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_第1页
史学理论-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_第2页
史学理论-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_第3页
史学理论-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_第4页
史学理论-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学理论专题

一、选择题(28题)

1.(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3)《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道九原

抵云阳,堑山埋谷,直通之”,“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对于类似

的这些记载,有人将其归为好大喜功,有人认为是暴政,有人说是郡县制的“配

套工程这说明()

A.历史结论是多数学者观点的综合B.史学界既成结论是无可置疑的

C.历史结论受到研究者立场的影响D.看待历史以道德优先评价为准

2.(2022•浙江省新高考高三上期中联考•25)明朝吏科给事中李沂,因建言朝

廷处置宦官张鲸,并指责明神宗受贿,被杖责斥为民。此后,李沂居家近二十年

去世,在乡里影响甚大,诸多民间传说以他为原型展开各种演义创作。史书所载

李沂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但民间传说

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据此可知()

A.传说受到官方的影响较小,史料价值往往高于史籍

B.史学家应重视探寻历史规律,不必纠结于历史细节

C.历史叙事与民间传说为社会呈现了多维的人物形象

D.历史是不可再现的,历史叙事很难有客观性的记载

3.(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28)《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

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

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

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4.(2022•四川省成都市高三联考・31)当前史学界一些学者认为宋代实行了“不

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宋代“抑制兼并”才是主流。同时,学

界对'‘不抑兼并”政策实施的评价,既有否定,也有肯定。上述争议说明()

A.社会环境决定历史评价B.多数史学家的意见更加客观

C.批判思维拓展历史认知D.史学争议难以寻找历史真相

5.(2022•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检测•25)面对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

的相互影响、激荡和冲突,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上的许

多冲突是由不同的文明所造成的,强势文化必然战胜弱势文化。中国学者费孝通

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论,倡导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正确处理与不同文化之

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著名的“美美四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由材料可知()

A.文明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认识

C.意识形态差异决定文化冲突D.历史结论总是带有主观臆断

6.(2022•山西省运城市高三10月检测•2)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的产生,

是中国古代国家集权化进程中制度性选择的必然结果。集权国家的全面介入,是

小农经济得以维持的前提。但集权国家复杂政治生态的影响,又是小农经济招致

破产的重要因缘之一。小农经济破产之时,也就是集权国家基础崩溃之日。”该

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古代()

A.国家与小农的共生关系B.国家实现了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C.政府重视农耕经济发展D.动荡与剧变是重要的时代特征

7.(2022•杭州地区高三上期中考试•25)以近代史学家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

曾经提出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

记载。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

本纪》记载的确切,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史学界的疑古思潮完全是错误的B.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

C.史学研究须重视实物史料的利用D.历史解读取决于史学家的权威观

8.(2022•广东惠州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

十九世纪开始于维也纳会议的1815年,结束于1913年;二十世纪开始于1914

年,结束于冷战结束的1991年。这说明他()

A.倡导时空观念的思维方式B.反对历史分期的研究方法

C.认可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D.肯定重大事件的历史作用

9.(2022•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联考•3)玄武门之变时,关于李世民携

带的伏兵人数,有以下记载:

记述出处

“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旧唐书•太宗本纪》

“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

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新唐书•长孙无忌

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传》

吉,平之。”

“千牛16人、备身28人,不算其仪仗,计有《大唐六典•太子左右

四五十人。”(千牛、备身为太子侍从宿卫)卫及诸率府》

“尉迟敬德将七十余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

《资治通鉴》

马。”

根据以上史料可知()

A.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是被迫自卫

B.《新唐书》成书晚于《旧唐书》,故《新唐书》更可信

C.太子仪卫人数众多却在争斗中失败,故其战斗力低下

D.李世民参与到玄武门之变的亲信、士兵数量不能确定

10.(2022•赣州市十六校高三上期中联考•24)“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

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对此记述有领导撰写的传记或回忆录、政府部门编

写的资料、纪实文学、影视作品、厂史、厂志、学者论文、三线建设亲历者撰写

的相关著述等。由此推知()

A.历史呈现方式有多元化特点B.工厂和政府部门掌握的史料丰富

C.纪实文学能客观反映当时现实D.厂史、厂志是最可信的史料

11.(2022•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双基检测•32)“南明”指明亡后在南方建立的

与清相对抗的政权。1940年至1945年,吴哈等众多学者流落西南时,搜集南明

史料、碑帖,踏勘南明遗迹,创作与南明相关的作品。这说明()

