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八 文言作品阅读_第1页
五三八 文言作品阅读_第2页
五三八 文言作品阅读_第3页
五三八 文言作品阅读_第4页
五三八 文言作品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专题八文言作品阅读

A组2012年全国高考题组

一、(*2012江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伯父墓表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伯父名苏涣。最初取字公群,后来又取字文父。】少

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年少时很聪明有悟性。和他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上了岁

数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始就乡试。【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

鸡主簿。【第二年中举,被任命为凤翔府宝鸡县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不久,调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

横。【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与章献太后是亲家,就仗势欺人,骄傲蛮横。】知公之贤,

屈意礼之,以郡委公。【王蒙正知道苏公贤能,屈心下意,礼待伯父,把郡中事物托付给苏

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伯父虽然因为职务关系侍奉他,但是鄙视他的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王蒙正曾经向朝廷举荐他,又给当权要官写

信,说苏公可以被任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苏公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

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的私人信件藏起来。】未几,蒙正败,士以

此多公。【不久,王蒙正失势落马,当时的士人因此称赞苏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伯父因为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起为开封士曹。【后来被起用为开

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害

怕担罪,说是那人得病死的。】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州府派人审理这个案子,经

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及公往,遂直其冤。【等到苏公一去,就给他伸了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西夏人进犯边境。府中赎

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队伍。府尹把此事交给苏公,需要的马匹全部征得并且没有扰乱

百姓。】通判问州。【担任阅州的通判】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伯父虽

然处理政务非常宽松,但是用法十分恰当,吏民敬畏他并且安于他的治理。】阚人鲜于诜,

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件以获仕进。【阖中人鲜于院,年少时喜欢学习,

品行醇厚。苏公非常礼待他,把他作为地方举荐的人选,他因此而得以进入仕途。】其始为

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优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他刚做官的时候,苏公又期望他做一

个清正廉洁的官吏。后来鲜于优做到谏议大夫,号称名臣。】

选知祥符。【后来伯父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II

去,而引其子为代。【乡里从事抄写工作的吏员张宗长久以来作奸犯科以权谋私。害怕苏公,

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引荐他的儿子代替自己。】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

汝等第二,不可。”【苏公说:"按照法律,抄写人员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张宗向来侍奉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府为符县,公杖之。【州府发

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

不奉诏。【不久有地位的宦官来到州府,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苏公根据法律

不接受诏命。】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又有一个宦官来到说:“即使不合

法,也一定要给予他这个职位。”】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

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苏公对府尹李南说:“一个平民百姓就能如此扰乱法律。府中

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同意的原因来争辩呢。"绚愧公言,明日入言

之。【李瑁听了苏公的话很惭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皇上

说很好,派内侍查究此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

震。【因为张宗贿赂了温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这件事。打了假传诏命的宦官一顿棍子,

将之贬斥。整个府中都很震动。】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

远矣!”【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赞叹道:“你凭借着一个县令的身份能够这样,比那些言

事官强太多了!”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

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苏公到任一年多,弹劾了一个擅自杀人的城固县令,

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动害怕,因此一县都太平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

散灭,则不孝大矣。”【苏公死后27年,不危(人名)叙述记录了苏公过去的事情,并交

给我苏辙说:“先君已经去世了,只有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加以记录,时间长了会更加散

佚湮灭,那我们就太不孝了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我小时候在伯父跟前,听他说:】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

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

规矩,】入居室,无惰容。【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所

以在那个时候,别人没听说我有什么错误的品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

也。”【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也学习我少犯错误的作法就可以了。】辙惧子弟之

II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我担心子侄辈每天懈怠,所以记录了我从伯父那听到的这些,

来警示他们。】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B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

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

2、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D)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D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

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

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

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

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I).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

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C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

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注意关键点:

“屈意""礼”"委"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

【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注意关键点:“不

逮”“姑”“师”“也”

