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板材项目 环评报告表_第1页
年产1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板材项目 环评报告表_第2页
年产1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板材项目 环评报告表_第3页
年产1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板材项目 环评报告表_第4页
年产1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板材项目 环评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年产1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板材项目项目代码2303-371403-89-01-628543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迎宾街北段路西7号车间地理坐标(116度31分50.076秒,37度21分44.045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C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二十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9”中“53、塑料制品业292”中“其他(年用非溶剂型低VOCs含量涂料10吨以下的除外)”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德州市陵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5500环保投资(万元)25环保投资占比(%)0.45施工工期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4200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1)规划名称:《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综合发展规划》;(2)审批机关:陵城区人民政府;(3)审批文号:陵字[2019]13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综合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召集审查机关:原陵城区环境保护局(现德州市生态环境局陵城分局);(3)审查文件名称及文号:德州市陵城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综合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通知》(陵环函[2019]2号)。1、与园区规划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迎宾街北段路西7号车间,本项目所属区域为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所处地块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和准入要求。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位于德州市陵城区西部,规划四至范围为:北至马颊河沿河路,南至丁东路,西起丁雨路-马颊河沿河路,东至陵边路-福星街,总规划面积约24.4km2。根据《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综合发展规划》,示范区划分为产城融合示范区、综合工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车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五个功能区域。本项目位于产城融合示范区,根据《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综合发展规划》,产城融合示范区西起迎宾街,东至福星街,南起丁东路-刘彦龙村南,北至北辰路。按照“外产内城、产城融合、高端产业、高档配套”的总体思路,以迎宾街和陵州路为两大发展主轴,以解决开发区产城分离的问题为出发点,优化整合现有企业资源,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辅导产业,配套发展物流、商贸、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相应的生活服务业,适当引进符合园区定位的相关制造业,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强、产业层级高、辐射带动广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形成城市功能全、生活空间美、生态环境优的生活居住区,在关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注重配套功能的完善和整个开发区整体形象的提升,实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目标。本项目属于C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符合园区产业布局及产业定位。陵城经济开发区新旧功能转换示范区产业结构分区布局见附图。根据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综合发展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该示范区制定的禁止准入及限制准入的行业清单、工艺清单、产品清单等表1-1示范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分类序号具体内容主要依据工艺及产品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生产工艺、生产能力落后的项目3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发展规划的项目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及行业发展规划资源利用1高水耗、高物耗、高能耗且严重浪费资源、生产方式落后的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属于低于国内基本水平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2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项目/污染控制1排放的废水中含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三致污染物”、且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导致具有生态环境风险的/2排放剧毒废水、放射性废水的项目;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排放口不达标的项目/3废水经预处理达不到陵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纳标准的项目/4工艺废气中含难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项目、采取的污防措施不合理的/5无组织排放量较大、恶臭物质排放较多且不能有效处置的项目/6固废、危废产生量大,且无法及不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利用、具有环境管控风险的/7具有重大环境风险、无法采取有效防治、应急措施、导致生态环境风险的/8破坏自然生态、损害人体健康又无治理技术或难以治理的项目/表1-2示范区行业准入负面清单行业类别行业小类C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C251精制石油产品制造251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基本无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且安全环保风险小的除外2519其他原油制造C252煤炭加工2521炼焦2522煤制合成气生产2523煤制液体燃料生产C253核燃料加工全部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1无机酸制造基本无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且安全环保风险小的除外2612无机碱制造2613无机盐制造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19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C262肥料制造2621氮肥制造基本无发生化学2622磷肥制造反应过程且安全环保风险小的除外2623钾肥制造C263农药制造2631化学农药制造基本无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且安全环保风险小的除外2332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C26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641涂料制造基本无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且安全环保风险小的除外2642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2643工业颜料制造2644工艺美术颜料制造2645染料制造2646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制造C265合成材料制造2651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基本无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且安全环保风险小的除外2652合成橡胶制造2653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2659其他合成材料制造C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61化学试剂盒助剂制造基本无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且安全环保风险小的、无原料生产环节的化妆品的生产类除外2662专项化学用品制造2663林产化学品制造2664文化用信息化学品制造2665医学生产用信息化学品制造2666环境污染物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2667动物胶制造2669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制造C267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2671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2672焰火、鞭炮产品制造/C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1常用有色金属冶炼3211铜冶炼/3212铅锌冶炼/3213镍钴冶炼