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建设单位:上海铁路局徐州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评价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I 1 1 2 3 7 8 10 13 16 16 17 17 33 36 45 45 48 51 53 53 56 67 81 94 94 100 100 101 105 116 121 125 127 127 128 130 134 135 136 138 138 139 143 146 147 147 148 153 155 156 156 156 160 163 164 165 165 165 167 168 168 169 169 169 170 170 171 173 174 175 175 176 183 184 186 188 189 191 191 191 191 192 194 200 200 205 205 207 211 211 213 213 213 214 214 215 216 216 221V 221 222 222 223 227 228 228 228 228 229 229 229 230 230 230 2311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夹北线是徐州枢纽中京沪、陇海线的重要联络线,线路西起陇海线夹河寨站,北到京沪线徐州北站,中间设有杨屯和周宅子站。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位于夹北线周宅子站与徐州北站之间,地处徐州市铜山区。工程拟在既有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左侧改建新线路;工程后,拆除既有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及相应引线。改线长度约5.884km(单线其中夹北上行线1.961km(AK17+415~AK19+314.07夹北下行线2.440km(AK17+415~AK19+855西到无作业线1.484km(BK18+640.44~BK20+123.9);同步实施电气化、电力、通信及信号等相关工程。工程后,拆除既有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及相应引线。上海铁路局徐州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1.1.4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夹北线是徐州枢纽陇海通道货运干线,同时担负陇海线与京沪线所有货物列车跨线运转的作业;作为京沪、陇海线的重要联络线,其运输地位十分重要,运输任务非常繁忙。但是夹北线位于周宅子~徐州北区间的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桥梁建设标准低,设备老化,病害已经非常严重,虽经多次大修加固处理,但桥墩横向刚度不足,造成桥墩振幅偏大,引起梁体振幅严重超限,只能限速行车;现阶段一号特大桥限速25km/h,二号特大桥限速45km/h,远低于夹北线80km/h标准。因限速运行,线路通行能力损失达33%以上。2目前,夹北线年通过总运量在13000万t左右,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因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病害的影响,严重限制了陇海线,尤其是东陇海线及连云港地区运量的进一步增长,形成区间通过能力瓶颈;同时因桥梁病害问题,时刻危及行车安全。本工程的建设,可解除通道通行能力,释放干线货运能力,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维护成本,满足运输生产需求和保障行车安全,还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1.5项目设计过程本工程的设计单位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设计院”)。2011年8月,上海设计院完成了《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2014年2月2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徐州对《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并于3月25日下发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计统函〔2014〕327号《关于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批准本项目立项;2014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上海设计院根据相关评审意见,于8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修改工作。1.2.1评价任务的由来2014年8月15日,根据上海铁路局徐州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2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14年8月19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随后开展了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现场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2014年9月15日,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将报告书简本链接在江苏环保公众网供公众查阅,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期满后,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3特大桥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4年11月28日,通过了江苏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在南京市主持召开的《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1.3.1环境保护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修订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6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修订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年8月27日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1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1991年5月1日施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修改)》(1998年4月29日施1.3.2环境保护法规、条例(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施行);(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10月1日施行);4(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10月5日起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施行);(7)《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施行);(8)《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3月1日施行)(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施行);(10)《铁路安全管理条例》(2014年1月1日施行);(11)《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施行(1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13)《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14)《关于加强铁路噪声污染防治的通知》(环发〔2001