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重庆市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调研卷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全重庆市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调研卷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全重庆市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调研卷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全重庆市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调研卷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全重庆市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调研卷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2年高考语文模拟调研卷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被认为是寻找“知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设专章讨论“知音”问题。西方有学者则认为,文学活动仅有作家和“某个特定的读者”(批评家)的关系,还不能“超脱私人的范围”,只有当“第三者”即“读者公众”介入的时候,文学才能“进入社会领域”,对社会人群发生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批评只有面向读者,才能显示出它特有的意义和价值。

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文学影响于人的社会文化思想,不是以直白的方式告诉读者,而是隐含在具体的文学形象之中。因此,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意义阐释,就显得尤为重要。读者从具体的文学形象中,固然也能直接受到“熏、浸、刺、提”的感发振奋作用,但要从中得到理性的认识和启示,就离不开文学批评家的工作。西方有批评家说,“批评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说明隐藏在艺术家创作内部的意义”。没有这种“说明”,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只是一个“狂人”的胡言乱语,《祝福》《孔乙己》和《阿Q正传》等作品主人公的遭遇,也只能博人同情,都不可能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文学批评向读者揭示文学作品的这些意义,不是凭空杜撰,也不是生硬拼贴,而是依靠批评家对读者所处时代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情境的了解。在整个文学批评活动进程中,批评家首先是作为一个文学接受者,参与普通读者的文学接受活动,而后才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把从文学接受活动中所得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归纳、提炼,上升到理性高度,形成批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批评家告诉读者公众的就不应该是个人的主观好恶,而应该是根据一个时代的“普遍的理性法则”(别林斯基语),对文学作品所作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普遍的理性法则”,就包含有该时代读者公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包括该时代读者公众的文学趣味和审美倾向等等。这就需要批评家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了解现实关系的各种变动,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把对现实人生和社会历史文化问题的思考,凝聚成一种理性的判断力,以之作为解读作品、评论得失的思想利器。

惜乎一个时期以来的文学批评,不是站在读者本位的立场上,而是偏离了这个立场。批评的出发点,不是读者的阅读需求,而是批评家的专业选择;从这种专业选择出发,对批评对象作种种命名和质的规定,把读者圈定在批评家的专业兴趣之内,由批评家的专业兴趣左右读者的感受和思考。批评的判断据以展开的“理性法则”,也不是建立在读者公众普遍的人生经验和人生问题之上,而是将异质的经验和问题直接套用到批评对象身上,对批评对象进行强制阐释,结果就不免张冠李戴、削足适履,造成了种种阐释的谬误和遮蔽。

明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的人生“烦恼”,硬要扯上存在主义的“存在”之思;明明是中国现实变革中出现的问题,硬要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问题进行同质同构的类比。凡此种种,这些被置换的“中国经验”和“中国问题”,自然与读者相去遥远,读者远离文学批评也就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摘编自於可训《回到文本,面向读者》)

材料二

非文学因素的介入,使当前文学批评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其一是“人情批评”严重。其中既包括作家个人的人情,也包括商业因素介入下的人情。这些因素的介入,严重影响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个别批评家的文学批评已经看不出文学创作原则,其优劣评价有时建立在个人交情或经济利益之上。一些文学批评活动还成了基于利益考虑的自说自话。其二是浓郁的圈子化色彩。一个典型表现是文学评价偏向社会文化的中心地带,其他地区的文学被严重忽略。其三是远离文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泛滥。在非文学因素的主导下,批评家们逐渐习惯从非文学角度来进行文学批评。久而久之,从文学角度出发,针对文学自身的批评反而被边缘化。

在这种情况下,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显然非常必要。需要说明的是,精神内涵是文学本体的重要内容,如对人性的重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等,还是评价一位作家、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所在。

回归文学本体,不是回到纯粹的形式,不是“向内转”,而是对文学独特思想内涵、表达形式的重视。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涵时,主体上还是应该从文学出发。同样,从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形式特征出发来评价文学的艺术性,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要求。

文学是美的艺术,特别是语言美的艺术。关注文学的叙事、节奏和韵律等,是文学批评不可忽略的内容;同时还需要立足于以文学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文学批评活动。也就是要尽可能排除文学外因素的影响,保持文学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这就要减少文学生态中其他环节对文学批评活动的干预和影响,避免让商业因素过多介入到文学批评活动中。在文学批评的内在层面,还要始终以文学为中心,坚持以文学为主的基本原则,以及遵循文学的标准。