A.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已逐步形成B.满汉矛盾的历史阴影影响深远

C.抗战激发了文人的历史代入感D.政府西迁改变了抗战地理格局

12.(2022•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6)传统观点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变迁的主要动力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动力来自中国自身

的文明转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文化的进步是社会生

活习俗变迁的主要动力。据此可知,关于该现象的认识表述正确的是()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历史的真实依赖于史学争鸣

C.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D.史学研究在于突破传统观点

13.(2022•湖北省智学联盟高三年10月联考・2)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中分别按地理方位撰写边疆民族史,如《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

《西南夷列传》等。据此可知,《史记》()

A.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B.推动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C.折射出“华夷共祖”观念D.承担着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重任

14.(2022•浙江十校联盟高三10月联考•25)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

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唐)刘禹锡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五代)刘晌

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日:

“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宋)司马光

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资治通鉴》

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15.(2022•广东省高三10月阶段检测•4)吕思勉曾说:“考据无论如何精确,

总只是考据,不能径作为事实,这是原则。但亦有例外。如佛教的输入,断不能

将宗教家的传说,即认为事实,后人考据的结果,其势不能不采。”他旨在说明

()

A.史学考据需要审慎态度B.史学考据背离历史事实

C.宗教传说不含史学价值D.考据结果就是历史事实

16.(2022•“山东学情”高三10月联考C版•15)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

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又称四时捺钵。特别有趣的是,皇帝在中京接见使者以后,往往还要到皇城外停

驻的车帐中住宿,可见民族传统和民族习俗的深远影响。上述文字包含了()

A.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B.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

C.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D.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17.(2022•浙江省五校高三10月联考)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

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

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

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

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商王世系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

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这说明()

A.学者的权威性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B.商代的历史必须依靠甲骨文才能廓清

C.文献史料有实物史料佐证能更加可靠

D.神话传说只要加以考证都可成为信史

18.(2022•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25)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

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

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

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

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

充分发挥。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考古材料是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

B.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载等全部属于文献资料

C.传世文献出于当时人追述和概括,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19.(2021•天津红桥区二模-14)近期,《百家讲坛》节目播出了云南大学教授

苏升乾讲解的明代仇英款《清明上河图》。

在“画说中国故事9繁花锦绣画苏州”这集中,他讲到:

整个明朝的科举考试,共录取文

状元九十人,其中苏州府八人,接近

十分之一.读书的人多,而且能考中

状元的人多,首先带动的就是对图书

的需求量大,所以,书籍的编辑、整

理、印刷就成为产业的一条龙.画中

有一个集贤堂,就是编辑、刻印和销

售三位一体的合营.

以上材料反映了()

A.明代科举考试录取比例低B.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伴而行

C.明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明代苏州商业发展的专业化

20.(2021•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4月联考•25)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历

来颇有争议。以下为与此相关的部分历史记载,这说明()

记述出处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脱脱等《宋史》

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

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

文莹《续湘山野

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日:“好做,

录》

好做!”……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

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上闻其言,即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

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李素《续资治通

上引柱斧戮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鉴长编》

上崩于万岁殿。

A.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出发点

B.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文献资料证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析

C.历史诠释需要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历史学应像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21.(202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四模•35)20世纪80年代,欧美一些学者提倡

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

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避免

简单地拼合。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欧洲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下降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于瓦解

C.世界文明交往与互动的深入D.全球化弱化了国家意识

22.(2021•天津和平区一模•15)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

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

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

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A.历史事件难以还原真相B.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

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D.“家天下”由此开始

23.(2021•浙江宁波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25)《史记》记载秦始皇廿六年

分天下三十六郡,但司马迁未列郡名,导致后世众说纷纭,到1948年谭其骥先

生在《秦郡新考》考定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时人以为盖棺之论。然而,2002

年出土的里耶秦简记载传世文献前所未闻的“洞庭”和“苍梧”二郡,而无“黔

中”和“长沙,,,并明确记载“苍梧”郡是秦始皇廿五年设立,当必为秦三十六

郡之一。2007年入藏的岳麓秦简又贡献了个前所未闻的“江胡郡”。这说明()

A.历史研究对象的长久性造成了史实真相的不确定性

B.历史学追求的是总体的变化规律,而非史实的纯粹

C.历史研究是一个随新史料的发现而动态变化的过程

D.史学家必须获取新的一手资料才能甄别史实的真伪

24.(2021•浙江杭州二模•25)文献中“井田制”最早的出处,来自《孟子•滕

文公上》。然而孟子并未见过井田制,他所说的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设计和猜想的成分居多。至于之后《韩诗外传》、《周礼•地官》、《谷梁传》、《汉