〕108号);(15)《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16)《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铁总计〔2013〕183);(19)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年修订稿)》的通知(铁计〔2010〕44号);5(2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施行);(2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1.3.3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条例(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1997年7月31日实);(2)《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2年);(3)《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03年10月1日实施);(4)《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04);(5)《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4年5月1日实施);(6)《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改)》(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10年);(7)《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苏政发[2011]40号);(8)《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关于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05]125号,2005年12月9);(9)《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令第93);(10)《省水利厅、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工作的通知》(苏水农[2002]20号,2002年12月);6(11)《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修正)》(1997);(12)《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04年5月);(13)《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91号,2013);(14)《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4);(15)《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苏环办[2013]283号)。1.3.4技术规范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94);(12)《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1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3.5环境保护区划及规划文件(1)《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苏环发[2009]11号,20097);(2)《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3)《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39号,2003年3);(4)《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07年6月);(5)《徐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年12月)。1.3.6项目相关文件(1)环评委托书;(2)《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上海设计院,2014年7月);(3)《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补充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设计院,2014年8月);(4)《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2014年8月)。本次评价以构建两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原则,通过对工程沿线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状调查、监测与分析,了解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对因本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针对工程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及设计阶段加以解决;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根据预测和评价结论,提出减少生态破坏和控制污染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使铁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为工程沿线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的环8境管理及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评价以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指导,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以及工程沿线的环境特点,采用“点线结合、以点为主、突出重点”的评价原则,按照环境要素选取集中居民区等作为环境敏感目标进行重点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和建议。(1)生态环境本项目改建线路全长约5.884km,小于50km;新增占地8.92hm2,小于200hm2;拟建工程影响范围内不涉及重要、特殊生态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2)声环境本项目为改扩建工程,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地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和4b类标准)。工程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的噪声增量大于5dB(A);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一级”。(3)振动环境依据《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本项目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二级”。(4)地表水环境本工程运营期无污水排放,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的桥梁建设工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5)地下水环境9本项目为地面工程,全线无隧道、深挖路堑,工程建设不会阻断地下水的补给,不会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工程范围内亦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01-2011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6)环境空气本项目为电气化铁路局部改建工程,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尾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1-5-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表1-5-1环境因素评价范围生态环境铁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内;施工便道两侧100m以内区域;其他大临工程等临时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声环境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环境振动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各60m范围设计年度: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评价时段:施工期、运营期。