/3214锡冶炼/3215锑冶炼/3216铝冶炼/3217镁冶炼/3218硅冶炼/3219其他常用有色金属冶炼/C322贵金属冶炼3221金冶炼/3222银冶炼/3229其他贵金属冶炼/C41其他制造业C412核辐射加工4120核辐射加工/其他不符合产业园规划产业定位的行业其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中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表1-3示范区工艺负面清单禁止准入依据工艺及装置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自2015年起执行与轻型卡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综合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豆主产区除外);东、中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200吨及以下,花生100吨及以下的油料加工项目;西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花生等油料100吨及以下的加工项目年加工玉米30万吨以下、绝干收率在98%以下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线半连续纺粘胶长丝生产线单线产能≤1000吨/年、幅宽≤2米的常规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2万吨/年及以下粘胶常规短纤维生产线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法氨纶及腈纶生产工艺硝酸法腈纶常规纤维生产工艺及装置常规聚酯(PET)间歇法聚合生产工艺及设备常规涤纶长丝锭轴长900毫米及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螺杆挤出机直径小于或等于90mm,2000吨/年以下的涤纶再生纺短纤维生产装置排放标准国三及以下的机动车用发动机燃油助力车表1-4示范区产品负面清单禁止引入依据产品低于国二排放的车用发动机《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综合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机动车制动用含石棉材料的摩擦片汞电池(氧化汞原电池及电池组、锌汞电池)开口式普通铅酸电池含汞高于0.0001%的圆柱型碱锰电池含汞高于0.0005%的扣式碱锰电池(2015年)含镉高于0.002%的铅酸蓄电池(2013年)直排式燃气热水器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用于凹版印刷的苯胺油墨进水口低于溢流口水面、上导向直落式便器水箱配件铸铁截止阀本项目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迎宾街北段路西7号车间,本项目行业为塑料制品制造,其主要生产的工艺为投料、搅拌、粉碎、混料、挤出、加热、压实、冷却成型等工艺,无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且安全环保风险小、废水不排放第一类污染物,废水处理后可以满足陵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纳要求,不在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禁止准入和限制准入的行业清单、工艺清单、产品清单等环境负面清单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范围之内,符合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产业定位和分区规划要求。陵城区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土地利用规划见附图。一、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项目为塑料制品制造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项目不属于上述文件中鼓励类、限制类以及淘汰类项目,属允许发展建设项目。目前企业已在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申报,并通过德州市陵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确认,其备案号为:2303-371403-89-01-628543。详见附件。此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项目所用的设备均不在国家禁止使用的落后、淘汰生产设备之列,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综上,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二、“三线一单”符合性根据《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要求,建设单位需要满足“三线一单”的要求。1、生态保护红线与一般生态空间管控①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德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德政字【2021】19号可知,德州市陵城区现有生态红线保护区2处,具体见下表:表1-5陵城区生态红线区域信息表编号包含要素所在区县面积(km2)YS3714031110005丁东水库陵城区7.03YS3714031110006马颊河陵城区0.34该项目距离最近的生态红线为马颊河,项目位于马颊河南4.61km,不在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内,符合德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②一般生态空间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按照“应划则划”的原则划定生态空间,德州市一般生态空间总面积574.60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55%,包括未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以及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公园绿地、公益林,除此之外还包括评价确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重要区及生态环境极敏感区、敏感区。本项目未在一般生态空间范围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管控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①大气环境质量底线市大气环境PM2.5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即35μg/m3。本项目位于安德街道,属于布局敏感区,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4-2018)规定的重点控制区标准。应避免大规模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项目布局建设。已有改扩建项目要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区内禁止新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煤电项目,禁止新、改、扩建钢铁、建材、焦化、有色、石化和化工等“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具体按主管部门要求执行);优先实施清洁能源代替,淘汰区域内现存的上述禁止项目。新建、改建或扩建其他项目实行区域大气污染物二倍量削减,即按照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的2倍及以上实行区域污染物总量削减代替。②水环境质量底线到202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省级及以上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水体断面达到15%左右,稳定达到或优于IV类水体断面超过50%。到203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省级及以上考核断面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水体断面达到30%左右,稳定达到或优于IV类水体断面超过80%,城乡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本项目位于安德街道,属于重点管控区。管控要求为涉及高耗水、高污染物排放、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从严审批,禁止新建、改扩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产能,禁止建设加剧环境质量超标的建设项目。对造纸、焦化、氮肥、印染、农副产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重点行业(国家鼓励发展的除外)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区和建制镇应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同时,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新区建设全部按照雨污分流实施,推进老城区旧有市政雨污管网的雨污分流城镇排水系统改造建设。整治建成区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封盖导流、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技术,制定实施方案和整治计划。③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到2025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到203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7%以上,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本项目属于C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对周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3、资源利用上线及分区管控①能源利用上线按照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要求,分解落实压减任务,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完成省定压减任务。初步确定“十四五”时期,煤炭消费只减不增,按照每年2%压减,实际消费总量需等国家确定压减基调后由省发改委下达。②水资源利用上线统筹全市地表水等各类水资源,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明确控制目标。控制水耗较大的工业项目建设,新鲜水消耗较大的工业项目须进行水资源评价。