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5篇_第1页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5篇_第2页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5篇_第3页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5篇_第4页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5篇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

分数除法简洁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从生活入手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在本课教学的一开始,我就转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男生有27人,六年级有多少人?让学生简洁计算。然后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状况,自编类似的应用题,交给另一部分同学解答,引发学生参加教学的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其乐无穷!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有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觉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觉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我在教学中努力表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缘由,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偏差。教师往往喜爱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爱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规律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简单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原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原来不行理解的部分,无为地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既浪费了珍贵的课堂时间,又起不到好的效果。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商量、沟通、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分,从而增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很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精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了生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舞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主动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转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备。

教学中存在的缺乏之处在于,启发不够到位。教学过程中学生时有答非所问和不知怎样答的状况,如归纳本节课中的应用题特点时,由于没有引导学生分析数量。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2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是“分数除法〞,其中第一小节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在教学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好办,因为有分数乘法和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做基础,在课堂上,只要按课文编排稍做解释学生就可明白。

对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我对课文编排讲解内容作了一下变动。这一小节有3道例题,分别讲“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如何得来,如何向学生讲得明白,始终是老师们所苦恼的问题。不讲嘛,好像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讲吧,即使是老师认为自己讲得很明白,其实学生真正理解吗?我认为,学分数除法的关键是记牢、娴熟运用“计算法则〞,至于这计算法则是如何得来的,可临时忽视。我把这3道例题分为两节课讲解。第一课时讲“分数除以整数〞,通过例1,“把6/7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使学生明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2份,既可以用除法“÷2〞表示,也可以用乘法“×1/2〞表示,也就是说“÷2〞=“×1/2〞,进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3、4、5……,既可以用÷3、÷4、÷5……表示,也可以用×1/3、1/4、1/5……表示,而1/2是2的倒数、1/3是3的倒数……,从而得出“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在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尽管我用的是课本例1的教学素材,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有意忽视被除数和除数到底是分数还是整数的问题,只是强调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乘除数的倒数。教学完例1,就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强化“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概念〕第二课时,同学生学习例2、例3。课文中例2“一辆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是细致地讲解了为什么18÷2/5最终可以表达为18×2/5,而我只是依据题意列出18÷2/5后,让学生回想例1的学习过程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让学生自己说出18÷2/5=18×2/5,然后计算得出结果,而省略了中间的讲解过程。接着学习例3“小刚3/10小时走了14/15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14/15÷3/10=14/15×3/10〞。这两道例题是应用题〔但在教材支配中,没有把它放在分数除法应用题范围内〕,我没有把留意力放在计算法则的推倒过程上,反倒是依据题意为什么这样列式花了些时间。

3道例题学习完〔还包括相当量的练习〕,用了两节课,学生已经把握了“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的分数除法计算法则。依据学生状况的反馈,学生把握这一小节的学问是扎实的。

如今我还在想,既然乘法不强调被乘数与乘数,如,一本书5元,买3本要多少元?既可以5×3,又可以3×5,只要结果是15元就算对,〔但我坚持认为5×3和3×5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过,现行教材认为结果一样就行〕那么,在学生不太明白算理而只把握计算方法,在教学上应当是允许的。或许我这样做有点离经叛道,不符合如今的教育教学观念,但要求肯定要让学生明白全部算理教学才算胜利,似有点不太实际。学生〔包括成人〕许多时候知道要这样做并且做对了,已经是完成学习任务了,又何必强求肯定要“知其所以言〞呢?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3

《分数除法3》是一步计算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舞学生用方程解决简洁的分数除法问题,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读题,从中获得信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把握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中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用方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培育学生的.方程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用方程解决分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并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与确定,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思,体会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优越性。使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式。在练习应用题时,鼓舞学生对同一问题寻求多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三节课。本节课旨在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为此,依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个体阅历,本节课做了如下三个层次的设计:

第一层次:

“分一分〞的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分饼活动,让学生经过观看、比较与思索,发觉整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分数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语言,初步感知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好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最终,通过启发性的问话:“观看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激发学生思索、求知、解答的愿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层次:

“画一画〞的活动。在第一层次分饼的基础上分线段,虽然线段图比圆形图更抽象,但学生已有分饼的阅历,所以学生依据问题不难列出算式,怎样求出结果就成为这一操作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其中〔1〕(2)小题比较简单,学生从图上可以看出结果,关键是第三小题不简单突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弄清第〔2〕小题的算理,再将此方法迁移到地〔3〕小题。

第三层次:

“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由于学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础,这部分比较大小的题目,他们不难填出答案。但关键是让学生观看、比较、分析,从而发觉题目中蕴含的规律。这一活动是学生对前面问题思索过程的整理,对分数除法意义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层次:实践应用活动。是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稳固、内化学问的过程。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5

《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本课时是在学习了倒数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所以学生已经理解了倒数的意义。试验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有所弱化,不再要求学生讲清晰每道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改为利用除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相对来说,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状况。依据以上状况,本节课把重点定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上,其中,理解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本节课时,我首先出示4/52,直奔主题。利用例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他们先说说解题设想,包括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式。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索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多种解答方法。虽然有些方法都是不恰当的,但是学生主动主动的思索,使我感到最高兴的事。有些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特别清晰。然后引导然后学生说说3份或其他几份怎么算。计算:4/53。最终引导归纳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表达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渐渐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

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索,会出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索。这事实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索,最终只能自己替学生思索、归纳、总结。计算教学要表达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舞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本课中,我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学问和阅历,去查找解决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查找解决的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表达。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特别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加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准时、精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进展,逐步到达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养。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6

为了更好到激发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分数除法应用题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因此在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学问出发,抓住学问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迁移、类推、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分和联系及解题规律。

一、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有意不作任何说明,让学生发觉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觉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表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自己省心、学生省力,往往避重就轻,草草带过,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过程中,总是急不行待,直奔学问的技能目标,究其根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我缺乏必要的耐烦。或者把学生原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原来不行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珍贵的课堂时间。

因此在今年整体的教学中已经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本节课上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商量沟通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分,从而增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很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在教学中精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念〞的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进展。

二、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容许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舞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备。

三、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水到渠成的完成求“1〞的量用方程做或算术法做,沟通了新旧学问的联系,又揭示新学问的本质属性。

四、不仅稳固学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不同的教学作用,又能为归纳求“1〞的量的应用题的方法奠定基础。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7

观看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如在本课得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时,我有意识的提出质疑: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自学了课本,有的根据课前或平常积累的阅历,提出:

〔1〕分母能不能为0?

〔2〕用字母如何表示它们的关系?

〔3〕分数是不是就是除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指向明确,突出了课堂进一步进展的需要,并在观看发觉中答达成问题的解决。

有的学生认为分母不能为0,因为分母相当于除数。个别同学认为分子也不能为0,但遭到同伴的反对,澄清了分子可为0的理由。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当教师提出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时,学生很轻松就用a/b表示出来;在探究“分数是不是就是除数〞,学生的争论特别激烈,点燃了课堂学习的热情,有学生认为从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关系中,特别明确说明分数就是除数,不然怎么用“等于〞;有学生从教师提出:“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中得到启发,认为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道计算的式子,反对上面学生的意见,得出分数不等于除法;有人认为意义也不同,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做分数,而除法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通过争论,明确分数和除法的各自意义。

提示了“分数相当于除法〞的生成目标,体验了胜利所带来的信念和力量,实现了以人进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分数除法》中的第三节课。本节课旨在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此,依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个体阅历,本节课做了如下几个层次的设计:

第一层次:“分一分〞的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分饼活动,让学生经过观看、比较与思索,发觉整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分数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语言,初步感知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好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最终,通过启发性的问话:“观看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激发学生思索、求知、解答的愿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层次:“画一画〞的活动。在第一层次分饼的基础上分线段,虽然线段图比圆形图更抽象,但学生已有分饼的`阅历,所以学生依据问题不难列出算式,怎样求出结果就成为这一操作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其中〔1〕(2)小题比较简单,学生从图上可以看出结果,关键是第三小题不简单突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弄清第〔2〕小题的算理,再将此方法迁移到地〔3〕小题。

第三层次:“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由于学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础,这部分比较大小的题目,他们不难填出答案。但关键是让学生观看、比较、分析,从而发觉题目中蕴含的规律。这一活动是学生对前面问题思索过程的整理,对分数除法意义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层次:实践应用活动。是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稳固、内化学问的过程。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9

在本次校举行的公开课活动中,我听了高年级刘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听过这节课后。

我认为优点表达在:

一、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小组参加的力度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手、眼、口〞都得到了锻炼。

缺乏之处是: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罗嗦,练习的时间相对缩短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一个饼的四分之三也就是三个饼的四分之一,这个环节结束后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前面耽搁的时间过长,致使本节课的内容没有讲完,学生没有理解透彻,教师就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从刘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缺乏,作为数学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怎样让学生切实理解所学内容?

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去深思:

一、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改风风火火进行了这么多年,而且始终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做引导者,可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完全还是过去老的教学方法,造成这种状况的缘由是:1、教师恐怕学生学不会,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就;2、耽搁教学进度;3、教师还没有形成意识……

二、如何“还〞?

很大一部分教师,也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如何“还〞?完全放手行吗?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假如“收、还〞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只有“收、还〞得当,才会事半功倍。

说起简单做起难,要做到以上两点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更要深入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0

《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呢?教学时,我没有采纳书上的情境,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我们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如今知道“全班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样求?学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决。反过来,知道“女生人数〞和“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全班人数呢?这样引发学生参加的主动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觉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觉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分数问题,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功能,引导孩子们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商量沟通对比,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分,从而增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把握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又鼓舞他们对同一个问题主动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先让学生独立思索,探究解题方法,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商量,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受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楚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备。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1

本单元是对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所学学问,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前面分散学习的学问加以梳理,整出头绪,加以归纳,提出要点。

胜利之处:

1.在复习概念方面,主要复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比的意义。通过式子b×3/4=a,明确b的3/4等于a,由b×3/4=a得出a÷3/4=b;a÷b=3/4,a与b的比是3:4,使学生更清楚地感悟乘法与除法,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复习计算方面,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0除外〕还是分数,都可以把除转化为乘,即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在复习比的化简方面,通过让学生说出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化简比的根据,然后完成第3题,结合题目对常用化简方法加以概括总结。

前后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整数比最简洁整数比

小数比前后项的小数点右移动相同位数

重点强调了化简比和比值的区分:化简比是以比的形式出现,而比值是一个数。

4.在复习比的应用方面,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变换条件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乘除法形变神不变的'内涵。

六年级有男生60人,〔〕,女生有多少人?

〔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3

〔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3〕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3

〔4〕男生人数比女生少2/3

〔5〕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3

〔6〕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3

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只要把握住数量关系,就能解决问题。

缺乏之处:

1.复习中只注重了基本的练习,但是题型千变万化,学生敏捷解题能力欠缺。

2.对于实际数量和分率的区分,学生简单出现混淆。

再教设计: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夯实数量关系的分析,用“单位1〞已知和未知来进行乘除法的检验和验证。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2