1.5.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评价内容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敏感性特点,通过对工程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确定本次评价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工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振动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公众参与等。(2)评价重点根据工程主要的潜在环境影响及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本次评价将以生态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水环境为重点评价专题,各专题评价重点分别为:1)生态环境:以工程建设对沿线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水土保持及沿线景观的影响为评价重点;2)声环境:以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居民住宅的影响为评价重点;3)环境振动:以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居民住宅的影响为评价重点;4)水环境:以施工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评价重点。根据工程污染特点,通过筛选和识别,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详见表1-5-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表1-5-2评价要素施工期营运期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振动环境VLz10VLzmax环境空气TSP/地表水环境COD、SS、石油类/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农业生产、景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的评价标准为:1.6.2环境质量标准1、声环境(1)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60m以内的敏感建筑,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b类区域标准;(2)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60m以外的敏感建筑,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2、环境振动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外,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铁路干线两侧”标准限值,即昼间80dB、夜间80dB。3、水环境本线不跨越河流水体,但线路终点位于京杭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内,京杭运河清水维护通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沿线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4、环境空气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1.6.3污染物排放标准(1)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表1限值,即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昼间70dB(A)、夜间70dB(A)。(2)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1.6.4主要标准值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见表1-6-1。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表1-6-1环境要素标准编号适应区域(对象)执行的标准类别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距铁路外轨线中心线60m以内区域4b类距铁路外轨线中心线60m以远区域2类振动环境GBl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外铁路干线两侧水环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京杭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水质Ⅲ类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全线Ⅲ类环境空气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全线二级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及其修改方案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昼间70dB(A),夜间55dB(A)1.6.5主要标准值说明(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标准标准限值适用范围《声环境质量标准》4b类:昼间70dB(A)/夜间60dB(A)距铁路外轨中心线60m以内区域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距铁路外轨中心线60m以外区域(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准标准限值dB(A)GB12523-2011昼间夜间7055(3)《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值表1-6-4适用地带范围标准值(铅垂向Z振级)dB适用范围昼间夜间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外区域铁路干线两侧(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SO2(μg/m3)NO2(μg/m3)PM10(μg/m3)PM2.5(μg/m3)年平均≤60≤40≤70≤3524小时平均≤150≤80≤150≤751小时平均≤500≤20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66项目pH(无量纲)DO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Ⅲ类6~9≤0.05(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别项目(mg/L)Ⅲ类标准值《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pH值(无量纲)6.5~8.5总硬度≤450Fe≤0.3Mn≤0.1Cu≤1.0Zn≤1.0溶解性总固体≤1000氯化物≤250硫酸盐≤2501.7.1生态敏感区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评价范围内没有世界文化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特殊和重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但线路终点临近京杭大运河(徐州段)世界文化遗产(距一般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126m线路AK19+170~AK19+855、BK19+180~BK20+123.9段位于京杭大运河(铜山区)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内。