积极开展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81左右。到2035年,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21%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11左右。本项目不消耗煤炭,不建设锅炉,不开采地下水,项目用水由当地供水管网提供,用量较少。4、综合管控单元划分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①综合管控单元划定全市共划定154个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6个、重点管控单元59 (ZH37140320001)。②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基于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分区管控方案,结合山东省规划目标以及德州市规划要求,对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分类制定准入要求,制定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则)及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单元)。a、重点管控区管控要求本项目位于安德街道,属于重点管控区,管控要求如下: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为主,重点推进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布局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管控单元内的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管理。b、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则)要求表1-6与《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则)符合性一览表管控维度管控要求项目情况析1、禁止新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的生产项目。2、禁止新建光气生产项目(不含延长产业链项目)。3、禁止新建有色金属冶炼项目(不含压延加工)。4、禁止新建再生铅项目。5、禁止新建石棉制品项目。6、禁止开采深层地下水的取水项目(饮用水按照相关要求执行)。7、禁止新建石灰窑、粘土砖瓦窑项目。8、禁止钢铁、平板玻璃、水泥(含熟料生产和粉磨站,资源综合利用除外)、铸造、生活垃圾填埋(含扩建)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9、禁止新建、改建(新增设备和产能)及扩建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行业规划和布局的生产项。10、禁止新(扩)建集中处置焚烧设施(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5000吨的企业自建配套焚烧设施除外)和填埋场项目;对于其他已建及在建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接近饱和或过剩的危险废物类别,禁止新 (扩)建该类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项目。11、禁止新(扩)建废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本项目属于C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版)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的生产项目。不属于所列的禁止开发行业,符合工业项目限制开发建设的要求:1、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实行区域污染物排放倍量替代,确保增产减污。对环境空气质量超标20%以下的区域(按上一年度年均值,下同),对应的超标因子实行1倍替代;对环境空气质量超标20%-50%以内的区域,对应的超标因子实行2倍替代;对环境空气质量超标50%以上的区域,对应的超标因子实行3倍替代。2、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审批时,应当征求相应主管部门的意见;限制高耗水、高污染排放、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对制浆造纸、焦化、氮肥、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重点行业,实行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3、严格控制新建危险化学品项目,严格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项目,严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许可关,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批准。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危险品生产项目,不得新建、改建、扩建。4、控制化工项目建设,新建化工项目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项目属于C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不属于以上限制开发建设项目符合州市化工园区管理办法》《山东省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在省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控点等实施的化工项目须满足园区审查的规划环评要求。禁止新建固定投资额低于3亿元(不含土地费用)的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化工项目(危险化学品详见《危险化学品目录》),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以及搬迁入园项目除外。5、碳素、印染、铅蓄电池、皮革鞣制、电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等行业及其他涉及重金属的新上项目原则上应进入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其他新建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原则上只能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 (包括其相邻管理区域)建设,一般不得在乡镇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建设,具体包括:制浆纸浆、溶解浆、纤维浆等制造;化纤(除单纯纺丝外);人造革、发泡胶等塑料制品制造;羊绒及羊毛清洗;大豆蛋白;玉米淀粉、味精、柠檬酸、赖氨酸制造;有提炼工艺的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太阳能电池片;含钝化工艺的热镀锌;专业实验室(DA003、P4生物安全实验室;转基因实验室);含医药、化工类等专业中试内容的研发基地;防水建筑材料制造等。6、新(改、扩)建耗煤项目执行《山东省耗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须取得投资主管部门核定同意的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方案,其中,新上燃煤发电项目须取得市级及以上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部门出具的审查意见;全市区域内禁止燃烧煤矸石等高硫燃料;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禁止建设燃烧高污染燃料的工业锅炉(集中供热除外);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集中供热、供汽管网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燃煤锅炉;全市禁止新上35t/h以下燃煤锅炉。7、新建涉高VOCs排放的建设项目,即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及其他工业行业VOCs排放量大、排放强度高的新建项目应进入园区。严格涉VOC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涉VOCs排放项目,应从源头加强控制,使用低 (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加强废气收集,安装高效治理设施。8、新、改、扩建有色金属冶炼(铜冶炼、金冶炼、铅锌冶炼等)、铅蓄电池制造、皮革鞣制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电镀)、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聚氯乙烯)等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不包括电子及新材料工业项目以及不列入重金属总量管理的生活垃圾及危废焚烧项目),实施重金属排放量“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落实减排措施和工程削减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经监测并可核实的,可作为涉重金属行业新、改、扩建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来源。无明确具体总量来源的,不得批准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禁止在土壤重金属质量超标区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重金属污染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有关重金属减排任务考核不合格区域建设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9、禁止企业独自新建燃料类煤气发生炉,集中使用煤气发生炉、暂不具备改用天然气条件的工业园区应建设统一的清洁煤制气中心。10、控制碳排放总量,重点耗能项目建设应考虑碳排放要求,其环评文件中应有碳排放分析内容(具体要求在相关政策及技术条件明确后实施)。1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乡镇及街道应设立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新建工业项目应进入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现有工业企业应逐步向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搬迁。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要求:1、2025年:区域内相比2017年,SO2削减比例不低于12.9%;NOx削减比例不低于18.7%;PM10削减比削减比例不低于18.0%;NH3削减比例不低于10.6%。