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张掖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张掖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张掖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张掖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生态学是研究()A.水分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环境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D.气候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

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3.在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间接作用是()

A.光照B.水分C.地形D.温度

4.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5.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A.一年生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6.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7.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8.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组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

9.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10.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11.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是()。

A.单独作用B.限制作用C.综合作用D.主导作用

12.均匀分布是由于种群个体成员间进行什么引起的()

A.竞争B.争夺资源C.种内斗争D.他感作用

13.印尼爪哇附近岛屿上的克拉卡托火山,于1883年的5月至8月连续喷发,使岛上覆盖了厚达30米的火山回合熔岩,导致所有生物全部毁灭,但半个世纪后岛上重现原有的生机勃勃景象,这种现象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陆生演替D.内因演替

14.下列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或物质是

A.CB.NC.PD.H2O

15.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栖息环境总称为()

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

16.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17.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的科学家是()

A.坦斯利B.林德曼C.达尔文D.海克尔

18.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

A.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B.风C.潮汐能D.太阳能

19.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

A.石油农业B.传统农业C.生态农业D.机械农业

20.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21.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2.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2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24.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25.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26.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27.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结果

28.下列光谱成分中,可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主要是()。A.绿光B.红光C.紫外光D.红外光

29.克列门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顶级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A、B、C都不是()

30.g/(m2·a)是哪个选项单位

A.现存量B.生物量C.生产力D.生产量

二、填空题(20题)31.从岩石或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称为______。

32.一个种类没有受到另一个种类因竞争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时占据的最大的生态位叫______。

33.热带雨林分布区的种类组成______。

34.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温度、____________和最高温度。

35.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如象、犀牛、熊猫,以获得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工厂排放污物,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属于______因素。

36.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是______、苔藓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木本群落阶段。

37.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叫______。

38.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39.群落演替以稳定的______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40.在dN/dt=rN(k-N/k)中,当N=k时,种群______生长。

41.当两个生物(或生物单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出现______。

42.在海洋某深处,某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正好与其呼吸消耗相平衡,这一点就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

43.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并不能利用所有的光波,只有可见光区中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把这部分辐射叫做______。

44.西坡更接近于南坡常称为__________。

45.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的、移动的库叫做______库。

46.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栖息在一定区域内______个体的集合。

47.我国在植物群落分类上采用______原则和方法。

48.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49.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_____圈中。

50.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三、判断题(10题)51.农业的最终发展方向是机械化农业。()

A.正确B.错误

52.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都存在着很多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可依其性质进行归纳。()

A.正确B.错误

53.在野外我们第一眼就可以区别出森林和草地,首先依据的是生活型。()

A.正确B.错误

54.原生演替的顶级是森林。[]

A.正确B.错误

5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56.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57.

5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A.正确B.错误

59.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60.动物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协同进化。()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62.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63.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64.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65.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五、论述题(5题)66.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7.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68.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影响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论述分解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69.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70.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71.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6.C

7.D

8.B

9.C

10.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11.C

12.C

13.B解析: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演替被破坏的基础上开始的,因它保留了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等,进程是比较快的。题中所述符合次生演替的特征,故选B。

14.C

15.B

16.B

17.D

18.A

19.C

20.C

21.A

22.A

23.B

24.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25.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26.D

27.B

28.B

29.A

30.C

31.旱生原生演替旱生原生演替

32.基础生态位

33.极其丰富极其丰富

34.【正确答案】:

最适温度

35.人为

36.地衣群落阶段地衣群落阶段

37.土地退化土地退化

38.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39.生态系统

40.停止停止

41.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

42.补偿点补偿点

43.生物有效辐射生物有效辐射

44.半阳坡

45.储存储存

46.同种生物同种生物

47.群落生态群落生态

48.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49.岩石

50.间接

51.B

52.A

53.B

54.B

55.Y

56.A

57.Y

58.A

59.N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

60.N理论上,捕食者和被捕令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相关的。当捕食者密度增大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将被压低;而当被捕食者数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又会影响到捕食者的数量,随着捕食者密度的下降,捕食压力的减少,被捕食者种群又会再次增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反馈调节。

61.(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

62.①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为150nm,吞噬泡直径大于250nm;②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作用,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③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帮助。

63.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64.二氧化碳影响地球能量平衡,即热量的辐射。能量主要是以光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要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升得更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60%以上。

65.(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

66.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67.(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2)主要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②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

68.(1)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的作用下,逐渐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3分)(2)主要影响因素:①分解者种类和数量;(2分)②待分解物质性质(或资源质量);(2分)③理化环境。(2分)(3)生态学意义:①分解作用使得物质得以再循环;(3分)②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3分)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分)④净化生态环境。(2分)

评分说明:生态学意义的各要点需加以论述,没有论述的扣1分。

69.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改变的环境条件或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而保持结构和功能的总稳定即使在上述影响改变后也会回到它原来平衡状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