1.7.2声、振动敏感目标评价范围内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目标2处,振动环境敏感目标1处;无电磁敏感点(评价范围内的大山村居民均采用有线、数字电视收看节目,铁路过车的电磁干扰不会对居民收看电视质量产生影响)。详见表1-7-1。噪声、振动环境敏感目标分布一览表表1-7-1序号敏感点名称线路里程线路形式与既有线位置关系与新建线位置关系规模环境影响要素备注左右侧距离左右侧距离1大山村AK18+450~AK19+100桥梁两侧5两侧30450户,屋振动工程完工有线拆除2紫运花园BK19+450~BK19+600桥梁左侧66左侧层楼房图1-7-1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1.7.3水环境保护目标工程涉及的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为京杭大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详见表1-7-2。工程涉及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表1-7-2名称与线路相对位置关系保护对象工程行为京杭大运河(铜山县)清水通道维护区线路终点距京杭大运河河道146m(距一级管控区46m),线路AK19+170~AK19+855、BK19+180~BK20+123.9段位于京杭大运河限制开发区(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内水源水质保护(Ⅲ类水体)桥梁工程路基工程(1)列车运行时引起的噪声、振动对沿线敏感目标等产生的不利影响。(2)施工期对沿线生态环境的造成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利用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影响。(3)施工期污水对评价范围内地表、地下环境的影响。(4)工程施工期扬尘、机械尾气等对沿线居民及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5)工程建设沿线居民、工厂等的拆迁,造成的社会影响。由于夹北线既有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桥梁建设标准低、设备老化、病害严重,严重制约了线路运量的增长,成为区间通过能力的瓶颈,并危及行车安全。本工程的建设对提高铁路运能、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运营成本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程建设主要产生噪声、振动、生态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2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1.1地理位置及径路夹北线是徐州枢纽中京沪、陇海线的重要联络线,西起陇海线夹河寨站,北到京沪线徐州北站,中间有杨屯和周宅子站。现状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位于夹北线周宅子站与徐州北站之间,线路下穿郑徐客专,上跨京沪线;工程计划在既有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东侧改建新线路;工程完工后,拆除现有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及相应引线。图2-1-1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2.1.2既有工程概况(1)线路夹北线现状为双线线路,大山一号特大桥在K17+822处下穿在建的郑徐客专徐州特大桥564号墩和565号墩之间,二号特大桥在K18+971处上跨京沪上行线;之后夹北上行线,连接徐州北站西到有作业线,夹北下行线,连接徐州北站发西作业线;西到无作业线在二号特大桥上行线出岔,于K19+171处上跨京沪下行线,之后,接入京沪下行线。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400m。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线路示意见图2-1-2。图2-1-2既有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平面示意图(2)桥涵1)大山一号特大桥夹北线大山一号特大桥(K17+763~K18+555)于1987年建成通车,桥梁总长792.64m,为双线桥。桥位方案:双线91-8m钢筋混凝土梁,桥梁支座均采用橡胶支座。墩台及基础类型:a.单线T型台,扩大基础2个;双线T型桥台,钻孔桩基础1个。b.采用拼装化轻型墩身,强夯加固地基基础桥墩87个,一般扩大基础桥墩2)大山二号特大桥大山二号特大桥于1987年建成通车,桥梁总长为1901.62m。桥梁自K18+652.58~K18+760.76为双线桥,自K18+760.76处变为夹北上行、下行单线桥;由于西到无作业线在上行线桥上出岔,K18+935.27~K19+001.55设计为四孔道岔梁,自K19+001.55以后的夹北上行线与西到无作业线分别设计为单线桥,即大山二号特大桥共有夹北上行线(K18+652.58~K19+204.32,551.74m)、西到无作业线(K19+001.66~K19+908.17,906.51m)及夹北下行线(K18+760.78~K19+204.15,443.37m)三座桥。桥位方案:a.夹北上行线桥:双线12-8m+单线1-8m钢筋混凝土梁+(5-16+1-12+1-16)m预应力混凝土梁+1-20m下承钢板梁+10-16m预应力混凝土梁+15-8m钢筋混凝土b.西到无作业线桥4-16m+3-12+1-16)m预应力混凝土梁+1-32m下承钢板梁+1-16m预应力混凝土梁+54-8m钢筋混凝土梁+16-16m预应力混凝土梁;c.夹北线下行线桥:1-8m钢筋混凝土梁+7-16m预应力混凝土梁+1-20m下承钢板梁+(1-16+2-12)m预应力混凝土梁+29-8m钢筋混凝土梁。其中,8m梁采用橡胶支座,其他梁采用铸钢支座。墩台及基础类型:a.单线T型桥台,扩大基础2个;单线T型桥台,钻孔桩基础3个。b.就地灌注双柱墩,钻孔桩基础57个桥墩。c.拼装化轻型墩身,强夯加固地基基础桥墩95个。d.拼装化轻型墩身,一般扩大基础桥墩9个,挖孔桩基础墩3个。(3)轨道既有夹北线及西到无作业线均为P60无缝线路。2)道岔既有B1道岔为P60、1/18、混凝土枕单开道岔。3)轨枕及扣件路基地段为Ⅱ型混凝土枕,弹条Ⅰ型扣件,桥梁地段为Ⅲ型混凝土桥枕,弹条Ⅰ型扣件。4)道床既有夹北线及西到无作业线均为碎石道床。既有段落由徐州北牵引变电所供电,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接触网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并采用CTAH120+THJ-95型导线组合。(5)既有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存在的问题1)列车运行速度低,运输质量差由于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桥梁建设标准低,桥梁设备老化、病害严重,虽经多次大修加固处理,但桥墩横向刚度不足,造成桥墩振幅偏大,引起梁体振幅严重超限,只能进行限速处理,成为制约运输能力的瓶颈,目前周宅子~徐州北区间运行速度平均只能达到32km/h,远低于夹北线80km/h标准。通行能力损失达33%以上。2)铁路运能与运输需求的矛盾突出目前,夹北线区段年通过总运量在13000万t左右,且仍逐年增长,研究年度将达到20000万t以上;由于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病害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夹北线的运输效率和通过能力,形成区间通过能力瓶颈;夹北线目前的运输能力已不能适应徐州枢纽的运输需要,并限制了陇海线尤其是东陇海线及连云港地区运量的进步一步增长,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3)桥梁病害严重威胁运输安全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自1987年建成以来,病害不断。1990年,徐州工务段对塌陷、沉陷的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桥台锥体护坡进行加固。