削减比例不低于37.9%;PM10削减比例不低于47.9%;PM2.5削减比例不低于30.7%;VOCs削减比例不低于36.7%;NH3削减比例不低于21.5%。水环境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要求:总符合磷最大允许排放量为64.58吨。总磷最大允许排放量为61.08吨。求求项目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总量控制要求,符合要。符合1、建立自然资源(规划)、发改、工信、住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2、与山东省济南市、聊城市、滨州市及河北省衡水市、沧州市等城市建立统一的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协调机制,逐步实现预警分级标准、应急措施力度的统一,共同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减缓不利扩散条件下污染物的累积速度,有效遏制污染程度,保障公众健康。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重点,针对跨区域环境污染等问题组织环保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共同打击违法排污行动。针对可能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重点行业规划、园区建设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会商。3、加强风险源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智能化利用环境应急值守、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风险源管理、事故应急指挥等模块全面提高环保部门应急管理、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各类环境事件。4、合理布局,严格管控高环境风险项目特别是高环环评要求项目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管控体系,编制应急预案,建设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专职环境救援机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演练。符合境风险工业项目建设。5、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及危废暂存、运输、处置或利用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环境风险的产生。6、化工园区严格按照《山东省化工园区管理办法(试行)》(鲁工信化工〔2020〕141号)具体要求执行,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和环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平台建设,实现对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污染源、重大危险源和基础设施实行风险监控预警。各乡镇现有的具有风险的化工企业,禁止进行改建和扩建,并加强监管力度。7、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风险防控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化工、农药等类型企业 (包括已经停产)场地土壤污染环境风险的防控力度。1、统筹全市地表水等各类水资源,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实行最严格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控制水耗较大的工业项目建设,新鲜水消耗较大的工业项目须进行水资源评价。积极开展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81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11左右。本项目生产过程冷却用水循环使用,用水量较少,少量生活用水采用公共管网水,不开采地下符合1、限制高耗能项目特别是高耗能工业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新增煤耗项目,新(改、扩)建耗煤项目须取得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部门出具的审查意见。2、按照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要求,制定实施全市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方案,完成省定减压任务。3、各类工业园区与工业集中区应实施热电联产或集中供热改造,全面取消分散的自备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其他地区,应使用清洁能源。4、逐步提高城镇建成区集中供暖率,减少散煤消耗量。项目生产用用能为电能和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符合1、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公布本行政区域高污染燃料禁燃区。2、各县市区调整划定的禁燃区应明确管理要求,禁燃区内禁止生产和销售高污染燃料。3、各县市区禁燃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本项目不涉及高污染燃料。符合1、制定建设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土地建设投资强度等限制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共享工厂、共享车间。2、推进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建设,乡镇及街道新等新建工业项目应进入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现有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迎宾街北段路符合工业企业应逐步向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搬迁,以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地租赁现有厂地房,为工业用。综上,项目符合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则)要求。c、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单元)要求项目位安德街道工业区,属于重点管控单元,与《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德政字[2021]19号)中附件3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单元)的符合性见下表。表1-7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单元)要求管控维度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全市空间布局约束要求。2.禁止制浆造纸、印染、制革、电镀、碳素等工业项目建设,控制废旧塑料加工项目建设,控制高水耗、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工业项目建设。3.禁止机制砂、机制石子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项目建设。项目执行全市空间布局约束空间准入要求,项目不属于控制类项目和禁止建设项目,不属于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工业项目,符合要求。污染物排放管控1.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4-2018)规定的重点控制区排放标准。2.严格控制VOCs排放重点行业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行业应严格遵守山东省地方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7/2801)。涉VOCs企业无组织排放控制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玻璃钢、工业涂装等行业执行《山东省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分行业治理指导意见》,推行源头替代、加强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收集与治理,建设有效的废气收集系统和VOCs处理设施。重点排放源VOCs处理效率达到80%以上。3.执行《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4部分:海河流域》标准。排入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企业,所排废水经预处理后须达到集中处理要求。对影响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稳定达标的企业进行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确保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稳定达标。4.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强化运行监管,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配备率达到100%,油烟废气排放达到《山东省饮食油烟排放标准》(DB37/597-2006)要求。5.防治扬尘污染,建设工程施工、建(构)筑物拆除、物料运输和堆存、道路保洁、绿化作业等活动执行《德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要求。项目营运期废气污染物主sSONOX,严格按照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达标排放,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陵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符合要求。环境风险1.生产、使用、存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2.建立企业危险废物的贮存、申报、经营许可、转移和处置管理制度,并负责对危废相应活动的全程监管和环境安全保障。3.涉酸、涉重等土壤、地下水高污染风险企业的车间、危废间、污水处理站、储罐等重点管控区进行重点防渗。本项目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危险废物的贮存、转移、处置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管理,危废间、化粪池等区域进行重点防渗,符合要求。资源开发效率要求1.