(摘编自贺仲明《文学批评应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学者都重视读者的作用,认为文学批评要面向读者,才能显示其意义和价值。

B.文学批评旨在揭示隐藏在作家创作内部的意义,从而使读者获得理性的认识与启示。

C.作为文学接受者,批评家不应将个人的主观好恶,作为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标准。

D.中国文学批评出现许多阐释的谬误和遮蔽现象,根源在于忽视中国经验与中国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狂人日记》反封建的意义的揭示,在于批评家对读者所处时代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情境的深刻了解。B.将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烦恼”生硬地贴上“存在主义”的标签,是将异质对象直接套用的“强制阐释”。C.当前文学批评呈现的各种乱象,在于批评家从非文学角度进行批评,完全丧失了文学的立场与角度。D.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就是要面向读者,把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表达形式作为文学批评的唯一出发点。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批评要重视文学本体的精神内涵,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

B.批评家只有通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才能理解文学作品,领略其意义和价值。

C.我国近代从社会改良到现代社会革命,文学批评都充当了开启民智、唤醒觉悟的工具。

D.文学批评是对时代精神的认识,离开了现实和时代,艺术和批评都将失去意义。

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丑时三刻

(日)阿万纪美子

敞开的车窗里,吹进一股夏夜的风。松井正开着空空的车。他看了一眼手表,深夜1:30了。“这么晚了。”松井正这么自言自语,一个小小的游乐场映入了他的眼帘。大象形状的滑梯、沙地、跷跷板,以及秋千等等都拖着一个个黑影子。

秋千上有一个小小的人影。

“呀,那不是个孩子?”松井一愣,踩下了刹车。“这个时候怎么会……”松井飞快地扫了游乐场一圈,会不会有个大人在一边呢?可是,没有人。连一只狗、一只猫也没有。坐在秋千上的小女孩,穿着一件短短的夏天穿的和服。小女孩一只手抓着秋千的绳子,另一只手一个劲儿地揉着眼睛。“好像在哭啊……”松井担心起来,下了车。一走进游乐场,他就听到了小女孩的哭泣声。

松井轻轻地走到她身边,问:“怎么啦?”女孩吓得肩头一抖,仰起了小脸。她把捂着脸的手一点点移开,一张满脸是泪的小脸露了出来。“我……荡不起来……秋千”“嗯?荡不起来秋千,就哭?”女孩点点头。松井吧嗒吧嗒地眨着眼睛,随即说道:“好好,叔叔现在就来教你。”女孩张嘴笑了。

松井坐到了和女孩并排的另一副秋千上。“首先,看看叔叔怎么做。”松井说完,自己的双脚就离开了地面。秋千发出嘎嘎的响声,向前冲去。“腿要这样伸开。”秋千往后荡了回来。松井做了三遍,从秋千上下来了。他站到女孩的秋千的背后,说:“来,试试看吧。”“嗯。”“伸腿。”松井大声嚷着,轻轻地推动秋千。女孩高高地飞起来。秋千回来了。“快蹬!好。”女孩嘎嘎地笑出了声。秋千往前高去时,她两腿伸得开开的;秋千荡回来时,她用红色的木屐使劲儿地朝地上蹬去。荡得好极了。她的短发飘了起来。打着蝴蝶结的腰带,也飘了起来。女孩一边荡秋千,一边高声尖叫了起来:“嘿,嘿,看啊,看啊!”笑呀,美呀,止都止不住了。

“几点钟了?”一看表,正好2点。松井对还在一边笑、一边荡着秋千的女孩招呼道:“好了,回家吧。”但女孩不肯停下来。“嘿,叔叔,看啊!”松井装出一副怕人的样子,说:“已经深更半夜了,丑时三刻了呀……庙里的钟‘咣——’地敲响了。”女孩不再荡了,奇怪地看着四周。“叔叔,庙里的钟没响啊,响了吗?”“没响……

丑时三刻啊,正好是妖怪出来的时间。害怕吗?”“叔叔,你害怕了?有我在,不要紧啊!”松井忍不住笑了起来。“叔叔用车送你回家吧。”松井让秋千一点点地停下来。然后,他抓住绳子,女孩“咚”地跳了下来。松井

拉着女孩的手,走起来。嘎答嘎答,是小小的木屐的声音。“你家在什么地方啊?”“枫树街三段九号。”