之后,济南铁路局工务处投资,多次对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部分胀裂、露筋、大面积保护层不足的桥墩和梁体,进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修补、钢筋混凝土保护涂装、增设滴水檐等修补。运营到目前为止,病害状况为梁体、墩台及基础主体结构病害率达到100%,梁体及墩台严重病害率超过70%,随着运量的增长将使该桥进一步变为危桥,已严重威胁着运输车辆的行车安全。2.1.3改建工程基本概况(1)主要技术标准改建段线路与既有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的变化为改建段线路最小曲线半径由400m增大至500m,提高了线路的运行条件。本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铁路等级:I级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行车速度:80km/h4)最小曲线半径:500m5)限制坡度:6‰6)牵引种类:电力7)机车类型:货车HXD2B8)牵引质量和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质量5500t,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9)闭塞类型:自动闭塞(2)工程范围改线长度约5.884km(单线其中夹北上行线1.961km(AK17+415~AK19+314.07夹北下行线2.440km(AK17+415~AK19+855西到无作业线1.484km(BK18+640.44~BK20+123.9);同步实施电气化、电力、通信及信号等相关工程。工程后,拆除现有夹北线大山一号、大山二号特大桥及相应引线。(3)设计年度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4)列车对数设计年度货车对数见表2-1-1。单位:对/日设计年度客、货列车对数表表2-1-1设计年度货车对数小计直、区对数摘挂对数徐州北~周宅子20256366920357282.1.4工程组成内容及规模(1)线路改建的夹北线从周宅子站引出后向东下穿郑徐客专后,并行既有线左侧约75m向东南走行,上跨京沪上行线后向南分别连接既有夹北上下行线。改建西到无作业线从新建上行线AK18+640.44处以一组1/18道岔出岔后直线上跨京沪上行线和曲线上跨京沪下行线,再与既有线路连接。改线长5.884km(单线)。详见图2-1-3。1)线路里程本工程线路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夹北下行线、夹北上行线以及西到无作业线,相关里程见表2-1-2。工程线路里程对应表表2-1-2线路里程既有线长度新建线长度夹北下行线既有线K17+415~K19+8002385改建线AK17+415~AK19+8552440夹北上行线既有线K17+415~K19+314.071899.07改建线AK17+415~AK19+376.061961.06西到无作业线既有线K18+931.80~K20+055.071123.27改建线BK18+640.44~BK20+123.91483.46合计5407.345884.52AA图2-1-3改建段线路平面布置示意图2)纵断面设计改建线路上跨京沪上、下行线均采用48m下承式有砟钢桁梁桥,限界按7.96m考虑,限制坡度采用6‰,最小坡段长度为200m。3)立交情况本工程跨越在建、已建铁路情况见表2-1-3。新建桥与主要铁路立交对应表表2-1-3序号线路相交里程角度净高孔跨备注1京沪上行线AK18+944.1950.77.96上跨2京沪上行线BK18+928.2662.37.96上跨3京沪下行线BK19+095.27287.96上跨4郑徐客专徐州特大桥(在建)AK17+89042.8//下穿(2)轨道轨道:改建的夹北线及西到无作业线铺设无缝线路。道岔:B1道岔采用P60、1/18、混凝土枕单开道岔。轨枕及扣件:采用ⅢB型预应力混凝土枕,桥梁地段采用Ⅲ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枕,1667根/km,弹条Ⅳ型扣件。道床:路基地段采用35cm单层碎石道床,桥梁地段采用30cm单层碎石道床,并在桥台外30m范围内顺坡;半径小于800m的曲线地段曲线外侧加宽10cm。(3)路基按路基建设性质分,其中新建路基长203.031m,帮宽路基地段543.9m,利用既有路基段725.06m。详见表2-1-4。路基类型基本情况表表2-1-4序号路基里程长度性质备注1夹北上行线改建起点段AK17+415~AK17+764.293AK17+415~AK17+500利旧双线路基AK17+500~AK17+700200帮宽AK17+700~AK17+764.29364.293新建夹北下行线改建起点段AK17+415~AK17+500利旧AK17+500~AK17+700200帮宽AK17+700~AK17+764.29364.293新建2夹北上行线改建终点段AK19+320.878~AK19+376.06AK19+320.878~AK19+33817.122新建双线路基AK19+338~AK19+376.0638.06利旧3夹北下行线改建终点段AK19+320.878~AK19+855AK19+320.878~AK19+33817.122新建AK19+338~AK19+855517利旧4西到无作业线终点(单BK19+939.799~BK20+123.9BK19+939.799~BK19+98040.201新建单线路基BK19+980~BK20+123.9帮宽1)路基面及形状本工程新建路基宽度与既有路基相同,路基面设置三角形路拱,由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高度约4~6m,边坡形式采用梯形断面,边坡坡率为1:1.5。2)路基支挡及防护路堤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截水骨架护坡防护,截水骨架内播草籽,在坡脚处C15片石混凝土挡墙。3)地基处理桥台后路基填土较高,为了防止地基失稳破坏及沉降过大,对台后路基段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4)桥涵本工程共设特大桥2702.3m/2座,分别为夹北上下行线桥和西到无作业线桥。其中夹北上下行线桥为双线特大桥,桥长1556.6m;西到无作业线桥为单线特大桥,桥长1145.7m。桥涵分布汇总表表2-1-5类型项目单位数量说明夹北上下行线桥(双线)m/座1556.6/1下穿郑徐客专、上跨京沪上行线西到无作业线桥(单线)m/座上跨京沪上下行线2)采用洪水频率本线桥梁为1/100。3)桥梁概况①夹北上下行线桥夹北上下行线特大桥(AK17+764.293~AK19+320.878包含西到无作业线线路起始(BK18+640.44(AK18+640.44)~BK18+794.074)线路下穿郑徐客专徐州特大桥566号墩和567号墩后向东南行走,于AK18+938.6处采用1-48m钢桁梁上跨京沪上行线后向南分别连接既有夹北上下行线。桥位方案:11-24m+23-32m+1-24m+3-32m+1-48m+9-32m+2-24m的预应力混凝土T梁+1-48m的钢桁梁。墩台及基础类型:桥墩采用实体桥墩,桥台采用矩形空心桥台,墩台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施工方法:标准跨简支梁采用预制架设。道岔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方法。桥梁跨越既有铁路时,拟采用管棚支护方法施工。钢桁梁桥采用拖拉架设的方法施工。②西到无作业线桥西到无作业线桥(BK18+794.074~BK19+939.799),桥长1145.7m;从夹北上下行线桥AK18+794.074处出岔,在B37#墩~B38#墩、B43#墩~B44#墩间采用48m梁上跨京沪上、下行线。桥位方案:3-32m+2-24m+1-32m+2-24m+9-24m+18-32m的预应力混凝土T梁+1-48m+1-48m的钢桁梁。墩台及基础类型:桥墩采用实体桥墩,桥台采用矩形空心桥台,墩台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施工方法:标准跨简支梁采用预制架设。道岔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方法。桥梁跨越既有铁路时,拟采用管棚支护方法施工。钢桁梁桥采用拖拉架设的方法施工。(5)电气化工程1)供电与接触网本工程由既有徐州北牵引变电所供电,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接触网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并采用CTAH120+THJ-95型导线组合。2)接触网新建与改建范围a.改建夹北线AK17+415~AK19+855及改建西到无联络线接触网改造。b.改建夹北线及西到无联络线在既有周宅子站及徐州北站接入点接触网过渡工程。c.新建夹北线及西到无联络线上跨既有京沪上、下行正线,由净空高度限制引起京沪上行茅村-徐州北区间四跨锚段关节036#-044#改造、引起京沪下行茅村-徐州北区间Ӏ-2锚段改造。