建筑施工、城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可使用低质水的,应当充分使用工程排水或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雨水。2.改进高耗水行业的生产工艺,推行少水、无水新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鼓励高耗水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3.加大节水型器具的推广普及力度,推进建筑用水器具的更新改造,新建和改扩建的民用建筑一律使用节水型器具,现有建筑中使用淘汰型用水器具的分批分期更换。4.执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要求。项目生产用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不使用高污染燃料,符合要求。综上,项目符合德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单元)要求。三、与《德州市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相关内容符合性分析。表1-8《德州市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符合性分析序号文件要求符合性分析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根据省部署要求,依据安全、环保、技术、能耗、效益标准,以钢铁、地炼、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鼓励支持钢铁企业实施短流程改造,到2025年,钢铁企业完成短流程改造,长流程钢铁产能原则上转移至沿海钢铁基地。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无法实施的,视情况报省政府同意后作相应调整。到2022年,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吨/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到2022年,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逾期未完成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磨机,直接关停退出。到2022年,淘汰不能实现密闭式自动投料轮胎企业的炼胶机及不能实现充氮工艺的子午胎行业硫化设备。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按照“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的原则,实施分类整治。各县(市、区)要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再生橡胶、废旧塑料再生、砖瓦、石灰、石膏等行业,对生产工艺装备进行筛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推动低效落后产能退出。项目不属于钢铁、地炼、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重点行属于再生橡胶、废旧塑料再生、砖瓦、石灰、石膏等行业的低效落后产能,符合要求。严控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建设,必须首先满足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是原则,等量替代是例外”的总量控制刚性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按照国家本项目不属于左侧所列重点行业;不属于新增产能相关产业政策,深入实施“四上四压”,坚持“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对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严格执行产能置换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煤化工、铁合金等行业产能控制或产能置换办法。“两高”项目建设做到产能减量、能耗减量、煤炭减量、碳排放减量和常规污染物减量等“五个减量”,新建项目要按照规定实施减量替代,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产能,严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焦化产能转入我市。“两高”项目;不新增落后产能;污染物排放执行减量替代控制;符合要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改造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制定碳达峰目标,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优化整合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行业产能布局。对人口密集、资源开发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区域实施重点管控,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将“三线一单”作为综合决策的前提条件,加强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作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的重要依据。实施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以钢铁、焦化、铸造、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根据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制定德州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在能源、冶金、化工等13个重点行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选树一批清洁生产先进单位。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2023年年底前,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力争达到3家以上。本项目不属于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使不使胶粘剂、清洗剂等产品;不属于重污染企业;项目位于工业园区;符合要求。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重点行业完成限制类产能装备的升级改造,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加强燃煤机组、自备电站、锅炉、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运行管控,开展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玻璃、陶瓷、铸造、有色等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推动生产、使用低(无)VOCs含量的工业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产品,从源头减少VOCs排放。到2023年,每个县(市、区)建立不少于3个原辅材料替代示范项目,高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比提升园区集约发展水平。提高化工等行业园区集聚水平,实施建材、化工、铸造等产业集群提升改造,提高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到2023年,化工园区(含化工重点监控点)内化工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75%。围绕炼化一体化、新材料、煤化工、精细化工、轮胎制造等五大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链重点产品和关键环节,强化产业链优势,加快补齐补强短板,推动化工园区优化提升。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各县(市、区)组织对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布局情况进行摸底,制定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工作计划。已经明确退城的企业,按计划退出城市建成区;未明确退城的企业,分批实施污染深度治理改造,实现“有组织排放稳定达标、无组织排放全流程收集处理、物料运输清洁化”,到2023年,明显降低对县 (市、区)城区空气质量影响。严控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在满足全社会能源需求的前提下,持续推本项目不消耗化石能源消费进煤炭消费压减,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进一步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实现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清洁能源供给。到2023年,全市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800万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力争达到335万吨标准煤以上;煤炭消费总量压减6%以上,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煤炭等化石燃料,主要使用电能进行生持续压减煤炭使用持续淘汰落后燃煤机组,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严格按照减容量“上大压小”政策规划建设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到2023年,关停退出低效燃煤机组5.7万千瓦,其中,2021年关停退出3.3万千瓦。提高电煤使用效率,到2023年,现役煤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力争降至302克标准煤/千瓦时。2021年年底前完成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任务,今后不再批建。加快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对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炉窑,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以及利用工厂余热、电厂热力等进行替代。推进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行业116家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因工艺技术需要不能替代的,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本项目不涉及燃煤机组,不涉及燃煤锅炉,不使用煤炭、石油焦、渣油等燃料,符合要求。