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提问中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优质课堂提问中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优质课堂提问中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优质课堂提问中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优质课堂提问中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全社会呼唤要积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环境中,课堂提问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极重要的一环,教学贵在导,而引导之法关键在于善"问",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那么一定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竞争的课堂气氛,一个个闪烁着奥秘神光的问号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创造出灵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一种融合的信息交流之中,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角度,多系统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的智能,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我们针对本校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在2012年6月向xx市电教馆申报课题《优质课堂提问中的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研究计划,经过近一年半的探索和验证,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有趣高效的课堂多离不开提问。提问常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但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课堂提问常有以下几种不良倾向:1、无意义的提问多,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真问题少;事实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有显示,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灌输式”教学无异。2、问题设计难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选择恰当的切入视角;问题的组合也不能围绕教材的核心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层层铺垫不断深入的思维框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3、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同时,在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理,难以生成高质量的或者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应是当前教研的重要课题。三、研究内容及具体目标(一)研究内容及整体思路1、如何使课堂的提问优化?有效提问的相关文献资料一直显示,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提问的顺序比问题的类型更加有效。提问顺序是一连串按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和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和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这些问题形成了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中的文字(认知力)、进而去理解词汇、句子、句群的含义,初步把握文本的段落关系、结构特点、中心思想(理解力)等阅读能力的过程。这些能力,并不是要一个个孤立地去认识和把握,而是在有机的整合中,进行综合的认识和统一的理解。因此,合理的有序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A、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敢于回答或能够回答问题。B、在设计提问时要有梯度,即从简单的回忆式问题过渡到评价式的问题。C、在设计问题时要有目标,问题要有兼顾整体,还要有艺术性。(二)研究整体思路以研究提问策略为重点,构建教师有效提问的理论框架,探讨、研究、实施小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并在研究与实验中注重教养教师自己选用教学策略的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等科学研究方法。1、通过运用文献,学习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等,借鉴名师的研究成果以指导本课题研究。2、通过运用调查法,了解并分析本校各年级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各年级教材中问题的设计,找到有效教学的最有效提问方法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3、通过运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研究有效教学的方法及一套相应的课堂评价体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通过运用经验总结法、叙事研究法,对课题实施情1、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3年4月)(1)学习理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2)确定课题负责人及主研人员,确定实验班级,申(3)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2、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0月)(1)积极探索并做好课题的实证研究;(2)认真开展教师优质课堂教学案例和学生素质提高成果(3)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3、实验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1)进一步深入进行课题研究。(2)展示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形式呈现。(3)撰写《实验结题报告》。六、研究成果及自我评价(一)成果综述:1、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普遍增强,教科研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自身基本功的体现,实验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投身课改实验,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2、实现了"二个突破",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定。突破之一,教师一改过去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身份,很讲究提问的辩证艺术,浅题深问,深题浅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整起零问,零起整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突破之二,老师的提问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发挥不同见解,从而也给了学生更多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机会,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也养成了学生追根问底的学风。(二)成果展示案例1:张发琳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威尼斯的小艇》时,从题目着眼设计问题。紧紧围绕“作者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哪些内容呢?你从哪儿读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性。在关键字词处提问。让学生抓住"新月"、"蛇"等词理案例2:赵老师把问题改成:文中的谁和谁在争论?这时,全班所有么?这时,几乎所有的同学又都举起了小手,找了两个同学举手人数提问人数答对人数理解人数问学生:什么是井沿?赵老师本来的意思是让学生说一说井举手人数提问人数答对人数理解人数直接提问6312修改提问242224案例3:生理解人数寥寥。课堂提问四人次,答对者1人次。反观教学设计,秦老师发现"同一平面"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比为此对教案环节(二)进行了如下的修改:(1)认识平行线。生观察这两条直线是不是满足条件(1)和(2),那他们是平行线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这两条直线不是在“同一平面”)给平行线下定义,课文为什么同“一平面”两条直线不相交,但是也可能不是平行线)(2)认识垂线。学上我们又叫它什么名字吗?(互相垂直)板书:互相垂直课件出示:直线A和B互相垂直的情况(1)自学课本P65,说说自己有什么补充或不明白的地方(2)课件出示以下长方体:找找长方体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3)课件出示主题图:你能在运动场找出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4)考考你:对的打√,错的打×。(出示小黑板)秦老师用修改后的教案在另外一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学生对“同一平面”举手人数提问人数答对人数理解人数班级人数创设情境后提问16443039案例4:马倩倩老师在教学英语时,收集并积累了一些关于英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发现错误或模糊不清时,及时纠正;另一方面,为新知识的讲解铺平道路,使新旧知识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打开探求新知识的思路。重点有效地设计好新知问题。注意设计过渡型问题。设计得当的问题能使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过渡润滑顺畅。注意设计检查巩固性问题。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教师应该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马老师把这些提问技巧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案例5: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遇到危险怎么办》一课时,教师出示图片,让生看图说一说: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关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我采用了传统的提问方式,既教师在讲台上问,学生站起来回答,可结果并不如意,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换了一种方式:教师走下讲台,扮演陌生人,学生扮演正在上学路上的小朋友,师生之间以小品的方式进行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在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你们能列举一下吗?分别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这一问题时,一开始,我直接发问。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大多数十分茫然,仅有的几个学生回答的差强人意。后来,我结合生活实际,细化了问题,例如:马路上下水道的盖子打开了,你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什么?下课了,小林和小军拿伞打放如果你回到家,发现家里的液化气灶漏气了,你会怎样做?学生踊跃回答,效果一下子好了许多。七、存在问题及研究设想1、课题研究成员中青年教师比较多,教学经验相对比较缺乏,研究过程虽然充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