(6)通信对既有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全部拆除,由于新建桥梁与线路改建工程,施工前将影响新建桥梁与线路的周宅子至茅村光电缆及茅村至徐州北的光电缆割接移设至施工外方,采用钢槽防护,在新建桥梁建成后,再将既有大山一、二号特大桥上的24芯光缆、8芯光缆割接移设至新桥上,并在桥上新设通话柱一座。(7)电力1)对既有大山一号桥、二号桥全部拆除。施工影响既有铁路10KV徐夹自闭64#电杆及63#-65#高压架空线及部分铁路低压电力电缆,将影响的架空线及电缆进行迁改,将63#-65#高压架空线改为YJV22-1KV-3x50电力电缆并在9#与10#桥墩之间铺设,影响的低压电力电缆采用2x(YJV22-1KV-2x50)电力电缆于B52#-B53#桥墩间重新敷设。2)重新敷设自闭10KV高压电缆分支YJV22-10KV-3X35,贯通10KV高压电缆分支YJV22-10KV-3X35至新设TFDS设备用房,新设箱式变电站一座,供TDCS设备用电。3)对大山村落既有10KV高压架空线及380V低压架空线进行迁改。(8)既有线拆除工程待新建桥梁、路基工程完工,新建线路开通后拆除既有夹北线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及相关配套工程。拆除桥梁主要采用架桥机施工,全线共拆除桥梁367孔,总长2694.62m;其中,大山一号桥拆除里程为K17+763~K18+555,共计792m;大山二号桥分为夹北上行线桥、西到无作业线桥、夹北下行线桥,拆除总长度为1901.62m,拆除里程为:夹北上行线桥(包括双线桥部分及道岔梁部分)为K18+652.58~K19+204.32,西到无作业线桥为K19+001.66~K19+908.17,夹北下行线桥为K18+760.78~K19+204.15;拆除道岔1组,及其他相关接触网、通信线路等附属工程。2.1.5工程占地、土石方及拆迁概况(1)工程占地本工程总占地13.61hm2,其中永久占地9.14hm2(利用既有路内用地4.69hm²,工程用地数量详见表2-1-6。工程用地分类汇总表表2-1-6用地性质工程内容占地类型及数量(hm2)路内用地耕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其它土地小计永久用地路基工程0.950.35桥涵工程0.942.310.080.300.930.380.15.04既有线拆除工程2.802.80小计4.692.660.080.300.930.380.19.14用地施工场地0.970.20施工便道0.800.402.3取土场0.900.10小计02.970.800000.704.47总计4.695.630.880.300.930.380.80(2)工程拆迁本工程的拆迁范围为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各30m以内的建筑物。(3)土石方量工程土石方总量22.60万m3,其中开挖方14.95万m3,回填方7.65万m3,外借方2.19万m3,废弃方9.49万m3;本工程剥离表土2.18万m3。全线土石方总量平衡见图2-1-4。图2-1-4全线土石方总量平衡图2.1.6临时工程(1)施工便道本工程共设便道4.60km,其中新建便道3.0km,改建便道1.6km,新、改建双车道路面宽5m,占地2.30hm2,占地类型以耕地和交通运输用地为主。(2)大型临时辅助设施1)存梁场工程共设置存梁场1处,位于工程K17+700东侧约40m处,占地0.2hm2,占地类型以耕地为主。2)混凝土集中拌合站工程共设混凝土拌合站1处,位于存梁场南侧,占地0.75hm2,占地类型以耕地和其它土地为主。3)其他施工期间材料厂、铺轨基地以及道砟存放场等可与拌合站结合使用,不再单设。(3)施工生活区工程施工区域位于铜山区大山村附近,属人员密集区域,全线考虑租用当地居民民房作为施工生活、办公区,不另行征地修建施工生活办公区。(4)取、弃土场工程共设取土场1处,位于K18+300东侧200m处,占地面积约1.0hm2,占地类型为耕地和其他土地。工程不设弃土场;工程废弃土石方9.49万m3,其中2.87万m3运至取土场回填,其余6.62万m3运至建筑垃圾堆放场处置。临时工程布设见图2-1-5。大山村紫运花园图2-1-5临时工程布设图2.1.7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本工程估算投资总额为43122.6万元,项目资金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上海铁路局更新改造资金承担。2.1.8施工工期、施工组织安排本项目计划2015年1月开工,2016年3月底完工,施工总工期为15个月。工期安排详见表2-1-6。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表表2-1-6序号项目2015年2016年1施工准备2路基工程3桥涵工程4辅架工程5接触网工程6交验工程7既有桥拆除工程2.1.9主要工程数量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1-7。表表2-1-7名称单位数量线路长度km5.884km(夹北下行线2.44km,夹北上行线1.961km,西到无作业线1.484km)征地永久用地hm29.14临时用地hm24.47土石方填方万m37.65挖方万m3桥涵特大桥m/座2702.3/2房屋拆迁m223130施工期总工期月总投资万元43122.6(1)与国家铁路规划相容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完善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强化煤炭运输等重载货运通道,尽快形成功能布局完善、覆盖范围广、通道能力强、技术结构合理的运输网络。加强改造既有线,配套建设客货运设施”;《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完善东中部路网,提升路网质量。坚持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并举”。夹北线是徐州枢纽陇海通道货运干线,同时作为京沪、陇海线的重要联络线其运输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相关铁路建设规划。(2)与徐州市规划相容性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宿州,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为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依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规划》)文本,徐州市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要加强徐州铁路枢纽地位。徐州的建设要协调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国家重要交通设施的关系,保障交通枢纽顺畅运行。本工程为夹北线大山一号、大山二号特大桥改建工程,夹北线是陇海线和京沪线的联络线,承担了陇海线与京沪线间所有跨线货物列车运输作业,在徐州铁路枢纽路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工程的建设,可解除线路通行能力瓶颈,释放干线货运能力,消除安全风险,降低维护成本,满足运输生产需求和保障行车安全,还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图2-2-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3)与铜山区规划相容性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环抱历史名城徐州,京沪、陇海两大铁路交会其间,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铜山区自古就是水路和陆路的交通要道,境内有京沪、陇海两条铁路干线,共有铁路支线条31条,其中专用线6条。公路干线路9条。高速公路3条:京福、徐连、徐宁绕城高速。全县大小港口码头55个,其中主要港口24个。图2-2-1铜山区镇级总体规划图依据铜山区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发挥铜山区境内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快对外交通主通道、主枢纽的建设,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互为补充、高效、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铁路建设以改善铁路运营方式来加强与铜山区外围城市间交通联系。沿京福线走廊促进铁路高速化,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沿陇海线促进铁路“公交化”。夹北线为陇海线和京沪线的联络线,在铜山区铁路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项目的建设能够带动铜山区铁路运输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且本项目为既有铁路桥改建工程,工程线路位于既有铁路网中。