综上,项目符合《德州市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相关内容要求。四、与《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符合性分析。表1-9《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序号文件要求符合性分析符合1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建立与防控环境风险需求相匹配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加强危险废物监管能力与应急处置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与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危险废物相关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具备条件的危险废物相关企业建设危险废物管理培训实习基地。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符合综上,项目符合《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内容要求。五、与《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相关内容符合性分析。表1-10《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序号文件要求符合性分析符合1VOCs物料储存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VOCs物料应储存于密闭的容器、包装袋、储罐、储库、料仓中。盛装VOCs物料的容器或包装袋应存放于室内,或存放于设置有雨棚、遮阳和防渗设施的专用场地。盛装VOCs物料的容器或包装袋在非取用状态时应加盖、封口,保持密闭。VOCs物料储罐应密封良好。VOCs物料储库、料仓应满足对密闭空间的要求。本项目涉及挥发性有机物原材料,原料常温下不挥发且密封保存。符合2VOCs物料转移和输送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液态VOCs物料应采用密闭管道输送。采用非管道输送方式转移液态VOCs物料时,应采用密闭容器、罐车。该项目原辅料使用密闭包装袋储存,放置于车间内。符合3工艺过程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VOCs质量占比大于等于10%的含VOCs产品,其使用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废气应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无法密闭的,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应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项目原材料VOCs质量占过程利用集气罩收集,并将废气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符合4其他相关:要求企业应建立台账,记录含VOCs原辅材料和含VOCs产品的名称、使用量、回收量、弃量、去向以及VOCs含量等信息。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通风生产设备、操作工位、车间厂房等应在符合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行业作业规程与标准、工业建筑及洁净厂房通风设计规范等的要求,采用合理的通风量。载有VOCs物料的设备及其管道在开停工(车)、检维修和清洗时,应在退料阶段将残存物料退净,并用密闭容器盛装,退料过程废气应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清洗及吹扫过程排气应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工艺过程产生的含VOCs废料应要求进行储存、转移和输送。盛装过VOCs物料的废包装容器应加盖密闭。企业承诺严格按照此要求进行操作。符合综上,项目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相关内容要求。六、与《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相关内容符合性分析。保护条例》序号文件要求符合性分析符合1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已经建设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本项目为C2922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不属于左侧所述禁止建设的项目符合2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省人民政府根据环境容量和污染防治的需要,确定削减和控制重点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总量,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本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为颗粒物、VOCs(以非甲烷总烃计),将按规定申请总量控制指标。符合3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目录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企业承诺依法进行排污许可管理。符合因污染物排放执行的国家或者地方标准、总量控制指标、环境功能区划等发生变化,需要对许可事项进行调整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进行变更。4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符合5排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排放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去向和许可排放量等要求排放污染物。本项目污染物可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已按规定申请总量控制指标。符合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新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除在安全生产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以外,应当进入工业园区或者工业集聚区。本项目为新建项德街道迎宾街北为工业用地,符合陵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区园区规划。符合综上,项目符合《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相关内容要求。七、与《山东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符合性分析。表1-12与《山东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符合性分析序号文件要求符合性分析1一、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全部淘汰出清。各市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等行业,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到2025年,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提高地炼行业的区域集中度和规模集约化程度,在布局新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基础上,将500万吨及以下未实现炼化一体化的地炼企业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焦化企业户数压减到20家以内,单厂区焦化产能100万吨/年以下的全部退出;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吨/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按照“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的原则,实行“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严格项目准入,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项目建设做到产能减量、能耗减量、煤炭减量、碳排放减量和污染物排放减量“五个减量”替代。有序推进“两高”项目清理工作,确保“三个坚决”落实到位,未纳入国本项目不属于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不属于重点行业,不属于“两高”行业。不属于“散乱污”企业,不涉及左侧所列情况,符合—20—家规划的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煤制油气项目,一律不得建设。2二、压减煤炭消费量持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十四五”期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控制在3.5亿吨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左右。制定碳达峰方案,推动钢铁、建材、有色、电力等重点行业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持续推进“外电入鲁”,到2025年,省外来电规模达到1700亿千瓦时左右。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到2025年,工业余热利用量新增1.65亿平方米。基本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30公里供热半径范围内低效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对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炉窑,加快使用工厂余热、电厂热力、清洁能源等进行替代。新、改、扩建熔化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原则上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不得使用煤炭、重油。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因地制宜推行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集中生物质等清洁采暖方式,力争2023年采暖季前实现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本项目不涉及煤炭消耗,不使用高污染燃料,耗能主要为电能和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符合要求。