4月22日上午,是我校五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我上了一节《分数与除法》的公开课。课后有幸得到了我的导师——广西师大熊宜勤教授的点评,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我们要赶到拱微小学去听黄智云老师的课,匆忙之中熊教授给我提出了两点珍贵意见:1.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花的时间还不够.2.练习的设计量过多,没有很好的为本节课服务。听了她的建议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是啊,都十几年的教龄了,怎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备课时,我只考虑到家长们要来听课,脑子里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把课上活?煞费苦心的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分饼的情境,虽然这样能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整体感比较强,学生也很喜爱,但是却没有把例2中的重难点抓住。我的本意原是想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得出3除以4的商,以明确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可用分数来表示,让学生明白一块饼的就等于3块饼的。可是在教学时,由于没有准时引导学生突出单位“1〞,再加上没有使用展台操作,学生的理解就是没有那么到位。接着,我在教学例2后,引导学生观看黑板上的几个算式,总结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只用了1分多钟的'时间,许多学生印象还不够深刻就进入了练习环节,以至于后面的练习出现了卡壳现象。

回想自己的这一节课,真的是有太多缺乏的地方。带着熊教授给我提出的问题,第二天,我倾听了苏文俊老师上的这节课。课一开始,她就复习了上节课中我们学习的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等内容,接着创设了分饼情境,〔1〕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3〕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6÷21÷21÷3从数据上看,看得出都是苏老师细心设计的。从商是整数到商可以用小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到除不尽需要用分数表示的思路,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复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用除法计算的同时,突出了学问间的联系。另外,对于例题2的教学她也把握得特别好,操作特别到位。2种分法: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4=?〔块〕学生经受了猜测和验证。这个估算对于学生用分数表示结果的思索有很重要的帮助。在这节课中,苏老师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她凭借教材内容,不断设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新知的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学生们独立思索、互相商量、推理沟通、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表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因为学生前面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到后面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水到蕖成。

对于例题后面进行的对应训练,苏老师能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理解并把握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后,通过这组习题体验到了胜利的欢乐,建构了学问的框架,实现了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回想熊教授的话,再对比苏老师的课堂,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时必需要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学问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学问的思维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觉真理,把握规律。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不能太多,因为练习量多的弊端会让学生厌烦,我们要留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练习不仅仅是稳固所学学问,还要继续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进展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它的稳固新学问和进展思维能力的双重作用。

能得到专家的指导,特殊是零距离的指导,感受特别深刻,收获也特殊多。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这条路上,越走越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3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意义扩展到除法意义而产生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这类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逆解题。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仍旧根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去分析,从而发觉作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以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关系,列方程解。同时留意引导学生思索如何用算术法解?思路是怎样的?通过分析让学生感悟到用除法解题思维是分数乘法解题的.逆思路。从而让学生把两种类型的应用题有机的统一在一个学问点上。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受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对比,让学生通过分数乘法应用题理解除法应用题。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教学中,我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中发觉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分,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接着放手让他们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发觉规律,得出这类应用题依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能解决问题。

2、鼓舞方法多样,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在解容许用题的时候,我转变以往过早抽象概括数量关系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我鼓舞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实行多种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备。

分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4

今日的教学与分数意义的学习在孩子们头脑中产生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前几天的分数都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即分率〕,可今日求的却是具体数量。特殊是例2,虽然运用学具让全部学生参加到学问的探究过程中,但照旧感觉推动困难。学生困惑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1、为什么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不是1/4?

2、通过操作,结果明明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12块,取出其中的3块,为什么不能用3/12块表示呢?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实行了以下一些策略:

1、复习环节巧铺垫。

在复习导入中增加一道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练习。其中一幅图是圆的3/4,另一幅图是圆的`3/12。这样,当学生困惑于例题3/4块和3/12块结果时,就能通过直观图,前后呼应,使学生豁然开朗。

2、审题过程藏玄机。

在教学例2请学生读题后,首先请学生思索“3块月饼4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块月饼吗?〞然后用语言示意“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那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实际动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块?〞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的提示,又有了“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的示意,学生探究的落脚点定位到了以一块月饼为单位“1〞,且初步理解了问题是求数量“块〞而非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改良措施,学生理解3/4相对简单一些。

分数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