就这样,丑时三刻,天空颜色的车子载上了穿着和服的女孩,开始调头。女孩坐在座位上,不时地嗤嗤笑着。穿过了四个十字路口,一进入枫树街,女孩举起右手说:“这边。拿筷子的手这边。”“嗯,拐弯是吧?”他把方向盘往右转去。路变得弯弯曲曲,不久,就到了一个岔路口。“哪边?”“拿饭碗的手这边。”拐进了左边的路。“最里面那家。”女孩抬高声音说。

在亮着桔子颜色的门灯的房子前面,车停下来。“快点睡觉吧。”一边说,松井一边调过头来。他呆在了那里。女孩融化了一样不见了。

好静。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木屐声。他听到了开门闩的声音。松井止住了呼吸,“砰”的一声,门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位满头白发的小个子老奶奶。老奶奶一看到松井,就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说:“果然如此啊。”“啊?”“谢谢!”“请问……刚才那个孩子,是您的孩子吧?”松井的声音里充满了犹豫。老奶奶脸上露出了羞羞的表情:“不,那是我啊,是我啊。”

“?……”松井张着嘴,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一双亲切的眼睛,稍稍有点翘的鼻子。还有缩着下巴笑的样子……突然,她的样子和刚才那个小女孩重叠起来。

“明白了吗?真的是谢谢你……我打开窗户,坐在藤椅子上,望着星空。不由得就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好像是睡着了。睁开眼,我坐在了游乐场的秋千上。哎呀,我变回到了一个小女孩……我要荡起秋千,却荡不起来了,不会了……急死了……”“哭了吧?”松井说。“哭了起来。”说完,老奶奶就像刚才那个女孩一样,咯咯地笑了起来。“司机教我荡起秋千……还用车送我……终于,看到家了……眼睛一睁开……我还是坐在原来的那把藤椅子上。不过,就在这时,我听到了车子停下来的声音。我跳起来,冲出门来,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啊。”“是呀,是呀。”松井不知道点了几回头。

风从空中呼呼吹过。老奶奶打了一个小小的喷嚏。“呀,不是感冒了吧?”“打个盹儿,会受凉的啊……”老奶奶和松井一起笑了起来。

“晚安,多保重!”“晚安,谢谢你!”老奶奶变细了的眼睛,不知为何有点潮湿了。松井把车往后倒,要拐弯时,回头一看,老奶奶成了一个黑影,还一个人站在原地。

(有删节)

[注]丑时之女,是日本传说中的幽灵。丑时之女会诅咒之术,被诅咒之人则会死亡。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将故事放到“丑时之女”幽灵文化语境之中讲述,暗示了主题解读的方向。

B.松井在深夜看到秋千上“小小的人影”,就刹车察看,且走近,见其胆大心细。

C.女孩曾因松井乍到“吓得肩头一抖”,却对妖怪不怕,因为相信松井会保护她。

D.小说按现实—梦境—现实的思路叙述,梦境与现实里的情节寻常,但都很美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刻画游乐场,白描几笔就如在眼前,抓住了游乐场中典型的物什,一句“拖着一个个黑影子”就写出深夜里特有的情状。

B.小说刻画女孩的衣着,“夏天穿的和服”“打着蝴蝶结的腰带”“红色的木屐”,既写出女孩的漂亮,也带有浓郁的日本风情。

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女孩融化了一样不见了”一句形成突转,情节切换为奶奶的故事,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震撼人心。

D.小说善用细节营造氛围,如“天空颜色的车子”“亮着桔子颜色的门灯”“一个小小的喷嚏”,都给故事染上温暖的童话色彩。

8.高明的作者往往在小说开篇第一句即体现行文运思的精妙。请分析“敞开的车窗里,吹进一股夏夜的风”这一句开篇有什么效果。(4分)

9.阿万纪美子的作品多以幼年童话为主,优美感人,淡淡的幻想中透着一股暖暖的人性。请概括小说中透出了哪些“暖暖的人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乃上疏曰: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曩陛下制策有曰:“朕夙夜拳拳,欲正大纲,举万目,使人伦明于上,风俗厚于下。”窃谓明人伦,厚风俗,莫先于孝。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子夏问:“三年之丧,金革无避,礼欤?”陛下于贤,以为金革之事起复之欤?则未之有也。以大臣起复之欤?则礼所未见也。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其他已起复者,仍令奔丧,未起复者,悉许终制。脱有金革之变,亦从墨衰之权,使任军事于外,尽心丧于内。将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疏救,不报。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亡何,贤卒。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嘉靖初,从御史唐龙请,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

