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广东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2021广东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2021广东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2021广东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4页
2021广东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考纲要求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考纲解读二、命题规律1.题量及分值: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广东省中考每年必考的阅读题,题量为4道题,分值从2014年开始由原来的15分提高至17分。2.考查范围:从选文的特点看,多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说或叙事散文,或针砭时弊,或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能给予我们正面的启发和引导,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考查内容:文学类文本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写法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对文章感情的把握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考纲解读4.命题形式: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考查的主要题型有——①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思路。②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③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⑤关键段落的作用。⑥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⑦延伸探究,体验感悟。考纲解读广东省中考文学作品阅读近年考查情况表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考点分解考查年份相关题型A.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A1.理清作品的思路、情节2015年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A2.概括作品内容2017年15.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A3.分析并概括文章的行文线索2012年14.(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2分)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考点分解考查年份相关题型B.把握不同题材作品中的情景与形象B1.理解作品中的情景2013年13.B项:第⑨段写“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的复杂心态,反映出人性中有美善也有丑恶。B2.分析人物形象及情感2013年15.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4分)2012年14.(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考点分解考查年份相关题型C.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C1.理解某处细节描写2017年18.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C2.分析关键段落的作用2018年16.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017年1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014年18.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考点分解考查年份相关题型D.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D1.分析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2015年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2014年16.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做简要分析。(4分)D2.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018年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考点分解考查年份相关题型E.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E1.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016年18.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E2.领悟作品的内涵2018年18.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E3.延伸探究,体验感悟2016年18.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一、(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真题回放好奇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老太太画花得知其年龄“我”的心理①②③④好奇尴尬赞赏羡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环境和氛围;引出下文“我”坐在藤萝架下画画的情节,为下文写老太太画花做铺垫;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真题回放“瞄”是偷偷看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太太俏皮的年轻心态,为后文老太太主动向“我”询问是否在画她做铺垫。“扫”是粗略地看的意思,这里指老太太迅速地看了“我”的画,生动表现出她对我画作的认可。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真题回放①老太太画的花;②老太太的心未与年俱老,像花一样年轻;③深化主题,“我”的愿望是希望像老太太一样,永葆身心年轻,八十八岁笔下犹有花开。二、(2017·广东省)《细水长流》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真题回放“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真题回放内容上交代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真题回放“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真题回放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常在”的主题。一、(2016·广东省)《平衡》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真题回放情节发展丢钥匙还钥匙小王要“我”家换锁两家换了锁“我”的心理①②③④窝火

紧张(怀疑、不安)

惊讶(高兴、惊喜)平衡2.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真题回放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做铺垫。3.下列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真题回放①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②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①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②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真题回放【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理由: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理由: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考点一: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一)把握内容,筛选重要信息,补充情节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信息的筛选和确认一般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题干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筛选,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那些重要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另外,要研究题干给出的信息,模仿其格式来表述。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17·广东省)《细水长流》: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整体内容,筛选细节信息的能力。根据关键词“命好”细读文本,定位局部,寻找相关细节,考察思维严密精细品质。定位细节,落实字眼,组织语言,理清层次,分条表述。【参考答案】“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答题技巧(二)复述故事,简要概括段落或文章的主要内容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1)复述故事,首先要通读全文,确定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接着按要求分点回答,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时可以用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暗示起因、经过和结果。【答题模式】因为……谁(做了)……结果……(2)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有:①浏览段落,明确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段首提示性的句子,或段末总结性的句子,或段中过渡性的句子,或该段落外的抒情性(综合性)的句子。答题技巧②提取信息,重新整合。有些段落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①标题扩展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章标题,能够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段意连接法。通过连接每段的段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③重点归纳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但是总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我们要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段落,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词典的故事》: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参考答案】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起因)。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经过),然后破例把词典卖给了“我”(结果)。答题技巧(三)分析并概括文章的行文线索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文学类作品构思的线索,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等。