二、(2012课标全国,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军,宋代行

政区划名,此处应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萧燧生下来

就聪颖异常,自小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

成绩列为优等(高第,考试成绩列为优等)。】授平江府观察推官。【被授予平江府观察

推官的官职(推官,掌管司法事务的官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

①漕台。【当时秦桧主掌朝政,他的亲信密告萧燧,秋试时他一定会在漕台主持考试(漕

台,主管漕试的的官署。漕试,宋代的一种科举考试制度),】燧诘其故,曰:“丞相有

子就举,欲以属公。”【萧燧追问其中的缘故,那人说:“丞相有个儿子要参加科举考试,

想要把他托付给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萧燧愤怒地说:“刚刚当官就敢

欺骗自己的良心吗!”】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博果中

前列。【秦桧对他怀恨在心,不久他就被调到秀州,到了那里官员的定额已经满了(员,

官员的定额),萧遂到府院就任,换了一个人漕闱任职(漕闱,漕试试场),秦博果然中

举并名列前茅。】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

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已而果符前事。未几,

丁忧。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孝宗初年,担任诸王宫

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轮值策对时(轮对,宋代制度,

又称“轮当面对”,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阐述“官位应当选择合适的人才,

不应当因人而选择官位。”】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皇上很高兴,撰写了《用人

论》赐给大臣。】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淳熙二年,升

任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在此之前,监察御

史有了缺额(察官,监察御史的别称),朝中的议论大多属意萧燧,但因为他没有在县任

职的经历,于是任命他为左司谏。】时宦官甘鼻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拄之族叔柜皆持节

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当时宦官甘昇之的朋友胡与可、都承旨王扑的

堂叔王和都在外担任地方官(持节,本指使节持符节出行,后泛指在外担任重要职位者),

因为有所仗恃,不做好事(善状,好的事迹),萧燧上奏都罢免了他们。】时复议进取,

上以问燧,【当时正在重新讨论进攻北方的事,皇上拿这件事寻问萧燧,】对曰:“今贤

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萧遂回答说:“如今有才德

的人和无才德的人混杂在一起,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谋

求国内太平安定。】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如果依仗经济稍有宽裕,萌生骄

傲之心,其后果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上曰:“忠言也。”【皇上说:”这是忠言啊。】

因劝上正纪纲;【萧燧趁机讽劝皇上严肃法令制度,】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

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包容正直的言论;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以赏赐

财物,不可赋予权力。】上皆嘉纳。【皇上都很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出知严州。【出

任严州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锁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I严州土地狭小财

物匮乏,萧燧刚到任的时候,公家的钱不满三千串,萧燧勤俭理政,使财用丰足。】二年

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两年之间,用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1上方

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皇上正在严格限制职务升

迁(靳,吝惜),没有功劳不给职位,下诏说萧燧治理郡县有功,任命为敷文阁待制,调

任婺州知州。】父老遮道,儿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严州父老拦住道路,萧燧几乎

不能动身上路,送他出境的人数以千计。】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婺州与

严州相邻,人们都熟知他的法规教令,不费什么辛苦就治理得很好。1岁旱。浙西常平司

请移粟于产,【有一年闹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从婺州调粮食到严州,】燧谓:“东西异路

'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萧燧对他说:“东西两州不属同路(路,宋代行政单

位,相当于现在的省),按理说不应当给粮食,但哪里忍心对于原管辖地区坐视不救呢?”】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为他们向朝廷请示,打开太仓的粮食赈济严州百姓。】八年,

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熙宁

八年,召回朝廷,萧燧说:“江、浙连续两年遭受水旱灾害,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

诸司对郡县征收财赋时要灵活变通(通融,变通办法,给人方便),不要只是一味催促逼

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熙宁十年,上书说广西诸郡的百

姓身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庆典需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

年七十七。【庆典时推布恩泽(沛泽,盛大的恩泽),丁钱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

绍熙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七岁。】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锄: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D阙职位空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C)

①隧怒日:"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锚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c(1)表明萧燧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人品,(5)表明其节俭,(6)表明其为民请

命,但并非其本职工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

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博,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

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

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

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A"与其亲党”不正确,应是“秦桧的亲党受指使密告萧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