书•食货志》中提到的种种更加具体的“井田制”的方案,则更无实施的可能。

对此胡适、郭沫若、范文澜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这说明()

A.孟子理解的井田制符合商周生产力水平,可经逻辑推理证实

B.历史是“层垒积成”的,离历史现场愈远则越远离历史真相

C.一手文献资料的缺乏和考古无法验证,可以判断井田制不存在

D.古人对前代历史的描述不可尽信,应搜寻多种史料综合判断

25.(2021•浙江高三模拟考试•2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举行。在嘉兴的最后一天,大

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天的具体日期,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最后

被论证是8月3日。结合下表,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观点依据结论

《申报》嘉兴刮巨风的

8月1

报道,掀翻南湖游船若一大代表回忆中没有出现相关细节

日说

根据沪杭甬铁路火车时刻表、嘉兴火车

站到鸳湖旅馆再到狮子汇渡口的实际

8月2一大代表同天同批抵达

距离、丝网船需要''先期雇定”等事实,

日说嘉兴的记载

可以确认代表是分两批、分两天乘坐早

班车到嘉兴

经过查考,这一记载缺乏史实依据:一

8月4根据《中国国民党九十

大代表乘坐新宁轮8月4日中午驶离上

日说年大事年表》的记载

海港

写于1921年10月13日

信件所说的闭幕日期是嘉兴南湖会议

的斯穆尔基斯的信件,

选举产生的中央局成员回到上海后举

8月5明确记载''从7月23日

行的中共中央第一次会议,斯穆尔基斯

日说至U8月5日,在上海举

把中共中央第一次会议和中国共产党

行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

第一次代表大会混淆

大会”

A.史料记载和个人回忆相结合,可以肯定史实发生与否

B.厘清史实的真实性,需从材料出发,多角度逻辑论证

C.对人们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先树立观点,再找材料

D.历史真相很难探索清楚,因为它存在“层累地造成”

26.(2021•辽宁葫芦岛一模・3)图1为唐代劳动泥俑群图片。该图片所示()

唐代泥塑随葬品,高9.7

一16厘米,1973年出土于新覆

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

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图1劳动泥俑群

A.是研究唐代新疆历史第一手史料B.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甄别

C.足以证明当地的生活与内地一致D.是唐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的力证

27.(2021•山东烟台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3)下表为不同史籍对于隋大业

十三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帝(唐高祖)日:“西河绕山之路,当吾行道,

《大唐创业起居

不得留之。”六月甲申,乃命大郎(李建成)、

注•卷一》

二郎(李世民)率众取之。

(殷崎)……义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预谋《旧唐书•卷五十

略,授心腹之寄……从隐太子攻克西河。八•列传第八》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

《资治通鉴•隋纪》

西河。

建成至(太原),高祖大喜,拜左领军大都督,《旧唐书•卷六十

封陇西郡公,引兵略西河郡,从平长安。四•列传第十四》

(注:西河,郡名,在今山西汾阳)

A.李渊为西河之战主帅B.殷娇为西河郡长官

C.李建成为西河之战将领D.李世民攻克了西河郡

28.(2021•山东青岛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6)有学者根据史料对“中国的重

大灾害次数”进行统计:商朝一次、周朝两次、唐朝五次、宋朝八次、清朝二十

次、民国三十次,据此他得出了“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越来越多”的结论。该研

究()

A.运用了整体研究的历史方法B.违背了论从史出的研究原则

C.忽视了史料遗存年代不均的事实D.体现了历史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非选择题

29.(2022•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山东卷•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成功?失败?

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

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

驳之中”。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而儿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

什么?

材料一

他们的成就有日共睹:兵工厂在我们的城市和港口建立起来;矿山得以开发;电

报线网络连接国内各省和京域;悬挂中国国旗的轮船在沿海和内河的航道上进行

贸易往来。

——摘编自(晚清驻法外交官)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

材料二

自轮船通行江海,东南舟车多已经失业。现在津通失业之民,以车为生者约一万

人,以船为生者约三万人,以行店负贩为生者约二万人……铁路开通之后,此项

人等作何安置……今之谋国者,第之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摘编自《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礼部尚书奎涧等奏》

材料三

图2漫画《学生偏要毁了树》取材于洋务运动。图中年长者问:“孩子,你在我

这里接触到那么多西学,你看这树……怎么救?”年轻学生回答说:“这种树并

不适宜现在的环境,烧了种新品种吧!”