B.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

C.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

D.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古代统称在各级考试中取得功名而未授予官职的人。

B.大祥,中国古代丧礼仪式,父、母丧后两周年举行的祭礼。

C.墨衰,古代指黑色的丧服,一般用来代指丧事。

D.谥,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伦谨守规矩,注重自我约束。五岁时候,众小孩争相拾取落在园中的果子,他却不参与,只在别人给他时他才接受。

B.罗伦志向坚定,坚持勤学苦读。立志学习圣贤学问,年轻时,在劳作之时总是拿着书诵读,晚年退居山中研究学问。

C.罗伦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初任官职就指斥时弊,名声大振;后上疏反对朝廷让服丧期的李贤复职,终被贬谪。

D.罗伦淡泊名利,能够坚守清贫。年轻时候,家庭贫困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周济;后来粗衣恶食,借贷炊客,也不计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于贤,以为金革之事起复之欤?则未之有也。

译文:

(2)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

译文:14.罗伦反对朝廷让居丧的李贤复职,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莺声

罗隐

井上梧桐暗,花间雾露晞。

一枝晴复暖,百啭是兼非。

金屋梦初觉,玉关人未归。

不堪闲日听,因尔又沾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托物言志,看似以“莺声”为描写对象,实则表达对特定人群的同情。

B.诗歌开头写景,树暗、露晞、日暖等,为黄莺的鸣唱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C.颔联中“金屋”“玉关”对举,点明了笔下人物的身份、处所以及遭遇等。

D.尾联描写人物心理和行为,“不堪”“沾衣”揭示了思妇内心强烈的痛苦。

16.颈联中“百啭是兼非”一句在诗歌结构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具体刻画回首故国所见,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感慨。

(2)诸葛亮《出师表》开笔即言“________”,追思先帝功业,情真意切;表末“________,________”叮嘱刘禅广开言路,语重心长。

(3)“天涯”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天的边缘处,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距离很远。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中“天涯”的含义就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齐愍王25年,孟尝君被派至秦国,秦昭王欲聘为相,①然而有人进谗说孟尝君是齐人,任其为相,会“先齐而后秦”,昭王“谋欲杀之”。②然而孟尝君向昭王的宠姬求救,宠姬说:“愿得君狐白裘”。狐白裘“值千金,天下无双”。③然而孟尝君只有一件,已献给了昭王,再无可送。孟尝君乃遍问门下之士,一时“莫能对”。后来一个位居最下座的士说,他可以做到。他“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把狐白裘偷了回来。宠姬得到狐白裘后“为言昭王”,孟尝君得以释放。④然而昭王很快又后悔了,“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带着门客们匆忙逃跑,“夜半至函谷关”,⑤然而函谷关须待“鸡鸣而出客”,惶急之时,又一个位居下座的士说,他会学鸡叫。那就叫吧!一叫引动群鸡皆鸣。秦兵追到时,⑥然而孟尝君已经出关离开秦国了。“鸡鸣狗盗”的成语便源于此。《史记·孟尝君列传》说:“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针对这个故事,王安石写了一篇《读孟尝君传》,讽刺道:“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当然是王安石个人的看法,不足为训。

18.语段中六处使用了“然而”,其中应该删除的一项是(3分)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

19.下列是从这段有关“士”的语料中概括提炼的观点,概括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人,凡有一技之长者均可以成为士。

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与卿大夫纷纷养士,出现了许多关于士以及养士的故事。

C.在春秋战国时代,士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已然成为社会中独立的中坚力量。

D.中国古代的士有独立人格与高尚操守,为了国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20.有人认为,语段中画波浪线的一句话是插入正常叙事中的赘余表达,可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批“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国货走俏的背后,()。国产品牌释放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日益凸显。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关电商平台“618”促销活动期间,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比超过70。首钢园区内,前往非遗文化体验基地、陶瓷艺术馆的人们络绎不绝。①,成为“95后”“00后”的首选。“五毒饼”“熬夜水”“大白兔香水”……诸多老字号跨界破圈,跟年轻人玩到一起,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②,也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嫦娥、玉兔,到鸿蒙、祝融,科技领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中国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以别样方式再次相遇,激发出根植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中国医药、中国科技、中国制造……中国风潮③,更在不断创新发展中走出国门,让更多人了解又潮又飒的中国文化。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是创新力的提升,是年轻人对国潮消费品的认可,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B.是提升创新力,是年轻人认可国潮消费品,更是彰显文化自信