3三、优化货物运输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铁港联运,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水路或管道为主的格局。PM2.5和O3未达标的城市,新、改、扩建项目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应采用清洁运输方式。支持砂石、煤炭、钢铁、电解铝、电力、焦化、水泥等年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新(改、扩)建铁路专用线。未建成铁路专用线的,优先采用公铁联运、新能源车辆以及封闭式皮带廊道等方式运输。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输送网络,完成山东天然气环网及成品油管道建设。到2025年,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大幅提升。本项目不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符合要求。4四、实施VOCs全过程污染防治实施低VOCs含量工业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原辅料使用替代。新、改、扩建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含VOCs原辅材料使用的项目,原则上使用低(无)VOCs含量产品。2025年年底前,各市至少建立30个替代试点项目,全省溶剂型工业涂料、溶剂型油墨使用比例分别降低20、15个百分点,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下降20%。2021年年底前,完成现有VOCs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排查工作,对达不到要求的收集、治理设施进行更换或升级改造;组织开展有机废气排放系统旁路摸底排查,取消非必要的旁路,确因安全生产等原因无法取消的,应安装有效的监控装置纳入监管。2025年年底前,炼化企业基本完成延迟焦化装置密闭除焦改造。强化装载废气收集治理,2022年年底前,万吨级以上原油、成品油码头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2025年年底前,80%以上的油品运输船舶具备油气回收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储油库和依法被确定为重点排污单位的加油站,应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持续推行加油站、油库夜间加油、卸油措施。推动企业持续、规范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提升LDAR质量,鼓励石化、有机化工等大型企业自行开展LDAR。加强监督检查,每年O3污求求项目不使用工业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原辅料,产加强收集措施,采取活性炭吸附治理措施,经污染治理措施处理后可以达标排放,符合要。—21—染高发季前,对LDAR开展情况进行抽测和检查。2023年年底前,石化、化工行业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园区要建立统一的LDAR信息管理平台。5五、强化工业源NOx深度治理严格治理设施运行监管,燃煤机组、锅炉、钢铁企业污染排放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2023年年底前,完成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玻璃、陶瓷、铸造、铁合金、有色等行业污染深度治理,确保各类大气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重点涉气排放企业取消烟气旁路,确因安全生产等原因无法取消的,应安装有效监控装置纳入监管。引导重点企业在秋冬季安排停产检修、维修,减少污染物排放。项目使用天然气为燃料,产生的NOx经低氮燃烧器处理后达标排放,符合八、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3号)符合性分析。表1-13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符合性分析序号文件要求符合性分析大力推进源头替代大力推进源头替代。通过使用水性、粉末、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水性、辐射固化、植物基等低VOCs含量的油墨,水基、热熔、无溶剂、辐射固含量、低反应活性的清洗剂等,替代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从源头减少VOCs产生。项目不使用涂料、洗剂,符合。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重点对含VOCs物料(包括含VOCs原辅材料、含VOCs产品、含VOCs废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等)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实施管控,通过采取设备与场所密闭、工艺改进、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推进使用先进生产工艺。通过采用全密闭、连续化、自动化等生产技术,以及高效工艺与设备等,减少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优先采用底部装载方式。提高废气收集率。遵循“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科学设计废气收集系统,将无组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进行控制。采用全密闭集气罩或密闭空间的,除行业有特殊要求外,应保持微负压状态,并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通风量。采用局部集气罩的,距集气罩开口面最远处的VOCs无组织排放位置,控制风速应不低于0.3米/秒,有行业要求的按相关规定执行。项目挤出、加热、工序所产生的VOCs采取集气相关规范合理设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符合。推进建设适宜高效污设施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企业新建治污设施或对现有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应依据排放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况等,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低浓度、大风量废气,宜采用沸石转轮吸附、活性炭吸附、减风增浓等浓缩技术,提高VOCs浓度后净化处理;高浓度废气,优先进行溶剂回收,难以回收的,宜采用高温焚烧、催化燃烧等技术。油气(溶剂)回收宜采用冷凝+吸附、吸附+吸收、膜分离+吸附等技术。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技术主要适用于恶臭异味等治理;生物法主要适用于低浓项目挤出、加热、工序所产生的VOCs采取集气相关规范合理设发性有机物的无—22—度VOCs废气治理和恶臭异味治理。非水溶性的VOCs废气禁止采用水或水溶液喷淋吸收处理。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应定期更换活性炭,废旧活性炭应再生或处理处置。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推广集中喷涂、溶剂集中回收、活性炭集中再生等,加强资源共享,提高VOCs治理效率。气采取活性炭吸附高效治理措施,符合。重点行业治理任务重点行业:石化行业VOCs综合治理、化工行业VOCs综合治理、工业涂装VOCs综合治理、包装印刷行业VOCs综合治理、油性漆料储运销VOCs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VOCs综合治理。项目不属于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符合。业治理指导意见》(鲁环发〔2019〕146号)符合性分析。表1-14与《山东省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分行业治理指导意见》符合性分析文件要求符合性分析推进源头替代通过使用水性、粉末、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水性、辐射固化、植物基等低VOCs含量的油墨,水基、热熔、无溶剂、辐射固化、改性、生物降解等低VOCs含量的胶粘剂,以及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清洗剂等,替代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从源头减少VOCs产生。、油符合。加强过程控制1.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重点对含VOCs物料(包括含VOCs原辅材料、含VOCs产品、含VOCs废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等)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实施管控,通过采取设备与场所密闭、工艺改进、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所产生的VOCs采取集气罩收集方式,按照相关规范合理高废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符合。2.加强设备与场所密闭管理。含VOCs物料应储存于密闭容器、包装袋,高效密封储罐,封闭式储库、料仓等。含VOCs物料转移和输送,应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罐车等。高VOCs含量废水(废水液面上方100毫米处VOCs检测浓度超过200ppm,其中重点区域超过100ppm,以碳s物料生产和使用过程,应采取有效收集措施或在密闭空间中操作。项目所使用的塑料颗粒,常温下储存、转移和输送过程中均不会产生有机废气,符合。3.推进使用先进生产工艺。通过采用全密闭、连续化、自动化等生产技术,以及高效工艺与设备等,减少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优先采用底部装载方式。合本项目产生的VOCs采取集气罩收集方式收集,符合。4.遵循“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科学设计废气收集系统,将无组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进行控制。采用全密闭措施的,除行业有特殊要求外,应保持微负压状态,并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配风量。采用局部集气罩的,距所产生的VOCs采取集气罩收集方式,—23—集气罩开口面最远处的VOCs无组织排放位置,控制风速应不低于0.3米/秒,有行业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集气罩的设计、安装应符合《机械安全局部排气通风系统安全要求》(GB/T35077),通风管路设计应符合《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T141)等相关规范要求,VOCs废气管路不得与其他废气管路合并。