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一)(1分钟)1.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奇特想象,体会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把握诗歌中“红烛”这一意象的内涵,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掌握《红烛》改造意象、构思精巧、想象新奇的写作技法,培养对诗歌艺术细腻、灵敏的感受力。(2分钟)“青春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发于硎,人生之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青春永远是值得赞美的,青春是令人羡慕的,当然是我们这些老年人羡慕(哈哈),但是青春在文学作品中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有关青春的现代诗歌,看看他们从“青春”中看到了什么。(19分钟)一、文学常识1.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作,表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另有历史剧《屈原》开创了历史剧与时代脉搏一同跳动的篇章。2.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诗派代表,提倡新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韵律的美)、绘画美(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强调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3.新月诗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又称新格律诗派,其形成标志是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专栏。二、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体会汉语的音律美和节奏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2.感知分析(1)本文的立足点在哪里?(想象)看到了哪些意象?立足点:地球边上;(想象)看到地球北极的北冰洋的晴空(壮丽的晴景、怒涌的白云)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万顷波涛(把地球推到滚滚的洪涛)。(2)诗中是怎样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诗作通过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以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来刻画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高大形象。三、品读鉴赏1.这首诗把太平洋“滚滚的洪涛”的“力”具体化、形象化,请简要赏析。(1)具体化是指把“滚滚的洪涛”的“力”的作用具体化: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2)形象化是指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2.诗歌末尾“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最突出的一个字是“力”,如何理解这个“力”字?点拨:整首诗就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这里的“力”有两层含义:①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这种力量直接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②大工业生产之力,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诗人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3.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我们知道,郭沫若自己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容上看,从特别发展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手法上看,或是从他不拘一格、发挥艺术独创性并实现诗体大解放者,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4.试从修辞、句式和标点的运用上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在诗中表现出自己浓烈的感情的。(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分析修辞时,若从象征、拟人的角度分析也可)(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在二十个字以上。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4)叹号的使用。大量使用感叹号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5.如何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这首诗充满激情地赞美大自然,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中展现的空中云海,描绘的北冰洋、太平洋的滚滚洪涛,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诗人描写大自然,是把整个大自然当作“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当作生命的化身,所以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歌颂,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自然景观与诗人的主观世界达到交融一体的境界。诗人对大自然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情感,是对“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精神的讴歌。诗中出现的云的怒涌、海的狂潮,诗中反复歌咏的“力”就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而诗人所着力赞颂的“力”,也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诗人对“力”进行歌颂,歌颂了它的形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它的声响(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它的韵律(力的律吕),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15分钟)探究一、诵读感知1.通过吟咏诵读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和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在诗歌鉴赏中十分重要。请说说吟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吟咏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比如: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扬)不误,不误!(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既制了,便烧着!(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烧吧!烧吧!(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烧沸/世人的血——(“血”字拉长音)也救出/他们的灵魂(语气坚定而有力)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吟诵比拼(1)小组互相讨论,在书上标记,互相听读。(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其他同学互相评议。2.分别概括《红烛》中每节诗歌内容的大意。明确:第1节,诗人高度赞扬红烛颜色的“红”;第2节,问红烛为何要烧蜡成灰才放出光芒;第3节,肯定光需要“烧”出来的自然方法;第4节,鼓励红烛燃烧,以拯救世人的灵魂;第5节,由红烛的发光过渡到红烛的流泪;第6节,诗人发现红烛是因为残风侵蚀光芒,烧得不稳才急得流泪;第7节,赞美红烛流泪以带给人间慰藉和快乐的美德;第8节,概括红烛创造光明与灰心流泪的因果关系;第9节,重申红烛精神: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探究二、分析意象,体会情感1.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2.预习了这首《红烛》,我们不难发现,诗歌是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的。全诗一共有几问?问什么?全诗有三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全诗以诗人与“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3.闻一多在《红烛》中对“红烛”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以对诗歌各节的理解和概括为基础,重点把握诗人在各节中不同的情感态度,抓住诗人的情感线索,就不难解答此题。明确:在《红烛》中,诗人的情感态度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能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为何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分量时,又隐隐透出感伤之情,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节奏。4.诗人最终是怎样理解红烛的?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的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5.闻一多在诗歌创作方面卓有建树,在创作格律体新诗时,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诗歌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体现出来的美,要求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和谐流畅。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鲜明,有色彩感,能够形成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建筑美是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每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节数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匀称均齐的形式结构。闻一多的《红烛》一诗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是否符合他的诗歌创作主张?《红烛》一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幻想和对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其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力求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的采用、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3分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这首诗歌描述了“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的光辉灿烂的图景,新兴生产力必将战胜落后生产力,中国这个“巨人”伟大的创造力将会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红烛》共九节。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4分钟)1.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自然形象是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B.诗人把自己想象从一个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C.“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D.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人的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答案】B【解析】B项中诗人塑造的“巨人”不能等同于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卫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方案
- 校车借用协议书
- 便利店加盟合同文本范文
- 超市商品陈列与促销技巧手册
- 开盘活动承包合同
- SSL证书购买及使用服务合同
- 农业保险智能理赔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 小学生英语歌曲学唱故事解读
- 红楼梦中的家族荣光征文
- 2024-2030年中国七氟丙烷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4年春季国开《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 部编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教学设计全套
- GB/T 43868-2024电化学储能电站启动验收规程
- 人际传播能力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2024年春上海开放大学《大学英语(4)》网上记分作业1-4
- GB/T 43909-2024叉车属具安全要求
- 趣味知识竞赛:化学趣味知识竞赛题库考点(题库版)
- 教师书写基本功培训
- 临床试验工作计划
- 小心异物入口鼻安全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