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铜山区总体发展规划。2.3.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1)环境影响的识别与筛选本工程为既有铁路桥改线工程,施工期以生态影响为主,运营期以污染影响为主。就施工期而言,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准备和路基、桥涵及既有线路拆除等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主要表现为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其次为施工期噪声、扬尘、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对局部环境形成短期影响;就运营期而言,主要对声环境、振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列车运行、电气化接触网等产生的噪声、振动污染等。本线运营期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将是主要的环境问题。本项目主要工程环境影响筛选矩阵表见表2-3-1。环境影响筛选矩阵表表2-3-1工程阶段环境要素工程项目农业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水土保持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废物农林渔业植被灌溉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就业施工期征地拆迁(线路)土石方工程(路基)-●-+○+●桥涵工程+○+○+●+●防护工程(路基、桥梁、绿化等)+●+○+○+○+○+○+●+●+○+●材料运输+○+○施工机械+○施工营地便道运营期列车运行-●-+●+●+●意外事故-●--●-,﹢,﹣(2)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结果1)施工期仅征地等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属永久性的影响,其余均为暂时性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缓解措施后,可使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得到恢复和降低,受施工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主要是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等。2)本工程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噪声、振动影响;工程运营期,无污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经调查,工程经过的大山村,线路两侧评价范围内,村民均采用有线、数字电视收看节目。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居民收看电视产生影响。因此,工程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居民正常生活环境等基本无影响。3)通过对本项目环境影响的初步分析、判别和筛选,结合沿线区域环境敏感性分析,确定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素为:生态环境、声环境、环境振动、环境空气、水环境、固体废物。2.3.2工程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工程施工内容、沿线环境和铁路工程施工的特点,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1)工程永久征地将改变征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功能,不可避免地占用农田,破坏地表农作物,造成农业生产量的减少。2)工程占地、建筑施工等作业破坏用地范围内的地表土壤、植被,土石方工程施工、取土、材料运输等作业将会加剧区域水土流失量。3)施工产生的噪声、振动将对施工场界和运输便道周围附近区域的居民产生影响,但其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亦将随之消失。4)施工营地排放少量生活污水及施工机械冲洗水,随意散排会影响地面水环境及地下水环境质量。5)材料的运输、土石方施工会产生扬尘,影响施工区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TSP浓度短时间的超标;拆迁和施工还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振动振动电磁弃会占用土地。6)拆迁迁移会在短时期内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便。7)施工完毕后的防护、绿化及恢复工程将对沿线环境产生良好的补偿作用。总之,项目施工期除征地、拆迁等少数工程活动属于永久性影响外,其他均为暂时性影响,随着施工结束和采取的各种预防和补偿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将得到恢复。图2-3-1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特征分析(2)运营期环境影响特征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经调查,工程经过的大山村,线路两侧评价范围内,村民均采用有线、数字电视收看节目。因此,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居民收看电视产生影响。综上,本次工程建成运营后,电磁辐射不会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振动等对沿线环境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行车作业行车作业噪声图2-3-2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特征分析2.3.3主要污染源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源(1)声环境本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等固定源,以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压路机、各种运输车辆等流动源产生噪声影响。各施工阶段常用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噪声,见表2-3-2。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噪声源强一览表表232施工阶段名称测点与声源距离A声级值dB(A)平均值dB(A)土石方推土机78~96挖掘机76~84装载机81~84凿岩机82~85破路机80~92载重汽车75~95打桩柴油打桩90~109落锤打桩93~112结构平地机78~86压路机75~90铆钉机82~95混凝土搅拌机75~88空压机80~98振捣器70~8276装修卷扬机84~86重型吊车85~9590(2)环境空气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车辆废气等。1)施工扬尘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回填、拆迁及沙、石、灰料等材料的装卸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车辆运输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扬尘等,在行车道两侧扬尘的TSP浓度短期内可达8~10mg/m3。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会随之消失。2)施工机械车辆废气施工期间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增加,导致废气排放量的相应增加,主要污染物为NO2、CO和烃类物质等。(3)振动本工程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来自机械设备的运行,主要施工机械的振动值见表2-3-3。