中国目前职业经理人市场。思考题5: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第六节本章小结现实中的市场常常存在市场失灵,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是市场失灵的四种根本形式。在“市场失灵〞条件下,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就有了理论依据。1、垄断之所以导致经济的低效,是因为垄断产品的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本钱,同时,垄断产量小于理想产量。对于垄断,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的实施和放松市场准入等手段以消除之;对于自然垄断,政府可以通过管制的方式减弱垄断程度。2、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对经济活动之外的人带来的附加的利益或本钱,而经济行为人又得不到这种利益或不必支付本钱的现象。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市场均衡产出将少于理想产出;外部不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产出将大于理想产出。政府可以通过征税、企业合并、明晰产权等方法,市场本身也可以找到协调的方法。3、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非竞争性使排斥他人缺乏效率,而非排它性又使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缺乏动力,个人存在“搭便车〞行为。在理想情况下,政府根据本钱——收益分析,可以提供最优的公共产品数量。但是,政府的决策要通过投票决定,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多数决定制下,政府决策并不一定保证公共产品到达最优水平。4、现实的市场是不对称信息市场。不管是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还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或委托——代理问题,均导致了市场的低效运作。在这种情况下,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