图2

(1)材料一和材料二这类史料对研究这一问题是必需的吗?请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洋务运动的看法为什么大相径庭?(4分)

(3)把材料一、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3分)

(4)材料三意在说明什么问题?评价洋务运动要坚持哪些原则?(4分)

30.(2022•佛山市顺德区高中教学质量检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我不得不相信:为了有效地了解时代,作为基础计划的范围就必须大加扩充;想

我所做的这种研究,如果栗使结果基本上成为有结论性的和必要的,把自己限制

在某一个时代及其政治现实,或把自己限制在实用主义的框子中,或竟不去利用

纯粹形而上学的和高度先验的研究方法,是不可能的。事情很显然,一个政治问

题是不能单从政治本身去得到理解的,并且在事物深处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往往只

能从它的艺术表现去领会,甚至只能远远地用科学的或纯哲学的观念的形式去张

望。

——1918年【德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此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自拟

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1.(2022•佛山市顺德区高中教学质量检测・17)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燃料获取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

民要术》,不少篇章提及采伐薪柴的方法、数量、时间以及薪柴的市场价格。唐

宋以降,北方燃料问题愈发突出。宋代发生了木柴、木炭的危机,即传统燃料危

机。

——摘编自赵九洲《宋代传统燃料危机问题新论》

材料二

表2关于宋代燃料危机的不同观点

现象分析观点

现象1:《宋史》大雪严寒天气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现象频发,民

观点

等记载,北宋开封众砍伐桑枣等经济林木屡禁不止等现象都说明

一:宋

有16个年份出现宋代燃料危机现象突出。

代发

大雪严寒天气,因因为燃料危机,宋代大量用煤炼铁,导致了钢

生了

雪灾导致人畜大铁品质的严重下降,黄维等人对出土的宋代铁

严重

量死亡的就有8个钱进行测定,发现有的含硫量竟高达1.94%;

的燃

年份。使用煤炭烧制瓷器,釉中的诸多物质都可能与

料危

现象2:唐宋以来二氧化硫反应,影响成品瓷器的外观与质她,

民众砍伐桑枣,政使得工艺水平大打折扣。

府屡禁不止。16次大雪严寒天气有8次以上未见致人冻死的观点

现象3:汉代生铁相关记载,说明引发开封燃料安全事件只是雨二:宋

含硫量一般在万雪、战争等造成的“供给难足”而已。代并

分之三左右,宋代桑枣等林木不仅热值高,市场上更易售卖且售不存

生铁含硫量却普价更高。砍伐桑枣主要与燃料特性及经济利益在全

遍较高。宋代华北驱动有关。黄维在同一篇论文中也指出陕西、局性

定窑与磁州窑名山西等北方地区“用煤炼铁和用木炭炼铁都是的燃

满天下,但宋以后同时存在的”,用煤炭冶铁“一直都不是普遍料危

都急剧没落。的”。机

・摘编自柴国生《“燃料荒”还是“燃料危机”:再论宋代燃料安全问题》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同哪种观点,试说明理由。据此谈谈你对历史

研究中史料问题的认识。(10分)

32.(2022-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大联考•16)(14分)在古代漫长的岁月里,

农民始终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材料二

班固在作《汉书》时,曾引战国时期李悝变法的相关史料,有如下述:

一个农夫,带家室共5口,治田100亩。每亩出粟一石半,全年收获为150石;

土地税1/10,除去15石,尚有135石;

每口食粮每月一石半,五口全年食用共消耗90石;

135石除去90石,尚存45石;

每石值钱35文,剩余45石共值1350文;

除去地方举办祭祀等公益300文,可以家室用度的为1050文;

衣服每人应费300文,五口共为1500文,不足450文;

此外治病与丧葬之费不计,而因军事动员之额外赋税又不计;

(备注:汉代人头税为每个成人每年120文。)

(1)分别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古代农民生活状况的史料价值。(4分)

(2)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构建你对古代农民生存状况的完整论述。

(10分)

33.(2022•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三•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雍正皇帝面面观

材料一

新帝雍正受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

他对这一于国民生计不可然少的百艺之首极为重视。各省农民被所在州、县长官

评选为最勤劳、能干、孝悌者,甚至可以封为八品官。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材料二

自佛法入中国,历代皇帝,并无崇奉。其唯结缘种,与有所捂证者,种种不一。

求其深入经藏,直达禅源。证涅槃之妙心,具金刚之正眼,于修齐治平之暇,禅

粘华直指之宗者,其唯清世宗皇帝为第一也。

——印光大师:雍正皇帝《拣魔辨异录》石印序

材料三

当时流传: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

“好庾”“任佞”十项大罪。

(1)印光大师与伏尔泰对雍正皇帝的评价各有何侧重?(4分)