单位:VLz/dB施工机械设备的振动值表233施工机械振动值5m20m30m柴油打桩机104~10698~9988~9283~88振动打桩锤93风镐88~9283~857873~75挖掘机82~9478~8074~7669~71压路机777184~8674~7870~76推土机797469重型运输车80~8274~7669~7164~66(4)水环境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机械车辆冲洗维修废水以及桥梁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水。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洗涤污水、食堂污水和粪便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氨氮等。本项目施工高峰期人数约为50人,按每人每天用水0.07m3/d计算,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85%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0m3/d,施工期为15个月,以450个施工日计,则施工期共排放生活污水1350m3。类比同类型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污水水质为COD:250mg/L、BOD5:110mg/L、SS:100mg/L、NH3-N:25mg/L、油脂:50mg/L。2)施工废水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以及砂石料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类比同类工程,污染物浓度分别为SS:150~200mg/L,石油类:1.0~2.0mg/L。3)桥梁施工废水本工程共设桥梁2座,均为跨线桥梁,由于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较浅,桥梁基础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桥墩基础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沉沙、泥浆废水,主要含SS。施工期污水产生量不大,且工程施工期较短,因此,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5)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①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②建筑垃圾;③一般土石方等弃方。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的生活垃圾以人均每天产生0.4kg计算,施工人数50人/天,则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约9.0t。尽管这些固体废物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但若任意堆放、不妥善处置,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建筑垃圾本工程涉及征地范围内的居民住宅、新大陆公司新建厂房等建筑物的拆除,以及既有线路拆除工程;共产生建筑垃圾5.27万m3;其中,有0.34万m3回用,剩余4.93万m3由徐州市恒原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清运。3)一般土石方等弃方2.87万m3运至取土场填埋,其余全部由徐州市恒原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清运。营运期主要污染源(1)噪声工程建成运营后,主要铁路噪声源为列车运行噪声,对线路两侧200m区域内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原则指导意见(2010年修订稿)>的通知》(铁计〔2010〕44号线路适用条件为无缝、60kg/m钢轨。参照本工程技术条件和运行速度,本线货物列车路堤地段(80km/h)的噪声源强值为81.9dB(A),桥梁地段(80km/h)的噪声源强值为84.9dB(A)。(2)振动工程运营期后,主要铁路振动声源为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对线路两侧60m区域内的建筑物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原则指导意见(2010年修订稿)>的通知》(铁计〔2010〕44号),参照本工程技术条件和运行速度,本线货物列车路堤地段(80km/h)的(3)水污染源本工程运营期无污水产生。(4)大气污染源全线采用电力牵引,不设锅炉,无大气污染物排放。(5)固体废物本工程运营期无固体废物产生。2.3.4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活动概述本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土石方工程扰动地表等施工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对地表的扰动影响;填挖后的地表裸露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1)对生态功能区的影响分析本工程为改扩建工程,新征用地数量较少,但需拆除既有大山一号、二号特大桥及其他相关接触网、通信线路等附属工程,工程将扰动原地表,并产生一定建筑垃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新建工程也将不同程度的破坏原地貌,对地表植被、土壤等产生扰动,从而加剧区域内水土流失。(2)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分析本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铜山区)蔺家坝至解台闸北侧,为大运河水道与水利工程遗产中的水道遗产,属一般保护区,经现场调查,工程建设区域为有堤防河段,按保护规划要求,保护区划范围为堤防背水坡堤脚外20.0m。主体工程和施工便道距京杭运河最近距离为146.0m,距一般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126.0m;工程建设不破坏河道堤防及现有建构筑物、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取弃土场、施工便道等大临工程,对保护区范围土地不扰动;施工期和运营期不会影响水体水质。(3)对土地资源影响分析本工程占地总面积13.61hm²,其中永久占地9.14hm²(利用既有路内用地部分非建设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一定变化。本工程涉及长度短,且桥梁占全线总长的74.99%,较高的桥梁比例和较低的起桥高度,极大的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的直接占用。工程完成后,通过规划调整、异地置换以及临时占地的复耕等措施,能够减轻工程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影响。(4)对植物资源影响分析工程施工将造成路基、桥梁等永久占地范围内的植被永久性消失,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土场用地范围内的植被暂时性消失。由于项目区植被主要为农业植被,不涉及集中分布的天然林或次生林植被资源。因此,工程建设不会造成评价范围内的植物种类减少,更不会造成区域植物区系发生改变。(5)动物资源影响分析工程所在区以小家鼠、刺猬、杜鹃、麻雀、蹼趾壁虎、蟾蜍等较为常见,区域内在大的尺度上具有相似性,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时间短且影响范围有限;运营后,桥梁为动物提供通行通道,因而对野生动物生境的切割影响十分轻微。(6)对景观的影响分析路基工程的建设将对沿线相对较为均一的生境进行切割,增大区域景观斑块的数量和异质性。本次改建铁路位于既有铁路的交通走廊内,对整个项目区不会造成较大的视觉景观影响。(7)工程阻隔影响分析本工程桥梁占线路总长的74.99%,桥下净高7.5~14m,孔跨为24~48m,这些桥梁的设置,可满足动物的通行要求,有效减缓工程造成的阻隔影响。工程建设不会对鸟类飞行产生影响;工程桥梁跨度和桥下净高充分考虑了居民通行的要求,运营期不会对居民通行产生影响。(8)对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工程扰动原生地表面积13.61hm2,其中永久用地9.14m2,产生废弃方9.49万m3,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7152t,新增水土流失量7089t,施工期是产生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