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寻找文章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⑤文中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12·广东省)《淡淡的深情》: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解析】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可从标题、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抒情句、议论句等方面入手。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标题是“淡淡的深情”,而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淡淡的”,但这“淡淡”中却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所以“淡淡的深情”便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情感线索。【参考答案】以母亲对儿子的“淡淡的深情”为线索。答题技巧考点二: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一)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熟记一些常见的形容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比如:宽容、善良、真诚、谦虚、公正、无私、草率、贪婪、虚伪、疾恶如仇、积极进取、一丝不苟、和蔼可亲、刚愎自用、自高自大等。答题技巧(2)通过品析作品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分析人物形象时根据不同的问法,答题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可以根据以下三个要点来回答:①说清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有好有坏)、品质(好的方面)。②概括一两件事以说明人物的性格、品质。③作者或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组织答案时可按照先总述再分析,或者先分析再总述的思路。注意一定要结合文本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13·广东省)《天使儿》: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模式为“某某是一个……的人(观点),……(事例)体现了他……的精神(品质)”,或“某某具有……的精神(品质),比如在……事件中,他……(做法)”。分析时注意引用的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注意分点表述。答题技巧【参考答案】①善良、有爱心:收养了低能儿葵葵,给他慈父般的关怀。②有宽广的胸怀(有气量):面对“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等指责,不做辩解。③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发现画作,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等。答题技巧(二)分析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或心理)变化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答题技巧②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所以,读文章时,要学会找到关键性的语句,从关键性语句入手进行分析。答题技巧③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文章的景物描写,有时也能帮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答题技巧④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文中人物的语言,看似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无关,其实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的寄托或流露,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品味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融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答题技巧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老太太画花得知其年龄“我”的心理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可从寻找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入手,根据情节的发展过程,分别找到体现“我”的心理的句子,再筛选关键词语作答即可,尽可能采用原文词语作答,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语言作答,如第③处,可从“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中的“夸”字看出“赞赏”。【参考答案】①好奇②尴尬③赞赏④羡慕答题技巧考点三: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一)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一般来说,加点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语境义。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明确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答题技巧

组织答案时,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情感态度、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2.典型试题(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答题技巧【解析】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首先结合上下文推断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意分析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答题模式为“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若运用了修辞手法,还要回答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老太太画的花;②老太太的心未与年俱老,像花一样年轻;③深化主题,“我”的愿望是希望像老太太一样,永葆身心年轻,八十八岁笔下犹有花开。答题技巧(二)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①词语本身的含义;②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③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等等。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根据词语的属性和文体特点,首先确定分析的角度,然后再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深入分析。答题技巧【答题模式】①某词(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地刻画了……的……情态),表现了人物……的心情。②某词(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2.典型试题(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答题技巧【解析】本考点是广东省中考的高频考点,要注意选好角度进行分析。回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不能只是空泛地分析效果,一般说来要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然后结合文本或是表达内心情感,或是刻画人物形象,或是突出了事物特点,或者揭示了文章主旨。【参考答案】(1)“瞄”是偷偷看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太太俏皮的年轻心态,为后文老太太主动向“我”询问是否在画她做铺垫。(2)“扫”是粗略地看的意思,这里指老太太迅速地看了“我”的画,生动表现出她对我画作的认可。答题技巧(三)理解句子的内涵及作用或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需要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方面,二是内容表达方面。结构方面,要明确句子在不同文体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往往也不相同。答题技巧①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有的是文章的伏笔,有的是为下文做铺垫,有的是引出说明对象,有的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②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则是或强调突出,或呼应上文,或为下文做铺垫,或承上启下。③处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作用。内容表达方面,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的情感、文体的特征来理解。答题技巧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选取品析语言的角度。主要包括:①从分析修辞作用入手;②从品味动词、形容词入手;③从描写方法入手。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见“知识储备”部分。【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刻画)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10·广东省)《偷父》: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解析】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很多,一般先考虑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如果二者都不存在,则考虑从关键词语入手进行赏析。本题可从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方面入手。答题技巧