(2)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何高度评价雍正帝?(4分)

(3)自雍正年间至辛亥革命时期对雍正帝负面评价较多的原因是什么?(5分)

(4)你认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应遵循什么原则?(4分)

34.(2022•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三•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形象

下面材料是《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描述的部分内容。

《马可•波罗行纪》

大汗世界一切鞋靶之最高君主,今日世上从来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

之强大君主。

这种纸币的制造,它的形状、制造和工序与真正的纯金或纯银币一样。可

以用它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

杭州城,这个名字义为“天堂之城”。四周足有百英里,其中无寸地不住

满人。

以汉八里(大都)为中心,有道路通达州郡,每25或30里设一驿站。如

有紧急的文书或物品,则日夜传递,百日的路程,十天之内就能送达。

提取材料信息,对《马可•波罗行纪》塑造的中国形象加以阐释。(13分)(要

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5.(2022•山东省高三备考监测联考•1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经济真的会被唱衰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是西方国家特别关注的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

西方媒体时不时地放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声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真的

存在崩溃前兆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

我们什么呢?

材料一

9(X)00-

8000()-

70000-

60000-

50()00-

4(X)00-

30000-

2(X)00-

10()00-

0-

19771982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年)

忽GDP现价一GDP不变价:同比(右轴)

图5中国GDP总量及其增速走势

材料二

图6部分国家历年GDP数据趋势图

材料三

图7美国联邦政府长期赤字总额与未偿国债总额

(1)材料一中的史料对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有什么作用?请说明理由。

(4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相

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4分)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

(5)考量某一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3

分)

36.(2022•湖北省智学联盟高三年10月联考•20)【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12

分)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中,政

治制度的现代化居于关键、枢纽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古今之变就是制度之变。

从旧制度到新制度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文明的承袭与转变。

从“制度之变”出发,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慢慢发生改变,无数种现代思想观念

聚合成现代文明。托克维尔的这一论断,对于中国近现代的制度变革,也是同样

适合的。

结合上述论断,提取论题,并运用世界(或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7.(2022•山东诸城高三10月份检测•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简介表(部分)

类别书名简介

1768年成书,每一卷均有乾隆批语,涉及史书

撰写的书法义例、君与臣关系、伦理纲常等,

《御批通鉴辑

传统教材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新式学堂的中国史教学

览》等2本

也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直至19世纪末才发

生明显的变化。

主要讲述1800年以来欧美主要国家“变法自

传教士编《泰西新史揽强之迹”,并追述1800年以前的英国资产阶

译教材要》等7本级革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史实,全

书贯穿“浓厚的进化论观点”。

清朝官方《俄国史略》

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同文馆等组织编译,受官

机构组织《法国新志》

方制约,内容相对陈旧,史观相对保守。

编译等10本

1899年出版的一部亚洲史教材,主要讲述中国

引入日本《东洋史略》

历史,中国学者引入此书将其作为近代教材以

教材等2本

取代传统的中国史教材。

国人自编《蒙学中国历1903〜1909年出版发行,是国人自编的第一套

中国历史史教科书》等9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文字简短浅显,图文并

教材本茂,适宜蒙学阶段学生学习使用。

根据冯一下《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的新陈代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的新陈代谢”为题写一则历史

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条理清晰。)

38.(2022•“山东学情”高三10月联考C版•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李斯泰山刻石》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

材料二

东平洪顶山北山崖壁“大空王佛”石刻,4字通高9.3米,宽4.9米,其中

“佛”字高3.5米,普通笔画20—30厘米,捺笔最宽处50厘米,为古刻石

刻艺术体现透视的非凡造例。是我国北朝佛教摩崖刻石之最,也是我国目前所知

的南北朝之前的最大字体。南山北向铭赞中有详细叙述:“沙门释法洪娑婆国土

阎浮□落天竺人也”。

材料三

泰山羊氏为汉魏六朝时期著名士族,泰安市新泰地区陆续出土了多方羊氏墓志。

如:《羊祉墓志》,志文残毁,内有“熙平元年(516)……葬”之语。《羊烈墓志》

志文:使君“开皇六年…薨”等语。其他羊氏家族墓志文中记载羊氏乡贯、谱系、

联姻及人物生平等内容。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上述三则材料的史料价值。(12分)

