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_第1页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_第2页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_第3页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_第4页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01历史沿革科研环境研究队伍研究领域目录03020405总体定位学术成果总体目标目录0706基本信息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筹建于1989年,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信息安全领域创建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原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研究生院,2012年起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实验室现任主任是林东岱研究员。历史沿革历史介绍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初是于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下简称“DCS中心”)基础上筹建,而DCS中心前身是1980年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肯成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电子密钥研制小组(EKOS)。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批准成立DCS中心。2007年7月,DCS中心成为事业单位独立法人。

实验室于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后于199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实验室2012年之前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下简称“软件所”)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下简称“国科大”)两个单位,其中依托于国科大的部分称为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简称DCS中心,是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者。依托于软件所的机构地址曾为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依托于国科大的机构地址曾为中国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但在2012年实验室实体绝大部分迁入信工所

。留在软件所的实体更名为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实验室(TCA),其人员不再属于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国科大的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NCNIPC)的人员也曾属于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过在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迁入信工所以后,此中心没有迁入信工所,因此其人员也不再属于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研究队伍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多学科交叉、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以年轻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研究队伍。至2012年底,实验室共有固定人员103人(其中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24人),流动人员(包括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275人。

实验室不仅是信息安全的研究基地,也是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实验室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依托信息工程研究所设有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实验室现拥有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生导师24名。截至2012年12月,实验室共为国家培养出站博士后59人,已毕业博士生160人,已毕业硕士生202人。

科研环境科研环境实验室拥有4700多平方米的科研办公用房,建有一流的科研工作环境。现有网络数据存储分析系统、高性能服务器群、网络处理器开发平台、网络分析测试仪等科研设备2700余台/套,具备千兆级高速网络吞吐、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存储能力。

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实验室根据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国际信息安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安全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如下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方向1:密码学§密码学相关数学理论与方法§密码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与技术§密码算法检测评估方法与实现技术§新型密码理论与技术(量子信息密码学、网络密码学、视觉密码)方向2:安全协议与体系§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与验证理论§安全协议的复杂性理论及应用§多方安全计算协议理论总体定位总体定位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瞄准国际信息安全学科发展前沿,密切结合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需求,进行信息安全前沿性和前瞻性科学问题创新性研究和自主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对前沿性和前瞻性信息安全科学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以促进和推动信息安全学科的发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安全技术和系统,以满足国家和行业部门的需求;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学术成果学术成果实验室成立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至2012年底,已发表学术论文270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8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6项和软件著作权226项;完成了国家标准规范30余项,参与撰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