按照相关规范合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符合。5.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企业新建治污设施或对现有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应依据排放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况等,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项目有机废气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治6.治污设施的设计与安装应充分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及适用性。具有黏连性、积聚自燃性、高沸点、与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有机废气,不宜采用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低温等离子等治污设施。含有酸性物质的有机废气,应充分考虑对治污设施的腐蚀等影响因素。含有颗粒物的废气,为保障VOCs治污设施运行的稳定性,宜进行预处理降低颗粒物浓度。含卤素的有机废气,在使用直接燃烧、蓄热式燃烧等处理工艺时,宜采用急冷等方式减少二噁英的产生。使用臭氧发生器等基于臭氧发生原理的治污设施,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臭氧逸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吸附处理工艺的,应满足《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6)要求。采用催化燃烧工艺的,应满足《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7)要求。采用蓄热燃烧等工艺的,应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计。项目有机废气不含酸性气体,不含卤技术治理,效果较好,符合。行业指导意见(十)塑料制品加工行业。塑料制品加工业是以合成树脂(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挤压、注射、压制、压延、发泡等工艺加工各种塑料制品的行业。主要产污环节为加热挤出、压制、吹塑(发泡)等,主要污染物为酯类、醇类、烯烃类。针对该行业污染物产生特点,提出以下收集、治理意见:(1)加热挤出工段宜采用上吸风方式对废气进行有效收集,吹塑工段宜采取环绕方式对废气进行有效收集。(2)印刷工段产生的废气参照(二十)印刷业进行收集、处理。(3)加热挤出、压制、吹塑(发泡)、印刷等工艺产生的废气经除尘后宜采用浓缩结合燃烧法等工艺进行处理;使用含氯原料的工艺废气在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二噁英及酸性气体的控制。所产生的VOCs采取集气罩收集方式,按照相关规范合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有机废气不含酸性气体和附治理措施,符合。十、土地利用符合性分析项目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迎宾街北段路西7号车间,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同时,项目用地不属于《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相应用地,也不属于《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中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用地。—24—十一、项目选址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迎宾街北段路西7号车间,选址合理性分析如下。表1-15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一览表项目分析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性项目位于陵城区安德街道,占地为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供水、供电项目营运期用水来自陵城区供水管网,区域供电设施齐全。本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预处理后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陵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交通运输项目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外界环境对项目影响本项目周围主要为企业,周围企业经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较小,均能实现达标排放;本项目属于塑料板、管、型材制造,对外界环境要求不高。因此,周围环境对项目影响不大。项目对外界环境影响本项目营运期间污染物均达标排放,固废全部得到妥善处置。因此,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本项目周围2km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环境敏感点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物采取合理有效治理措施后,均能实现达标排放,项目最近敏感点为南350m处的和睦家园,距离较远。本项目的建设运行对周围敏感点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本项目选址比较合理。—25—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本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迎宾街北段路西7号车间,租赁厂房进行建设,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主要购置拌料机4台、旋转上料机4台、挤出机生产线2台、水箱2台、数控铣床8台、粉碎机2台、冷却塔2台、叉车4台、模压机生产线6台等设备。项目建成后年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6000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板材4000万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山东隆和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属于“二十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9”中“53、塑料制品业292”中“其他(年用非溶剂型低VOCs含量涂料10吨以下的除外)”,环评类别为“报告表”。我单位受委托后,通过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搜集,按照国家有关环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项目基本组成项目具体建设内容见下表。表2-1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主体工程生产车间备1座,一层,建筑面积4000m2,钢结构,包括拌料机4台、旋转上料机4台、挤出机生产线2台、水箱2台、数控铣床8台、粉碎机2台、冷却塔2台、叉车4台、模压机生产线6台等设备。辅助工程办公室1间,位于厂区东北侧,建筑面积200m2公用工程供水年用水量375m³/a,由当地自来水管网统一供给排水项目雨水由厂区内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附近沟渠;无生产废水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经市政管网进入陵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供电由陵城区供电系统统一供给,年耗电量20万Kwh供热导热油炉热源为天然气,其他生产采用电加热,冬季办公室采暖采用空调。环保工程废水项目雨水由厂区内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附近沟渠;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经市政管网进入陵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26—废气投料、搅拌、粉碎、混料工序产生的颗粒物经集气罩+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一根15米高排气筒DA001排放;挤出、加热、压实、冷却成型工序产生的VOCs经集气罩收集过滤棉+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1根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导热油炉产生的燃烧废气经低氮燃烧处理后由一根15m排气筒DA003排放。声车间内合理布局、加强设备维护、建筑物隔声、距离衰减等措施。本项目投料过程产生的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车床铣加工产生的塑料边角料、检验过程产生不合格产品经粉碎后回用于生产,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回用于投料工序;废活性炭、废过滤棉暂存危废间,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废导热油、废导热油桶暂存危废间由有资质的厂家回收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3、总平面布置本项目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迎宾街北段路西7号车间。根据运输距离短、调度方便的布置原则以及工艺流程的要求,车间设置4个大门,分别位于车间西侧、南侧、东侧,成品区位于车间西北角,原料区位于车间西侧,两条挤出生产线位于车间西南角,六条模压生产线位于车间东北角,危废间位于车间东南角,紧邻迎宾路,生产车间内按照生产工艺流程需求划分功能区,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物料的长距离运输,节省生产过程中的能流消耗,相关环保设施的设置能够紧扣生产线的布局。详见项目平面布置图。项目各功能分区布置比较紧凑合理,缩短了物料的运输距离,节省了能耗,方便了生产管理,相关环保设施的设置能够紧扣生产线的布局,项目平面布置较为合理。4、主要产品及产能项目主要产品及产能信息见下表。表2-2主要产品及产能信息表行业类别产品名称单位生产能力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吨/年60002超高分子量聚丙烯板材吨/年4000表2-3主要生产设备明细表序号主要生产单元主要工艺生产设施数量台/套挤出生产线1配料投料、预混拌料机1—27—2上料旋转上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