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贤:有才德的人。否:不贤,无才德的人。浇浮:浇薄虚

浮。裕:富裕。治:安定太平】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

呢?”与:给予。坐视:坐在那里看待。指对该管的事不管,漠不关心。】

三、(2012年大纲版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

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徽宗时,郭浩充任环庆路第五将部将,曾率

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

着首级返回。】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碧,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跟随种

师道进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

兵夺取了它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敌

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

贼人^停止;】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

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钦宗即位,因种师道推荐,被皇

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

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会和战异议,不能用。【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

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

设备。”【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

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不久西夏军队

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绍圣年间开拓之

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知原州。【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

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

降了金军。】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

欲战即来决战。”【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

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人遂引

去。【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绍兴元

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敷以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升任邻

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凯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

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徙知利州。【调任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

抵杀金平,浩与吴玲大破之。【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

郭浩与吴吩大败金军。】圻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

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吴蛇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

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吩舆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

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金

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VI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营田,朝廷把他

所作所为颁示各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

奏请,得以直达。【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纸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

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四年,得到皇上召

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节选自《宋

史郭浩传》)

1、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I).忖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

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冒:不顾、顶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璘往援,

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圻大破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准确理解

题干语句的含义,注意满足题干的所有要求,再推敲各选项语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

语句契合,要把语句分别放到原文中辨明真相,不能主观臆断。①②③为奋勇抗击金人,

④为战果,⑤为平乱,⑥为战果。

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

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

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

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

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

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

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据文

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答案】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

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题注意实词“盗:侵占”,

古今异义“设备:设置守备''的翻译;第(2)题注意实词“辑:安抚”,“规置:所作所为”,

虚词“以:把”的译法。

四、(2012北京卷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

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本来

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金

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殆之,不肯舍。【人们对他很冷漠,

不收留他。】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范景淳拄

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

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

糜炼药,旦暮执手向所苦。【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

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

的痛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澳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

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疑II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李疑

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景淳流涕日:“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

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

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

希望你自己取来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

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

何益?”【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疑遂

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

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数II,景淳竟死,疑出私财,

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

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

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等他的

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熙以货,遣归。

【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平阳的耿子廉被

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

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疑问故,【李疑见到了这一幕,问清楚了原委后,】

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

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回到家中对妻子说:“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

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

就很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

去。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地

产下一个男婴。】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瑜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李疑让妻子照顾

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范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他不要

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欢

与疑结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好人啊,好人!二】

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

好。李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然而高尚的品行最为人们所称道。】

太史氏日: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日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

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论

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

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

B.景淳竟死竟:居然

C.反照以货,遗归熙: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多:称赞

【答案】B

【解析】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

因此不可能是“竟然”。

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莫舍我吾宁舍

之而受祸B.然独好周人急然其行最著C.恐为他人得倘育而为风露所

感D.何以为报妻卧草中以号

【答案】D

【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

而”“但是”。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

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尽管前“以”

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仗踵疑门,告日

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答案】D

【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

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

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答案】C

【解析】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五(2012重庆卷16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

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济阳公在平乱中战死。王桢在剿匪中战死,被朝廷追封,留下

一个儿子,名叫广。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

戒者。【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先前,王桢以太

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五月,恰逢荆襄之地的盗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

山县衙。】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兵。【这时,苏州同

知王某接到抓捕盗匪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

兵一卒。】公忿忿面数之日:“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王桢十分愤

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忍心把黎民百姓丢饥饿的老虎的

口中吗?”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

余尽遣。【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

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战的盗贼三十人,余下的全部逃走。】居三日,

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

方诡辞庇之。【过了三天,盗贼又劫掠了治下的大昌邑,王桢催促王某,王某又不带兵出发,

而瞿塘卫指挥曹能、荣成二人,一向和王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

护他(王某),】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而且鼓动王桢说:“你

真为国家出力的话,愿意再次慷慨地出征吗?”】公即声应。【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即II勒

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当日点阅民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那里(大昌),

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很快(王桢)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了。王振陷入包围之

中,误入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不能脱身。】贼欲降之,公大奋骂•【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

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贼兵很生气地用刀砍

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丢到烂泥中,他的战马(则得以)逃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先前,王桢赴任大昌道(官名),住在一个贩卖木头的商

人家中。】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商人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

不敢(多)说话。】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这天,商人将要离开,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是王公吗?

