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木叶”
1.抓住关键语句,把握全文大意,积累本文的诗词名句。2.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理解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3.学习本文赏析诗歌语言精微之处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素养目标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诗人、学者。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此后,他陆续出版了几部诗集,被称誉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出了一本诗集。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对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做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主要作品有诗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等。作者简介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题目解说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本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解说,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资料链接君子如玉,谦逊之风常言说“做人”,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的。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中文系办一份学生刊物时,学生主编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下午行吗?”当他按约定时间赶到林庚寓所,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林庚是一位真正的长者。
课文探究1.作者举杜甫“落木”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得出什么结论?①说明自从屈原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由“木叶”发展到“落木”。②结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2.诗人为什么钟爱一个“木”字呢?诗歌创作是用形象思维,不是用概念思维,“树叶”“落叶”虽然概念准确,符合逻辑,但是于形象的创造无助;“木叶”“落木”虽然从概念上看违背了逻辑,但是却有助于形象的创造。3.比较吴均和曹植的诗句,指出“高木”与“高树”的区别何在。①“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高木”有落叶的景况。②在意境上不同,“高树”饱满,“高木”空阔。4.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给人以“落叶”的暗示呢?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5.从诗歌暗示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古典诗歌中很少见“树叶”。“树”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树叶”不比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因而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少见。6.“木”除了有落叶的暗示,还有什么暗示?作者是如何论述“木叶”的形象特点的?①含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②作者先论述“木”的普遍性: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然后从这一普遍性对“木”作为“树”的形象的左右作用,总结出“木叶”的形象特点:含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最后引用诗句说明“木叶”这一形象所达到的艺术境界。7.“落叶”“黄叶”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黄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缺少飘零之意。8.
“落木”与“木叶”在诗歌形象上有何不同?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叶”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木叶”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的差别,作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深入探究(1)“树叶”与“木叶”的不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称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1.试辨析诗歌中“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2)“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①“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②“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本文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而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①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微妙的意味往往寄于言外。本文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在字典、辞典中可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明了确定。而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这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是有弹性的,是要依据上下文或整首诗来理解的。②鉴赏诗歌,不但要理解表层意思,而且要品味言外之意。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我们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2.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这对我们欣赏诗歌有什么启示?不好。①全文以“木叶”作为引论、立论和结论的依据,以“说‘木叶’”为题,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性论文。②标题拟为“说‘木叶’”,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也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③以“木叶”具有暗示性来阐释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3.课文阐述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好不好?为什么?林庚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研究家,北大诗歌中心主任。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论点“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出版了《夜》、《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自主阅读,划分层次,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3段):“木叶”形象为诗人钟爱关键在于“木”字。(提出问题)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原因。(分析问题)第三部分(7段):“木叶”与“树叶”一字不同,艺术形象相差千里。(解决问题)第一段壹贰叁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段意:“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二段壹贰叁肆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树”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木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落木”段意:探讨多用“木叶”的由来。段意:指出两者的不同及钟爱的理由,关键在于“木”字齐读第三段意象时节(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木叶树叶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叶子
枝叶繁茂
绿色干燥
饱含水分
空阔疏朗
饱满绵密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密密层层浓荫满地枯黄自主阅读四、五、六段
第四段:“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六段:“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原因:
暗示性所谓“暗示性”指词语概念以外的意义,是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意义。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第四段第五段午阴嘉树清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第六段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段意:总结全文,“木叶”与“树叶”一字不同,艺术形象相差千里。第七段
诵读材料
课文小结:
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的差别,作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到六段围绕“木”的问题,论证其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B.第4段通过“高树”与“高木”的对比,论述了“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C.第5段是总分结构,先点明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决定了“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D.第6段采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述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至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D
根据诗歌内容,请从“木叶”“黄叶”“高树”等三个意象中任选一个填入原诗中,并谈谈你的理由。
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
飞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
,长河没晓天。
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筒式平面磨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消痘洁肤面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套内丝弯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凿锉两用工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超市装修租赁协议范文
- 社区医院地暖系统安装协议
- 2025年中国磷精矿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美术馆翻新防水施工样本
- 2025年中国无纺织物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弯肶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Unit 3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Lesson15(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5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一般固废处理流程
- 《健康体检知识》课件
- 《AIGC应用实战(慕课版)》-课程标准
- 政府机关办公用品配送方案
- 生产计划主管述职报告
- 永威置业项目交付前风险排查表
- 《储能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