C.是年轻人对国潮消费品的认可,是创新力的提升,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D.是年轻人认可国潮消费品,是提升创新力,更是彰显文化自信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礼记·大学》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其实就是教导我们要心诚意正地去为人、为家、为国、为天下。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扮演好每一种角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青年就该在家中扮演好子女角色,在班里扮演好同学角色,在校内扮演好学生角色,在街上扮演好公民角色。

也有人认为,说人生如戏就难免有“装”的成分,“戏”演得再好,也是“装”得好。为何要去扮演各种角色呢?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所谓“诚心正意”,更该用于面对自己。花香蝶自来,何必去“扮演角色”取悦于人呢,取悦于己才是首要的。

是该扮演好悦人的每一种角色,还是做好一个悦己的自我?治平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会,辩论结束后,团委请你就此问题做一个总结性发言。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四)参考答案

1.D(根源在于“脱离了读者本位的立场”。)

2.B(A项错,是读者能够懂得《狂人日记》的反封建的意义;C项,原文说“针对文学自身的批评反而被边缘化”;D项错在“唯一出发点”。)

3.D

4.①首先概述当前文学批评中呈现的“远离文学批评”的几个基本特征;②接着论述回归文学本体的迫切性;③然后分析回归文学本体的方法与措施;④最后指出文学批评要始终以文学为中心。(每点1分,共4分)

5.①批评家要站在时代高度,把对现实人生和社会历史文化问题的思考,凝聚成理性的判断力;②重视文学本身的精神内涵,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③立足于以文学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文学的叙事、节奏和韵律等。(每点2分,共6分)

6.D(A项,丑时之女的文化语境可以反衬人性之善,强化主题,但不是主题解读的方向。B项,“胆大心细”错,是出于对小女孩的关心。从后文看,松井也有吃惊害怕的。C项,“相信松井会保护她”是无中生有,女孩说“有我在,不要紧啊”。与前文因生人乍到受吓不矛盾。)

7.C(“双线结构”错。)

8.①环境刻画,营造氛围,侧面表现人物心境。夏夜的风吹进车内,营造夏夜清凉惬意之感。②巧妙伏笔:“敞开的车窗”为后文松井夜里能看到秋千上“小小的人影”埋下伏笔,“夏夜的风”为后文小女孩穿夏天的和服、老奶奶坐在藤椅子上望夜空以及受凉打喷嚏等细节埋下伏笔,前后照应,叙述严密。③奠定美好夏夜的基调,暗示主题解读方向。(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9.①松井对女孩的关怀与成全;②女孩的纯真及对松井的安慰;③奶奶的感恩以及对纯真的怀念。(每点2分,共6分)

10.C

11.A(统称经考试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人。)

12.C(“初任官职就指斥时弊”错,那是参加廷试时的事情。)

13.(1)陛下对于李贤,是因为战争的事情而让他复职么?那么这是不曾有过的事情。(4分)

(2)潞公用私人恩惠收买人心,把怨恨归给朝廷,我不可以效仿他。(4分)

14.①李贤没有尽孝;②不符合礼的规范;③不符合君王“明人伦,厚风俗”的初衷。(每点1分,共3分)

15.A(不是托物言志。)

16.①照应题目,点出“莺声”;②莺声并无“是”“非”,而是人的主观感受,自然引出后边诗句对人的描写;③交代了“不堪听”“沾衣”原因,为尾联抒情蓄势。(每点2分,共6分)

17.(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每小题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C

19.A(B项只是对基本事实的一个概括,不算观点;C项错在“独立的中坚力量”,材料中的士只是孟尝君的门客,依附权贵生存;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独立人格和高尚操守,也非为国家牺牲。)

20.示例一:不应删除。理由:①此句是叙事中插入的闲笔,宕开一笔,舒缓叙事节奏,使叙事富有变化,摇曳多姿;②突出强调狐白裘的贵重,引发读者对孟尝君命运的关注,从而营造紧张气氛。(表态1分,理由各2分)

示例二:可以删除。理由:①叙事前后语境已能体现“狐白裘”的贵重,插入此句,语义重复,表达不利落;②插入此句,打断正常叙事节奏,叙事不紧凑,不利于紧张气氛的营造。(表态1分,理由各2分)

21.A(根据国货本身特点、消费者态度、民族文化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