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渔家傲秋思 词四首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渔家傲秋思 词四首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渔家傲秋思 词四首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渔家傲秋思 词四首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渔家傲秋思 词四首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新课导入——范仲淹名句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代表作有《岳阳楼记》《苏幕遮》《范文正公集》。诗人的传奇一生少年,二岁而孤,母改嫁朱家,自己改姓朱。从小读书刻苦,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用全部精力读书。27岁中进士,在地方为官,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为官清廉,耽搁婚姻,大约35岁才结婚,这年得了一子,并被调回京师,大理寺丞。从此,他跨入京官的行列。37岁母亡,回老家丁忧,当时南京留守官晏殊,已闻仲淹通晓经学,邀请仲淹协助主持应天府学的教务,仲淹慨然领命,做了老师。从此关心教育,后来作到宰相时,更下令所有的州县一律办学。40岁丁忧满,经晏殊举荐,荣升秘阁校理,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中。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不但可以经常见到皇帝,对一般宋代官僚来说,这乃是难得的腾达捷径。仁宗皇帝20岁未掌实权,由太后把持朝政,直言上书还政于皇帝,被贬。过了几年,因为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并获得天章阁待制的荣衔,做了开封知府。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但反对丞相卖官被贬。50前后,范仲淹先后被调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和越州(今浙江绍兴)作知府。范仲淹逐渐开始戎马生活。55岁,北方李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56岁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60岁左右又调到边疆为军官。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64岁病逝徐州,朝野上下一致哀痛。文题解读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作词季节;“思”即忧思之情,表明所要表达的情感。写作背景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知识链接——词词是诗的别体,隋唐时兴起,成熟繁盛于宋,是诗演进与发展的产物。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另有“长短句”“诗余”等别称。词有词牌,例如“渔家傲”“破阵子”“沁园春”等。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每一种词牌都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内容上也有大体规定,抒发的感情也有一定的讲究。根据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根据词作风格,词主要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派。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整体感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向衡阳飞去,毫无留恋的情意。“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字统领全词。1、赏析“衡阳雁去无留意”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拟人化,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解析:“异”字突出了西北边塞秋景的奇异,与中原不同,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角:军中的一种乐器千嶂:崇山峻岭孤城闭: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赏析:(1)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2)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译文:喝一杯浊酒,难消对远隔万里的家乡的怀念,可是战争尚未平息,功业尚未建立,还乡之计无从谈起。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赏析:用典。这是全词的核心,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管: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译文:入夜只听见羌管悠悠,又见寒霜满地,戍边的人整夜不能入睡,将军头发变白,战士们苦闷得落泪。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时间上是上片“长烟落日”的延续。借景抒情。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而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含蓄的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合作探究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解析:上阕描写边塞环境的凄凉——写景下阕抒发戍边将士忧国思乡之情——抒情合作探究2、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解析:“异”主要表现在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十分奇异:(1)气候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边塞的大雁向南飞去,毫无留恋,从侧面表明塞下气候极其寒冷,这与中原地区的气候是大不相同的。(2)声音异。“四面边声连角起”,大风、羌笛、马嘶等边塞特有的声音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些声音在中原地区是听不到的。(3)环境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层峦叠嶂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展现了塞下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环境,这当然和中原地区华灯初上时的太平景象迥然不同。合作探究3、如何理解《渔家傲·秋思》一词的风格?解析:这首词在范仲淹仅存的五首词中,乃至在当时的词坛上,都别具一格。①写军旅生活在题材上是一种突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别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写花前月下、儿女情思的婉约词。内容决定形式,人格铸成词格。②境界阔大,气魄宏伟,气概豪迈,对偶工整而又自然天成,精致纯美而又不失古朴浑厚,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是这首词的主要风格。③词学大家夏承焘认为其“下开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词风”。文章主旨《渔家傲·秋思》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也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思乡忧国之情。文本特色1、语言凝练,特征鲜明。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异”的特点。为下阕抒发思乡忧国之情埋下伏笔。通过“边声”“千嶂”“孤城”等具有明显特征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2、情景交融,感情真挚。上阕着重写景,极力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奇异独特,渲染了边地的萧条肃杀、荒凉寂寥。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表现了词人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作者简介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深远。作者简介《渔家傲·秋思》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彼时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渔家傲·秋思词牌名题目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zhàngqiāngmèilè诵读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西北边疆即“雁去衡阳”边塞特有的声音层峦叠嶂,崇山峻岭燕然:燕然山,未勒:功名未立睡不着出征的士兵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阕侧重于()写景上阕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概括整个上阕的内容塞下秋来风景异

说说上阕描绘了哪些景?这里的景让我感觉到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渲染了荒凉萧瑟的氛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既点出塞下风景和江南不同,又巧妙地为下文思乡之情作了铺垫。雁去毫不留恋,侧面表现边塞苦寒,突出士兵们生活的艰苦。同时,大雁可以南归无留意而戍边将士不能,充满了思乡之苦和守边之志的矛盾。“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强我弱。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下阕侧重于(),从____这一字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抒情泪这是_____的泪,依据是__________这是思乡的泪,依据是和家乡迥然不同的景象难免勾起思乡浓愁,想要借酒消愁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忧国忧民的泪,依据是:诗人写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尽管诗人戍边艰辛、思乡情切,但他清楚,在他未像窦宪那样勒功燕然、击退外敌之前,他绝不会离开这个保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