39.(2021•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部分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四部分走向全球一■体

第二十六章西方文明的革新: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1789年—1914年

第二十七章亚洲对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回应,1850年—1945年

第二十八章非洲和大洋洲,1850年一1945年

第二十九章西方在世界,1915年一1945年

第三十章1945年以来的全球竞争与世界一体化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元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

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条原则即可,史论结合)

【答案】

答案示例:

原则一: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2分)

依据:第二十六章将西方文明的革新归为工业革命或民主革命,(2分)这是以文

明史观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朝着由农耕文明向

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演进。(2分)

原则二:体现了近代化史观的编写原则。(2分)

依据:第二十七章强调了工业化和民主化,(2分)这是以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将人

类社会的发展分为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2分)

原则三:体现了全球史观的编写原则。(2分)

依据:全部分总题目中的“全球大一体”和第三十章的“世界一体化”强调了世

界各地的联系,(2分)这是以全球史观的角度描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是孤立存

在,而是互动,联系不断加强的一个整体。(2分)

40.(2021•广东高三综合测试能力一7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明史观出现于20世纪上半期。它以文明平等的多元文化论为基础,对西方中

心论进行了较深刻的批判,对当时西方社会的变革和史学研究的发展有积极意义O

遗憾的是,文明史观还有诸多缺陷,这以文明史观的集大成者汤因比为代表。一

是宣扬文明社会泛宗教论。汤因比的史观实质是唯心史观,他基本不是以真实的

人类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和出发点,而是以宗教为核心的信仰来解释历史。二是坚

持历史发展循环论。汤因比认为所有文明的进程必经起源、生长、衰老和解体四

个阶段,这就无从解释历史上许多文明的延续和当今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三是

对“人类整体文明”的研究较为薄弱。汤因比以单个文明作为研究单位,将人类

历史发展认定为一个个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却没有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

行研究,缺乏完整的文明史概念和系统的文明史体例。

——摘编自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文明史观的利弊。(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文明史

观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解析版)

1.(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3)《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道九原

抵云阳,堑山埋谷,直通之”,“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对于类似

的这些记载,有人将其归为好大喜功,有人认为是暴政,有人说是郡县制的“配

套工程”。这说明()

A.历史结论是多数学者观点的综合B.史学界既成结论是无可置疑的

C.历史结论受到研究者立场的影响D.看待历史以道德优先评价为准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史学界对秦始皇在统一之后采取的修直道和移民实边等

行动的评价,存在不同的结论,这是因为这些得出这些结论的人所站的角度和立

场不同,所以说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研究结论,故选C项;题干体现的是列举

不同学者各自的观点,并没有综合其观点,排除A项;题干列举出对同样现象

的评价不同人得出的三种不同的结论,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排除B项;题

干中的结论是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知识列举出来,没法体现道德评价是否

优先,排除D项。

2.(2022•浙江省新高考高三上期中联考•25)明朝吏科给事中李沂,因建言朝

廷处置宦官张鲸,并指责明神宗受贿,被杖责斥为民。此后,李沂居家近二十年

去世,在乡里影响甚大,诸多民间传说以他为原型展开各种演义创作。史书所载

李沂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但民间传说

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据此可知()

A.传说受到官方的影响较小,史料价值往往高于史籍

B.史学家应重视探寻历史规律,不必纠结于历史细节

C.历史叙事与民间传说为社会呈现了多维的人物形象

D.历史是不可再现的,历史叙事很难有客观性的记载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史书所载李沂……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讲究策略的智

者型官员”可知,民间传说中的李沂与史书记载的迥异,为社会呈现了多维的人

物形象,故选C项;民间传说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

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史料价值不高,排除A项;史学家既

要重视探寻历史规律,又要关注历史细节,排除B项;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客

观性与主观性的复杂过程,排除D项。

3.(2022•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诊断性考试•28)《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

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

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

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表彰匹夫之志”可知中国史学

的“隐逸”书写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故选B项;材料中“极高的历史地位……

表彰”可知肯定态度,不是惩戒,排除A项;材料中“表彰匹夫之志”传承了

儒家伦理道德,排除C项;材料中“避世者和失败者”不属于官方正面人物,

不具有政治性,排除D项。

4.(2022•四川省成都市高三联考-31)当前史学界一些学者认为宋代实行了“不

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宋代“抑制兼并”才是主流。同时,学

界对“不抑兼并”政策实施的评价,既有否定,也有肯定。上述争议说明()

A.社会环境决定历史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