第(1)句属于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本句中少年的一系列熟练麻利的动作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的心态,说明他是一个惯偷。第(2)句属于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同样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态,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本句的语言描写就表现了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又表现了他的矛盾心理。答题技巧【参考答案】示例一:第(1)句生动地描写了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明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示例二:第(2)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答题技巧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及作用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标题的含义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表层含义,二是深层含义。深层含义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来回答。标题的作用主要有: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等等。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1)(2016·广东省)《平衡》: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对两种不同标题的评价,其实也就是考查在鉴赏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时“自圆其说”的能力。哪种观点均可,关键看所持有的理由是否充分得体。答题技巧【参考答案】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答题技巧(2)(2013·广东省)《天使儿》:“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可从浅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和象征义等方面来考虑。浅层含义往往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而深层含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参考答案】①指低能儿葵葵;②商未央夫妇待葵葵如亲生儿子,葵葵在他们心中就是天使;③葵葵具有超乎常人的绘画天赋,就像天使。答题技巧考点五:关键段落的作用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关键段落一般包括开头段、过渡段和结尾段。段落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具体作用如下:①开头段:内容上——点明题旨、表达与题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答题技巧②中间段:内容上——具体展示某内容、深化主题、丰富内涵等。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前后文等。③结尾段: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等。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等。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1)(1)(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在文中的作用。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地点;同时描写了景物,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结构上为下文内容做铺垫。再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点进行回答,尽可能全面。答题技巧【参考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环境和氛围;引出下文“我”坐在藤萝架下画画的情节,为下文写老太太画花做铺垫;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答题技巧(2)(2017·广东省)《细水长流》: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间段在文中的作用。首先,在回答中间段的作用时要考虑三点:一要明确段落本身要表达的内容(具体展示);二要考虑它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深化主题);三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然后再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点进行回答,不必面面俱到。答题技巧【参考答案】①内容上交代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答题技巧考点六: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我们要熟记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考的表现手法有:伏笔、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反语、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等。其具体作用见“知识储备”部分。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15·广东省)《集中营的课堂》: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伏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伏笔”是对“照应”的暗示,“伏笔”与“照应”互为因果,所以,要找运用伏笔手法的句子,需先找出文中有前后照应关系的句子,然后再分析伏笔手法的作用。答题技巧【参考答案】示例一:“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作用——①交代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②表现了谢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示例二:“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作用——交代谢达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聪明。答题技巧考点七:延伸探究,体验感悟(一)揣摩人物心理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揣摩心理活动要符合文中人物身份。二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要使用正确的人称(如有的题干要求使用第一人称),采用描述性语言来描写心理活动,而不是用概述性语言。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1)(2016·广东省)《平衡》: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①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②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答题技巧【解析】解答这类题,要联系上下文,以人物的身份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第①句表现的是在不换锁的情况下“我”老婆不平衡的心理,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二是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第②句表现的则是“我”老婆听了小王的话后不平衡的心理,主要是因为小王心直口快和自己的心思被人看穿了而感到不快。【参考答案】(1)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答题技巧(2)(2010·广东省)《偷父》: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注意题干的要求,要用第一人称。其次要采用描述性语言来描写心理活动,而不是用概述性语言。描摹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身份,多从上下文的情景中去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设身处地体验少年此时的心理。【参考答案】这人真怪!我进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不报警把我送进派出所,反倒问我饿不饿,他到底想干什么?答题技巧(二)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感悟、理解和启示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文章线索,理清写作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立意。②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领会作者写作的缘由与目的。③探究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④紧扣题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自身的角度和文章主题的角度去分析对人物、事件等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16·广东省)《平衡》: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解答本题,一要读懂原文,以原文的主题、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以及我们的读后感为基础,而不能脱离文本寻求答案;二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根据要求作答。答题技巧【参考答案】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理由——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理由——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答题技巧1.文学作品的体裁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是文学作品的四种体裁。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小说一般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广东省中考语文一般考查散文和小小说。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知识储备3.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用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2)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4.记叙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作用:叙事由头到尾,井然有序,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知识储备(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知识储备5.重要句段的作用(1)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等等。(2)中间: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渲染气氛,衬托心情;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3)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卒章显志,升华中心;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引人深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等等。知识储备6.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知识储备修辞手法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3)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强烈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染力、说服力★注意:回答修辞手法的作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知识储备修辞手法作用(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7.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知识储备描写方法类型(概念)作用(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或感情;④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