确实是你(的话),就长啸三声(再)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商秘与家人负差

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商人秘密地和家人背着竹席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

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正是王桢。】载簧上,令不深没。【商人把他放到竹席上,让

他不至于沉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从(王

桢)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把门都踢扁了,

好像要说急事的样子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守门

人让它进来,(发现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的,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桢

已经战死,而贼人还不放过(它)门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

以暑腐。【之后,王桢去世的第二十五天,他的儿子广才跟着贩卖木头的商人去收殓尸骨,

(王桢)脸像活人,没有因为天热腐烂。】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然而王

广很穷,没有能力回去,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作为盘缠】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

得之。【而王某心思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距殓之二十五日,

夜且半,马哀鸣特异。【收殓之后第二十五天,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

王命秣者加荃①豆,不为止。【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锄碎的操和豆子,马没有因此停止哀叫】

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杨。【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马骤

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马突然跑到前面啃住他的脖子,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

脱离马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马又抬起头撞他的胸膛,把他弄倒在地上,

他(已经)不省人事了。】翌日,呕血数升死。【第二天,王某吐血好几升,去世了】贼既

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贼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劳和过错,曹、柴二人也被

诛杀。】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哎!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

一二,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救人。】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人

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衔辔所制,鞭策所驱,

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马)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

上的地方。】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啊!能不敬服(它)吗!能不敬服(它)吗!】

[注]①荃(cu6):锄碎的草。②绐(dai):欺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部署

B.与王素党结避祸党: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稔:熟悉

D.王命秣者加至豆,不为止为:因为

[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出“部”为

“统率”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

【B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全部表现战马“义”,①③⑥均为他人谈论马,

不是马自己的表现,自然也不属于“义”的范畴。】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

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

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

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0.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

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A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中“承担过很多重任”不正

确原文第一段相应之处是说,朝廷重用了王祯的一个儿子王广

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分)

[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忍心把黎民百姓

丢饥饿的老虎的口中吗?“面:当面。名词作状语。数:斥责。委:丢弃。再就是反问句,

要译出语气特点来,表达出原文的情感来。】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4分)

【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

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果然)如他所说。是:这。祝:祷告。其:他。】

六、(2012广东卷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陶渤,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陶谕,

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

任御史、给事中。】渤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

【陶粉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

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铭荐其

治行为四川第一。【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铭推荐陶谕的治理能力

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渤就擢巡抚。【道光三年,陶渴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

要领。【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渤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

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情,豁然一清.【陶潮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

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

子就被厘清了。】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江边发生水灾,

陶谕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新涨沙

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谕一并将它们

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淮河流经的地方,陶

谕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

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累,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

弊。【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

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

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陶谕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

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1

道光五年,调江苏。【道光五年,陶谕被调任到江苏任职。】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

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

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溺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

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陶渴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

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海运开通

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江苏多次遭遇水灾。】疏言:“太

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的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陶谕上书

说:“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孤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

口为最重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于是把海运节

省下来的二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

粉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的、练湖、孟渎诸工。【陶谕

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

河、白布、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

卜年之利,语详则徐传。【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

们做了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陶淘晚年的时候打

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后来咸丰年间才最

终施行。】十九年,卒。【道光十九年,逝世。】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

避嫌怨"。【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渤见义勇为,胸无城府。【陶谕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

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

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铁贩卖上面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

些人的帮助。】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和左宗棠、胡林翼

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粉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

轸: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谕就擢巡抚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豁: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的、练湖、孟渎诸工举: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卒:最终

【答案】C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

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3分)

A.出为川东道结为婚姻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民赖之无失所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溺毅然以身任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答案】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